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欺騙 溝通是妄想 我們用冰冷的鍵盤 敲出網路上迷路綿羊的足跡…【e世代文學報】網路文學創作的新入口!! 想提昇英語競爭力?想自修英語?快來訂閱【學生郵報電子報】,讓你增強英語溝通能力,並迅速掌握世界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10/20 第332期
 
焦點議題
  實用祕技
 

【特別企劃】UNIQLO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如何養成人才?

 

撰文 / 郭子苓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10月號

在你的想像中,一個統管200名員工的主管,應該具備怎麼樣的資歷和條件?
在鴻海,這樣的位階多半具備20年以上的經驗;在友達,200名員工以上的處室主管,平均年齡上看40歲。但是,在日本第一大、全球第四大服飾製造零售業者UNIQLO裡,這個數字是28歲。

他們,是UNIQLO的店長。28歲也許年輕,但是每一位店長都擁有貨真價值的能力。

店長就是經營者、UNIQLO的靈魂
以UNIQLO在台灣的第一家店:統一阪急店為例,一家擁有200名員工、月營收破億元新台幣的店面,儼然已經達到、甚至超過許多中小企業的規模。而UNIQLO的店長,雖然沒有企業經營者的頭銜,每天從開店到打烊所做的每一件事,卻都是經營者該做的事。

UNIQLO社長柳井正曾說:「店長是UNIQLO的靈魂。」因為店舖不賺錢,UNIQLO便難以生存;不透過店舖反映市場變化,UNIQLO便難以掌握顧客需求。因此,柳井正給予店長完全的店面主導權,讓店長自行決定進貨種類、進貨數量、商品陳列、動線設計、促銷活動和服務方式;連人才錄用、員工培育,也都由店長一手包辦。

「簡單來說,這就是你的店,你必須把它當做自己的企業來經營,」台灣UNIQLO執行長(CEO)高坂武史說,UNIQLO不會把店長視為聽命行事的上班族,一家店的成敗,都與店長有關。而高坂武史自己,也是從店長做起,一路踏進總部、走向大中華區,坐上現在的位置。

在UNIQLO,店長是升遷的基本門票。不管你志在行銷、研發或設計,學會傾聽顧客聲音、處理顧客需求,熟悉從進貨到收銀的店面銷售流程,是柳井正對每個員工的基本要求。先成為一個好的店員,再變成一位稱職的店長,是每一位UNIQLO員工的必經歷程。當不上店長的人,沒有其他可能。

新手主管,就管百名員工、千坪店面
今年27歲的高筱嵐,是台灣UNIQLO首批(7名)台籍店長之一。一年半前,她通過柳井正的面試,自2000人中脫穎而出,成為UNIQLO的店長代行(儲備店長),以成為店長為目標,開始日日夜夜的賣場訓練。但是,這份工作的辛苦與挑戰卻遠超乎她的想像,也超乎一個新手的能力範圍。

「進公司兩個半月,我們就要面試200名新進員工。第三個月,這200個人就突然變成我們的部屬,我們必須一邊學習賣場知識、一邊負責員工的教育訓練和工作表現。」結束在UNIQLO第一年的受訓與實習後,高筱嵐被任命為站前店店長,「現在,170名員工和一個4層樓高、600坪的店面,都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只是,在這7名台灣店長中,曾有兩年工作經驗的高筱嵐,還稱不上是最極端的例子。

今年將滿26歲的明曜旗艦店店長陳俞瑛,在加入UNIQLO前,是個毫無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如今,他和另一名店長渡部卓也一起掌管1100坪的明曜旗艦店,員工人數超過300人,年薪120萬台幣起跳。

用不可能的目標,將能力推向極限
在一年半內,陳俞瑛和高筱嵐為什麼可以從社會新鮮人、服飾業新手,蛻變成千坪店面、百名員工的店長?到底,她們在UNIQLO看到什麼、學了什麼、接受怎麼樣的訓練?

「不斷給你不可能的目標,要你去做你辦不到的事情,」高筱嵐說,和他同齡的同學即使當上主管,帶的也不過是三、四個部屬;但是,她第一次當主管,面對的就是200人的陣仗,光是要記得每個人的名字和長相,就花上她一個月的時間。

歷經賣場的修練、嚴苛的店長資格考試,高筱嵐從店長代行變成店長代理,再成為一夫當關的店長。每一次的任務,在被交付的當下,對她來說都是艱難的考驗。「但是,這也象徵公司對我們完全信任。如果公司敢讓放手讓我去做,就代表他們覺得我做得到,那我也就沒有辦不到的道理。」

UNIQLO的店長養成學,也許可以用「強迫長大」和「揠苗助長」來形容,但是就如同〈UNIQLO店長十誡〉的最後一條所說:「店長要有謙卑的心,對自己抱以期望,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成為適任的第一人選。」

不試著把自己推向極限的人,就不會有更多可能。而柳井正對UNIQLO店長的期待,從來就不僅止於店長的本分,而是不管在哪個職位都能做好、做成的決心、能力與韌性。

本期的特別企畫,透過5位UNIQLO台灣店長的故事,我們不但深入了解UNIQLO的店長養成方法,更從她們在UNIQLO中的學習與成長,看她們如何把自己推向極限,除了做大事,更做不可能的事。

更多精采內文請詳見本期《經理人月刊》10月號

  主題學習
 

【管理的原點】經理人的每一天

 

撰文/林文玲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10月號

Dear Wennie,
在業績檢討會議上,業務主管當眾拍桌、拒絕檢討,認為客服部門要求品質不佳的商家退出賣場,扼殺了他的績效。我應該下手處理,但公司股票上市在即,萬一他離開導致業績下滑,後果會非常嚴重。
∼Gary

Dear Gary,
經理人的每一天,幾乎都在和「兩難」共處。

為什麼難?盤點起來,決策都有兩種效應:長期與短期。長期、短期都有利,或是長期、短期都有害,決定起來都不困難。但是,如果長期有利、但短期必須付出代價,或反之,短期奏效、但長期會讓組織受傷,我們就必須在承擔立即性困難或長期抗戰之間,進行痛苦的抉擇。

舉另一個兩難的案例。有一家績效向來優異的企業,採購主管偷偷兼營直銷副業,並要求供應商與同仁,都成為他的下線,還約定每月最少訂貨金額。不勝其擾的同仁私下舉報,因為當事人的先生就是王牌業務,上司權衡之後認為公司並沒有實際損失,又為避免業務跳槽敵營,決定保持緘默。沒多久,公司就開始爆發離職潮。

究竟要堅守團隊紀律與操守的原則?還是維持營收穩定,同時保護自己當下的績效?無論翻閱哪一本管理書籍,答案都會是長期比短期重要,就如同上一個例子,維持表面平靜的結果,終究還是帶來業績的流失。但是,在實務中多數的決定,都會向短期效果傾斜,例如,工作繁重需要人手、搶業績保護獲利等等。因為眼前的利益容易說服,近在眼前的痛苦則急於迴避,尤其愈是資源有限的組織,愈無法承擔短期利益受損的風險,更易於向短期妥協。

另一方面,許多組織成立夠久、也有若干基礎,卻仍然只看短利、常態性得過且過,原因就在於組織內部也許忙於存活、忙於成長,但對於哪些是組織長期利益的價值觀,卻從未建立強而有力的共同語言。於是,品質是對的,但爭取業績也沒錯;紀律操守是對的,人際和諧也沒錯。要不了太久,成員習慣於苟且,離卓越也就愈來愈遠。

如何脫離「兩難」?管理大師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說:「有效的管理者既不是指揮,也不是木偶,他們即使受到牽制,依然努力掌控局面。」如何做到呢?「管理者會為自己創造一些義務,並從其他義務中受惠。」

創造哪些義務呢?我想,經理人的每一天,都要建立並累積避免向短期妥協的能力;經理人的每一天,都要強力地溝通長期利益的價值觀,建立起始終追求下一個卓越的企業文化。

用文化來「塑造」決策,讓決策成為水到渠成的共識。 ∼Wennie

林文玲
《經理人月刊》《數位時代》總編輯長。因為擔任財經記者啟發對組織行為的高度興趣。先後曾任電腦家庭出版集團總經理、遠見雜誌群總經理。

更多精采內文請詳見本期《經理人月刊》10月號


《不朽。賈伯斯》 紀念專刊 10.13全國超商書店紀念發行

 

 
  訊息公告


別讓壓力攻擊你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長期處在高度壓力之下,身體容易釋放出一種有害大腦的化學物質殺死腦細胞。

蜘蛛為什麼有八條腿?
為什麼蜘蛛到處爬行,總會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最近研究認為,或許是因為蜘蛛的八條腿,其實超過牠們的所需數目。

本文章由《Manager Today經理人月刊》授權刊登, paper.udn.com聯合電子報 代理發行
更多內容請見本期《Manager Today經理人月刊
電子報發送內容如有任何疑問或欲轉載請聯絡 service@managertoday.com.tw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