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臺北市民權東路與松江路交叉口的台北本宮,在喧囂的車水馬龍中,散發出靜謐祥和的氛圍,是許多都市人沈澱心靈的殿堂。
神聖空間•赫赫巖巖
台北本宮座落於臺北市中山區,以形式而言,屬於閩南式燕尾翹脊的建築,其特色在於採用鋼筋水泥的建材,創造出類似傳統寺廟木造建築的品味,而被學者專家讚譽為「臺灣光復後,以水泥
所建的廟宇中傑出的作品之一」。
其主體建築的外牆,均貼上具有傳統色彩的紅鋼磚,豔陽高照下,紅光煥發,更顯得格外莊嚴。主體建築的正面,包括前殿及左、右山門,是由十二根柱子所構成的大廟格局,又稱為「十一開間」;包括前殿五開間,左、右山門各三開間。景觀壯麗宏偉,唯有文聖、武聖及帝王,才享有如此榮耀的門面。而屋宇開闊軒敞,格局舒坦大方,比例均衡優美,特別是屋脊的曲線,弧度適中,在天際中略見昂揚,透露著空靈的秀逸之氣。
當大眾來到台北本宮,首先會注意到廟埕圍牆左、右兩側,各四十五度角之處所開設的「日門」(民權東路二段一一三巷口),以及「月門」(松江路與民權東路交會處),這是進出廟宇的通道。
如果稍加留意,抬頭看看日門、月門的上方,分別有「赫赫」及「巖巖」兩橫額,為文人畫家江兆申所題。兩幅橫額的典故來自於《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赫」是顯明、盛大的樣子;「巖」則形容巍峨、高峻,傳達出 關聖帝君靈驗顯赫、神威高不可測之義。因此,仰望橫額,猶如提醒我們:出入行天宮應保持莊嚴肅穆的敬意。
穿過日、月門,便來到寬敞的廟埕,此開闊空間是歷來行天宮舉辦「名家揮毫•福贈春聯」的活動處,每逢歲末時節,許多信眾來此分享喜氣,為年節增添平安的祝福。
站在廟埕,面對主體建築,可看到前殿和左、右山門。此時可將自己的方向稍加變換,因為廟宇的左右方位是以神明座向之處為基準,如以本宮為例,正前方橫向馬路為民權東路,而右側則是松江路。
前殿五開間,自中間向兩旁,分別為明間、左右次間、左右梢間,以門釘、門枕石等配件,分別其尊卑的次第關係。明間最尊貴,是五開間中最寬者,又稱為「當心間」或「中門」,是神聖的通道,唯有在迎神和接待國家元首時才會開啟。雙扇門板上安設有一百零八顆門釘,赤紅色的門板、明黃色的門釘,與淺灰的斬石門框、深灰色的觀音石牆堵,構成一種既對比又調和的美感。
聖恩永傳•福佑眾生
前殿兩旁的左、右山門,是信眾進入本宮主建築的主要進出口,左翼稱為「龍門」(面對民權東路),右翼稱為「虎門」(靠近松江路與民權東路口)。一般出入宮廟的禮數是從龍門進、由虎門出,如此出入有序,動線才會順暢;此外,也有「出將入相」的意涵;而「入龍門、出虎口」,更包含了平安順利的期許。
當我們穿過龍門,進入主體建築內部,便來到敬拜神明之處。主體建築呈口字形,為兩進雙護龍式:第一進為前殿和左、右山門;第二進則是正殿和左、右過水廊。兩進以左、右護龍相互聯絡,左護龍為宣講室、右護龍為事務所。事務所是許多信眾報名參加祈安大法會、祭解,以及解籤、各種疑惑獲得解答的地方,而宣講室是「信眾感應謝恩見證會」和宣講的場所。
正殿是恭奉神明寶像的聖域,執事在此誦經,進行消災解厄科儀,為信眾補運。左梢間內懸掛大鐘,右梢間懸掛大鼓。每天清晨四時,執事先敲響三鐘聲,再開啟宮門,展開一天的濟世服務。另外,每逢初一、十五及神明聖誕日,則須響五鐘聲;而在開啟宮門之後,再於一鐘、兩鼓的節奏中,響三十六鐘、七十二鼓。神明聖誕時,「上傳天庭,下達萬民」的鐘鼓聲,是營造神聖氣氛、不可或缺的法音宣流。而在春、秋兩季的祈安大法會期間,正殿也是眾多効勞生日夜輪流課誦經典、為信眾祈福之處。
正殿和左、右護龍間的過渡空間則是「過水廊」。前過水廊以拱門和正殿前檐廊相通;後過水廊通正殿側門,是出入正殿的主要通道。前、後過水廊之間是透天的天井,左邊置龍池、右邊置虎池,虎池裡有許多鯉魚悠游其中,吸引許多信眾在此駐足觀賞。
前殿、正殿和左、右護龍所圍成的內埕,蓋有木造的拜亭,成為信眾敬香、收驚及聆聽宣講的地方。拜亭四周檐口梁架上,抬頭仰望可見八幅蘊含「五倫八德」精髓的水彩畫,傳達行天宮以聖哲先賢為教化典範的道德意涵。
在繁忙的都市空間中,台北本宮是一處淨化心靈的園地,從早到晚,都可見到許多信眾來此參拜、流連,在裊裊香煙中,獲得身心的平安。
莊嚴聖廟•藝術殿堂
台北本宮除擁有優雅、開闊的格局外,在宮內四處可見,結合文史、書法、繪畫、雕刻之美的楹聯、碑誌、壁畫、彩繪等,更進一步豐富了建築的意義和內涵,同時發揮無言的教化功能。
在本宮中,以洗石及檜木為材質的楹聯總計有廿七對,皆為民國五十年代赫赫有名的藝文界前輩,如:于右任、賈景德、張維翰、謝冠生、高拜石、黃杰、鄭彥棻、王壯為、康灩泉、傅狷夫、江兆申等所撰書的真跡雕刻而成。書體有隸、楷、行、草,各有所勝。
在碑誌部分,藉由鐫刻在石頭上的文字,體現行天宮的歷史沿革、宗旨、主神、經典和人格典範,不僅表現了藝術莊嚴之美,也融入了宗教的意涵。例如:前殿梢間右山牆上堵的〈聖訓〉,以厚實端正的隸書,傳達出「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教化精神,這是 關聖帝君對信眾的訓示,也是行天宮的立廟宗旨,期勉世人以此為標竿,進德修業,以維人倫。
走一趟台北本宮,不只能向神明祈求平安幸福,還可在誦經聲中聆賞精緻的藝術作品,以體會 玄空師父宏揚聖教,立德、立功、立言的偉大胸懷。結合宗教與文化的華美殿堂,讓每一位信眾均能沐浴在神聖的氛圍中,獲得心靈的啟發與淨化。
更完整的「知性快樂行─神聖空間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