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2/09 第50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Podcast紅什麼?疫想風潮的聽經濟
Spotify、Apple瘋併購 自產原生內容搶商機
 
Podcast紅什麼?疫想風潮的聽經濟
文/黃麗秋 圖片提供/東方IC
拿起手機或平板,你第一個點開的APP會是什麼?是搜尋網頁、打遊戲、語言學習、財經分析,還是影音觀賞?無論你的習慣是什麼,近期有一種內容早已默默攻佔各大下載清單,更成為各大素人、廣告主爭相搶曝光的平台─Podcast。

這在國外流行許久的Podcast文化,在近1、2年在台灣發燒起來,可謂是除了YouTube外,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內容平台。準確來說,Podcast其實是「iPod」和「Broadcast」的統稱,與必須在固定時段收聽的傳統廣播不同,可以把它想像成一種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的主持人將長度不限的音檔事先錄好,並放在Podcast平台上提供聽眾下載存取及離線收藏,再加上能訂閱、推播喜愛節目,以及相較於傳統限制下更多元的內容,讓聽眾只要輕點面板,就能聽到全世界數十萬計的節目內容,是現今成長最快的新媒體生態圈。

利用碎片化時間+內容取勝

隨著網路科技越發進步,取得資訊的方式不再單一,民眾已習慣利用通勤、工作空檔等碎片化時間來找樂子,逆勢吸引已無法滿足於現有數位影片娛樂的族群青睞,而不必長期盯著螢幕、又可一心多用的Podcast就準確切中現代人所需。Podcast獨特之道,在於便利與內容多元,無論你是正在運動、通勤、燒菜、育兒,只要戴著耳機或打開聯網設備,就能聽遍全球新聞資訊、娛樂等節目,緩解現代人普遍對資訊不足的焦慮感。

根據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2019年調查,如果以35歲為分界點來觀察使用Podcast的情境,則以「家中」52%及61%居冠,居次的「公共運輸」以30%、20%緊追在後。而多數受訪者也表示,休息時刻、起床或睡前、遛狗、忙差事的空檔時間都是使用Podcast的主要情境。

其實2004年iPod誕生以來,Podcast初期引起的關注並不大,不外乎是以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提供使用者訂閱下載,小眾得很。讓它真正竄紅的重要時間點則要落到10年後的2014年,當時記者Sarah Koenig及Julie Snyder製做名為《Serial》的深度報導Podcast,將議題圍繞在一樁1999年發生的真人真事殺人懸疑案,記者認為18歲的少女遭到殺害後,法庭雖判決男友終身監禁,但在調查過程中問題重重,因此找來相關人士進行訪談。由於議題吸睛,每集平均吸引220萬人收聽,此時Podcast才真正被帶起美國的收聽熱潮,最後拓展至全世界。

以最早經營Podcast的美國市場來說,根據市調公司Edison Research最新發佈的《The Infinite Dial 2020》,12歲以上的人口中,每月定期收聽Podcast的聽眾,從2019年的32%攀升至37%,約來到1.04億人;在平均每人的收聽時間方面,也從2015年的4小時27分鐘,在2020年時攀升至6小時29分鐘;同時,收聽年齡層也呈現年輕化趨勢,因此若想擠進這個市場拚搏,如何針對內容、年輕世代製做出更具有吸引力的節目,絕對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流量變現讓全球搶佈局

當然,想要靠聲音精準吸引聽眾,並進一步將其轉為訂單與現金,是企業主與Podcast互利共生的首要準則,而各國Podcast的熱門程度不一,商業模式的發展也有所差異。

近年,美國在Spotify、Apple、Amazon等企業接連佈局下,除了多元併購Podcast相關新創企業擴充版圖、提昇追蹤功能讓使用者更聚焦於內容上外,廣納各界名人開Podcast頻道拉人氣,也成功掀起另一波Podcast風潮,像是Spotify以1億美元獨家簽下Joe Rogan的合作案,其驚人的交易價值,不僅讓外界看到熱鬧,更讓內行者驚覺Podcast的流量商機。

互動廣告協會(IAB)2020年的Podcast廣告收入報告中顯示,2019年美國Podcast廣告市場投放量據推測高達7.08億美元,相較2018年的4.79億,成長近48%,看得出成長動能強勁。也難怪連《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衛報》(Guardian)、《回聲報》(Les Échos)等重要媒體,在主業之餘也紛紛推出Podcast頻道,以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同時擴展商機。

在另外一個人口紅利市場-中國,同樣也掀起一股音訊平台熱。對中國來說,所謂的Podcast,廣義而言就是以網路作為媒介所進行的音頻直播、有聲書、電台節目等,在經過知識付費浪潮的洗禮下,逐漸成功培養聽眾為好內容付費的意願,讓Podcast走出過往音樂平台的局限,聽眾們不再將免費視為理所應當。

泛商業音頻製作公司「聲動活潑」創辦人徐濤就認為,以當下的中國市場而言,喜馬拉雅FM、蜻蜓FM已經覆蓋UGC音頻的市場,而大公司如騰訊音樂TME,字節跳動所力推的番茄暢聽等,都證明它們正在積極佈局音頻平台及內容,「越來越多的品牌廣告方認識到音頻與用戶群的價值,主動來尋求投放。」據艾媒網預估,中國在線音頻用戶數量持續增加,2019年達到4.9億人,相較於2018年,增速為14.0%,預計在2020年將達到5.4億人規模,顯見Podcast的價值有望再升級。

新聞媒體+廣告商的新藍海

隨著資訊越發氾濫,年輕族群對於廣告業配的忍耐度越低,但有意思的是,根據Sound On《2020 H1 Podcast產業調查報 》顯示,台灣有高達86%的聽眾對於廣告置入的型態與獲利模式表達支持;近50%聽眾曾有過付費行為、15%聽眾購買過節目中的廣告商品;同時,由節目主持人口頭播廣告的比例,相較於節目冠名的33.4%,以高達87%居冠。想當然耳,這項數據對於企業主來說,無疑是變現效益的大加分。

IAB就分析,目前最受廣告商歡迎的節目,以新聞類的22%位居第一,其次是喜劇17%、社會與文化13%及商業11%。從目前新聞類節目仍由主流媒體操盤,而運動、藝術、科學、音樂等佔比皆未超過10%等現象來看,顯示品牌聲量是否值得信賴,仍是企業主選擇曝光平台的考量關鍵。比起YouTube需要拍攝、視覺效果等繁複後製程序,由於Podcast相對入門門檻低,只要有一支麥克風跟錄音軟體加上創意跟敏銳觀察,就能錄製屬於自己的Podcast,在台灣知名的《股癌》、《百靈果NEWS》等熱門節目就是典範。不論是在熱潮下躍躍欲試的企業品牌或素人都得留意,要入門不難,但想成功藉Podcast建立起品牌力,持續更新內容、精準的形象定位、口條才是搭上這波熱潮的靈魂所在。欲知更多有關Podcast相關的精彩報導,請見《能力雜誌》。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0年1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Spotify、Apple瘋併購 自產原生內容搶商機
文/藍硯琳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東方IC

疫情期間,過往實體的娛樂項目中,大至海外旅行、演唱會,小至前往座談會、電影院,無一不在群聚危機下受到極大衝擊,不過,卻也讓各種「宅」商機直線飆升,像是影音串流(Over-The-Top-Media Services, OTT)、遊戲市場,均在居家時間增加下受惠,成為產業的熱門發展標的。

當然,不只如此,在歐美各地已風靡數十年、以聽覺為主的播客(Podcast),也在近年因多元的節目內容服務、擁有廣大受眾等,備受媒體龍頭、新創業界關注,積極佈局原被外界低估的Podcast市場,挖掘其尚未成熟的廣告獲利空間,為這波熱潮再添話題。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調查指出,自2018年以來追蹤的20個國家或地區中,Podcast總體收聽觀眾量已上升至31%之多;同時報告中也發現,Podcast聽眾趨於年輕化,且主要透過手機收聽。

以英國為例,相較於大多數超過50歲的每周收聽傳統廣播受眾,Podcast聽眾中則有一半是35歲以下的人群,這意味著在數位化時代下,不只大眾使用媒體的習慣快速改變,聽眾的分佈也有了世代差異,更多年輕用戶選擇不需即時收聽、可訂閱的Podcast節目,大幅衝擊傳統媒體收聽率與獲利管道。

Podcast熱潮正崛起的趨勢也反映在數據上,互動廣告協會(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 IAB)於2020年7月發佈報告,針對美國Podcast廣告收入及行業進行分析,可以觀察到,儘管COVID-19疫情攪局,導致企業主縮減近半廣告預算,但歸功於Podcast可靈活傳遞廣告訊息、彈性大等優勢,在第3季和第4季的Podcast收入有望反彈,因此預估2020年美國Podcast的廣告收益仍將增長14.7%,與去年廣告收入7.08億相比,同比增長48%,可望達到近10億美元目標。同時IAB也曾在疫情前預估,2021及2022年的Podcast廣告增長,預計同比增長55%與36%,也顯示出市場十分看好Podcast未來發展。

在用戶數量日漸提昇與潛在商機下,Podcast市場陸續吸引產業巨頭關注,其中,又以Spotify、Apple、Amazon的行動最為積極。

Spotify自製內容吸牢 3.2億用戶

過去幾年,身為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商之一的Spotify,就已視Podcast為下一個爭奪「聽經濟」的新戰場,不僅於2019年起陸續斥資逾6億美元收購Podcast內容及製作公司,例如:創作發表平台「Anchor」、節目內容製作公司「Gimlet Media」與「Parcast」、運動影音網站「The Ringer」等新創企業,企圖擴充更多原創內容以強化用戶黏著度。此外,Spotify在今年11月更宣佈以2.35億美元,收購代管漫威娛樂(Marvel Entertainment LLC)、迪士尼(Disney)、《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超過5,500個節目的全球最大Podcast代管與廣告服務商「Megaphone」,為精準觸及目標族群做足準備。

當然,除了收購既有平台與內容外,名人號召更是Spotify導入流量的重要策略。其中最受外界熱議的,莫過於今年5月,Spotify砸下1億美元簽下美國知名脫口秀演員、天王級Podcast主持人喬.羅根(Joe Rogan),促使其從YouTube跳槽,改至Spotify獨家播出Podcast節目《The Joe Rogan Experience》。根據The Verge報導,去年喬.羅根節目的每月下載量達1.9億次,在播放平台轉移的情況下,聽眾只需前往Spotify註冊即可免費聆聽,將有望為Spotify吸引更多用戶關注,並藉此甩掉Apple和Google等競爭對手。

然而,Spotify的招還沒出完,在今年6月起該平台陸續簽下獨家合約,不僅招攬了話題人物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華納兄弟子公司DC娛樂也將以廣播劇形式邀請神力女超人、小丑女、小丑等角色獻聲,就連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也在7月推出個人節目,與來賓暢談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各種人際關係等。接連大動作的投資,連帶讓Spotify股價飆漲至230美元的新高,而科技媒體GSM Arena也指出,Spotify每個月平均活躍用戶數於今年7∼9月間增加2千萬之多,比去年同期增長27%,來到3.2億人,在在彰顯Podcast市場的潛在商機有多深。

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Spotify敢如此砸大錢投入Podcast的市場?這就必須從受眾輪廓說起。在聽眾行為部分,美國市調公司eMarketer最新數據顯示,與2018年的7,500萬人相比,2020年美國Podcast聽眾成長率預估成長14.8%,有望超過1.05億人;而Improve Podcast網站發現,美國Podcast聽眾每周收聽率達22%、有6,200萬人每周聽8小時、固定聽眾則會每周收聽8小時,內容包含約7種不同節目;此外,也可觀察到收聽者趨向年輕、教育程度與收入都相較偏高的現象,例如:聽眾的主要年齡層為12∼35歲,並已佔全體聽眾的49%之多,更有多達60%聽眾教育程度是大學以上、41%聽眾的家庭年所得超過7.5萬美元。因此,為了精準抓住聽眾群的心,視聽內容也勢必要有新的變革,才能符合聽眾口味。

這也是為什麼,除了著眼「聽」的領域外,Spotify在今年7月宣佈推出Video Podcast,在聆聽為主的服務下,額外增加「看」的使用內容,以迎合不同使用需求。

Apple併購讓1+1>2

當然,戰場上不可能永遠沒有對手,Apple早在2005年便在媒體播放器iTunes中設立Podcast專區,時至今日已累積超過70萬個節目,是最早佈局Podcast平台的企業,但隨著Spotify、Google等企業陸續進場,Apple在Podcast平台的使用比例已落後於Spotify的25%市佔率,以20%屈居第二。

在後起之秀們的追擊之下,為因應串流媒體潮流,Apple在WWDC 2019的開發者大會上,不只宣佈要將Podcast獨立出來,同時將加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功能,以便用戶能快速搜尋喜愛的節目內容,準備在搶佔Podcast版圖之戰中急起直追。

此外,於2017年起,Apple便陸續展開收購計畫,不僅收購提供語音搜索服務的美國初創公司「Pop Up Archive」,今年初更收購以電台形式聞名的新創「Scout FM」,透過其依照Podcast屬性分設的電台,方便聽眾篩選相關頻道。而今年11月市場上盛傳,Apple正與索尼音樂娛樂公司(Sony Music)競爭收購美國大型獨立Podcast工作室和線上收聽平台「Wondery」,以搶攻其每月超過800萬名聽眾的流量。

在內容方面,Apple旗下的Apple Books與歐普拉(Oprah Winfrey)宣佈推出《歐普拉的書友俱樂部》(Oprah's Book Club),同時根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Apple預計推出與Apple TV+相關的原創Podcast,料將有助於Apple提昇廣告收益與吸引新觀眾。

至於Amazon近日則宣佈旗下音樂串流服務「Amazon Music」將提供原創及精選內容,預計上架的包含政治節目《Pod Save America》、犯罪劇《Serial》等,並邀請DJ卡利(DJ Khaled)、演員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體育節目主持人丹.派屈克(Dan Patrick)加入陣營,除此之外還提供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的方案用戶,可以收聽超過7萬檔免費節目,搶食大餅的企圖心十足。

同時,Amazon讓旗下的Podcast節目可直接在Amazon Music APP、網頁版收聽,更能在智慧音箱Amazon Echo上播放,且無論是使用哪種平台,資料庫都能記錄使用者的聆聽段落,便於聽眾在轉換不同平台或裝置時,能與先前的收聽進度無縫接軌。而Amazon的這一番操作,外界普遍認為與Spotify相似,更由於兩者皆採用了在Podcast中置入廣告的獲利模式,未來當Amazon意在奪取更高的市佔率,勢必對Spotify造成一定衝擊。

危機 言論審查YES or NO?

另外,雖然Podcast市場前景可期,但不可諱言地,商機必然與危機形成兩面刃。Podcast之所以受歡迎,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它跳脫傳統廣播的制式,以多元、自由、創意的方式分享不同觀點,但自從Spotify默默使喬.羅根的部分內容「被消失」,並引起軒然大波後,如何既享有自由風氣帶來的流量與龐大商機,又能避免干涉創作及言論審查的爭議,就成為各Podcast平台不得不深思的棘手考驗了。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0年1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