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林書豪爆紅時,除了引發體壇騷動以外,在其他各界也掀起大幅震盪。而其中,「職場」算是最多延伸的領域。企業主「如何發掘公司裡的林書豪」?或者員工「如何把握時機一夕躍升」都曾引起熱烈討論。
而今年夏天,林書豪簽下高額合約轉戰休士頓。改批火箭戰袍的他,是不是也能帶給職場轉換跑道的人一些啟示呢?一起了解「新環境的三道習題」。
人和──空降部隊的首要任務
雖然休士頓火箭隊總管Daryl Morey早就明確表示,林書豪將擔任這支球隊的領袖,不過人不是機器,帶領球隊也不是打電動,每個人的個性不同,也有各自的脾氣,並不是動動滑鼠就能讓人服服貼貼的去幹活。一個空降的領袖,首先必須經營「人和」這門學問。「新官上任三把火」或者來個「震撼教育下馬威」在這個世界籃球頂尖人才齊聚的工作場合是絕對行不通的,尤其林書豪嚴格說起來還沒能完完全全證明自己的領導能耐,短時間迅速成名的經歷也讓部分人依舊抱持懷疑態度。
初到新環境,林書豪要設法儘快了解新的隊風、教練、媒體、球隊基本運行、慣有作息或特殊傳統。火箭今年大動作改頭換面後,舊有陣容只餘四人,其他球員都是從選秀、交易以及自由市場來到休士頓的新面孔。這樣的陣容雖可避免「融入」的麻煩,但相對的,「整合」的功夫就令人相當頭痛了。這時候,林書豪應該與同為火箭領袖人物的夢幻隊等級球員James Harden相互了解與配合,領導人物彼此溝通無礙、合作無間,一切將會順利不少。
失敗──承擔、改變、實踐
這樣一支年輕球隊身處兵強馬壯的西區,「失敗」恐怕是他們必須經常面臨的課題。身為領袖,「承擔」是絕對必要的。在球隊裡,只有團體的勝敗,沒有個人的對錯,「檢討戰犯」是毫無營養的行為。失敗時,領袖要有將所有責任攬在身上的涵養及勇氣,任何推諉和藉口都只會崩壞隊友之間的信任基礎。
不想失敗,唯有改變。然而要求這些萬中選一的籃球高手們在球季中改變自己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的事。在總教練Kevin McHale與球員們之間,林書豪勢必得扮演重要的溝通角色,到了場上,他更肩負著指揮全局的任務,貫徹教練下達的指令,把球隊自困境中帶往正確的道路。
而除了「說破嘴」之外,當然還得「跑斷腿」。以身作則是領導人物的基本功,沒有「實踐」,「領袖」也只會是一個貶抑詞,隊友們絕不願意跟隨光說不練的人衝鋒陷陣,城市裡也不需要只能拍宣傳照的英雄。
這些習題雖然頗像選舉口號,但也確實是任何領袖人物面臨失敗時的標準作業程序。即使從板凳上逆勢走紅的林書豪擁有相當高的「挫折忍受力」,不過在這個競爭特別激烈,每一場、每一秒都絲毫不得鬆懈的職場上,林書豪還不算經歷、見識過真正的失敗,難保不會在敗到深處時亂了方寸──而一旦稍有差池,領導的信心將蕩然無存。
勝利──分享與感謝
失敗必須由發號司令的人一肩扛起,不過成功,卻是由眾人分享的。真正有實力的人不需要關起門來自吹自擂,而是感謝在這當中一起努力付出的所有人。
任何團隊都不可能由一個人隻手贏得勝利,因此「領袖」的頭銜不宜太過執著,多聽取其他觀點、汲取各方意見可以整合出最有利的結果,避免孤軍奮戰而被盲點蒙蔽。籃球是五個人的運動,甚至可以說,是整支球隊上自經營的制服組下至負責拖地的員工一起造就的。每個人各司其職,並良好配合,一環扣著一環才得以成功。
因此,「分享」的智慧是不可或缺的。這點林書豪一直都相當令人讚賞,爆紅並沒有使他謙遜的本質改變,每一次接受訪問,他都在在感謝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這種不吝於分享的態度有助於和那些一起獲致成功的人們拉近距離,工作的氛圍與士氣也會隨之高昂。
【本文摘選自《SOUL》運動誌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