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的10月台北,成立屆滿20年光景的「清翫雅集」將再度於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辦「清翫雅集20週年慶收藏展」。已然在上海舉行過兩屆的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屆時也將首度移師台北,並以「收藏,回歸人文的精神家園」為主題,假喜來登大飯店接軌舉辦「第三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除此之外,台北故宮博物院也預定於10月上旬,陸續舉辦「赫赫宗周:西周藝術文化特展」、「武丁王與后婦好:殷商盛世文化特展」。另值此期間,不僅兩岸三地的各大拍賣公司也將陸續啟動秋季拍賣活動,再加上10月上旬又有「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打頭陣,看來10月兩岸三地的藝術收藏圈,將有一番熱鬧可期。
一直予人神祕觀感的收藏家聯誼團體──清翫雅集,自1992年9月成立以來,唯一與外界最直接的接觸,大概就只有透過成員收藏展覽的形式,公開與社會大眾對話。不過20年來,清翫雅集除於1995年、1998年、2000年以及2009年先後於台北歷史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鴻禧美術館與北京首都博物館等舉行四次展覽外,此後即未曾再舉辦有公開的展覽活動,因此這回20年來的第五次展覽,又適逢20週年慶的擴大展覽,也就格外引人矚目。
20週年特展規模,空前浩大
回顧清翫20年來的四次展覽,事實上2009年在北京首博舉辦的「盛世氣象──海峽兩岸重要藏家文物高端展」,由於是與中國大陸藏家聯合展出,以致曾出版過兩冊展覽圖錄,至於其他在台北舉辦的三次展覽,其實都只出版了一本展覽圖錄。不過時值20週年慶的意義非凡,因此清翫在積極籌劃展覽的同時,也計畫同步推出四大冊的展覽圖錄。清翫雅集理事長潘文華指出,這次展覽的規模堪稱歷年來的最大工程,總計四大冊圖錄,每冊逾300頁,預計收錄638件左右的會員收藏,這638件作品雖只占整體會員收藏總數的十分之一不到,然而礙於展出地點的空間限制,屆時大概只能展出200餘件的精選藏品。
有關這次的圖錄製作,儘管收錄的藏品件數堪稱歷次之冠,但徵選的過程卻一點也不馬虎。潘文華透露,早在他接任清翫理事長之前,他就曾提議清翫在20週年慶之際,應該要舉辦一項大型展覽活動以誌慶賀與紀念,期間經過多次會議的折衝協調,最後清翫會員迅速取得共識,於是他在接任理事長的交接儀式上即公開宣示,清翫雅集將計畫在屆滿20週年時舉辦展覽活動,而細部的分工作業全權委託李明德、蔡辰洋、石允文與施俊兆等會員分別擔任器物組、珍玩組、油畫組以及水墨組的小組召集人,並由張益周擔任總策劃人。四個小組的召集人都是各自領域中比較有經驗的收藏家,他們負責募集與審核展覽作品,如果過程中真有遇到會員不願拿出藏品或經審核不符小組要求的,則由理事長親自進行遊說或送還藏品給所屬會員。
潘文華強調,為了進一步確保展品的品質,每個小組在召集人之外,另外又分別敦聘了三位會員進行評選建議,他們分別是器物組的曹興誠、張益周、馬維建;珍玩組的張益周、林木和、洪三雄;書畫組的林百里、何國慶、陳啟德;油畫組的陳泰銘、翁明顯、馬維建。也就是說,各小組基本先由召集人進行展品的徵集工作,然後再交由各小組的三位評選進行覆核。此間,任何一件藏品若同時有兩位評選持有反對意見,該件作品就必須無條件撤下。不過為了讓每一位會員都有參加展出的機會,徵選小組也規定了每人的參展藏品不得高於同項展品總數40%的上限。根據清翫雅集發布的初步徵選結果顯示,四大冊圖錄的藏品總數達638件,其中器物藏品收錄了165件,包括陶瓷79件、銅器33件、佛像23件、琺瑯15件、漆器15件。珍玩部分收錄了185件,包括玉器47件、竹雕41件、印石32件、家具22件、木雕十件、爐器17件、雕漆四件、墨硯12件。此外,以明清近現代為主的水墨作品計有131件,至於代表清翫新興藏家實力的油畫作品也有157件,包括西方古典19件、華人現代97件、當代華人29件以及西方當代12件。由此看來,清翫雅集20週年慶收藏展所陣列的浩大內容,不僅豐富多元,同時在嚴格的精挑細選下,相信也是精采可期。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古美術】九月號•第24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