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見行天宮」單元,將陸續介紹行天宮的建築之美、裝飾藝術與獨特的景觀,帶您更深刻的感受行天宮、瞭解行天宮。
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苦心規畫行天宮三宮,尤其北投分宮及行修宮(行天宮三峽分宮),景觀兼具人文與自然之美,非常適合拾翠踏青。
本期將介紹行天宮北投分宮景觀之美(一)。本篇所述左、右邊,皆以神明寶像的坐向為準。
北投分宮景觀
通往北投分宮,有左、右兩道大階梯。從右側拾級而上,雖然仰之彌高,但在動線規畫上,卻很體貼地分成兩段,中間設有平臺造景。平臺兩旁的行道樹─阿勃勒,鮮黃色花朵成串下垂,是初夏美麗的焦點。
每當花瓣隨風飄落時,宛如細雨紛飛,素有「黃金雨」之稱。下方的綠籬,種植七里香、樹蘭等香花植物,及淡紅色的南天竹,頗具特色。
福德宮位於右側,參拜之後,再轉進中央庭園,修葺得清朗開闊,令人聯想到心園似庭園,想要整理得層次分明或任由雜草叢生,全在方寸之間。
庭園前端駁坎下,有一排筆直的大王椰子,迎接著祈福的信眾。左、右兩側各有一座花架,印度橡膠樹的大葉子恣意攀爬;中間則是一座花壇造景,以榕樹為主軸,圍有一大圈花團錦簇的仙丹花,相當壯觀。
通過中央庭園,登上左側大階梯的盡頭,躍入眼簾的是紅磚綠瓦的圍牆,在晴空下顯得古意盎然。從左山門進入廟埕,巍峨宮殿、石板地坪,再加上青翠草地,構成一幅寧靜安詳的景象。時間──彷彿在這片人間淨土凝結靜止!
後山步道漫遊
北投分宮位於忠義山的半山腰,由崇德堂轉出,有三條後山步道,貫穿東西。最底層步道,迴繞著北投分宮主體建築的後方。青山有幸建關廟,所以第二層步道設有一座「忠義亭」;又有一塊巨石,上刻「忠義山」三字。為 關聖帝君「精忠冲日月,義氣貫乾坤」的精神,留下無限緬懷。
第二層步道中段有道階梯,可通往第三層步道。階梯旁,前後矗立著兩塊沉積岩。仔細一看,發現石頭上留有許多貝殼化石,說明了滄海桑田的悠久歷史,為臺北盆地曾是個大湖泊,留下難得的見證。繞到第三層步道,兩旁大樹掩映,時有觀音棕竹拂面;夏天,更有濃郁的梔子花香相伴。中段有道階梯,可上達山頂平臺,地面積滿落葉,輕風徐徐,悄悄送來涼意。
後山左側綠蔭蔽天,鄰近「忠義山親山步道」登山口附近,主要有竹柏、楓香、松樹、樟樹及相思樹等喬木。楓香樹汁呈黏稠透明狀,具肉桂香氣,是甲蟲的最愛。在酷熱的盛暑,這裡蟬鳴聲不絕於耳,細心觀察,極有機會在楓香挺拔的樹幹,找到成蟲後脫下蟬蛻。竹子中空、有節,昂然直立而不屈,經常被比喻為氣節清高的君子。後山的竹子,除了刺竹、桂竹、綠竹之外,還有多叢珍貴的金絲竹。竹幹呈金黃色,在陽光的舞動之下非常耀眼。
更完整的「行天宮景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