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階段吸奶嘴或吃手指的意義
看著寶寶吸著奶嘴甜甜入睡或是得到安撫的模樣,相信對照顧者而言是莫大的安慰,為什麼小小的奶嘴能發揮如此大的功能呢?根據佛洛依德人格發展理論指出,人格發展第一階段(0歲∼2歲)稱為口腔期,也就是說,嬰幼兒透過口腔的任何動作與刺激,身心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
因為每個寶寶都是獨立個體,其天生氣質、環境適應力或照護方式等相異,「如何讓寶寶得到安撫」都需要爸媽慢慢摸索與嘗試,國泰綜合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洪依利指出,通常建議寶寶滿月後,可適時使用安撫奶嘴,滿足口腔期需求,安定情緒;差不多2至3個月大,照顧者可以發現寶寶會將小手放到嘴裡啃咬,這也是個體發展的必經之路,代表孩子的神經、肌肉、感覺等發展已具備一定的程度,能開始透過將東西放到嘴裡,認識自我與探索環境,同時也能讓寶寶得到安全感,因此建議此階段應順應寶寶需求。
簡單溝通.耐心嘗試
明白幼兒為什麼戒不掉吸奶嘴和手指的行為之後,該如何戒,相信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了!
洪依利醫師建議,幼兒不滿2歲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奶嘴漸漸遠離他的生活,例如:孩子習慣睡前吸奶嘴,在他睡著之後就偷偷把奶嘴拿開;陪伴時多和孩子說話、唱歌互動,讓他無法一直含著奶嘴等;喜歡睡前吸手指則可以穿袖子比較長的衣服將手指蓋住,或是趁他睡著慢慢把手指拿開,通常2歲大後,多能以「簡單溝通」讓孩子自動自發減少行為。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觀察孩子有什麼需求,若是睏了就哄他睡;無聊時就要陪他說說話、玩玩具、講講故事等,增加陪伴的品質,「解除需要被安撫的因素」,當然除了情緒壓力問題之外,孩子也可能是在模仿家中比他還小的弟弟或妹妹,因此唯有了解問題根本,才能真正解決痛點。
擔心病菌吃下肚?濕洗手最簡單順應寶寶發展需求,卻煩惱孩子將附著在手上或玩具上的細菌吃下肚,是很多家長的擔憂,洪依利醫師建議,寶寶4至6個月大時,雖然喜歡把東西都往嘴裡放,但因為行為能力有限,多只能抓取自己身邊的東西來啃,哪些東西需要保持乾淨就很明確,但如果到了8至9個月大後,寶寶行動力大增,開始四處爬來爬去,接觸的東西多、病菌也多,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雙手清潔,洪依利醫師提醒,雖然乾洗手可以偶爾取代濕洗手,但很多病毒像腸病毒、輪狀病毒無法以酒精去除,所以在環境允許的狀態下,還是以濕洗手清潔手部最為理想。
【完整內容請見2018年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