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有一天王獻之在寫字,老爸王羲之忽然從後面抽筆,沒抽動,所以王羲之說,這個小子將來寫字會有成就。
於是大家都說,寫字要捏筆捏得很緊。筆捏得緊,字就寫得好。
事實是,寫字要筆捏得很緊,但筆捏得很緊,字不一定寫得好。
用毛筆寫字最神奇的地方,在於毛筆是軟毛,力道的傳遞非常微妙。
大家也都知道寫毛筆字的力道傳遞,從紙上倒數,分別是筆尖、筆毛、筆桿、手指、手掌、手腕、手臂、肩膀、背部、上半身、全身。
那完全是一個力距的傳遞,力距越長,傳遞到筆尖、紙上的力量越大,這也是為什麼寫大字需要站立、懸肘,因為動作的幅度才夠大、力道的傳遞也才夠大。
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很多,但知道歸知道,寫字的時候,許多人往往一寫字就很舒服的「趴」在桌上,什麼力道也施展不出來,這樣字當然寫不好。
也有人主張寫書法一定要懸腕,覺得這樣才是正統。理論上沒錯,但實際上做起來,可能有很多出入差錯。
最常見的毛病,是初學者為了懸腕,而把很多力氣用在穩定手臂和毛筆上,結果傳導到筆上的力量和注意力,只剩下微乎其微,努力半天的結果,不是學習寫字,而是學習如何懸吊手臂。
初學書法,不一定要懸腕或懸臂,可以輕輕的靠在桌上或左手的手腕上,雖然只是輕靠,但對寫字的穩定幫助很大,可以比較專注在寫字上。
但這個方法也有缺點,就是容易養成手臂緊靠桌上的習慣,嚴重影響力道的傳輸,因此一定要時時注意,右手手腕,只能輕靠。
當然,熟悉寫字的基本動作之後,最好是慢慢練習懸腕或懸臂,畢竟,寫到十公分以上的大字,把手抬起來,總是一定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