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期焦點 |
||
★ 名人談教育:閱讀米飛,給孩子生活的力量 ★ 教養現場:孩子個性內向,碰到人都不肯打招呼,怎麼辦? ★ 活動報報:預購【米飛和她的朋友】系列繪本再送限量文具組!
|
||
![]() |
||
名人談教育 |
||
閱讀米飛,給孩子生活的力量作者/林真美(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1955年,米飛兔在「爸爸」迪布納(1927年∼)的巧手下,於荷蘭誕生了。
她是一隻由黑色粗線所勾勒出來的小兔,穿著極簡的洋裝,有兩顆如豆的眼睛,和一個狀似「叉叉」的嘴型。如此簡單的造型,半個世紀以來,卻擄獲了無數人的眼神。不論是在西方世界,或是在日本,米飛兔的相關繪本, 幾乎成了每個幼兒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物。另外,她也贏得了許多大人的憐愛,除了繪本,其所衍生出來的周邊商品也始終保持不墜的人氣,甚至,米飛還經常跨國替諸多的商品、活動代言。
米飛的魅力,不僅跨越了年齡,也跨越了國界。洗練的線條、明快的顏色、去除遠近的平面表現,以及將所有複雜的元素抽離,只留下最純粹的事物本質……等等,這些,都是迪布納在繪本創作上的獨家表現。
當然,除了視覺的傳達,米飛兔的故事讓人想要一看再看的理由,還在於那賦予米飛血肉的文字。從米飛的誕生,到米飛去動物園、海邊、公園、上學……等等的日常事,迪布納始終維持在「平鋪直敘,卻絕不矮化小孩」的高度,為孩子們寫下「自己想,自己行動」的一則則自立的小故事。
而不僅是米飛,包括其後來所創造的其他角色,也都未曾偏離迪布納的此一「中心思想」。不論是小熊波波、或是小狗斯那非、小孩樂堤……這些角色的出現,在在使人因為他們身上那特有的、屬於孩子的向上元氣,而倍覺溫暖與受到鼓舞。誠如我們在《樂堤》一書中所見,封面雖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孩童,但其堅定、直視讀者的明亮表情,不僅為大家一掃陰暗,也讓大家再次見識到小孩那不自我設限的特質。尤其,在打開書頁,看到樂堤可以坐在輪椅上自在的和同伴玩丟接球時,就不禁讓人對兒童普遍存有的這種如泉湧般的「志氣」,為之肅然起敬!
《米飛和小寶寶》、《米飛的菜園》、《米飛的笛子》、《米飛和塌耳朵》,都是「米飛爸爸」 在2000年之後所創作的作品。《米飛的奶奶》則是1996年震撼童書界的米飛代表作。在這幾部內容迥異的作品中,我們一再清楚的看到,「兔爸爸」並不因為米飛還小,就過度呵護;也不會一味的站在「教」的立場,要幼兒學這學那。這種不藐視幼兒能力,以及高度尊重幼兒的表現,無形中給了孩子們通往獨立之門所需的自信與勇氣。可見,米飛的那些 「事件簿」,以及米飛以外的其他幼兒繪本,它們帶給幼兒的,不僅僅只是日常生活的共鳴,其流露在字裡行間的,實則飽含了一個成人的安定語氣,以及他那絕對信任小孩、也絕對值得孩子們信任的眼神。
不論是悲或喜,幼兒都因為閱讀米飛、玻利士、樂堤…而從中獲取了生活的力量。那感覺,就像迪布納所親手勾勒的線條那樣,溫暖了米飛、玻利士、樂堤周身,也溫暖了全世界的小讀者。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米飛和她的朋友】系列)
|
||
![]() |
||
教養現場 |
||
孩子個性內向,碰到人都不肯打招呼,怎麼辦?作者/陳念怡、《親子天下》編輯部
合宜的應對進退,經常被視為「好家教」的指標之一,但在「不打招呼」的背後,建議父母先從孩子的先天個性或氣質來思考。
研究指出,約有四分之一的小孩屬於害羞內向或小心翼翼的個性,這些孩子天性敏感,在人際互動上需要多一點暖身時間。因此當孩子不會主動叫人,特別是針對較不熟悉的大人時,和禮貌與否並沒有直接關聯,父母過於逼迫,孩子反而愈感退縮。當打招呼變成一種不愉快的經驗時,孩子也會愈排斥這件事...詳全文
|
||
![]() |
||
活動報報 |
||
|
||
![]() |
訊息公告 |
|
![]() |
Copyright ©2006 天下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關於天下雜誌出版|天下雜誌|天下網路書店|讀者服務信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