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盛橋行旅 |
|
以社會責任的心經營旅店 新盛橋行旅綠川旁的新風景
文/林美蘭;攝影/澄攝影;圖片提供/新盛橋行旅
因為支持「中區再生」計畫,一群年輕人決定在綠川旁開旅店。他們雇請街友、參與綠川淨川,也推廣在地文創好物。新盛橋行旅借景舊城,吸引旅人,現在他們也成為綠川旁的新風景。
2016年6月18日開幕的新盛橋行旅,是創辦人朱詩蕙和聶學勇夫妻,與幾位年輕友人合力創業的旅店。他們平均年齡三十五歲,有了在中區開設旅店的想法之後,便開始蹲點中區,參與在地團體像「好伴」、「綠川漫漫」等發起的綠川淨川活動,以實際行動了解台中舊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而他們更想要呼應的是─台中市長林佳龍提出的「中區再生」計畫。
因為旅店,成為在地
「中區是一個具有特殊人文歷史的區域,除了日治時期的各種建築外,現在稱為東協廣場的第一廣場,也因為有許多東南亞商店聚集而別有風情。」朱詩蕙解釋旅店取名「新盛橋」的原因,「旅店就在新盛橋邊。在百年新盛橋邊開了嶄新的新盛橋,期許這家旅店成為一座橋梁,串連台中新舊美好事物,讓旅人認識台中 ,也希望旅店能像新盛橋一樣,創造百年風華。」
新盛橋,就是現在的中山綠橋,興建於1908年,是為了在台中公園舉辦的縱貫鐵路開通典禮而架設,新藝術風格的鑄鐵飾欄及造型橋體,是日治時期鐵路開通、公園建設及市區計畫的具體象徵,具有高度的歷史意義。
有次凌晨時分,看見這座橋邊原來開補習班的閒置大樓,朱詩蕙和聶學勇很快下了判斷:「就是這裡了!」新盛橋行旅要以行走的意志力,成為綠川岸邊的新風景,也要成為旅行者的在地文化導覽者。
在新盛橋行旅二樓的接待大廳入口牆面,可以看見新盛橋舊時的影像,新舊對照,充分展現了旅店橋接的使命感。
|
 |
新盛橋行旅走和洋風設計,外牆是以台中市花、市樹及市鳥為圖案的雕花鑄鐵,相當醒目,成為中區街頭的新風景。 |
|
借景美學,推廣舊城也行銷旅店
決定在此深耕,就是要成為在地,承擔責任,這樣才能在眾多旅店中走出自己的特色。朱詩蕙和夥伴們搜羅各種台中意象融入旅店設計,想把台中舊城的小京都意象召喚回來。因此,新盛橋行旅走和洋風設計,外牆鐵件以台中市花、市樹及市鳥圖案喚起在地精神,結合日式風呂敷的包裹意象,成為旅店的識別設計,即使沒有斗大店招,也能讓人在遠處看見新盛橋行旅在那裡。這樣的牆面窗花鏤空設計,除了呼應新盛橋優雅的新藝術鑄鐵飾欄,也是一種「借景」的美學。
新盛橋行旅借景老台中,舊城又成為旅店的窗景。從二樓大廳到客房,俐落明亮的空間多以大面窗留影綠川、舊城;在窗邊,台中故事就隨著老建築,如宮原眼科,或是綠川的水和樹,流入旅人的視覺印象。「過去綠川植滿柳樹,讓台中有小京都的美名,如今從旅店的大片玻璃望出去,仍然可將綠川沿岸的綠樹與水邊的白鷺鷥、夜鷺一覽無遺。」彼時與此刻的美好都在窗裡了,這是新盛橋行旅想要帶給旅人的在地時空感。
|
 |
新盛橋行旅團隊曾一起參與綠川淨川活動。 |
|
連結在地,成為社區的旅店
朱詩蕙本身是台中人,雖非生長在中區,但是一年多來的深耕參與,早已把自己當成是社區的人,希望旅店能為這裡做點事。他們決定以行動實踐社會責任,像正在構思規劃要與相關單位合作,雇請街友擔任咖啡服務員;他們重視環境永續,在裝潢建物時,主動修改排水管路,讓廢水回歸排水道,不再進入綠川。為了響應第二屆「青創世代─在中區創業的前100天」創新創業育成平台計畫,他們在二樓大廳提供專屬櫃位,要將在地文創好物推廣出去。
他們也支持年輕里長薛雅文對社區的經營,里長要辦一個泰國藝術家的展覽,他們表達願意協助的意願,這也促使經營團隊有了旅店也是藝文空間的想像。未來新盛橋行旅也很有意願協助市府舉辦藝文活動,也願意響應新聞局的影視協拍小組,並提供劇組住宿優惠。
來到新盛橋行旅,旅客會受當特別的款待。住房旅客可以把設計成筆袋模樣的新盛橋備品包,當成紀念品帶回家;早餐供應有在地特色的刈包,而刈包來自一樓轉角的立吞小食店─盛橋刈包,因為新盛橋行旅支持青年創業,決定出租黃金店面,讓年輕老闆賣刈包,也提供旅店的早餐。
|
 |
創辦人朱詩蕙和聶學勇夫妻花了一年多時間深耕中區後,最近旅店才正式開幕。 |
|
「經營這家三十間客房的旅店 ,要賺錢真的要很拚!只有好好愛這裡,用行走的意志力經營,我們會努力保有對在地文化的想像力!」朱詩蕙篤定的說。
新盛橋行旅
開幕時間:2016年6月18日
地址:台中市中區中山路26號
電話:(04)2221-1888
特色:和洋風旅館,客房窗景是綠川,早餐供應在地刈包
官網:http://ssb-hotel.com.tw/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