全球新冠疫情漸趨緩,台灣解除邊境封鎖,最快將在十月實施「入境檢疫期0+7」,但這是否會造成確診人數激增、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再擴大?產險業者認為應有配套措施。 指揮中心日前正式拍板階段性開放邊境管理措施,第一階段於9月29日實施,包括每周入境人數提高到6萬人次、取消機場唾液PCR、3加4全程一人一室、恢復免簽;且若一切如預期掌握中,預計在10月13日開放第二階段措施,包含每周入境15萬人次、入境免居隔(0+7)、免簽證國家入境、觀光取消禁團令等。 有效契約量可觀 業者心驚驚 「邊境鬆綁0+7,最快10月上路」的新聞出來後,一般民眾與觀光業者一片叫好,但產險業者卻又不免擔心今年第二季以來的防疫險保單理賠慘況,再次加劇。畢竟,國人出國觀光旅遊大門一開,又加上入境免居隔,勢必會增加染疫人數。「開放後,染疫人數會如何擴增?無法估算。但,政府絕對要有相關的配套。」產險業者疾呼。 事實上,即使經過了好幾個月的「消化」,但目前產險業者手上的防疫險有效契約數量,仍然相當可觀。 舉例來說,以9月底至今各家業者陸續揭露的數字來看,富邦產險就仍有169萬件的防疫險相關有效契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仍有超過87萬件,和泰則有近72萬件;即使是消化速度較快的國泰產險,也還有66萬件契約。 仍居高檔的有效契約,自然代表產險業者還有沉重的潛在理賠責任,有業者表示,雖然國內確診已逾6百萬人,後續理賠風險有限,但適當的配套至少仍有亡羊補牢的意義。 綜觀各業者意見,最釜底抽薪的配套,「就是讓新冠肺炎在《傳染病防治法》的地位(危害風險程度)降等。」一位業者說,若政府將新冠肺炎降等為流感,理賠條件改變,才能從源頭減少理賠金額,但仍依各家防疫保單條款不同而定。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該法所指的傳染病共分為五類,其中,前三類都是明確的「正面表列」,例如天花、登革熱、日本腦炎等;第四類是「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監視疫情發生或施行防治必要的已知傳染病」;至於最嚴重的第五類,是「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其傳染流行恐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有必要建立防治對策或準備計畫的新興傳染病。」 而目前國內各業者推出的防疫險保單,其理賠機制大致也就依循法規分類的輕重,有所區別,例如中國信託產險推出的「法定傳染病醫療及費用補償保險」,契約中對於「法定傳染病關懷保險金」給付的部分規定,若屬《傳染病防治法》第一類到第四類的傳染病,僅給付保險金額的五%;但若是第五類,則給付保險金的一○○%。其中的差距顯而易見,而新冠肺炎目前被歸類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但既然入境居隔的管制,準備採取『0+7』,代表政府認為這個傳染病對國民健康的影響,已明顯降低。」一位產險業者直接建議,「應考慮將新冠肺炎的法定傳染病,降為與『流感』相同的等級。」目前,流感就是屬於《傳染病防治法》當中的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業者進一步強調,從一般契約的定義來看,通常會強調法定傳染病「以衛福部最新公告項目為準」,因此理賠認定是以「確診時的流行病分類」為判斷,而非依據「投保簽約當下的分類」。 降與不降 應先溝通多方意見 業者的這項訴求畢竟事關重大,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法定傳染病等級調降,「雖沒有死板的一定標準」,但何時可以討論是否降級,除了要看疾管署的政策方向,更必須要有客觀數字作為依據,「如果確定重症患者、死亡人數狀況,不算嚴峻,也認為醫療量能足以負荷,才是(討論)降級的時機。」 「無論降或不降,至少應該先坐下來討論。」一位產險業者無奈地表示,據其了解,行政院這回釋出解封政策前,乃至於宣布階段性開放邊境管理措施後,時至今日,尚未與業者進行溝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雖然暫定10月13日開放邊境0+7,但指揮中心會持續觀察國內疫情,而且中心一貫的原則,就是單純針對防疫做討論,不考慮其他問題。 而保險局表示,邊境開放屬於指揮中心、衛福部權責,金管會無法回應。不可否認,傳染病降等茲事體大,必須全盤衡量,但全盤衡量的基礎,總是在於多方意見的彙集與整合。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345 期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