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藝術不該硬學,藝術是用來玩的!!【小典藏】獻上最無壓的美學饗宴,隨時歡迎您與孩子一起用藝術玩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gigs搖滾誌
2012/09/14  |  第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facebook粉絲團  
本期焦點 Kurt Cobain 和 Nirvana ── 支離破碎的燦爛
當期雜誌精選 她們讓民謠不死,民謠女歌手的唱作生涯
活動推薦 【贈票活動】Gigs搖滾誌 X 2012 CNEX 青春有為 主題紀錄片影展
   
本期焦點
Kurt Cobain 和 Nirvana ── 支離破碎的燦爛
撰文╱楊文菁
事情發生在1994年4月5日西雅圖靠海灣,Nirvana(超脫樂團)主腦人物Kurt Cobain自宅,偌大的莊園掩住槍響,寂靜了三日後,已經僵硬的身體才被發現。警方在一旁找到遺書,證實死因為飲彈自盡。

Kurt Cobain不過二十七年華,Nirvana出道也才幾年,卻成為了搖滾史上不可抹滅的一道燦爛。Nirvana何以經典?從Kurt這個人、西雅圖這個城市和美國的時代背景都脫離不了關係──

破碎家庭與童年

Kurt出生於1967年西雅圖一個名為阿伯丁(Aberdeen)偏遠郊區的中下階層家庭。根據Kurt母親的說法,他小時候是個快樂的孩子,喜歡唱歌、畫畫和表演,八歲那年因為父母離婚造成Kurt的性格開始轉變,變得極度內向和害羞,總是緊緊抓著手上的東西。

十四歲收到第一把吉他後,正是龐克樂興盛期,音樂裡的暴怒和沮喪呼應Kurt積鬱的心,「Kurt是個很有藝術氣息的孩子,但我永遠記得Kurt的畫裡總是帶著明顯的憤怒。」高中美術老師察覺了他的與眾不同,甚至協助他拿到兩所大學的獎學金。

差幾天就能從高中畢業,Kurt卻退學。他心裡只想專心玩音樂,母親對他的決定嗤之以鼻要他滾蛋,他離開這並不支持他的「家」開始居無定所,窩在圖書館看書寫詩,狂練吉他。朋友的沙發、車廂後座或是橋下洞穴都是暫居地。這段時間他認識同樣來自破碎家庭的Krist Anthony Novoselic (後來是Nirvana貝斯手),決定組團。

Kurt二十一歲時,他們的第一張單曲〈Love Buzz〉 (B面是〈Big Cheese〉)上市,由西雅圖當地的Sub Pop唱片公司發行,只印了一千張,並故意用手寫的方式將每張編號「限量發行」,這行銷方式非常成功,還進入當地廣播的播放清單,對當時的Nirvana來說已超出預期。

錄音師Jack Endino回憶:「他們第一次進錄音室的時候連樂團名字都還不確定,鼓手是從別的樂團( the Melvins)借來的,一個下午就錄好10首,我心想:天啊!他們到底是哪蹦出來的?」。隔年首專輯《Bleach(漂白)》面世,專輯名稱來自他們在舊金山嬉皮區看到的大看板廣告,上面寫著「Bleach Your Works漂白你的用具(針頭)」。

Nirvana歌曲的詞不多,Kurt推說因為怕上台後忘詞所以都很精簡,詞彙重複意外成了Nirvana歌曲的特色之一,甚至〈School〉這首歌歌詞只有15個詞。Kurt從沒在意歌詞,通常是最後才填上,詞句看似毫無貫連,但這些焦慮和病氣的字眼明顯反映Kurt離亂人生。

首張專輯成績不錯,但沒有真正造成轟動。轉捩點在1991年後半年中,第二張專輯《Nevermind(從不在意)》開始錄製,他們找到強而有力的鼓手Dave Grohl,Nirvana有著黃金陣容。

世代的聲音

1991年9月24日《Nevermind》發行,原本唱片公司覺得若能和Sonic Youth一樣賣個二十五萬張就該偷笑。電台和MTV大量播送首支單曲〈Smells like teen spirit〉的同時,舖貨早銷售一空,民眾瘋狂打電話詢問到底哪裡可以買到專輯。歌曲意外引起絕大迴響,Kurt說寫這首歌的原因是「有感於這世代的冷漠,同時也察覺自己同樣冷感和懦弱」。 隔年一月,《Nevermind》衝進Billboard排行榜,超越U2和Guns n’ Roses,把Michael Jackson的《Dangerous》給擠了下來站上第一,接著以每週三十萬張的銷售成績持續大賣,發行六個月內全美便賣出三白金等級銷量(三百萬張)。

就憑這來自西雅圖鄉下的小子? 九○年代初期,美國正值世界霸主地位,氣氛一片蓬勃,連流行音樂也是如此,Madonna、Michael Jackson等歌手包裝華而不實,Nirvana的出現,儼然替抑鬱年輕人怒吼,以不及反應的速度擄獲世代耳朵,此前,沒有半個純粹的地下樂團,唱著這麼「不主流」的歌曲,能橫掃主流到達如此顛峰。

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撕裂

Nirvana現場演出時,不僅台下狂熱,樂團成員更是接近崩潰邊緣,總會在最高潮時砸毀器材,要不就是發了狂似的對觀眾吐口水,拿東西往鼓架狂砸,加上Kurt瘦弱蒼白的驅體吼出沙啞嗓音,看過Nirvana現場的人無一不被發自內心的憤怒力量(甚或是邊緣化的舉動)所震懾。

Kurt一直以來都有嚴重胃痛,程度據他所形容是猶如火燒皮開肉綻似的。這不僅是身體上的煎熬,也引發心裡的燥鬱。成名來的太快,到哪都被人群包圍的Kurt瞬間感受到壓力,加劇胃痛的毛病,他說在台上發瘋的表演是他短暫忘卻病痛的方法之一。不過下台之後,更脫離不了的是對藥物(和毒品)的依賴。

1992年,Kurt和Hole樂團的主唱Courtney Love在夏威夷舉行了婚禮,這時她已懷了身孕。Courtney接受《Vanity Fair》雜誌專訪,出刊時竟然寫著她和Kurt在她懷孕期間一起吸食海洛因,Courtney則加以否認。

Kurt非常期待家庭與孩子,看到胎兒超音波照片時他甚至伸直食指和小指比了搖滾手勢,即將為人父的喜悅卻被一篇文章給衝垮,社會輿論並不認為他倆有辦法給孩子幸福,美國兒童福利機關因此展開調查,並強迫兩人交出孩子的監護權。

1992年8月,Kurt的女兒Frances Bean Cobain健康出生,無奈兒童福利部插手,小孩被隔離,「這整個是一騙局,想拿我們殺雞儆猴,大家竟然會相信那些鬼話?!」他感到心被撕裂且求助無門,答應參加戒護療程,幾經折騰才在1993年初要回了監護權,Kurt和Frances得以有過短暫相處時光。

我們成了馬戲團

《Nevermind》 之後,唱片公司趁勢推出了《Incesticide》,收錄現場錄音、B-side歌曲和翻唱歌曲。《Incesticide》的封面畫作來自Kurt之手,孩童爬上已成骷髏的大人形駭上但並未被搭理,孩童的目光只好轉向了另邊鮮亮致命的罌粟花,又一次在Kurt的創作裡明顯出現六七○年代出生的一代所經歷的成長傷疤。

《Incesticide》很快成了白金唱片,Kurt不認為這有什麼了不起,並持續看貶他的歌迷,認為買Nirvana的專輯並不代表真的了解他們。成名的代價是失去了自由,貝斯手Krist也同意這三年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原來我們像在探險,現在成了馬戲團。」

1993年初開始錄製Kurt心中想製作的真正「另類的」第四張專輯《In Utero (子宮內部)》,錄製過程的費用由Kurt一首包辦不讓唱片公司干涉,是真正個人化的獨特作品,推出即攻佔英美兩地排行榜的首位,Kurt卻反覆無常地說對一切感到麻木,「我對我們的音樂已經感覺不到當年的那種情感了。」。

年末,Nirvana赴MTV舉辦了史上最著名的一場unplugged演唱會,因為不插電,反而見識到Nirvana在情感面令人動容的細微之處。這場unplugged聽得見他內心細膩的情感糾結,他究竟經歷了什麼?最深沈的哀傷早已不是吼叫的層次。

倒數一百天

Kurt的胃痛情形每況愈下,到後來連進食都成問題,原本為了女兒所戒的毒癮也在獲得監護權後失控。隔年二月Nirvana前往歐洲巡演,在法國和德國兩場演出時失聲,狀況奇差無比,沒人料到德國場是他們在世界上的最後一場演出。

三月在羅馬的旅館,Kurt被Courtney發現陷入昏迷,急診從胃裡取出五十幾顆抗焦慮的Rohypnol藥丸,究竟是自殺未遂還是單純藥物過量並未獲證實,但以常理判斷,一次吞下幾十顆藥物說不是蓄意自殺簡直是睜眼說瞎話,是他決意離去前的明顯暗示。 四月初他獨自回到西雅圖,隨後警察局就接獲失蹤報案。

1994年4月8日上午九點四十分

一通call in到西雅圖KXRX電台的電話,Kurt Cobain的死訊傳來……

悲劇英雄自我了結這場支離破碎的人生,全球譁然。

※ 更多 Kurt Cobain 故事、Nirvana 專輯解析 請見 Gigs搖滾誌 9 月號

 
當期雜誌精選
她們讓民謠不死,民謠女歌手的唱作生涯
撰文╱馬欣
一把吉他、燈光一暖,她們開始說故事。為何故事這麼重要?因為只有故事才能把人找回來,時代是被設計讓人落單的,一個小數點的落單就是成千上萬的哭嚎,「再不找,黑暗就要來了。」她們說,這是民謠的精神。

知道這世界即將關燈:Joan Baez

如果有一天妳很明確地聽得到這世界的哭泣聲,而且知道他們將只剩嗚咽了,你敢不敢站上台去,像當年Joan Baez一樣?

一個當紅時堅持演唱會收費不超過兩元美金,青少年時去盲人福利中心服務,發現背後的黑幕毅然離開、不跟主流公司簽約、在學校曾因種族歧視交不到朋友的女孩,這樣的背景在美國並不少見,就是弱勢的那頭,但,妳會像瓊拜雅當年一樣,走走到那些那些受不平等待遇的人身邊,在他們發出求救聲前,先堅定地,以反問壓迫者的氣勢,唱著最簡單的民謠,那天生的「你們怎麼好意思如此?」的正直,比任何歌唱技巧還要令人吃驚,問得人知道從此大江一去不復返,道德永遠是晾在那邊的緊繃新衣,誰穿起來都不愉快,這是民謠之母,18歲拿把吉他登上新港民歌音樂節,風采壓倒當時大師們,為什麼她可以唱得人臉紅耳赤、唱得人知道「就這樣了」。

哪樣?你可能問我,就是你再怎麼痛心這世界的不公平,都會有下批羔羊因為機制淘汰而墜入深淵,這世界的無聲殺戮已然開始,而且是益發大規模的,用絢爛的消費模式,帶你往奪目的新品前,它們汰換得如此快,以致你無法也無暇回頭,在後面熄燈的剎那,目睹著弱勢的世襲。這是Joan Baez獨特的地方,她不像Bob Dylan傷逝,她知道大勢已去。

我想這是為什麼Bob Dylan曾在《搖滾記》(《Chronicles, Volume One》)裡提到,當初他倦勤時,連愛人同志瓊拜雅都希望他再出來疾呼,她始終是比他們氣的,所以當一直給她四顆星高評的滾石雜誌評「70年代後期Joan Baez某些專輯已不到發行水準」時,她也不管,繼續社運與演出,關進大牢後拎著稚子出來再唱,像感受到一絲正義都喚不回的巨大傷痛,痛到她只有唱。

Joan Baez的民謠美,因她愛唱傳統歌謠,像翻唱墨西哥民謠〈Donna,Donna〉、19世紀黑人藍調〈House of Rising Sun〉,前者小鳥與風嘲弄要被送到屠宰場的牛(不無政治意味),後者被用在義大利史詩電影《The Best of Youth》片頭曲,貧民窟的孩子除犯罪外,逃離飢餓的方式並不多,連改編黑人牧師聲張人權的福音歌〈We shall overcome〉,她清晰的咬字,讓每個字都唱出歷史塵埃,如時代影子回首的清冷,走了叮嚀還在,時代被她唱出個隧道,只有一線火光,這是詩的語氣,只有憐憫唱得了。

她創作的〈Wagon’s lad〉〈Diamonds And Rust〉,前者是一個女人可以多挺得住,後者是愛情就能多悔天滅地。她有多冷,她內心想擁抱這世界的意願就有多強烈,這個童年就受到種族歧視,物理學家老爸不想做武器,只好四處移居當老師,也跟著大量獨處的女孩,知道她擔心的一切終將不可避免,於是先用歌幫你披件外套,千唱萬唱,就是不要你跟她一樣凍著了,這是民謠之母,承先啟後,絕無僅有。

夢想的拾荒者:Tracy Chapman

誰都不能否認,1988年Tracy Chapman一首〈Fast Car〉豎立了不朽典範,當時90年代就要來了,電視打開電子歌舞正酣,你突然在螢幕上看到一個看不出性別,背景一片寂寥,歌聲也聽不出男女,於是她開始唱了:「你有一台車,我要的不多,去哪裡都行…,你知道我爸他每天酗酒,我媽也離家出走了,我沒別的可失去了…,但這台車真的夠快嗎?」口吻非常平淡,被際遇壓到連作夢都禁聲,這首歌將伴奏聲響壓到很後面,只剩她渾厚的低音,世界就這樣靜下來了,然後情緒竟然鋪天蓋地而來。

當時的我幾乎是不解剛剛那首歌發生什麼魔力,螢幕上繼續歌舞昇平,她那感性的聲音卻像個討厭鬼陰魂不散,那是隔幾年就要播《飛越比佛利》(《Beverly Hills》)的年代了,意氣風發是主秀,Tracy卻溫柔地把不堪通通俯拾起來,像個掃興的拾荒者,遵從葉慈(W.B. Yeats)的詩所寫的「輕輕踩,你腳下踏的是我的夢」一樣輕,踏出極慘忍的重量,從此,你知道有人是這樣勇敢地愛著無法回報她的窮人。

Tracy那張同名專輯是60年代民謠運動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雖有前輩Rickie Lee Jones等鋪路,但Tracy愛之深責之切的心呼應了瓊拜雅,歌聲是痛責亦是懇求,Tracy的歌在民權領袖曼德拉70歲生日慶典上大放光芒,定位明顯,她的另一首〈Talkin Bout A Revolution〉,是正值雷根執政時期,放任對金融的寬鬆政策,財富開始大量流向槓感的另一端,那時她已嗅到現代危機,而〈Behind The Wall〉,清唱著人的歧視,〈Crossroads〉直指惡魔就是會走路的人,她天生黑人靈歌的嗓音,揭穿了所有假象。

而她的情歌又如此柔軟,無論是〈Can I Hold You〉〈The Promise〉,都像孩子一樣執著於相信人,連包括充滿質疑問句的〈Change〉,都是在深情地問:「要多壞你才肯好呢?」這麼多年,她一面對不公義擲地有聲,另方面她寫情都寫入人的矛盾裡,從不仁竟看進滄桑裡,像個傻子一樣,還一路拾著夢想的荒。

Tracy近幾年仍陸續參加西藏自由祭、國際特赦人權組織演唱會,她的作品仍不斷直視問題,或許這幾年沒那麼紅,但2011年因為X Factor選秀比賽素人的演唱,〈Fast Car〉又開回英國榜單,再度映照這現世的狼藉。民歌歌手要走得多卑微,你才能在那背對繁華的影子裡,看到一點實在的光?於是她們選擇永遠獨行踽踽。

※ 還有其他民謠女歌手的精采故事 ── 歌壇的狄更斯 Suzanne Vega、最後一個嬉皮 Cat Power 都在 Gigs 9月號

 
活動推薦

【贈票活動】Gigs搖滾誌 X 2012 CNEX 青春有為 主題紀錄片影展
9月號的 Gigs 特企找來了詹偉雄、馬世芳、張鐵志三人論青年與搖滾,讀完文章再來延伸觀影,送讀者實際參與 CNEX 青春有為主題影展舉辦的深度論壇!(more...)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