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櫻前線JAPANESE電子報】帶你認識日本文化,讓日語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教科書,更貼近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3/16 第28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華山顛倒屋 視覺新體驗
社群行銷最容易被忽略的10件事
 
華山顛倒屋 視覺新體驗
文/蘇美真
難得好天氣,趁著假日出門走走,以藍天白雲為襯底,青綠的草原上,座落著一棟色彩繽紛的尖頂雙層洋房,宛如童話故事裡的場景,這個畫面是不是很夢幻呢?咦,等等,好像有點不太對勁,這棟房子蓋反了!不只是外觀,走進屋內,地面空無一物,所有傢俱,沙發、櫥櫃、檯燈、餐桌⋯⋯甚至車庫裡的汽車皆倒立在天花板上!果然,一切都是夢,嚇不倒我的!

這個夢中才會出現的場景,是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的時藝多媒體,精心策畫,耗資2千萬元所完成。不過他們可不是什麼造夢工程師,而是擁有20年實務經驗的專業策展團隊,不同於以往只是租借場館、引入國外展品的模式,這次,他們決定「玩大的」,憑空蓋出一幢樓房,讓觀展民眾實際走進展示物中,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全台第一座實體顛倒屋

回首早期辦過的展覽,多屬藝術性質、古文明類型,近年來為豐富大眾不同的口味,時藝開始著手較多文創類型的展覽,「我們會隨著市場的趨勢去調整展覽的內容。」時藝活動特展部總監王華瑋表示,平時就常上網或是去國外看一些新的東西,其實這幾年,不管是電影或者時裝秀,「顛倒」的概念被廣泛運用在許多地方,例如去年金曲獎,主辦單位就準備了特製化妝間供明星們即時拍照上傳到臉書與IG(Instrgam),而國外如奧地利、波蘭、加拿大、日本等則是真的有一整棟顛倒屋,「我們在看到這樣的資訊後就想,也許也可以試著在台灣蓋一棟!」從最初的發想,到進一步評估技術上的可行性、尋找適合場地及專業的建築事務所,歷經長達2年1個月時間,這個大膽的idea才終於實現。

華山顛倒屋創下許多前所未有的記錄與體驗,對時藝、建築師們,甚至對整個台灣來說,都是第一次。以往的辦展經驗,多半是事先租借好場館,在場館中配合場地的限制去佈展,然而決定要做顛倒屋之後,考量到在現有建築物的外觀無法呈現顛倒的概念,即便在外牆上做一整面的輸出,其震撼度都不及找一塊空地,實際搭起一座建築物要來得強。「事後常覺得怎麼會搞到這麼大,有點一發不可收拾的感覺,但完成後有一股成就感及感動,因為我們真的蓋了一棟房子。」王華瑋笑著說。

地點選定一波三折

策畫展演活動,首先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場地的選擇。以國外的顛倒屋為例,由於蓋一棟房子工程浩大,費時較長,通常會選在較偏遠、空曠的地方;但就吸引人潮的目的看來,這樣的活動或許辦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更為恰當,加上應兼顧良好地基、符合法規等多項要件,想找到適合的場地非常不容易,需注意的細節包含申請流程皆相當複雜。光是找場地這件事,就花了至少半年的時間,而後來決定使用的現在這塊地,其實是屬於文化部的,需由華山先向文化部租下來後再轉租給時藝。策展部總監王華瑋印象十分深刻,洽談場地時她正準備請產假,好不容易解決地權的問題,未料兩個月後當她生產完回來,又被告知這塊地可能不能用,因為地底下埋有機房。為了確認承重及支撐是否安全穩固,時藝請來技師計算結構體的重量,並依此分配每條鋼柱落下的位置。經建築師和結構技師的評估,向園區提出嚴謹的結構報告,方通過審核。王華瑋感慨地說:「假設當時華山這塊地也不能用,這個案子可能也就沒了。適合的場地是活動一個很大的要素,一旦沒有場地就什麼都白談,一度以為這個案子要被迫放棄,很慶幸當初可以堅持,把問題解決。」

美式洋房更吸睛

其次,要蓋什麼樣的房子?美式、歐式、還是台灣式?時藝也思考過多種可能性,怎樣的房子視覺上最能呈現出顛倒的概念?台灣的房子外形大部分都方方正正的,但方方正正顛倒過來看起來其實沒有多少差別,若要在外觀很明顯地看出顛倒,其實就一定要有尖屋頂,因此最後選定建蓋美式風格的房子。

對營造團隊而言,顛倒屋其實就只是一個建物,有點像是房子預售臨時型的樣品屋。不過由於整棟房子倒過來所以底是尖的,構造上無法讓它真的只是倚靠那麼小的一個支撐點,必須要透過鋼構將其支撐起來,鋼架配重、鋼筋接縫都要做更多的處理,地面露出來的部分則用土坡、草皮加以掩蓋,這些技術是做得到,但對大家來說都是第一次,所以實際執行和一開始想像還是有一些落差,花費的時間和力氣都相當可觀。特別是在華山這個場地,每天很多人來來去去,不是一個很空曠的地方,吊車的迴轉空間比較小,想要在有限的空間把房子蓋到滿,鋼筋、水泥、吊車進場的次序都需妥善拿捏。許多材料都事先在工廠加工,例如先在鋼架焊好支點,或例如床,搬到展場時已經鎖在一片厚厚的木板上,而不是等天花板做好後再鎖上去。畢竟場地租用的關係,能在現場花的時間沒辦法這麼多,因此實際上在現場動土的時間大約只有兩個月。

動線規劃驚喜連連

按照一般人的經驗,步入一棟房子第一個遇到的是客廳,然而走進顛倒屋,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書房,這是因為策展單位針對180度翻轉的房子,就連參觀動線的設計上也依顛倒邏輯去做空間上的配置。因為顛倒的關係,1樓實際上會在2樓,所以策展單位安排民眾進場前先走一段樓梯,上樓參觀1樓,接著再下來參觀2樓。

通常美式房子家中都會有一個車庫,策展團隊也對此做了巧思,找來一台準備報廢的車,並在車庫區域開了一扇窗戶──想像一下,參觀者還沒走到房子裡面,就可以透過窗戶看見顛倒的汽車,相當吸睛!這也成為開展至今,最受民眾歡迎的區域,堪稱本次展覽最大的亮點。許多民眾對於如何將重達600多公斤車子倒立在天花板上感到相當好奇,王華瑋說明,由於車身很重,基於安全方面的考量,工法上的程序是將車子直接鎖在鋼梁上面;麻煩的地方其實是在體積,基本上,所有的傢俱都是等屋體蓋好再裝上去的,可是車子本身很大,房子一旦蓋好車子就吊不上去了,故必須在鋼筋搭好初期就先鎖上,當時甚至連外牆都還沒封起來。

觀眾隨著參觀動線走到2樓(實際上是1樓),會發現末端嬰兒房與女孩房的翻轉角度較為奇特,是為了讓行走其中的人們更強烈感受從顛倒世界回歸現實兩種空間的轉變,所刻意設計一種傾斜扭轉出去的概念。此外,眼尖的民眾或許會留意到,從嬰兒房內的窗戶看出去,連窗外的景象都是顛倒的,然而只有極少的人發現,不僅僅是顛倒,它還是實況鏡頭,攝影屋外來來去去的行人,屋外所架設的全天候攝影機,如實投影著與外頭同步的天色。

網路行銷口耳相傳

在行銷、宣傳活動的操作方面,時藝這次在網路上下了許多的功夫,「我們覺得要越來越趨向年輕人在玩的東西。」王華瑋指出,畢竟這個案子比較年輕,而現在年輕朋友多是重度網路使用者,加上本次展覽就是激發創意,一方面提供有趣的場景供大家拍照,另一方面也依靠照片去口耳相傳,將整棟房子的形象、形體傳播出去。以往辦展通常只是開個粉絲專頁,這次則利用比較多,包括IG、hashtag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展覽會透過CF(Commercial Film)進行宣傳,通常是用現有的展品或圖像去做一些後製,然而顛倒屋最大的特色是整個屋體,其建造過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策展團隊決定採用縮時攝影,請攝影團隊守著相機整整兩個月的時間,記錄每天營造單位的工作進度,影片裡看得到日出、日落,甚至半夜還在加工的情況。

這也說明了,一場展覽動人之處不僅在於最終所呈現的成果。許多平時常來華山文創園區散步的民眾,看著顛倒屋從一開始的地基工程,到鋼筋、鷹架都搭好,外牆真正看得出房子的形體,越來越多人會停下腳步看看,好奇這到底是什麼東西。等到房屋油漆上鮮豔的色彩,路過的民眾開始停下來拍照,在展覽正式開放前,外面就有非常多聲音跟熱潮。對附近的民眾而言,看著顛倒屋一磚一瓦的,從無到有,對展覽也多了份不一樣的情感。

多種用途長期效益

許多民眾喜歡圍繞在屋身四周,藉由不同角度拍下逗趣的照片,有新人在此拍婚紗取景,更有人詢問主辦單位是否能在展場裡向心儀的對象求婚,時藝都大方地同意,樂見顛倒屋提供多種不同用途,甚至房屋下方一處隱密空間,雖然目前暫為工作人員置物所使用,未來或許還可以布置成小型咖啡館,讓觀展的民眾歇腳。畢竟,好不容易蓋好一棟房子,展出後幾個月就把它拆掉,未免太過可惜,但基於台灣臨時建物申請的期限為半年,華山顛倒屋也只能盡可能延長展期,策展單位目前也在了解法規上是否有長久留存的可能性,使顛倒屋成為一個長久地標。

顛倒屋在台北成功創造話題,吸引大量人潮,據說高雄市文化局局長也詢問時藝是否考慮也到高雄蓋一棟,甚至對岸也很多人提出這樣的邀請,目前已在洽談及評估階段,王華瑋表示,若有不錯的合作方式,並不排除這些可能,未來或許可在更多地方,感受這種四腳朝天的房子所帶來的視覺衝擊。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3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社群行銷最容易被忽略的10件事
文/劉滄浪
經營社群已經變成一門很重要的學問,也是行銷人員必備的技能之一,不管是從一開始的行銷策略擬定,到內容設計、操作、執行,以及活動執行後的效益評估、監測各項數據指標。以下擬出10項重要的社群行銷經營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幫助社群人員在經營社群、舉辦活動時有可參考、依循之方向!

1.目標族群不是用來寫計畫的,是要具體可執行

很多時候我們在廣告、社群行銷等各式行業活動,都會聽到目標族群(Target audience, TA),常常聽到被批評企劃書、行銷活動的TA不對,甚至有些人常常把TA掛在嘴邊,一副你不知道TA,沒有設定好TA就完蛋囉。的確,TA的設定,如果不夠精準,沒有切中整個行銷社群經營的目標族群,那就真的是白費囉!

舉個例子:刮鬍刀,通常是哪個年齡層的會去購買呢?20歲的會不會購買?30歲的會不會購買?40歲的會不會購買?我相信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問題來了,20歲年輕人喜歡的樣式、功能跟40歲上班族群喜歡的樣式、功能會一樣嗎?大部分社群行銷人員在擬定目標族群的時候,很喜歡用這樣大範圍的年齡作為目標設定,但是往往忽略,這樣的設定其實反而跟沒有設定一樣,因為不夠精準和具體。我會建議在設定目標族群時,先以15歲區間為主,因為大於15歲的區間很容易就會橫跨兩個世代,喜好、興趣等等都會有差異。

2.多點溫度,換位思考

社群行銷人員往往在提案過程,很希望能夠接到案子,因此規劃的內容或是活動,很容易就會變成「店家角度思考」,站在店家角度去思考商品可以怎樣行銷會比較好。事實上如果是要經營社群,反而應該站在目標群族那ㄧ方,想像他們要的是什麼,而店家可以提供怎樣的服務與資訊,以這個角度去規劃活動的話,比較不容易陷入「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窘境!

舉個例子:民宿業者在經營粉絲專頁時,許多都只會把漂亮的房間照片放上去,認為讀者將因此覺得「我們的產品很好」,分享出去就會有人喜歡來訂房。但是有時候效果竟然不如預期,明明房間都設計得非常漂亮,為何沒人想訂?因為少了溫度和信任!想像一下如果你是消費者,看到漂亮的照片時,會有怎樣的反應?通常都會覺得很漂亮,想要訂房,但是,心中總是會有點小小疑慮:「這是真的嗎?」如果我們可以在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不僅僅只是放漂亮的照片,而是花心思去設計活動讓消費者可以消除「這是真的嗎」的疑慮,自然成交機率會提高。

3.制式思考與回答,少了人味

我曾經輔導一個店家經營粉絲專頁,生意非常不錯,但是當有人詢問價格時:「請問你們果凍一個多少錢?」他就只回答:「1百元!」筆者當然知道生意很忙時,希望在短時間趕快回答消費者問題,或者是這個問題你已經回答上百遍,甚至心想「關於我」裡不是都有寫價格嗎?自己不會看嗎?還要問多少價錢!店家如此,許多行銷人員也常常忽略這個現象,畢竟這些都是社群成員所提出非常制式化的問題,回答久了自然很容易麻痺,然而制式的回答,久而久之,相對也令社群中的成員開始感到「麻痺」!

以剛剛的例子而言,如果能再簡單多問一句話:「我們現在一個1百元,請問您是自用還是送人呢?」消費者的感受就會有些不同,雖然在回覆上會花費多一點點時間,但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就是在建構與消費者的信任。

4.誇張文案吸睛,但不符事實

文案吸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光靠好的產品是不夠的,有好的文案,可以吸引消費者注意,筆者常常分享有時候不是商品不夠好,而是曝光度不夠,沒有人知道有這個產品,自然就不會去購買!但是現在非常流行「殺人標題」,標題都下得非常聳動、吸睛,當然這並不完全是壞事,如果標題與內容相符,其實可以創造很好的效果。但若非如此,反而會造成非常巨大的負面評價,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就是這個道理。

舉例來說,我之前在網路看到某一個電商做了一則廣告:「限時搶購,衛生紙買一送一!」一看到當然馬上點擊進去,二話不說馬上下訂,但在結帳時突然發現,結帳金額怪怪的,一串衛生紙2百元,廠商在買一送一商品上的標價竟然是4百元,換句話說,根本沒有買一送一,只是用文案來吸引人注意。果不其然,筆者回到Facebook看一下原來的廣告,下面已經一堆留言怒罵,更糟糕的還有,便是接下來筆者要談的第5點。

5.不夠即時,忽略嚴重性

延續前面所舉的衛生紙的例子,當筆者看到廣告已經有一大堆留言怒罵的情況,竟然沒有看到任何一個社群經理人出面解釋、說明,更誇張的是,這則廣告還一直延續刊登了1個星期!現在社群、網路世代,講求的反應速度要非常快,活動上線後,一定要有社群行銷人員負責監控社群、活動動態,隨時掌握第一手資訊,尤其當負面訊息出來時,要能夠有效地在第一時間處理,千萬不要放著讓負面訊息在網路上發酵、醞釀,導致不可收拾的情況。

6.要有危機處理能力,不能只是會規劃社群活動

社群行銷人員,並非僅需要規劃行銷活動而已,應該要連同活動上線之後可能延伸的問題都想好配套措施。最好的危機處理,就是在行銷策略擬定、規劃活動時就要想清楚,不是等到事情發生時才處理!而且不要以為只有負面消息需要處理,有時候商品賣太好也會有同樣的問題,例如:反應太熱烈有人買不到而抱怨,如果規劃限時搶購活動時,瞬間秒殺,可能就會有人質疑活動造假等,這些都是在事前活動就要先考慮,如果發生時,人力怎麼調配、訊息怎麼回應等。

7.切忌便宜行事,要依據各個社群平台的特性經營

最近LINE@生活圈越來越熱門,許多原先就有經營粉絲專頁的店家、行銷人員紛紛導入LINE@生活圈的應用。但行銷人員有時候為了便宜行事,會將同樣的活動文同時貼到粉絲專頁、LINE@生活圈,例如:「現在即刻加入LINE@好友,就可以享有八折優惠!」乍看之下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丟到LINE@中就很奇怪囉,因為會收到訊息的本來就已經加入「好友」了。

更早前許多行銷人員也都直接將部落格文章轉貼到粉絲專頁或是其他社群平台上,這些都是同樣的問題。不同的社群平台因不同的特性,所針對的目標族群、年齡層也有些許不同,同樣以Facebook和Instagram而例,Instagram的使用年齡層較低,偏好也更加多元,Instagram上許多年輕人喜歡的是展現自我,這個特性又比在Facebook上更強烈,所以千萬不要「一招半式打天下」,請務必多學習、多了解各個社群平台的屬性、特色,依據不同社群平台擬定不同的行銷策略、活動。

8.勿亂槍打鳥,所有社群平台都使用

許多老闆、店家或許都會要求社群人員,各種社群平台都儘可能地使用,以增加曝光度。事實上多使用各種不同的社群平台或許對於曝光是有幫助,但社群經營真正的重點在於「經營」,而不是平台越多越好。我建議若沒有把握不如用心經營一個社群平台即可,畢竟培養出一群「鐵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筆者許多部落客的好友,到現在都不太習慣使用Facebook,但一點都不影響他們部落格的人氣、流量,每天流量破10萬的不在少數,可見若能專注在一個社群平台,與鐵粉們保持良好的互動,才是關鍵!

有些老闆會擔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風險很高,這部分筆者認為是多慮了,雖然社群平台有時因站方營運的關係,不得已需要關閉,但如果社群經營得好,不管你用什麼平台,鐵粉們都一定會跟隨的,與其同時間經營多個社群平台,結果沒有人力時間好好發文、回覆、與社群成員互動,倒不如先專注經營一個社群平台!

9.推銷商品,不如推銷消費者

跟前面提到的第2點「換位思考」有些相呼應,社群人員在規劃行銷策略、活動時,往往只想著如何「賣商品」。試想一下如果你到一個網站或是粉絲專頁,一直看到商品資訊,你會開心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都不喜歡被廣告訊息淹沒,但是當自己在規劃行銷時,卻一直想要去淹沒消費者,這條路絕對行不通的!

我常提倡一個概念:「推銷商品,不如推銷消費者。」舉例來說之前我們幫咖啡店輔導,店家最大的特色是一款品質超優良的單品咖啡,市價一磅大約就要3千多元,產品本身絕對沒有問題,市場區隔也非常清楚,主打對於咖啡具有高度品味的客人。但是問題來了,越是有品味的客人,相對的要求也比較高,店家最常被問到的就是:「你們的咖啡跟其他某個單品咖啡,不同在哪邊?你們的咖啡不錯,但是我喝過的也不一定輸這個!」這是非常合理的情況,但要如何消除這樣的疑慮呢?一般的店家、社群經營者,可能會開始去找資料說服消費者或是讓消費者試喝,但是同樣的你找資料,消費者也會找資料!至於試喝本來就是見仁見智。那究竟該怎麼做呢?

後來我們做了一系列的明信片,邀請購買過的客人,拍照入鏡並且在明信片上簡單地分享心得,然後把明信片放在店裡供客人索取,也張貼在咖啡店中,讓進來的客人都可以看到。重點並不在於「心得」或是「產品多好」,而是讓「拍照入鏡」的客人感受到「明星般的尊榮」,讓他們感受到店家的重視,自然而然就會提升對於店家的好感度,甚至成為口碑行銷的一員!自己講商品多好,效果有限,不如就交給消費者去講!

10.持續監測、善用工具、效益評估指標

最後,社群人員最常忽略的就是「持續監測」。以粉絲專頁為例,隨時都要注意粉絲人數成長的情況、留言討論數,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實用的工具,幫助我們監測粉絲專頁,以及與競爭對手比較的各種數據指標,透過實際數據的展現,也較能評估社群經營的成效如何。當然我並非鼓勵一味地追求數字、數據,而是透過這些工具輔助我們更了解,社群的經營是否更接近預期目標,希望增加銷售量、客戶回流比率、互動性或是品牌影響力,都可能是我們當初擬定行銷策略的目標之一,透過工具的協助,可以對照我們與既定目標的距離。

這邊也要提醒社群行銷人員,一個活動,先抓一個最主要想要達到的目標即可,不要想一次同時提升銷售、互動性、品牌影響力,太多目標最後反而會讓自己迷失或失去方向,抓準一個方向,全力搶攻就對了!

以上雖然提供了10點社群行銷人員要注意的事情,但是筆者認為其實只要掌握社群經營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互動、對話、溝通」,秉持這些原則,來擬定行銷策略、活動,相信就會有很好的成效!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3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