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的種類動詞依受詞和補語的有無可分為四大類(見註*)。後面接受詞的動詞是及物動詞,不接受詞的動詞則是不及物動詞;需要補語的動詞是不完全動詞,不需要補語的動詞則是完全動詞。
註*:本書將動詞分為四大類,但也有人將動詞分成五大類,就是除了前述四類之外,另外將授與動詞(有兩個受詞的完全及物動詞)視為第五類動詞。
今天我們先介紹的是「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這組
※ 受詞:承受及物動詞的動作或行為的人、事、物就是受詞。受詞和主詞一樣,可以由名詞、代名詞或是相當於名詞的字詞構成。(詳細解釋,請見《新觀念英文法》p.6 2C部分)
(1) 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
What happened?〔不及物動詞,沒有受詞〕發生了什麼事?
下回連載,繼續分享「完全動詞」和「不完全動詞」的差別!
今天,繼續來向大家分享非常實用,而且美國人都在用的用語:better off, unattached, pass...on (to)..., 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套用看看,並且跟著MP3音檔一邊念,一邊學習吧!
審訂序這本文法書,不一樣。本書在日本是暢銷書,不過和市面上許多直接譯自日韓原著的英語學習書籍不同的是,我們在譯寫、審訂台灣版時,被授與很大的空間以使本書更符合台灣讀者的需求。例如一些比較適合日本讀者的例句(大都與日本的人名或地名有關),我們都視情況修改成更適合本地讀者的例句;偶而有些比較老舊的用法,我們也酌情刪除或改寫。台日相異的文法術語,都換成台灣通行的用法。在翻譯方面,所有例句的翻譯都力求正確、精準、道地。原著中所提到一些特別值得台灣讀者注意的要點,我們也增加了原著所沒有的「奚老師加油站」專欄予以提醒、說明。這本書的作者固然是日本學者,但就翻譯、修訂過程中我們所投入的心力而言,本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說是台日雙方合作完成,內容甚至可說比日文版更豐富。
然而我認為本書最特別之處,是經常由認知和溝通的角度來解釋文法。市面上大多數的文法書僅陳述文法規則,卻很少談到使用文法時的認知和溝通效果。但其實文法與認知、溝通有密切關係。台灣能使用英文的人很多,但真正英文好的人卻屬少數;測驗題能拿高分、文法知識豐富的人易找,英文順暢道地的人卻難尋。原因之一就是……更多精彩序文,請見部落格!
・鉅細靡遺,暢銷日本多年的《新觀念英文法》辦贈書活動了,到指定相簿按「讚」+留言,好書送給你!! ・遇到「英文介系詞」就囧了嗎?不用擔心,用1000題練習題就能打敗「介系詞大魔王」!快來參加贈書活動喔!
・遇到「英文介系詞」就囧了嗎?不用擔心,用1000題練習題就能打敗「介系詞大魔王」!快來參加贈書活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