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s搖滾誌】建構「音樂微中心」的趨勢生活風格,以及發掘音樂的魅力和人在音樂中找到認同的故事。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gigs搖滾誌
2012/08/10  |  第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facebook粉絲團  
本期焦點 又一次自蛹中蛻出 ──林憶蓮三十年音樂路
當期雜誌精選 依舊像頭野獸── 八十八顆芭樂籽
活動推薦 Gigs搖滾誌送你五月天【無限創造DNA [演唱會幕後之王]主腦公開展】門票!!
   
本期焦點
又一次自蛹中蛻出 ──林憶蓮三十年音樂路
撰文╱孫梓評
細雨紅磡,2012年3月,強勁燈照下,像有無數濕羽毛飄墜。人潮八方而來,照面便問:「你昨晚也看?」好像是自然不過的事。我跟隨溶入館中,看滿谷觀眾,在燈暗一刻歡呼起來,舞台上光在巡邏,背景音是片斷截取的多部合聲,突然,布幕一揭,空中垂降數枚巨繭,緩緩蠕動掙扎而至地面,林憶蓮自蛹中蛻出來,在〈枯榮〉前奏裡完成開場——這樣宣誓「脫胎」的意味,看在一班香港的Die Hard Fans眼中,想必感觸更深?

誰能想像:三十年前,年僅十五歲的中四女學生被電台錄取為兼職DJ,化名「六一一」。隔年,新力音樂(CBS Sony)簽為旗下歌手。1985年首張粵語專輯《林憶蓮》以「活潑可愛」為賣點,翻唱松田聖子和原田知世,意圖靠攏八十年代大熱的日本偶像路線。

剛柔並濟,唱出都會女子心聲

儘管第二張《放縱》仍以青春叛逆為主題、翻唱為大宗,很快地,因與編舞老師許願結識,他且擔任形象指導,林憶蓮主動要求改變歌路,「感性膨脹、成熟增幅」,由日系模樣轉向歐美。由許願主導的一系列作品:《灰色》藉型格舞曲闡述「單身女子內心感覺」,《Ready》剪掉長髮,以復古化妝現出成熟氣味。轉由華納發行的「都市觸覺」三部曲,有了倫永亮的曲與製作,林振強、周禮茂的詞,刻畫「都會女子」剛柔並濟特質。

《City Rhythm》、《逃離鋼筋森林》、《Faces & Places》是不間斷的改造工程:「概念專輯」的形式,遠赴紐約、巴黎拍照使歌者時髦形象增強,音樂豐富度亦大幅增加,除已試過的舞曲和爵士,其他如〈前塵〉溢出小調風采,〈微雨撲巴黎〉在編曲中加入女高音——自從有了「唱」的覺醒,林憶蓮不僅習舞,跑步瘦身,練唱歌,還學歌劇。歌路改變後,她在不同時期,都曾混進不少黑人音樂元素,而幾乎每張粵語專輯都會主打多首舞曲,揮灑的舞步深得香港樂迷喜愛,大熱歌如〈一分鐘都市一分鐘戀愛〉、〈傾斜〉等奠定她能唱能跳的天后地位。

香港樂評推崇:進步最快的音樂人

1986年起梅艷芳、譚詠麟、張國榮等陸續在台灣發片,反應差強人意;1988年,因前一年台灣解嚴,經濟部投審會通過多家外國唱片公司投資案,預告九十年代唱片業的繁花盛景。1990年,在許願積極運籌下,林憶蓮展開香港、台灣、日本三地並進的模式。首張國語專輯《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賣破六十萬張,強調「蓮腔」如泣如訴的氣氛,也沒有放過她掌握各類音樂的能力,如〈哈囉寂寞〉的爵士慵懶,〈你給我的愛不是愛〉是當時台灣女歌手少有的舞曲風格。略去一般新人的準備期,「Ready」的林憶蓮,成功進駐台灣聽眾耳朵。

在香港樂壇,林憶蓮聲勢亦逐步攀高。1991年兩張粵語專輯,各有擁躉。《夢了瘋了倦了》啣接都會概念,但核心更是「她」自己:林憶蓮掏出自我、給付信任,向作詞人傾訴心聲,說盡一個女子在愛裡所感受的憊懶、不捨、釋然;而Dick Lee善於將中西元素冶為一爐的曲式,恰似香港氣質縮影?

該年底推出的《野花》,以「花」為概念,摻入中國古典概念,歌詞展示愛的狀態:時移境遷的萎謝,未能發生的憾,知己所釀的甜與痛。唱腔更趨成熟圓融。儘管當年銷售未及前作,論者卻一致推崇《野花》高度。馮禮慈在一篇樂評中表示,「林憶蓮是近幾年,本地歌壇中進步得最快的一個音樂人」,關於音樂,她「自己作主」,進步幅度與速度,與六年前的稚嫩偶像判若兩人。林憶蓮蛻變過程中散發的雅痞、時髦、嫵媚,及其性格裡暗藏的深邃與率性,亦令她化身香港gay icon,後來諸多性別議題文本,如音樂劇《馴情記》或小說《突然獨身》,藉〈微涼〉焊接記憶,可見一斑;更別提演唱會台下,數不清的型男,癡癡望著她勁歌熱舞一整夜。學者邵志明曾有專論談其音樂與男同志的情感如何投射互動,盛讚其聲音魅力的複雜度和穿透性,「……她聲線就是身體的一部分,像一隻手,輕輕按著你的傷口。」

李宗盛製作,締造最暢銷《Love, Sandy》

國語專輯《不必在乎我是誰》1993年發行,最大改變,莫過於加入李宗盛。一曲〈當愛已成往事〉銜《霸王別姬》獲坎城金棕櫚獎的威力,廣受喜愛,也是李、林兩人合作之始(儘管林憶蓮早於《City Rhythm》)就翻唱過李宗盛和鄭怡對唱的《結束》)。此輯與發行日期相近的粵語專輯《不如重新開始》相較,還增加了小蟲所創作的兩首歌,一快一慢,綻顯林憶蓮的雙面。自製作鄭怡《小雨來的正是時候》以來,李宗盛陸續以〈夢醒時分〉、〈大雨〉、〈愛的代價〉、〈領悟〉等歌,傳達女子不同的心事與神態。到了〈不必在乎我是誰〉,「女人若沒人愛多可悲/就算是有人聽我的歌會流淚」,企圖揣摩女神內心孤獨。

1995年林憶蓮加盟滾石唱片,發行了在台灣銷售八十萬張、全亞洲四百萬張的《Love, Sandy》,是她迄今最暢銷的專輯。許多台灣歌迷心中的經典是它,伴著掉淚的愛情配樂是它。然而歌路和形象明顯跟香港時期不同,缺乏那份走在時代前端的都市感覺,在部分香港歌迷和評論者眼中,變為「怨婦吟」:中、慢版情歌搭配溫吞的鋼琴編曲稍嫌滯悶,滿溢「台灣式」溫婉,雖然此張製作群是Jim Lee、Terry Chou和林憶蓮自己。1996年《夜太黑》由李宗盛製作,編曲以薩克斯風和敲擊樂營造欲望夜街畫面,是迷人的Adult Pop。

若回顧台港兩地同樣強調「都會女子氣質」的歌詞,或可發現:在李宗盛筆下,藉女聲唱出的,較是女性對女性的憐憫與疼惜,一種盟友的疼惜與勸慰。而林憶蓮粵語歌詞裡,更多是身體的覺醒、感情的現實層面、女子對男子的宣告,如〈回家對著你媽媽〉、〈不不不〉,〈你令我性感〉——都市性格的差異,也反應於情歌的內容?

李宗盛為她創作的〈傷痕〉,「女人獨有的天真和溫柔的天分,要留給真愛你的人」,情調近乎〈夢醒時分〉;〈夜太黑〉,「男人久不見蓮花,開始覺得牡丹美」,似也僅將她做為一種「女性想像」表述。兩人於1998年結褵,1999年推出《鏗鏘玫瑰》,李宗盛坦承林憶蓮總有一個內面未被挖掘,「這個歌名可以說是我對Sandy具體的描述。」他寫:「像曠野的玫瑰,用脆弱的花蕊,想迎接那旱季的雨水/所以溫暖卻曖昧,所以似是而非,讓那直覺自己發揮/她一直給,每一次給,有即興意味……」值得玩味。《鏗鏘玫瑰》全碟由賈敏恕製作,在該年如潮佳作中頗被忽略。其明亮、indie的轉向,除有兩首自創曲,還加入安棟與張震嶽作品,現出輕搖滾與電子氣息。

2000年,林憶蓮投身維京音樂,與姚謙攜手合作,也終結了她的「李宗盛階段」。連三年出版的《林憶蓮's》、《2001蓮》、《原來…林憶蓮》不訴求專輯概念,唯更貼近市場,純熟無懈的唱腔,再創傳世情歌如〈至少還有你〉——姚謙與林夕的歌詞,持續為林憶蓮上色。做為一名優異的情歌演繹者,〈飛的理由〉絲絲入扣、〈遠走高飛〉溫柔理解;〈不還你〉或〈Now Or Never〉等快歌亦恰如其分。在《原來…林憶蓮》,她首次擔任整張專輯製作人。

厭倦重複,又一次自蛹中蛻出

2005年,久違的粵語專輯《本色》由倫永亮、Dick Lee、周禮茂、潘源良等一眾老友貢獻創作,或可視為她對自己出道多年的一次回眸?一曲無詞哼唱〈Incomplete〉贈給為她打造多首經典的詞人林振強,是優雅深情的追悼。

2006年第十張國語專輯《呼吸》,林憶蓮再次證明她的音樂嗅覺過人。周耀輝填詞的復古電氣舞曲〈一個人〉、弛放感濃厚的〈日子〉、牽情依舊的〈詞不達意〉、許哲珮帶點中國風的〈放開手〉……然後,林憶蓮展開兩次大規模巡迴演唱:「憶蓮Live07」刻意選唱冷門歌曲,一曲全由她擔任八聲部 A cappella的〈走在大街的女子〉教人驚豔。藉著演唱會,重組歌的情緒和畫面,到了MMXI和MMXII 兩回合,更似一次她向「舊我」的喊話,她不愛因襲,厭倦重複,就像八十年代迄今,她總在音樂風格上「砍掉重戀」。

已預告四年的全新自製專輯《蓋亞》終在2012年問世,以宛若梵唱/禱告的〈無言歌〉開場,一個全新的林憶蓮,像她在舞台上那般自蛹中蛻出,「又一次」蛻出。與音樂人常石磊、恭碩良的合作,自由的聲線流動,不局限曲風類型,告別「安全的無味」,她唱「救救我們的神經/救救我們思想裡的劣」;她唱「花事哪可敵過一枯一榮」,蓋亞乃地母、希臘神話中最早的神——地球當然最懂得什麼是「This Too Shall Pass」。

 
當期雜誌精選
依舊像頭野獸── 八十八顆芭樂籽
撰文╱吳安哲
談論八十八顆芭樂籽絕不能錯過現場,他們以過激的舞台表演風格見長,甚至帶有自虐意味,爬樹、爬音箱、爬鐵架少不了,摔口琴、劈腿、隨歌迷鼓譟模擬瑜伽扭曲動作更是家常便飯。有一年他們參加角頭唱片在高雄衛武營辦的活動,主唱阿強因為過分嘶吼,下巴喀一聲脫臼,帥氣的為了維持男子氣魄堅持不送醫,在台上就直接把下巴推回去,但也落得舊傷至今無法完全復原。

被問到非得以如此硬蕊方式傳達音樂?阿強表示多少受到高中時喜歡的噪音表演與行動藝術影響,搖滾樂像一門宗教,在台上必須透過肉身折磨的儀式,表演者與眾人才得以昇華解放。口吻像是宗教家,執行起來卻像第一線神職人員,這也難怪阿強何以乩童起乩來形容現場演出,如同〈腎上腺素之歌〉寫道「我要把自己像個飛彈射出來」,八十八顆芭樂籽是個誠實對應歌詞的樂團,而春天吶喊創辦人韋德(Wade)更直言看他們的表演,是支撐他把春吶辦下去的動力。

伊藤潤二式的歌詞意境

論及歌詞,常遭大眾忽略,原因並非像是面對趙一豪《把我自己掏出來》那樣感到羞恥而刻意抹煞或避而不談,往往可能是阿強表演時歌詞老是嘶吼不清,或更可能是,正如阿強自嘲的,大家老當他們是個在耍寶、搞異端的B級樂團,鮮少認真以對。細究起來,他們歌詞的挑釁力道跟趙有得拚,充滿性慾且專注男性陽剛與下體,直接挑戰老百姓的道德底線。「在那裡我們摩擦腋下來生熱/一個人坐在河邊看著月亮自慰」〈乾耕的歲月〉、「空氣中一道引起興奮的無名氣味」〈我是狗你是我的母狗〉。

芭樂籽的歌詞除了講述橫衝直壯的性慾,許多歌曲更帶批判,直指做人不要說謊,尤其是玩團這事。「為了時尚而時尚真是狗屎/塗滿狗屎吃早餐是一件很搖滾的事」〈21世紀ROCK N’ ROLL的STYLE〉;甚至是針對假文青,「把嚷著不知所云話語的人全都槍斃/開心的手拉著手在他們的屍體上面PARTY/娘娘腔先生我不用對你們客氣」〈獵殺牛蒡男〉。

通篇來看,芭樂籽歌詞還可讀出另一道軸線: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式的超現實意境,伊藤潤二用人頭氣球來表述人性虛假與面目猙獰,芭樂籽則在歌曲中利用佈滿「肉體」、「脫」、「性」等字眼的坦承態度,呈現他們討厭的外在世界是如何表裡不一,特別是玩團玩到見風轉舵、背棄理想的台灣樂團圈現象。

問芭樂籽打死不做哪種音樂?阿強說絕對不做不痛不癢,尤其是會變成壁紙被拿去lounge bar當背景音樂放的那種,要做就要做人們會認真聽的,而不是音樂一放去做別的事。他雖沒挑明痛斥小情小愛歌曲,但給的例子很好,「沒有人會放貝多芬炒菜」。

比獸還壞還帥還難

新作《比獸還帥》延續上張專輯《比獸還壞》談論台灣樂團圈生態,兩者差異在於從刻劃樂團圈的外在現象,演變到描繪玩團者的內在心境。同名曲〈比獸還帥〉歌詞寫作功力更上一層,陳述成軍16年來的玩團感想,玩音樂就像頭野獸,大聲宣示音樂是生活的必需品,生活卻不用是音樂的必需品,這就是過得比一般人狂野又帥的地方,也正因此,野獸的下場就落得被關進動物園,遠離叢林。

被關進動物園還有供人賞玩的價值,阿強說動物園指的是和唱片公司簽約,安逸過活。從組團到2001年海祭得大賞,芭樂籽不乏與唱片公司的媒妁之言,一方面認為創作不該被豢養,一方面怕簽約後變得怪裡怪氣,因此至今仍選擇獨立位置(阿強寧可稱之為「地下」),但也感嘆,叢林待久了,裡頭何嘗沒另一套法則、另一種挫折。阿強認為芭樂籽最大的挫折是有名氣卻不賣座,是靠口碑跟傳說活過來的樂團,好處是只要有人搞活動,絕對會找他們。Bass手冠伶比較正面,說看團人少是因為冬天濕冷,到了夏天會好轉起來。

其實芭樂籽真正的挫折是團員更替問題,發展至今已進入第六代,2003年更面臨解散危機,當時阿強本想改名重組,幸好他在外鋒頭夠健,八十八顆芭樂籽的團名又不脛而走,便繼續沿用。因此就算他們簽約發片、被迫穿上動物裝耍寶,樂迷可能也會認為這是正格的芭樂籽,依舊野得像頭獸。

 
活動推薦
Gigs搖滾誌送你五月天【無限創造DNA [演唱會幕後之王]主腦公開展】門票!!
gigs搖滾誌
8/20前,只要拍下包含Gigs字樣的照片(不限雜誌),上傳至臉書並tag「Gigs搖滾生活誌」,編輯部將選出最有創意的15名,贈送五月天【無限創造DNA [演唱會幕後之王]主腦公開展】門票,讓你一窺五月天震撼人心演唱會幕後的精采祕辛!數量有限∼手腳要快喔∼

活動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gigsmagazine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