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紐約時報每周文章,集結國際新聞、亞洲觀點必讀的【紐時周報】電子報,全中文閱讀,吸收新知無負擔!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2/20 第9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全真教道風,再現江湖!
美的故事 全真七子(上):與王重陽「道」上見!
美的人物 全真七子(下) :這才是真道人!
美的生命 「鵬程萬里」的由來 ∼《莊子及其寓言故事》
精選推薦 最新得獎訊息!《我要和你一起聽音樂》獲選為文化部推薦之優良圖書
捷報!《歷史背後的經濟學》榮獲「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全真教道風,再現江湖!
金庸小說中的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和全真七子,其實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且他們也當真道行高、修行功夫深。本期推薦新書《全真七子》(有上、下冊) ,不僅情節引人入勝,還有道教修煉的法門,讓人一翻閱便欲罷不能,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中,其道風尤其令人心嚮往之!

除了全真教的「道」,莊子之「道」更是廣為流傳,他那逍遙自在的心靈境界,同樣叫人心嚮往之。談美特別分享《莊子及其寓言故事》書摘,帶您欣賞李白與金聖歎都讚揚的名著。

全真七子(上):與王重陽「道」上見!
九韵文化《全真七子(上)》,指引行「道」路

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徹悟便令知出入,曉明應許覺寬洪。
精神氣候誰能比,日月星辰自可同。達禮識文清靜得,晴空上面觀虛空。


一部全面、翔實地反映中國道教文化的正統讀本
看王重陽和七位弟子由凡入聖、從俗到仙的精彩修道故事

「全真七子」因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而家喻戶曉。不過,他們並不只是小說人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他們的師父王重陽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王重陽是道教重要支派全真教的創始人。他出身於一個富裕家庭,中過文、武雙舉人。抗金失敗後,他潛心於宗教修行。金世宗大訂七年,他於山東東部傳教,並大舉吸收門徒,其中以馬鈺(丹陽子)、丘處機(長春子)、譚處端(長真子)、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泰初子)、劉處玄(永生子)、和馬鈺之妻孫不二(承平散人)七人最為傑出,人稱北七真,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全真七子」。

本書著重描寫了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嚴格要求訓練自己的徒弟,使他們每一個人在自我發現、自我磨練的過程中克服了巨大的困難,成為名重一時的一代宗師的故事;詳細地介紹了王重陽以及他的七位弟子修身、養性、得道的過程。書中既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又有道教修煉的法門。可以說是一部全面、詳實地反映中國道教文化的正統讀本。

王重陽為了成道犧牲了財富和家庭裝瘋出走;馬鈺慷慨地奉獻了自己的家產建立了一個道場;孫不二自我毀棄了一個女人最為寶貴的容貌;譚長真離開了受人供養的舒適生活設計出走;王玉陽平靜地離開了優越的環境孤身修煉;郝太古不辭辛苦地鑿出了一個個岩洞卻讓給了他人;劉長生以毒攻毒,以過人的毅力在煙花巷中磨練色性。

這部小說是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重新還原並再現全真教在宋末元初之時的真相歷史。


▌第六章 全真堂重陽演大道 釋群迷徒眾解心疑 ▌

一、

「全真堂」建在馬家莊園的後花園,中心就是仙鶴飛起的地方,庵堂落成之時,王重陽賦詩〈全真堂〉以明志:


堂名名號號全真,寂正逍遙仔細陳。
豈用草堂遮雨露,亦非瓦屋度秋春。
一間閑舍應難及,四假凡軀是此因。
常蓋常修安在地,任眠任宿不離身。
有時覺後尤寬大,每到醒來愈愛親。
氣血轉流渾不漏,精神交結永無津。
慧燈內照通三曜,福注長生出六塵。
自哂堂中心火滅,何妨諸寇積柴薪。


王重陽又親自撰寫了一幅對聯,懸掛在全真堂大門的兩側:


塵情看破,欲登九品蓮台,可往吾門求覺路。
世事悟空,要免三途苦趣,須來此處問迷津。


王重陽第一次在全真堂為弟子講道,是在一個春天的晚上。

月朗星稀,澄澈而空靈;萬籟俱寂,安祥而寧謐。王重陽獨自坐在全真堂的講壇上,默默無語,仿佛神入恍惚杳冥之鄉,形歸虛無寂寥之境。一百多名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全真派弟子屏息打坐,整個庵堂如同荒山古墓般寂靜,人們只能聽見自己輕微的呼吸。

時間似乎凝固了,只有無邊無際的夜色從蛛網的縫隙悄悄滑下,落在被夜露打濕的青草柔嫩的葉片上;空間似乎停滯了,只有無盡無休的夜色沿著牆壁和房檐的的平面輕輕飄落,罩在或心神俱忘,或心神不安,或心猿意馬,或心疲神倦的全真派弟子的頭頂。

一個時辰過去了。二個時辰過去了。三個時辰過去了。

遠處傳來三更幽幽梆聲,隨著空氣的震顫,像蜻蜓忽閃的翅膀在人們耳邊悸動。有的人眼花了,有的人腿木了,有的人手麻了,還有的人睡著了,發出輕微的、在這寧靜的庵堂中卻顯得無比響亮的鼾聲。身邊的人推了推他,鼾聲立止。沉寂的幽靜被打破了,人群中漸漸發出時高時低的嘈雜聲。

一個弟子捅了捅旁邊的人,小聲說道:「哎,師父在上邊不動不搖,無聲無息,是不是在悟道呢?」旁邊的人用更小的聲音回答:「誰知道呢?可能是在悟道吧。不過,也可能是在睡覺,我剛才就打了一個盹。」

另一個弟子趴在打盹人的耳邊:「三個時辰了,師父一言不發,如頑石不可語,朽木不可雕也。」

王重陽倏然睜開眼睛,漆黑的庵堂宛若劃過一道閃電,俄而又陷入黑暗之中。但王重陽的聲音卻在四面八方鏘然響起,就像列缺霹靂,丘巒崩摧的春雷,從九霄雲外由遠及近滾滾而來,一聲聲擊打在眾人的心頭:「你們可能有些疑問:師父為什麼不動不搖,無聲無息?與朽木頑石何異?但是,我告訴你們:沒有到那個層次,就不知道那個層次的境界。別看我在靜靜地打坐,其實,我以天地為逆旅,以日月為過客,以萬物為遊絲,以世事為夢幻,以人情為寇仇,以富貴為浮雲,以形骸為桎梏,以四大為枯木,以六根為孔竅,以身心為灰土,有什麼動搖?有什麼聲息?」

丘處機年輕氣盛,求知欲強,忍不住站起身恭敬地問道:「那麼,像師父說得那樣,豈不是一無所有了嗎?」

王重陽放慢了語氣:「嗯,怎麼能說一無所有呢?」

丘處機緊接著問道:「既然有,那麼又是什麼呢?」

王重陽毫不躊躇:「唯有知道『道』!」

「道道道!道道道!!」王重陽聲若洪鐘,這個「道」字的餘音撞向四壁,又反彈回來,濺向庵堂的每個角落,在高達兩丈的穹頂回蕩。

坐在前排的馬丹陽站起身,用他特有的帶有磁性的聲音問道:「師父所說的『道』,是無為的嗎?」

王重陽慈愛地看了大弟子一眼:「無為?不!道有體有用,有進有退,有逆有順,有急有緩,有止有足,有始有終,有先有後,有爻銖,有層次,有變化,有許許多多大作大用,怎麼能說無為呢?」

馬丹陽誠懇地說:「師父,弟子從小喜歡參玄悟道,可是儘管我閱盡丹經,參訪多人,卻毫無所獲,請師父大發慈悲,以解開弟子心中疑團。」

馬丹陽的問題顯然切中弟子們的肯綮,寬敞的庵堂一時靜了下來,連花園裡風吹草動的聲音也清晰可聞。眾人屏息凝神,等待師父開示,盼望理清心中不甚了了的多端寡要。

王重陽提高了聲調:「『道』是天地的大秘密,連鬼神都有所忌憚,哪能是這麼輕輕鬆鬆,隨隨便便說出來的?如果不是恭敬和虔誠地焚香、沐浴、齋戒,我是不會輕易說出來的!」

馬丹陽定了定神,有些茫然地問道:「師父,弟子愚鈍,這齋戒……請師父詳示。」

王重陽朗聲說道:「齋戒對應著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回光反照而眼齋,聲音不入而耳齋,香臭不到而鼻齋,是非不動而舌齋,四大不著而身齋,諸慮具息而意齋。聽明白了嗎?」

馬丹陽恭謹地回答:「弟子明白了,弟子這就去安排香案和沐浴的事宜。」

一個時辰之後,一百多名弟子睡意全消,容光煥發地進入庵堂。

馬丹陽吩咐弟子們按照原來的位置站定,對王重陽行了一個禮:「弟子謹遵師訓,眼耳鼻舌身意六項齋戒已畢,請師父明示『道』。」

王重陽俯視著黑壓壓的弟子,慢慢搖了搖頭:「不行,還有一齋沒有完成,我如何能講?」

馬丹陽前後左右瞅了瞅師弟們,不知所以地問:「師父,六齋之外還有何齋,敬請師父指明?」

王重陽一字一頓地說:「還有心境未齋,這個心境的污穢程度比六根更甚。六根是外賊,時來時去,時強時弱;而心境是內賊,後天的識神就在那裡居住,是萬劫不復的輪迴種子。心境不齋,六齋無益。你們去吧,一個時辰後再來!」

馬丹陽鉗口結舌,呐呐地問道:「師父,這心齋該如何把握?」

王重陽看著無所措手足的弟子們:「你們要牢記我們的祖師爺在《太上老君清淨經》中說過的話:『心無其心,物無其物;空無所空,無無亦無,湛然常寂。』另外,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悟性有深淺,生活有貧富,人格有貴賤,品行有高下,性格有慧愚,年紀有大小,入道有先後……總之,世界上沒有兩個絕對相同的人,也就絕對沒有兩個相同的入道途徑。萬法歸一,都彙聚到下面我要給你們講的『道』上。」

馬丹陽仍然不知所云,斟酌著詞句:「師父,弟子是說,師父能不能指導弟子們具體應該怎麼做?」

王重陽耐心地說道:「你們每個人要把心歇下來,『歇心』!懂嗎?『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具體做法是『靜』,心靜而不是身靜。要做到心清似水,意冷如冰;神神相照,息息常歸……懂嗎?」

雖然還是沒懂,馬丹陽也不敢再問了。從師弟們的懵懵懂懂神情上看,他們和自己一樣,也是恍惚,杳冥,混沌,迷茫。


文章摘自《全真七子(上)》•九韵文化出版•周阿堡 著,2013年12月上市

★★★ 延伸閱讀:《六朝誌怪:精神大解放時期的奇幻小說》/華滋出版、《教你看懂今古奇觀(上)》/高談文化、《教你看懂今古奇觀(下)》/高談文化、《阿宮》/九韵文化、《歷史背後的經濟學》/九韵文化、《原來喇嘛這樣過日子?》/華滋出版

全真七子(下) :這才是真道人!
九韵文化《全真七子(下)》,一翻閱便欲罷不能!

一部全面、翔實地反映中國道教文化的正統讀本
看王重陽和七位弟子由凡入聖、從俗到仙的精彩修道故事

「全真七子」因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而家喻戶曉。不過,他們並不只是小說人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他們的師父王重陽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本書著重描寫了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嚴格要求訓練自己的徒弟,使他們每一個人在自我發現、自我磨練的過程中克服了巨大的困難,成為名重一時的一代宗師的故事;詳細地介紹了王重陽以及他的七位弟子修身、養性、得道的過程。書中既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又有道教修煉的法門。

這部小說是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重新還原並再現全真教在宋末元初之時的真相歷史。


▌第十四章 顧裕豐偷巧留高道 譚長真設計戲喜紅 ▌

一、

為師父守孝三年期滿,譚長真和師兄弟們分手後,獨自一人踏著暮色,急匆匆地向前走著,他心裡暗暗著急,眼看就要出了隨州地界。可極目遠望,前方既無古廟,也沒有店舍。走著走著,路的左邊出現了隱約的燈光,譚長真心中一喜,加快了腳步,來到一所莊園前,一個大紅燈籠,中間豎著寫了一個鬥大的「顧」字。譚長真心中一動,師父臨終前的話語驀然跳入腦海:「譚長真遇顧而通玄。」我這不是遇到「顧」了麼。燈籠下面,兩扇朱紅色的大門緊緊地關閉著。譚長真再不遲疑,抬手「當當當」敲了幾下大門。

隔了一小會兒,裡面傳來一個公鴨嗓的叫聲:「這麼晚了,誰呀?」

譚長真客氣地答道:「我是一個出家道人,天晚了,想化點兒齋。」

門裡那個公鴨嗓不耐煩了:「我們家主人原來崇僧敬道。不過,供養了無數僧人道士,卻發現他們一個個假裝神仙,還有的大仙附體,屁大事兒沒辦成不說,倒叫他們騙走了不少錢財。」說著,門「吱呀」開了一條縫,鑽出來一個尖嘴猴腮的腦袋,一對骨碌碌的綠豆眼上上下下打量著譚長真:「看你那個樣,就是個假道士。呸!」

一股怒火在譚長真的心中「砰」地燃燒起來,但轉瞬又熄滅了。「要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成人所不能成。」師父的話像一陣和風,在耳邊響起。自己不就是因為從小脾氣暴躁,才刻苦鍛煉「忍功」的嗎?連這種勢利小人都忍不了,還能成就什麼大事!

想到這兒,譚長真「噗嗤」一聲笑了:「施主,你不讓我進門可以,你不施捨齋飯也可以,可你不能張口就說我是假道士呀!」

「呦!這麼說你是真道士囉?」公鴨嗓乜斜了譚長真一眼,兩個綠豆眼飛快地轉了幾圈,一齊往鼻樑中間匯攏,聚焦成一個對眼。

譚長真依舊微笑著:「是真是假明天早上就知道了,你既然不放我進去,只好讓你家的主人來請我了。」

「嘿!好大的口氣,連我這關你都過不去,還妄想讓我家主人來請你,做夢吧你!」公鴨嗓撇了撇嘴,從院內打了一桶冷水「嘩」潑到大門外,門簷下立刻結了一層薄冰。

半夜時分,開始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紛紛揚揚地飄著;然後越下越大,一陣緊似一陣,團團片片,密密層層,頃刻之間,大地和天空被迷迷茫茫地攪在一起。

公鴨嗓說得沒錯。這家莊園的主人姓顧,名足成,字裕豐。過去曾經也是一位十分好道的紳士,只因被那些裝神弄鬼,不學無術的假道士與偽和尚坑蒙拐騙,哄得害怕了,所以見了和尚道士心中就反感。正所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在顧裕豐看來,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真正修行人,都是一些苟圖衣食之輩。

顧裕豐隱隱約約聽見夥計似乎和一個道人犯口舌,也懶得過問,迷迷糊糊睡著了。忽然,「嗷」的一聲慘叫,把顧裕豐從睡夢中驚醒,睜眼一看,東方已露出熹微的曙光。他匆忙下地,推開房門,兩尺厚的積雪把偏房壓塌了。一根房梁正壓在公鴨嗓的小腿上,夥計滿臉是淚,疼得五官都挪位了。

顧裕豐回到上房叫醒了夫人唐氏,夥計們也紛紛睡眼惺忪地跑過來。大家七手八腳費了吃奶的力氣,才把壓在夥計腿上的房梁移開。顧裕豐打發僕人顧全趕快去請郎中,順手關上大門。沒想到「賽虎」從狗窩裡爬出來,沖著大門一躥一躥瘋狂地叫了起來。他沒好氣地踢了狗一腳「大清早的,亂叫什麼!」

「賽虎」沖著主人一聲狂吠,一張嘴咬住了顧裕豐的褲腳,使勁地往門外拽。顧裕豐覺得蹊蹺,任它拽著褲腳來到門外。

門外是一片銀白的世界,皚皚白雪中,莊園西邊二百公尺的地方影影綽綽端坐著一個人影,「賽虎」已經「汪汪」叫著跑了過去。顧裕豐好奇地走近前來,只見那人四十左右的年紀,黑紅的臉膛,漆黑的濃眉,隆起的肌肉將單衣撐得鼓鼓的,頭上冒著蒸騰的熱氣。

顧裕豐覺得熱氣撲面,不由得下意識地打了個寒顫,自己棉衣棉褲棉帽,尚且凍得哆哆嗦嗦,這個人莫非是鐵打鋼鑄的?再往四周一瞅,不禁瞪大了眼睛,伸出的舌頭再也縮不回去了:以這個人為軸心,三尺以內片雪不存,借著幽暗的雪光,依稀可以看到黑黝黝的土地上,竟然冒出針尖似的青草翠綠的嫩芽。顧裕豐大驚之下,才覺得遇到了真正有道之人,他大聲喊著:「師父!師父!」就像是他的回聲,「賽虎」也沖著陌生人「汪汪!汪汪!」

譚長真微微睜開雙眼,只見面前的人體態臃腫,白白胖胖的圓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臉頰上的贅肉將一對眼睛擠成了一條細縫,愈發顯得笑意更濃,憨態可掬。

顧裕豐哈了哈腰,雙手抱拳作了個揖:「在下顧裕豐,昨日有眼無珠,當面錯過有道之士,罪過,罪過。如蒙道長不棄,在下願意拜你為師,望道長不要拒絕。」

譚長真見顧莊主長著一副和善的面孔,不像是奸詐虛偽的人,有意開示和教化他。再者全真教剛剛興起,作為道門中人,自己有義務為振興全鎮教派盡一份責任,最重要的是:師父的臨終遺言就應在此人身上。

顧裕豐見道長答應做他的師父,心中喜不自禁,馬上領著譚長真進了莊園。迎面是五間正房,自然是莊主的住宅,正房的兩邊是各四間東西廂房,靠近大門是一座低矮的被大雪壓塌的偏房,公鴨嗓正齜牙咧嘴地蹲在房檐下,等著僕人顧全找郎中為他接骨。

看見莊主領著譚長真進院,公鴨嗓一愣,兩隻綠豆「骨碌」聚到一起,像是要滾落出來。大概想起昨天對譚長真的奚落,他伸出雞爪子一樣的手指,輕輕撓了瘦臉一把:「小人狗眼看人低,不該侮辱道長。」他一使勁兒想站起來,「哎呦」一聲一屁股坐到地上:「這是報應啊,報應!」

譚長真走到公鴨嗓面前,蹲下身摸摸他的腿。公鴨嗓臉色煞白,一邊躲著一邊說:「道長,我再也不敢了,你大人不記小人過。」

顧裕豐輕蔑地看著他:「蠢材,別動,道長在為你治病。」

聽到莊主的呵斥,公鴨嗓不再掙扎了。譚長真把公鴨嗓麻杆似的細腿平放在地上,用兩雙結實的大手交替擼過那條細腿。周圍的瑞雪很快融化了,公鴨嗓的斷腿冒出嫋嫋白氣。

片刻之後,譚長真對公鴨嗓說:「起來吧,走一圈試試看。」

……公鴨嗓這才反應過來,兩條腿交替著在院子裡走了一圈,他越走越快,越走越快,大院的雪地上,留下一圈雜亂的腳印:「我好了,好了!一點兒也沒疼。」他在譚長真面前「撲通」一聲跪下,不管雪水泥水,「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未完待續……)


文章摘自《全真七子(下)》•九韵文化出版•周阿堡 著,2013年12月上市

★★★ 延伸閱讀:《六朝誌怪:精神大解放時期的奇幻小說》/華滋出版、《教你看懂今古奇觀(上)》/高談文化、《教你看懂今古奇觀(下)》/高談文化、《阿宮》/九韵文化、《歷史背後的經濟學》/九韵文化、《原來喇嘛這樣過日子?》/華滋出版

「鵬程萬里」的由來 ∼《莊子及其寓言故事》
九韵文化《莊子及其寓言故事》,帶您進入莊子的逍遙國度!
寓言是理性的詩歌!
莊子這個人就愛說故事,在玩著語言的辯証幻術之下,乘著寓言的翅膀,我們不知不覺就被帶到詭譎荒誕的寓言情境,逛進了他的逍遙國,到達他心靈的理想世界。

中國、印度、希臘,並稱為世界寓言的三大發源地。
印度有《三卷書》、《百喻經》,古希臘有《伊索寓言》,那中國呢?
先秦,是中國寓言大流行的年代,莊子正是寓言創作古今第一人,他的《莊子》更成為中國寓言文學的鼻祖。

隨著他的故事,出現一堆真真假假形形色色的神人鬼怪、歷史人物,孔子老子也來了,還有什麼吸風飲露的神人、七百歲的彭祖、千年龜、獨腳獸夔、百足蟲蚿、猿猴迎面走來,還有一隻翩翩飛舞的蝴蝶。

這就是莊子大膽的寓言舞台,搬演奇詭的情節,為先秦寓言開拓一片開闊的天地,更直接啟迪孕育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在哲學界上,道家與儒家、佛家鼎足而立,《莊子》不但是道家學派重要的著作,更影響中國幾千年文化的思維。

看李白稱譽它為「開浩蕩之奇言」,
黃震大大推崇是「千萬世詼諧小說之祖」,
還有金聖歎的《十才子書》,在選出中國十大傑出文學名著時,就首列《莊子》。

有人說,《莊子》是人們渴求的心靈良藥。莊子的學說,莊子的寓言故事,能帶給我們現代人何種樣貌的生命啟示?浪漫?幻想?還是自得的處世哲學?想知道?!那得先拿到「無心」之鑰,才能和莊子一起優遊逍遙的藝術境界。


▌逍遙遊 ▌

「逍遙」二字,猶如莊子思想的破題,直道出莊學追求的心靈境界──心意自得的自在。為了達到這種絕對的自由,必須擺脫外在的束縛,這種超越,不只是對可見的名與利,還有不可見的自限與成見。

其中,「鯤化為鵬」的寓言,不但將莊學思想隱含在神話般的傳說裡,也在九萬里的青空中開展出莊子文學壯闊恢宏的場景,就像大筆揮攦出一片靛青的自由。這一篇篇故事,不但發人深思,也側面表現了莊學思想與當時社會的矛盾與叛離。故不論是「大鵬南遷」的寓言,或「不裂手藥」的譬喻,都呈現出莊子逍遙形象之外的另一種堅毅。

莊子就如同那棵立在無何有之鄉的大樗樹,雖然被當時人忽視,但樂觀自信,雖然孤單,但永遠逍遙自適。它撐起一片清涼的綠蔭,供在滾滾塵世中追逐名利的人們,一個休歇喘息的天地。

■ 巨鵬翅膀下的巨風

北海有一條叫做「鯤」的魚,這條魚的體形非常巨大,這條鯤魚還會變化為鳥形,就叫做「鵬」,這隻巨鵬光是牠的背,就不知有幾千里之長,當牠奮翅高飛,一雙羽翼大到像天邊的雲一般。

這隻巨鵬將乘著海風遷徙到南海,南海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大池,在專門記載奇聞異事這本《齊諧》書上,就說到當時的情形:

「當鵬鳥要遷徙到南海時,從水面上飛起,要擊水三千里遠,翅膀拍擊著旋風而上,直達九萬里的高空,牠是乘著六月的海風飛翔的。」

當牠從高空往下一看,野馬般奔騰的霧氣,飛揚的塵埃,都被生物的氣息吹拂到空中,眼前這方蒼茫的天空,是它本來的顏色嗎?還是因為高遠到無邊無際,所以才呈現如此的色彩?

有人可能會想,鵬鳥何必一定要飛到九萬里的高空上?

因為如果積水不夠深,就無法承載大船,如果在門前的小漥地倒一杯水,就只能放一根小草來當船,倘若放上一個杯子,就卡住不動了,這是因為水太淺、船太大的緣故。同理可推知,如果風積聚得不夠強大,則無力負載鵬鳥那雙巨大的翅膀,所以,當鵬鳥飛上九萬里的高空時,已經聚積很厚的風力在牠的下方,此後,牠只要乘風飛行就可以了,一旦鵬鳥背負青天而再也無所阻礙時,才能向南海飛去。

……………………………………………………

我們現在常用鵬程萬里來祝福人未來的發展,但鵬鳥要飛萬里,必須有臣大的雙翅來積聚風,才能遠翔。所以若將鵬鳥比喻為人生理想,也必須有厚實的基礎與準備才有實踐的可能。

……………………………………………………

【成語小辭典】

鵬程萬里

形容人的前途無可限量,一片光明。典出《莊子.逍遙遊》,篇中提到《齊諧》一書記載:「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李白的〈上李邕〉也寫著:「大鵬一朝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後來演變成「鵬程萬里」這句成語。而今常用作臨別贈語,或每當鳳凰花開時節,師長們也多以此鼓勵、期許青年學子,也可作「萬里鵬程」、「萬里鵬翼」。


■ 靈龜過一個春天,就是五百年

不僅是智慧淺薄的不能理解高深的智慧,短命的生物當然也不能理解何為長壽。怎麼知道的呢?

看看那朝生暮死的朝菌,就不知道一天之中還有日夜之分;而春生夏死的寒蟬,也不知道一年之中還有四季,它們都是短命的生物。

在楚國的南方,有一隻靈龜,把五百年當成一季;而上古時代就已存在的大椿樹,則將八千年當成一季,這兩者都是屬於長壽的。而在人類中,彭祖算是以長壽著名的了,大家都希望能和他齊壽,但由此看來,這種期望不是相當可悲嗎?

……………………………………………………

求壽長,應該是人生最大的願望,因為長壽可以延續生的快樂,但也相對地延長了生的痛苦。如果是這樣,人生又該將希望寄託於何處?或許只能克盡人的本份,然後將一切留待自然的變化,才能無憂無慮。

……………………………………………………

【成語小辭典】

朝生暮死

形容生命極為短促。
據說壽命最短的生物除了只開一夜的曇花,還有蜉蝣,牠屬於蜉蝣目昆蟲,除了幼蟲時期在水底生活得比較久,一旦繁殖期一到,蜉蝣離開水面蛻化、羽化、進行交配,產下卵直到死亡的過程,只有短短數小時,真可堪稱朝生暮死!


文章摘自《莊子及其寓言故事》•九韵文化出版•高談文化編輯部 編著,2013年12月上市

★★★ 延伸閱讀: 《論語》/九韵文化、《不動心》/九韵文化、《覺悟的挑戰》/九韵文化、《孔子的幸福論與老莊的本心》/九韵文化、《沉默的佛陀與釋迦的本心》/九韵文化

最新得獎訊息!《我要和你一起聽音樂》獲選為文化部推薦之優良圖書
好消息!華滋出版《我要和你一起聽音樂》(隨書附1CD)甫榮獲文化部第35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特別在此搶先和各位分享喜訊,也提供重視親子共讀、音樂陶冶的家長,以及音樂教師們參考。
捷報!《歷史背後的經濟學》榮獲「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好消息!九韵文化《歷史背後的經濟學》甫榮獲台北市立圖書館舉辦之第64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本書也獲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臺北市立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臺灣師範大學史學博士莊德仁好評推薦。

這是一本像小說一樣有趣的經濟學,讓您輕鬆學歷史,同時搞懂經濟學如何在生活中靈活應用,一舉兩得!

牙菌斑不除,未老就掉牙
口腔清潔工作沒做好,就會形成牙菌斑,而牙菌斑是細菌的安樂窩,不但會導致蛀牙、牙齦炎,若患牙周病,得到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機率比較高。

放手,孩子就會比你想像的還要好
孩子總是最快調整自己狀態跟上大人的步伐,只要媽媽毫不猶豫跨步,孩子老早就準備好一起向前行。這個道理,在Choyce帶領孩子不斷旅行時,一次又一次的得到驗證。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於信實文化行銷有限公司及相關作者,未經授權禁止轉讓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
有任何建議或要求轉載授權,請【連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