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根據一項就學校及大學是否成為侵略行動中目標的國際研究,近年來發生近萬起針對教育機構的暴力攻擊。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些攻擊事件包括針對學校教師及學生的謀殺、炸毀校舍及潑酸攻擊。發生攻擊的國家包括巴基斯坦、哥倫比亞、索馬利亞及敘利亞。 這份報告《遭攻擊的教育》(The Education Under Attack)陳述了2009年至2013年間,教育成為暴力攻擊蓄意目標的嚴重程度。報告日前由人權團體、援助組織及聯合國機構共同出版。 「這些案件中,學校及教師並非是在戰火中意外受傷。他們是因為與教育的關連而受到轟炸、火燒、威脅及綁架。」全球保護教育免於攻擊聯盟(Global Coalition to Protect Education from Attack)執行長尼荷溫(Diya Nijhowne)表示。 學生和教師常受死亡威脅全球共有70個國家發生9,600起相關攻擊,情況最糟的地方在非洲、部分亞洲及南美地區。尼荷溫表示,其中有30個國家出現蓄意攻擊的模式,且這種暴力被當作一種「戰略」。這些數據並不包括像2012年美國珊蒂胡克小學(Sandy Hook)校園槍擊案這類的攻擊。 攻擊案件發生最多的國家是巴基斯坦,最常發生的攻擊是轟炸學校建築。對老師來說,哥倫比亞是最危險的國家,這幾年間發生了140起教師謀殺事件及數以千起死亡威脅。對學生來說,索馬利亞是兒童最有可能被迫加入軍隊的地方。 敘利亞內戰中,阿勒坡及大馬士革的大學都成為攻擊目標,葉門及蘇丹針對學生進行攻擊的程度也很高。攻擊者包括政府軍、武裝反抗人士及犯罪幫派。他們犯下了謀殺、綁架及恐嚇等罪行。 2012年,塔利班槍擊巴基斯坦女學生瑪拉拉.尤薩菲扎(Malala Yousafzai),讓全球開始關注這類針對教育的攻擊。這份研究顯示,瑪拉拉並非孤例;在許多不同衝突及意識形態戰場上,學生和教師會特定成為蓄意暴力攻擊的目標。 日前奈及利亞一所寄宿學校遭到攻擊,至少29名青少年身亡。據猜測,反對西方教育的當地伊斯蘭主義軍事分子博科聖地組織(Boko Haram)是攻擊背後主謀。《遭攻擊的教育》報告指出,奈及利亞2013年有30名教師遭槍擊身亡,有些還是在課堂上遭槍擊。 針對教育的攻擊有可能是源自其他衝突,像是試圖減少政府象徵或企圖推動一種政治、宗教或意識形態上的訊息,也可能是對另一社群進行恐怖攻擊。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則是出現了針對受教育女性的攻擊。 而以學生為目標也可能是宗派紛爭的手段。去年緬甸一群信奉佛教的民族主義武裝分子攻擊了一所穆斯林學校的男孩,造成數十人死亡。2010年,伊拉克一群保全戒護下地基督徒學生則是在前往大學時,成為汽車炸彈的受害者。 摧毀研究單位 迫學界出走還有一類攻擊事件的特定性更為強烈。在墨西哥,有6起針對大學的炸彈攻擊事件,由一個反對奈米科技研究的組織所發動。哥倫比亞的教師則面對來自武裝團體的暴力攻擊,包括敵對方的準軍事武力及犯罪幫派。 由於教師身為社群領袖,他們被那些想威嚇當地民眾,或招募學生進入武裝幫派的人士當成目標。 而暴力的影響也不僅發生在個別受害者身上。報告警告,以大學教授及學生為恐怖攻擊目標會摧毀一個經濟體的研究能力,引發高技術年輕人的出走潮。 追求知識的好奇心及言論自由等在學術生活中必備的要素,都會因暴力威脅而受損害;恐懼會造成「自我審查」,學術界人士會外流到其他較安全的國家。 占領教育機構 受教權遭剝奪另外令人擔心的是,武裝團體會占領教育機構,將之做為營地或訓練基地;有時學校建築也會被用來當做監禁中心,甚至是逼供虐囚的場所。 在教育遭受攻擊情況最慘的30個國家中,有24個國家發生學校被軍事組織占據的情形。 報告第一研究員歐麥萊(Brendan O'Malley)表示,這也讓學校建築曝露在遭受反對勢力攻擊的風險。報告指出,在索馬利亞,學校被當成轟炸目標;教室裡還有學生時,火箭炮就直射而來。 報告呼籲,應在學校附近設置「安全區」,希望戰鬥雙方能夠認可保護教育機構安全的必要性。歐麥萊表示,若各界達成共識,「不將學校做為軍事用途使用」,將會是正向的一步。 報告也呼籲,對於那些以學校及師生為目標進行攻擊的加害者,應要有更明確的調查、審判過程。 除了性命的損失,暴力衝突也剝奪了學生受教育的機會。 在5,700萬名無法就學的兒童中,有近半數居住在戰爭、暴力紛擾的地區。 「並不是只有殺戮能傳播恐懼並奪去生氣。部分地區的衝突不斷摧毀學校,讓整個族群的孩子都無法接受教育。」歐麥萊表示:「在那些承受不起這類代價的地區,教育上的匱乏造成了社會及經濟發展上的連鎖反應。在那些政府缺乏意願或能力去重修受損學校的地方,對教育的損害在攻擊事件好幾年後都無法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