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山的楓期結束前的兩週,楓葉已大多轉紅,如果要使用暖調的服飾,擺進去一片楓葉中,應該不太突出吧?有什麼暖調的顏色,可以比較協調的呈現呢?最後, 考慮到場景的可能轉換,我們使用了粉色系的衣服(還要前往天池週邊),並且想像後續在軟體後製作中,楓葉的可能調整,能不能不要只是一片楓紅,有沒有可能 表現較初秋的感覺以及有些影像是深秋、入冬的感覺。 (模特兒是來自新加坡的CICI,她比較希望穿著和風的浴衣拍攝,因為這是她沒有體驗過的拍攝型態,但也因為新加坡從來沒有冬天,這變成她最嚴酷的一場拍 攝考驗,最後,我們加上了較保暖的衣服以避免模特兒感冒。)
在鏡頭的運用上,此處稍做說明,因為在一組帶景的影像中,我們還是會考慮加上一定比例的廣角人像,其它則以85mm或更長的焦段來表現,長焦段的鏡頭,在 此可以帶前景,或是後景的層次,可以說是楓葉人像中必備的鏡頭,而長鏡亦可以帶景!
在色彩的規劃加進來後,我們另一個拍攝的考量,便不只在分配多少比例的廣角、長鏡,思考的方向,是在於「楓葉」這時只是個色彩及元素,如何呈現影像的調性 及感覺,更是重點之一。所以,我們便需要開始思考楓葉在畫面中的呈現方式、位置及大小,最後,依照要表現的情緒,讓模特兒去做發揮。
同樣是拍攝楓葉人像,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切入方式。
這邊也呼應了我們在前面的文章所說明的,一個拍攝旅程是一個連貫的考量,從拍攝前到拍攝後,它通常不會只發生在拍攝階段的立即思考。
以下透過幾幅影像來做說明,也要感謝在這兩天旅程中,兩位模特兒的辛苦及配合。
▼ 以較清淡的色彩,配以綠色的葉子,表現初秋的感覺。

( 閱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