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在烏干達,許多鄉村地區學校並沒有發電廠供應的電力或其他可靠電源,讓這些學校無法學習電腦等現代科技。所以,當全球教育界熱烈討論科技,以及如何在這場科技全球賽中搶得先機時,許多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兒童根本還未站到起跑點上。 行動教室供學生上課然而,一項於烏干達鄉村地區學校所推廣的計畫試著直接處理這個問題。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項計畫欲使用當地充足的赤道陽光,使用可移動式太陽能板,為行動教室提供電力。 這項計畫由教育慈善組織「米德利歐基金會」(Maendeleo Foundation)推動,意圖以相對低科技的解答來處理這個高科技的鴻溝。 一台往偏遠學校行駛的吉普車在蜿蜒坑疤的紅土小徑上顛簸,車上載著多片太陽能板。這台吉普車是一間臨時快閃教室。上頭提供了一座帳篷、課桌椅及足夠全班使用的筆記型電腦。這些由太陽能板充電的筆電能讓學生上數小時的電腦課。這個基金會有2台吉普車,每台每週輪流巡迴5所學校,讓約2千名學生上電腦課。 當吉普車開到烏干達中部城鎮穆科諾(Mukono)附近的烏干達凱土穆教會小學(Kyetume Church of Uganda Primary School)時,就像是外國使節來到村中一樣。村中的教師和學生並不是對科技和網路毫無察覺,但除了這個計畫外,他們根本無法取得網路服務。 等電腦插上太陽能電池之後,孩子們紛紛登入遊戲式學習軟體,就和全球其他地方的兒童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這發生在一個戶外教室,不遠處被太陽照得燙熱的石頭上,有隻綠色蜥蝪看著學生工作。 練習電腦 免淪為職場弱勢該計畫訓練員瓦盧席畢(John Walusimbi)表示,這些電腦課對這群鄉村年輕孩子未來的工作機會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們學會這些技巧,他們就不會落於人後。」他說。 她表示,雖然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及網路服務目前在烏干達都屬昂貴設備,但手機有可能成為更平價的選擇。等到要就業時,如果這些孩子連電腦都沒有碰過,他們就會成為嚴重弱勢的一群。 「這個社群相當缺乏這些電腦相關技能。」該校教師南卡雅(Judith Nankya)表示。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該校辦公室內並未裝設電腦,教職員也沒有地方接受訓練。 烏干達僅有極少數學校能使用電力,而永久裝置、維護太陽能板對許多學校來說,是財務上沉重的負擔,大部分學校就連要擁有穩定的輸電網絡都有困難。 不過,烏干達整年陽光充足,就連陰天都能生產太陽能。所以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太陽能是唯一可靠、可自給且確實有用的能源來源。 此外,這裡的許多村民極有可能追隨其他村莊移民的腳步,到都會區尋找工作。當這些孩子離校,開始工作以後,將會「與全球其他人一起競爭」。 米德利歐基金會的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入圍去年卡達國際教育高峰會(WISE)獎決選的卡穆卡瑪(Asia Kamukama)表示:「沒有事先了解這些機器,他們會很恐懼,不知道要從何開始學習。我們正在幫烏干達的下個世代做好準備,了解如何使用電腦。」 她表示,不僅是學校,科技及網路也將會是幫助地方社群改善健康和教育服務的重要關鍵。該計畫將給予當地居民其他人視為理所當然的資訊。 該基金會也為農人提供以各地當地語言書寫的線上農業資訊,希望提供資訊、改善農耕技術。 這項計畫受到非營利組織「圖書館電子資訊」(Electronic Information for Libraries)所支持,該組織努力讓發展中國家取得數位資訊。 就學率低 影響社會烏干達的人口成長率快速,因此面臨提供這些人口技能訓練的挑戰。烏干達1962年獨立時,人口有8百萬人。到了2012年,人口增加4倍,變成3,400萬人;如果以目前的人口成長率,到2050年,人口將成長為今日的4倍,到達1.3億人。 這等於是從一個與瑞士人口數相近的國家,膨脹為相近於英、法兩國人口數相加的國家。 烏干達18歲以下的年輕人口已超過18歲以上成人,目前這些年輕人中只有1/4的年輕人進入中學就讀,而首都坎帕拉目前已湧進過多年輕家庭,他們住在臨時搭建的貧民窟中試圖討生活。 如果烏干達出現數以百萬計沒有受過教育、習得技能,以幫助他們謀得一職的年輕人,將會對政治穩定造成嚴重威脅;而這些年輕人將得在「地球村」中競爭,也絕不只是一種花俏的修辭。
(圖說)米德利歐基金會(Maendeleo Foundation)的太陽能充電車及正在使用筆電的孩子。(圖片來源/米德利歐基金會官方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