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一期電子報的專題,本期電子報仍將披露許多關於「溫世仁武俠大賞」的重要資訊,而這些資訊是由明日工作室的劉總編輯長特別撥冗接受本報專訪,在小編犀利(?)的提問下,一一作的真誠回覆,俠友們萬勿錯過。
以下是關於溫武賽事的各項問答:
Q1、本屆(第6屆)溫世仁武俠大賞移師到大陸舉辦,與前幾屆做法十分不同,其主要的原因為何?主辦單位是否對賽事將來的方向,已有通盤考量?
辦理五屆以來,始終覺得大陸作者的參與度不是太高,我們企望建立的是一個華文的武俠平台和獎項,過往幾年一直覺得行銷宣傳上有瓶頸,因此今年決定找對方合辦,一方面是有直接的宣傳途徑;二方面是建立合作網絡,未來希望有一個武俠同好的對話平台可以透過我們的合辦獎項建立起來。讓溫武不止是一個活動性的徵文,而是平台式的讓廣大武俠同好有一個交談、交往和較量的空間。當然這個企圖是遠超過光是舉辦一個徵文比賽的。今年是一個初嘗試,有許多需要磨合之處,這都得事後詳細檢討改善。
(編按:以這幾屆投稿件數的統計數字來看,大陸的參賽作品已經漸漸多過台灣,人多人才也多,看來在地球板塊緩慢移動的同時,武俠創作的板塊也在緩緩移動?)
Q2、這屆由於是第一次與大陸的原創小說網合作,也是第一次採半公開的方式貼文投稿,參賽者對此做法褒貶不一,請問這種大賽模式是否已然定調,爾後是否仍會繼續沿用?
一開始談新浪加入,主要是著眼於宣傳,以及新浪畢竟是大陸極重要的入口網站之一,取其知名度及大陸網友對其上稿模式的熟悉度,但相對台灣投稿者不大公平。公開發表也是因應新浪加入的新約定,主要是希望炒熱活動,祕密收稿對新浪較難有效益。有利有弊,這點大概是最需要檢討的,明年不見得會維持今年的方式,就如同今年的方式也改革了過往的,我們朝著有利的方向去,只要有錯就改過,不怕做錯只怕不做不改。(笑)
Q3、據說本屆賽事由於各種新安排,長篇投稿數量已創了歷年新高,您認為主要的原因何在?是否有達到您的預期目標?
數量是高了,來稿品質還得看結果。跟所有文學獎一致,其實再大的稿量,大概都有七八成是來玩的。(沒有侮慢之意,但作者不見得人人有自知之明,有些稿子品質確然很差,這是競賽的常態,若是人人皆天才,寫作這行當也不那麼值得尊敬和努力了。)
Q4、大賽舉辦數屆以來,長篇武俠創作從未有台灣的參賽者得過首獎,您認為這代表了甚麼意義,是否代表武俠這一門類在台灣的市場已日漸衰微?明日工作室身為華人武俠圈首屈一指的出版社,對台灣的作者和讀者,是否有甚麼期許?
私心而言,當然覺得未有台灣作者得首獎是一大憾,但也表示過程我們並無循私縱放,一切以評審的專業(即使不專業)意見為依歸。據我觀察,台灣作者整體素質較佳,活潑,創意,皆勝大陸一籌,但在文字功力及寫作耐性上,似乎大陸作者勝出。武俠這種類型小說,仍必須在一定的文化和知識根柢上發展,平均來說,大陸作者的文化根柢較厚實,每年總有一二作者,在一堆保守腐舊的壞稿中,橫空而出打掛平均分數較高的台灣隊。我衷心期待今年能有兼具文化知識深度及創意的台灣作者勝出。
(編按:這是總編在堅持比賽公正性之餘的小小盼望,相信各地區參賽的俠友都能理解。)
Q5、本屆賽事辦得十分創新,與之前的舉辦模式截然不同,在未來幾個月的評審期,主辦單位是否有時程表?尤其這屆的評審似乎兩岸都有,參賽的作品也是繁簡不一,是否會對評審的溝通或作業上,造成一定影響?
評審作業沒有太大的改變,兩階段分區評審,最大的分別就是大陸評審和台灣評審各半,這會對最終結果產生如何影響,我也很期待。至於評審作業細節,我想賽前還是不要說太多較好。但仍會維持往例,公布進入決審名單及得獎名單。最終首獎揭曉會是十二月七日在北京頒獎。
Q6、最後,總編有其他話想對廣大的俠友或參賽者們說說嗎?
辦武俠大獎,理想性及功利性兼有。一般的出版社未必能有這樣的理想性──紀念故人對這個文類的熱情和執著,試著恢復一個曾燦爛過的榮光時代。這個努力或者徒勞,可是,這個世上總要有人做點傻事比較可愛。而且,傻事做長了,做好了,做遠了,說不定也會揀到金斧頭,多頒幾個獎出去,難保哪天不會砸到一個金庸或是王度廬。
因此,但願大家能夠相信這件傻事還有純粹性,多些人寫作,多些人為伴,讓這個獎真能十年百年的辦下去。只要有好作品好作家,這一切的辛苦都不枉了。
(編按:連續舉辦六年的比賽,包括劉總編在內的好些人都是全程參與,六年的光陰說短不短,有許多人許多事都一點一滴在無聲改變,但也有許多人事並沒有變,譬如主辦者對這項比賽的堅持,大家對這項比賽的嚮往,對攀極登頂的渴望。
讓我們為這些人這些事拍手鼓勵一下,啪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