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典藏藝術網_首頁 典藏藝術網_古美術
2012/12/04 561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 本期精選/若夢,似錦,光老的人生皴景

范寬的雨點皴、郭熙的卷雲皴、李唐斧劈皴、米氏父子的米點皴、倪瓚的折帶皴、王蒙的牛毛皴、傅抱石的抱石皴……當張光賓91歲獨創的焦墨排點皴出現時,回應了千古悠悠的水墨畫傳統,為這個時代寫下新皴法。

□ 論壇/學者交遊,蘇州遇見沈周

此展匯聚了海內外之庋藏珍品,除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等中國各地的博物館外,尚囊括了瑞士萊特堡博物館及日本京都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等14家博物館的精品。

□ 新書/純粹詩境──自然之中,美學之外
史氏重新審視「自然之境」,以往尋徑所見猶為小自由,尤其是有文字後之城市文明,讓原始的詩歌樂舞有了侷限和格式,若要尋求大自然中的大自由,唯在直抒己見無困格式的「真詩」當中。


【書法藝術】系列

十年不得劍
關於書法的一些意見

日 期/2012.12.19(三)
時 間/晚上7:30-9:00
講 師/看山 藝術生活∼

 
 
新聞

張光賓2012年98歲〈蜀道難於上青天冊〉,65.7×1,032厘米,局部。此冊未曾完整展出過,為光老一生醞釀的藝境,也是91歲獨創「焦墨排點皴法」的峰頂。

若夢,似錦,光老的人生皴景 top
文/藍玉琦

中華文化總會張光賓「年華若夢,人生似錦」世紀展

范寬的雨點皴、郭熙的卷雲皴、李唐斧劈皴、米氏父子的米點皴、倪瓚的折帶皴、王蒙的牛毛皴、傅抱石的抱石皴……當張光賓91歲獨創的焦墨排點皴出現時,回應了千古悠悠的水墨畫傳統,為這個時代寫下新皴法。

98歲的張光賓,在今年創作的〈谷口舊家〉裡自題:「余習山水自一九四二於磐溪國立藝專開始,從傅抱石、李可染、黃君璧諸先生,而得抱石師之指授較厚。一九四五年畢業後,雖因生計東奔西走,未嘗廢棄筆硯。一九四七從東北來台,先在軍旅達二十載。轉入故宮博物院,與古書畫相親,又幾二十年,仍未曾一日稍懈,故於傳統書畫略得繁要。及至九十歲,復捨棄繁華,歸於樸厚,惟用焦渴筆墨點染,憑其所思,東塗西抹,且不置人物,意在營造佳景,任觀者能隨想悠遊其間。古人云: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夫畫物特忌形貌采章歷歷具足,甚謹甚細,而外露巧密。」他28歲起即與書畫結緣,縱使顛沛奔波,亦是不忘筆墨,書畫就融在生命的呼吸裡,自然地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12月8日至明年(2013)1月2日中華文化總會一樓文化空間「年華若夢,人生似錦─張光賓先生世紀書畫展」,展出張光賓由32歲到98歲各時期之人物、山水、書法代表作共20組件,具體而微地展現他從早期師事李可染、傅抱石到創發獨立風格,「捨棄繁華,歸於樸厚」的藝事歷程。32歲的〈江湖同遊地分手自依依〉和〈寒林深處高僧多〉為張光賓現存最早的畫作,構圖及筆墨近似李可染,而李可染及傅抱石為光老藝專時期之老師,影響光老最大,故80歲以前之畫風可從此兩人探問消息。1979年之〈溪山清遠〉與〈溪山勝概〉,皆30餘年未面世的清潤小品,屬張光賓故宮時期之畫作,時有元四家王蒙之繁密與倪瓚之透明感,或因朝夕與元人畫作接席有關。

不少作品更為首次展出:1999年創作之〈結茆湖曲〉、〈王荊公詩意圖〉是焦墨畫法產生前,短暫嘗試的壓克力點彩作品;2006年草書〈三峽歌〉雖曾刊於圖錄,亦未展出過,是92歲時體氣充足時所書數篇草書聯屏之一。另,2006年〈丙戌焦墨山水十二屏〉峻秀壯麗,是「焦墨散點皴」時期屏組作品並草書繁密題識的代表,曾刊於圖錄,此次完整展出。2012年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冊〉,總長逾1米,氣勢恢弘、綿延不絕,可謂張光賓一生醞釀之藝境,為「焦墨排點皴法」的峰頂,亦是首次完整展出之巨作。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古美術】十二月號•243期

 
拍賣

〈采菱圖〉,為〈九段錦畫冊〉之一,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學者交遊,蘇州遇見沈周 top
文/盧素芬(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講師)

全球14博的吳派宗師精萃

蘇州是「吳門畫派」的發源地,蘇州博物館有計畫推出吳門畫派四大家一系列的學術展覽,首展「石田大穰──吳門畫派之沈周特展」已於11月6日隆重登場。此展匯聚了海內外之庋藏珍品,除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等中國各地的博物館外,尚囊括了瑞士萊特堡博物館及日本京都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等14家博物館的精品。

開展首日,即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舉行學術研討會,針對沈周(1427∼1508)及其藝術作深入探討。此次研討會,共發表了30餘篇論文,其中有針對單一作品的個案研究,也有從宏觀角度審視吳門畫派。個案研究從早期到晚期作品皆有、題材上也從山水、花鳥,到沈周傳世的肖像畫,非常廣泛。又因有來自各地的學者參與,研究成果也充分展現出地域特色,例如來自浙江的學者談到沈周與浙江的關係,而遠從日本而來的學者也將沈周的〈東莊圖冊〉與日本江戶時代的園林作比較。

專家們關注的視野相當廣闊,有從沈周的收藏論及書畫成就、亦有從文人畫市場化的演進著眼。如「陳氏家族與沈氏家族」的議題看似陌生,但說起沈周代表作〈廬山高〉,卻是大家耳熟能詳之作,此畫是沈周為其師陳寬祝壽而製,陳寬正是這個陳氏家族之成員。而最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則是,學者一改過去只局限於沈周本人的研究,再從《石田稿本》的文獻資料中爬梳,尋找到一位被大師遮蔽的畫家──沈周的堂弟沈橒(約生於1460年),藉此更深化研究沈周的家世背景與成長的心路歷程。另外,關於浙、吳兩派的問題,在多篇論文中均有述及,而過去常被提起的一件浙、吳交會的代表作〈臨戴進《謝安東山圖》〉,其真偽問題也被提出討論,是此次研討會頗值得關注的焦點。

沈周的山水畫:切入時代/母題/真偽

過去的沈周研究,大致以山水畫討論為主,此次研討會也在此題材上繼續延伸擴展。首先,東京大學教授板倉聖哲,發表了〈沈周早期繪畫製作的仿古意識──以《九段錦畫冊》為中心〉的文章,很具啟發性。對讀者而言較為熟悉的沈周早期作品,是1467年的〈廬山高圖〉或1469∼1470年的〈崇山修竹圖〉(均為台北故宮藏)。而此次展品中則有1466年〈采菱圖〉(京都國立博物館藏)、1469年〈魏園雅集圖〉(遼寧省博物館藏),若將這些作品連繫起來,沈周早期作品的面貌就更清晰些了。

板倉氏認為這套藏於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冊頁,應是1471年以前的早期作品。雖然九頁中有三頁作品佚失,其中一頁也非原圖,但可從此來推測原作的模樣,仍是一件標竿性的代表作品。他說〈九段錦畫冊〉中所見沈周的仿古意識,乃是綜合了蘇州所繼承的文人畫系譜,再加上宗室畫家的系譜意識,並以沈周自己的方式將畫風改變的結果。而此作對後世所帶來的重大影響不容忽視,事實上吳派次世代領袖文徵明(1470∼1559)的畫風,也與沈周這類小幅畫作的風格關係更為密切。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古美術】十二月號•243期

 
新書出版
 
《純粹詩境──自然之中,美學之外》 top

作者:史作檉

這是史作檉70歲後提筆撰寫的新作。

史氏重新審視「自然之境」,以往尋徑所見猶為小自由,尤其是有文字後之城市文明,讓原始的詩歌樂舞有了侷限和格式,若要尋求大自然中的大自由,唯在直抒己見無困格式的「真詩」當中。read more...


訊息公告
辜仲諒的泥淖與蔡紹中的舞台
台灣「壹傳媒」收購案終於簽訂了!澳門,這個原本是富商VIP們週末私下飛去「賭博、找女人」的地方,如今成為司法管理仲裁這起港台媒體案的準據地點。

想學好英文?聽雷鬼教父 Bob Marley 的歌吧!
最近國際語言學校針對數百位學生調查顯示,有 80% 的學生會用聽音樂的方式,學習英文;而當中,算是出乎意料的,已故的雷鬼教父 Bob Marley 的音樂與歌詞最能幫助他們學英文!
 

其他相關新聞請見典藏藝術網  聯絡e-mail:service@artouch.com 廣告刊登:02-2560-2220 ext.310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