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_甘炤文/旅讀中國 圖_陳育陞/旅讀中國、CTPphoto 、視覺中國
自明太祖洪武年間伊始,中央為抵禦北方「蠻族」南下侵略,悉心展開了一系列的新修暨重建邊防計畫:從外長城(外邊)、內長城(次邊)到外三關、內三關,土木堡之變後,由於韃靼、瓦剌等草原部族變本加厲地騷擾邊境,包括長城在內的諸工事營造於是變得益發迫切。明孝宗即位後,除卻加緊修葺相關硬體,更完備了倚托長城沿線所設立的「九邊重鎮」;長城至此進一步與軍兵制度形成更緊緻的連動關係,實現以點控線、以線制面的布局,並建制起帝國多邊化的防禦體系。而今日時人所熟悉的「長城」,多半指涉由明代築造(或重修)、復經當代整飭的長城段。由於開建時間較晚,加以使用的材料、投入營造的技術和督工的品質均獲得巨幅改善,卸下軍事防衛的國之重任後,這些集中於北京京郊地域的長城,轉而發揮其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觀光價值──除卻故宮、天壇和天安門廣場,一道道蜿蜒於高丘低壑間的古老建築群,無疑也成為東、西方遊客抵京之際,必定躬身造訪的歷史景點……千百年來天子腳下的門禁,於今正式向全球開敞了。
...
更多精彩內容請翻閱《or旅讀中國》No.100【指點江山 橫越萬里長城】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