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常春藤生活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初級∼中級,內容涵蓋包羅萬象且活潑有趣,幫助你輕鬆快樂地學習英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第468期
2019.02.28
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
 
焦點話題: 我世代 新務實革命
精選文章: 教育新南向政策變調 從四贏變全輸?
  吳清友精神貫穿誠品 吳旻潔:父親仍在everywhere
訂閱方案: 【重新啟動】好好放鬆 然後滿血復活
  【知識無價】持續閱讀 就是投資自己

我世代 新務實革命

文:林讓均 攝影:陳之俊、賴永祥

18∼29歲的年輕人,可說是史上標籤最多的世代,有人叫他們「90後」「八年級生」「悶世代」「青貧族」,甚至冠上「厭世代」「魯蛇世代」的負面印象,近年來,又被稱為「佛系青年」,讓各界霧裡看花。

其實,他們更適合「我世代」這個名詞,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媒體、有能力為自我發聲,以各種「我」的風貌存在,卻誰也無法代表誰。例如,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學姐」黃?瑩、創作歌手白安、新生代主持人LULU、金曲樂團草東沒有派對等,均是「我世代」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共通特質是︰想法多元、懷抱理想、態度務實,正在努力走出自己的路。

《遠見雜誌》深入剖析,台灣「我世代」有近400萬人,最小18歲的他們已擁有公民投票權,深入社會各領域,發揮驚人影響力。台灣正由「我世代」掀起一場新務實革命,不論你是不是「我世代」,都必須重新認識他們!

有一群人,他們出現好一陣子了,但你常覺得不認識他們,於是像辨識一個新來的罐子一樣,將他們貼上標籤。一個、兩個、三個……,卻愈來愈看不清他們本來的面貌。

在西元1990年之後出生的這群人,被叫「90後」或「八年級生」;若與科技演進史交叉來看,國小就有網路的他們,算得上第一代「數位原住民」;再比對台灣經濟,出社會便陷入22K的薪水魔咒,他們被形容為「悶世代」「青貧族」。

然後,不知是他們自嘲、自苦,或是大人恨鐵不成鋼,這群人又被冠上「厭世代」「魯蛇世代」的專有名詞。這使得他們乾脆隨緣淡定、無欲無求?但「佛系青年」的標籤又烙印上身……。

這是史上標籤最多的世代,然而外界對他們卻仍霧裡看花。

撕掉標籤、重新定義 「我世代」充滿各種可能

想重新認識這個世代,得先撕下過去貼上的所有標籤。本期《遠見》訪問超過30位90後的年輕人,他們樂意被稱為「我世代」!

我世代,是因為這群人成長於數位時代,每個人都可是一個「自媒體」、有能力為自我發聲;另方面,彼此的異質性也甚高,以各種「我」的風貌存在,誰也無法代表誰。

90後出生這一代已經是台灣最重要的職場新生力軍。年紀最大已29歲,若是大學畢業即就業,出社會已五、六年,是目前企業徵才的主要族群。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Joeman擄獲141萬粉絲 「要讓討厭我的人很沮喪」
90後更有國際觀 比你想的更務實、更努力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教育新南向政策變調 從四贏變全輸?

文:彭杏珠 攝影:蘇義傑

兩年來,蔡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在教育部分看似成效斐然,但《遠見》追蹤發現,其中潛藏莫大危機!接連傳出的學工風波與仲介買賣學生疑雲,都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四贏策略變調,還可能以全盤皆輸收場。三年後,私立高中職、大專校院恐將湧現倒閉潮,明年誰當上總統,都須面對解決。

蔡英文總統上台後,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二年多來已招收8094名亞洲外籍生。

其中,5482位是「產學合作國際專班」(簡稱產學專班)的技職大學生;另有2612名參加「3+4僑生技職專班」(簡稱僑生專班),也就是三年技職銜接四年科大的高職生。學生來台後,可一邊上課一邊到工廠實習。

光看這些數字,教育新南向政策確實很成功。

但今年九天春節連假期間,2月9日下午,十幾位來自東南亞、就讀「產學合作國際專班」的大學生,群聚立委柯志恩國會辦公室,希望爭取轉學。

爭議頻傳 學非所用還疑有剝削

為何這群外籍生執意要轉學?原因是這些學生透過產學專班來台後,發現問題叢叢,實習工廠也與所學科系無關。

例如,學生不一定會被安排在自己想念的志願科系。一位對柯志恩陳請的學生哭訴,2017年9月來台時,原本想要讀設計相關科系,卻被安插在資訊管理科,每天5點起床,6點半出發到距離約90公里遠的飯店,當清潔員或洗碗工,晚上10點才回到宿舍。

後來有別校老師教他先退學回國,再重辦簽證到另一所學校讀大一,他也照辦了,卻「沒想到,我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現今在電子工廠上班,」這名外籍學生說。

另外一位陳情學生申請就讀機械科專班,但他就讀的學校其實沒有機械專科師資,轉成一般生後,仍舊在同一專班上課,只是不用實習。「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我真的很想讀書,希望能轉學成功,」這位男同學說。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教育部10億推新南向 開拓人才、招生新藍海
大學串連產官學合作 打造台印交流新捷徑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吳清友精神貫穿誠品 吳旻潔:父親仍在everywhere

文:楊瑪利、蕭玉品 攝影:張智傑

2017年7月18日,是讓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心碎的一天。那天,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因心臟舊疾驟逝,時任誠品副董事長兼誠品生活總經理的她,39歲,隔天就接任董事長。除了必須維持集團日常營運外,吳旻潔立刻接下父親生前已確認的三大專案:一個在台北,誠品生活南西;一個在大陸,誠品生活深圳;一個在日本,誠品生活日本橋,一點也不能鬆懈。

今年3月,1989年創立的誠品滿30週年。吳清友生前就開始進行書寫的唯一自傳《之間》,也終於在2月底上市。

吳旻潔在父親過世20個月後,默默交出不錯的成績單。誠品的南西、深圳店,均在2018年底盛大開幕,大獲好評;今年底誠品生活日本橋也將開幕,是誠品跨出華人社會的第一步。

吳清友過世的2017年,誠品生活營收為42.8億,2018年再成長,達45.1億。目前,誠品店數共48家,今年將挑戰50家。

隨著通路拓展,吳旻潔看來接班順利。但其實整個誠品還是由吳清友的精神貫穿。吳旻潔說,父親還是她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在家裡、店裡、公司、行旅,全部都和他有關,所以他是everywhere。」

吳旻潔談到吳清友時,會穿插使用吳先生、爸爸、父親、老闆等各種稱謂,多年來,父親在手機裡的稱謂一直是「吳清友先生」。

但不管從外表到內在,人稱Mercy的吳旻潔,其實受到吳清友最深遠的影響。光看五官外貌,眼睛、鼻子,幾乎如出一轍,還繼承父親的大手大腳,身高170公分。她因此一直說,「比較希望像漂亮的媽媽。」

從小父女情深〉父親談誠品理念 深植腦海

在2004年吳旻潔加入誠品前,她就已是父親無話不談的對象。小時候父親忙事業,經常不在家,直到她小學五、六級,吳清友已創辦誠品,他總愛跟她談誠品的理念: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當時她就覺得很有趣,「讓我開始想變得和大人一樣。」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讀《之間》 看吳清友的生命、青春、旅程
懷念兩位浪漫的紳士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重新啟動】好好放鬆 然後滿血復活

訂《遠見》雜誌6期+beurer德國博依熱敷墊

溫暖價1,380 元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知識無價】持續閱讀 就是投資自己

訂《遠見》雜誌一年12期贈推薦好書三選一

精選價2,080元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