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
高雄廣播電台位於一片綠蔭之中。(圖/高雄廣播電台提供) |
|
1982年6月開播的高雄廣播電台,至2012年6月就滿30年了,倏忽間已伴隨南台灣的聽眾渡過一萬多個美好的日子。
在九如公園一角,被樹蔭綠地環繞著的高雄廣播電台,附近居民們常到電台走逛,這裡有著貼近南台灣生活的悠閒步調;這塊土地上每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更有著高雄電台參與的身影。每場盛大的城市慶典,都可以看到「高雄廣播電台」的戶外轉播室;每個風雨交加的颱風夜裡,24小時不停播的電台新聞是掌握南台灣風雨情勢的最好平台;多樣化的節目內容,從音樂到自然,從台語到越南話,只要是這塊土地上的居民,都可以在高雄電台找到與自己契合的廣播時光。
深受忠實聽眾支持的高雄電台,有著一群對廣播無限熱情的超級主持人,製作出最多種類與面向的好節目,同時也聚集著最專業盡責的工程人員與志工,如同一個大家庭,共同為聽眾帶來許多的溫暖故事。
天線 傳遞著高雄的故事
![](2.jpg) |
前身為市政廣播電台的高雄廣播電台,1982年開播至今已經陪伴民眾30年。(圖/高雄廣播電台提供) |
|
電台外高聳的天線,將超級主持群用心製作的節目,傳送到南台灣各個角落,由於公營電台沒有廣告收入,沒有製作團隊的支持,所以整個節目從企畫、製作到播出幾乎都是主持人一手包辦,但也因如此,節目保有更寬廣的方向,主持人可以盡情地與聽眾分享喜愛的內容,節目的特色也隨著各個主持人風格不同而更加多元,這是高雄電台與其他電台最大的不同。雖然工作很辛苦,要找題材、找音樂,但許多主持人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他們認為這些努力聽眾都會知道,拿下一座座廣播金鐘等獎項,就是最直接的肯定。
資深廣播人李可說:「高雄廣播電台給予主持人與節目很大的空間,在這裡是一處可以實現廣播人夢想的舞台,永遠歡迎對廣播有熱忱的人。」將旅遊、生態、文化等自己喜愛的活動轉化成製作廣播節目的素材,李可的「城鄉記事」、「四季風情畫」、「大地和小徑」等節目,介紹金門、墾丁等地風光,為高雄聽眾開了一扇不同視野的窗,「常常有高雄的聽眾跟我說,因為你節目中的介紹,讓我們想要去旅遊,聽到這樣的話,真的很開心。」
![](3.jpg) |
為聽眾開啟一扇人文生態旅遊之窗的資深廣播人李可。(圖/高雄廣播電台提供) |
|
主持人的真誠付出及濃濃的人情味,獲得許多聽眾的真心支持回應,例如主持「午後陽光」的林利,活力十足的聲音在容易讓人慵懶的午後,振奮聽眾的精神,常常有計程車司機會在空中和林利聊起生活與工作中的大小故事,許多家庭主婦也會在此時停下忙碌的家事,休息片刻,當作是專屬自己最棒的喘息空檔。另外也常有受刑人來信,寄來許多親手製作的物品給林利,像是親手用毛筆抄寫的心經。知名的廣播配音員「恆春仔」,也是高雄電台的固定聽眾,會經常打電話與主持人趣味互動,現在更與主持群變成好朋友。這些聽眾坦率的回饋,對主持人來說,是最珍貴的禮物及動力。
![](4.jpg) |
充滿活力的林利製作的兒童節目數度奪下廣播金鐘獎。(圖/高雄廣播電台提供) |
|
廣納多元節目內容的高雄廣播電台,有多方特色的主持人,也同時培育在地廣播人才。電台新聞組組長兼主持人的海明笑著說:「高雄廣播電台可能是高雄擁有最多廣播錄音室的電台吧!」除了平時節目使用,這些錄音室也開放給學校廣播社團錄音製作節目,每周六晚間的「靜夜星空」節目,就是由文藻、雄中與雄女的學校社團來製作主持。
![](5.jpg) |
開放給學生實習與製作節目的高雄廣播電台,培育許多在地廣播人才。(圖/高雄廣播電台提供) |
|
電台裡也提供相關科系學生實習的機會,曾在這裡實習過的盛傑,目前也是電台內「市政部落格」、「市政最前線」等單元的年輕主持人。他談到過去在這裡實習的經驗,覺得非常充實,學會完整的播報系統,最大的收穫是看見前輩在廣播上的用心。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覺得廣播人很了不起,是在實習的時候遇到大颱風,風雨交加,往電台的路都淹水了,當打電話到電台詢問是否還要去上班時,發現主持的大哥大姐們都已經在電台,當下覺得自己要更加油才能趕上他們的腳步。」畢業之後,盛傑牢記著過去在電台實習時所看見的前輩典範,全心投入廣播工作,把握每個機會,終於回到最愛的高雄電台繼續服務。
※延伸閱讀: •陪伴南台灣30年的溫暖聲音~高雄廣播電台 943就是讚 (下)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五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