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0/29 第6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台灣光華雜誌以雙語報導台灣鄉土情懷,掌握台灣也放眼國際。包括資訊新知、藝術文化、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休閒旅遊等,清新的編排,寫實的報導,抒解生活的壓力,增加自我進修的實力,隨書看台灣,是國際友人瞭解台灣的最新資訊,是外籍人士瞭解台灣的主要刊物。
「聽」見生命的詞彙
用聲藝關愛自然人文
【文•李珊瑋 | 圖·回看工作室】

宇宙間,有數不盡的聲波,如光速般,無形地頻繁穿梭振動。在空中、在水裡、在鄉間、在都會,看似寧靜的空間裡,生命用不同的語彙,不斷地彼此交流。

人類的耳朵,只能接收到有限的聲音,但是聽不到,不表示不存在。入圍第53屆金馬影展最佳音效獎暨2016年台北電影節最佳聲音設計、2019年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配樂的法國籍澎葉生,透過不斷地探索實驗,在細微處,發掘生命的樂章。


用聲波展示生命力

眼睛都還沒有睜開,新生兒就用宏亮的哭聲,向人世間報到。那一聲啼哭,石破天驚,宣示開啟了生命的旅程。但同樣是哭聲,卻讓人感受到不同的心情,生之喜悅,逝之悲鳴。聲音,因著場域情境,而有不同的表情。「我一直都對聲音很著迷。」具有民族學與自然科學背景的澎葉生,專注聽覺經驗的實驗和探索。

時序接近農曆芒種節氣,窗外水塘裡的腹斑蛙,不停歇地發出嘓嘓的求偶聲。「對不起,這裡的青蛙很吵。」蔡宛璇連忙起身去關上窗戶。台灣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讓澎葉生由法國來台後,就愛上寶島。追蛙成痴的澎葉生,為了收錄台灣不同品種的蛙鳴,上山下海,再辛苦也甘願。「因為收音過程中,不能有雜音,所以衣服材質都要注意,不能有靜電磨擦聲,連呼吸也要放輕放慢。」曾經陪著夫婿澎葉生去野外錄音的蔡宛璇,看著碩大的蚊子叮咬著手臂,卻不敢拍擊。

「有時候沒有注意,耳朵都被震的好痛。」澎葉生展示田野調查的標準裝備,專業的耳機,可以把細微的聲量放大。「有些蛙鳴聲音很小,而且求偶時間很短。」一定要有長期的研究和觀察,才能掌握確切的時間收錄。「有時候要靜靜地等候好久好久,動都不敢動,完全融入環境中,讓牠們沒有防衛戒心,才能錄到。」點點滴滴的長期累積,只為了成就台灣的蛙鳴百科,2009年6月集結出版的《蛙蛙哇!台灣蛙聲音景》CD專輯。

用聆聽了解生態

澎葉生曾經在同一個定點,連續多年追蹤,以一種線性的田野調查,研究生態變遷。「有聲音,表示有生命,」他在澎湖淺海錄製珊瑚礁生態,親眼見證珊瑚礁由生氣蓬勃到一片死寂。「正常情況下,海平面下是很熱鬧的。」澎葉生播放一段先前錄製的影片,仔細聆聽與探索忙碌的海中生態,多樣的聲音,此起彼落。「好像菜市場一樣,魚也會吵架喔!」

出生成長於澎湖的蔡宛璇,帶著家人重返故鄉,純樸的海島生活,讓澎葉生如魚得水。不僅把湛藍的海洋,做為無邊際的聲音實驗室,兩人更對島上的建築及居民的生活,興起了人文探索的念頭,於是便投入關懷離島幼童的〈離島的離島〉影音實驗計畫。

2015年秋季「回看工作室」在澎湖群島中,設有國小的二級離島間,進行影音藝術分享巡迴活動,對學童進行主題訪問。「同樣的問題,因為環境不同,而有不同的答案。」

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的澎湖群島,有些島嶼人口稀少,孩童也不易與外界接觸。「虎井嶼」因為玄武岩海岸的高低落差,附近國小學童與海有了距離,他們對海的關注偏向於人文的層面。而「鳥嶼」因為是平緩的沙灘,學童自小就在海邊嬉戲,對海中的生物及自然生態,明顯地更加關懷。在這項計畫中,利用影音訪談記錄與分享交流,可以看出學童對環境的關注以及感知的連結,發揮出文化浸潤的教育功能。

「海和澎湖人,分不開。」不僅靠海吃海,連住所也和海有關連。「用動物的身體蓋房子,是一件很稀有且有趣的事情。」澎湖特有的咕咾石傳統建築,讓澎葉生十分驚艷。「那時候小女兒才2歲,有一天突然對我說,我希望在海裡醒過來。」原本以裝置、圖像、錄像為藝術創作媒材的蔡宛璇,因為這句沒有修飾的童稚直覺,嘗試加入詩文,讓作品增添人文氣息,也就是2017年出版的《我想欲踮海內面醒過來》母語詩集。以活版印刷,讓圖書增添溫潤的童趣。

用聲音寫故事

五官中,聽力是心情重要的平衡器。透過聲音,接收能釋放焦慮的天籟,品味滿溢喜悅的甘泉。頻率和振動像聲納探索,在心田間翻攪、升騰、鼓脹。聲音的故事,就在此油然而生。

自2004年「拾景人」系列創作計畫的合作開始,透過駐村、展覽、出版、錄像或小型演出等形式,發表駐地影音創作,2009年《村落,遺跡》、2011年《寶藏》、2012年《六堆影音風景》,展現對社區的關懷。因為接觸而了解,因為了解而有使命感。

2008年澎葉生和蔡宛璇共同成立「回看工作室」(Atelier Hui-Kan),以教學、展演、出版等型式,致力推廣聲音藝術,實踐對聲音的實驗研究。在2009到2010年間,「回看工作室」參與新竹縣的「藝術進入社區」計畫,開啟和社群的互動。計畫結束後,仍然保持延續性的合作關係。

2010年在「聽見桃山」計畫中,記錄部落裡隸屬於泰雅族的霞喀羅群 (Skaru’),Laysa’的吟唱。三年後,這位長老就辭世了,讓這段吟唱成為絕響。耆老的凋零,突顯族群文化瀕臨斷層的危機。

〈樂返姜屋大院〉(Beiguan Music at the House of Jiang)則是記錄新竹北埔客家聚落的故事。南坑村北管樂班,相隔40年後,再次回到姜家老屋。在這座孕育第一批北管樂人的典型客家院落裡,讓樂音再次在丘陵山谷間迴盪。象徵漂泊多年的遊子,重返家園,振興家業。荒廢多時的老屋,也在社區居民的關注下,找回昔日的地方記憶,老枝重現新芽。

2016年以〈來自Skaru’的吟唱〉、〈樂返姜屋大院〉、〈離島的離島〉創作參展,呼應第20屆澳洲雪梨雙年展的子題《消失大使》(Embassy of Disappearance)。澎葉生以三部記錄台灣珍貴原音的影片,受邀參與第20屆雪梨雙年展暨藝術家導覽講座,他用心保存聲音紀錄,讓時間流逝後,再次原音重現,代代傳承。

「我認為讓大家立即去分享關注,遠比封存的意義要大很多。」經歷過生態的滄海桑田、人世的瞬息萬變,在澎葉生的理想中,就是要讓大家欣賞最美的當下,學習愛護,懂得珍惜。「很多東西稍縱即逝,我覺得像被時間追著跑。」

開發無盡的音域

「不同的場地,要用不同的器材。」上山下海,作業模式完全不同。澎葉生記得有一次把器材放在珊瑚礁裡,他由放置點到岸邊,來回游了兩三趟,就怕忘記路徑。「但是第二天去收取器材時,還是找不到了。」天候的變化,海象的不同,即使做了標記,仍然像是大海撈針。「器材很貴的,心裡真的很著急啊!」

「我最喜歡太平山,很像我的故鄉。」由中海拔到高海拔,澎葉生可以三天三夜,不停地錄音。「有時候收音是不能中斷的。」很多時候,是先錄下來,回來工作室再做整理。「就像建立資料庫,等到我需要什麼聲音時,就可以運用它。」

「現在的工具比以前進步多了。」一台小小的電腦,已足夠留存龐大的資料庫。「聲音藝術還算是小眾市場,但是大家都很樂意分享。」透過社群和電子設備,共同探索開發聲音無盡的未來。

澎葉生的工作室,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陳列著各式發出奇特聲音的手製樂器。自製的混音器,小巧而靈敏,能夠隨心所欲地模擬出極度科幻的聲音。「我通常是晚上作業。」夜深人靜,更能在一片漆黑裡,讓聽覺更加專注靈犀。彷彿有無數的聲波,在腦海和空間裡迴旋碰撞,等待澎葉生伺機而動,伸手抓取。

震懾人心的音效,一直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設計契合劇情的配樂,正是功力的展現。一些想要創新的戲劇、舞蹈、展覽或視覺藝術,都想追求最符合情境的配樂。「會和我合作的,通常想法都比較新穎前衛。」

「其實聲音可以是主體,不需要其他的文字或畫面來詮釋。」就像默劇,沒有聲音,也能讓人會心莞爾。「當你聽到鳥叫,會想到什麼?」只有聲音而沒有畫面,聽眾也能在腦海中,建構出故事的情節。

「同樣是風聲,在野外,在都會,嚴冬,盛夏,都有不同的風貌。」聲音是多變有趣的,回看工作室希望透過教學分享,讓大家都能領悟到聲音藝術的奧妙。風起、雨落、蟲鳴、鳥啼,聲聲入耳,由耳入心,不斷地交響共鳴,總能牽引思緒的起伏。人類與宇宙有一條切割不斷的天線,當我們用聽覺與環境對話,心靈會有回歸原鄉的安定。

(本文摘自台灣光華雜誌109年9月號)

澎葉生收集生態環境音,在澎湖東吉嶼水下錄音。

澎葉生收集生態環境音,在澎湖東吉嶼水下錄音。

2016雪梨雙年展現場。

2016雪梨雙年展現場。

澎葉生透過不斷地探索實驗,在細微處發掘生命的樂章。(林格立攝)

澎葉生透過不斷地探索實驗,在細微處發掘生命的樂章。(林格立攝)

經由混音器,可以調出作品需要的情境聲音。 (林格立攝)

經由混音器,可以調出作品需要的情境聲音。 (林格立攝)

為了創造多元的聲音,工作室裡有許多不同的混音器。(林格立攝)

為了創造多元的聲音,工作室裡有許多不同的混音器。(林格立攝)

回看工作室在植物園內舉行聆聽工作坊。

回看工作室在植物園內舉行聆聽工作坊。

2010年在《聽見桃山》計畫中,記錄部落裡隸屬於泰雅族的霞喀羅群的吟唱。

2010年在《聽見桃山》計畫中,記錄部落裡隸屬於泰雅族的霞喀羅群的吟唱。

澎葉生由法國來台後,就愛上妻子蔡宛璇的故鄉。 (林格立攝)

澎葉生由法國來台後,就愛上妻子蔡宛璇的故鄉。 (林格立攝)

不同的場域,必須有不同的收音器材。

不同的場域,必須有不同的收音器材。

作為聲音藝術師,澎葉生必須要在各種環境中,專注地守候。(陳若軒攝)

作為聲音藝術師,澎葉生必須要在各種環境中,專注地守候。(陳若軒攝)

  1. 五官中,聽力是心情重要的平衡器。
    Of the five senses, hearing provides an important emotional counterbalance. 
  • counterbalance 平衡,均衡(力)
    She often acts as a counterbalance for her husband's more conservative nature.

 

  1. 2010年在《聽見桃山》計畫中,紀錄部落裡隸屬於泰雅族的霞喀羅群 (Skaru’),laysa’的吟唱。三年後,這位長老就辭世了,讓這段吟唱成為?響。
    In 2010, for the Listen to the Atayal in Taoshan project, they recorded songs of a man named Laysa’ of the Skaru’ tribe of the Atayal indigenous people. The elder passed away three years later, the recordings his swan song. 
  • swan song 絕筆;最後的功業
    The champion’s epic performance turned out to be his swan song.

台灣的好,光華報給你知道!
六語官網 / FB /  IG
線上閱讀,立即體驗!

台灣光華雜誌官方網站

epaperopen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