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3/04 第421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一年將至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他們說,她不該繫上那條花裙
北回歸線/玉山旅社

  今日文選

一年將至
劉崇鳳/聯合報

溫度下降,動物蟄伏,草也慢長,人們需要熱食以暖身子骨,需要烤火、需要寂靜,提醒冥想與歇息的重要性。第一次,清楚地觸摸到,冬夜裡深長的滿足,在一座亞熱帶島嶼……

1

冬藏

一進門,就遇到小飽從廚房裡走出,「今天做了好多事。」他低低說。

我走進廚房,看到幾條深褐色的粗根躺在瓦斯爐旁。

推開後門,院子裡放著一大株植物。手掌大、長橢圓狀披針形的葉子還張開著,粗壯的莖幹很清楚,塊狀的根部則被切除了。

那是樹薯,種在家裡後院好一陣子了,一直長得很好。

「你挖了樹薯!」我向客廳的方向喊著。

「還有芋頭和地瓜。」小飽回答,口吻平靜。

一轉身,才看到地上藍色水桶裡的紅皮地瓜;一顆芋頭剛剛與芋莖分離,躺在紅瓷磚的檯面上,上頭還有濕濕黑黑的泥土。

一種豐收,在這個冷冷的冬日,悄悄地,蔓延進身體裡。

我對樹薯的認識,是搬來鄉下居住以後才開始的事。曾有朋友興沖沖把田裡的樹薯挖來送我們,我傻傻把它當地瓜一樣常溫存放,沒兩天,就發霉了。記得不管斷面怎麼切,周邊都有黑絲,我眉頭緊縮,捧著朋友苦心的收穫,就這樣白白浪費了,耕種與贈予的心意。

所以這天一見樹薯,立馬準備處理,幾乎要捲起袖子了。

拿起刀,切下一截一截的塊根,開始剝皮。一片一片,仔仔細細地剝著,乳白色的斷面很新鮮,煮進湯裡會呈現隱隱的黃金色。

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衝動,源自於對食物的珍惜。因為親眼看著它長大,為它施肥、剪枝,它也奮力生長,愈長愈大、愈長愈大……直到某一天,時候到了,它就被挖出來了。後院那個角落曾枝葉繁茂,如今空蕩蕩的,樹薯努力一生,最終是成為食物,沒有任何條件,把自己的一生都給你。

瞥一眼地上一桶地瓜,還有鮮採的芋頭,這天沒什麼特別,卻因它們的存在而豐盛熱鬧。

我一邊處理,一邊哼著歌,過去歉疚的缺口慢慢地被填滿了,儘管寒氣逼人,也阻擋不了內心的踏實感。

從前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理所當然的日子過起來無足輕重,現在卻覺得生活每件小事都可能充滿重量。我為自己歌頌食物的衝動、對植物的好奇與愛意感到驚奇,那是因為彎腰種下去的關係。

一切靜極,只剩下電鍋咕嚕咕嚕地冒著蒸氣,和刀切樹薯的聲音:「喀啦、喀拉!」落到砧板上。第一次意識到,所謂的冬藏,是什麼意思。

幾支樹薯完整地收進冰箱,準備明天拿給賣豬肉的房東太太和鄰村友人,其他的全數處理好,一大袋就這麼放入冷凍庫,又恭敬、又滿足。

2

月夜

沒有一點車聲人聲,連蟲鳴都消失了。

我在書房裡,手指在冷冷的空氣裡打字,感覺天色漸漸由向晚入夜,一切生命都將休養生息。

小飽敲了我的房門,房門打開,一只白色瓷碗遞到眼前,兩半截熱騰騰的玉米,還冒著煙。

「下周就可以出玉米麵包了。」小飽低低地說。

那是他下午去田裡採回來的玉米。顆粒飽滿的白色甜玉米是雪珍玉米,一顆一顆就像雪裡的珍珠,我一直都很喜歡吃;糯玉米則是小飽鍾情的,他喜歡有嚼勁的口感,顆粒較小,但綿密扎實,他總也吃不膩。

電腦螢幕的光斜斜地打在白色瓷碗上,反照出淡淡的光澤。

一口咬下,這冬日大地的恩賜。

玉米吃完,碗裡的玉米梗,還是在冒煙。

燈光昏黃,我們無聲各自在客廳、書房和廚房間移動,煮麵、寫字、打電話聯繫、一起看一部安靜的電影,然後,洗碗與揉麵。

小飽把檜木板搬到餐桌上,在鋼盆裡倒入麵粉,加水,攪和,開始使勁。準備明天做麵包的老麵。

我洗著碗,想起中國東北邊境的雪夜,曾經零下三十度的呼倫貝爾冬原。在那裡過冬以後,回台灣後有段時間,我老愛嚷嚷台灣沒有四季,只有冬夏之分。

台灣人沒見過滿山嫩芽在一夜間破雪而出的生命力、台灣人沒聽過結冰的大江在解體時發出喀吱喀吱的震天乍響、台灣人不曾體會「驚蟄」是什麼意思……台灣人不了解……

不是這樣的。我一邊洗碗,一邊推翻了過去自己的武斷。

自然而然、輕而易舉。

這裡雖沒有北國的白雪皚皚,春與秋轉瞬即逝,但只要感官敏銳一點、更接近土地或農村一點,就可以清明地感知到,島嶼的四季。

僅僅只是洗碗,聽碗盤相碰的聲響,水淅瀝瀝地流,一陣冷風從廚房門口灌進,手都要凍紅了。

我知道小飽在客廳,昏黃的燈下,緩慢推揉著麵糰,芭蕉的甜味和葡萄乾的香氣隱隱在空氣裡浮動。

沒有任何對話,我們沉默地做著自己的工作。

把碗、盤與鍋鏟一個個在晾架上放好的一瞬,我感覺到一股巨大的寧靜。

推開門走到後院,月牙高懸。屋簷上方,一彎細細、溫柔似水的上弦月,照看大地。我搓手呵著氣,黑夜裡,還能隱隱看見屋後山脈的稜線。

溫度下降,動物蟄伏,草也慢長,人們需要熱食以暖身子骨,需要烤火、需要寂靜,提醒冥想與歇息的重要性。

第一次,清楚地觸摸到,冬夜裡深長的滿足,在一座亞熱帶島嶼。

3

暖陽

清早醒來,金黃色的光斜斜地穿過紗門,射進客廳。

客廳西側的老裁縫車和米白色牆面,就靜靜地被刷上一層薄薄的晨光,黃澄澄的深淺不一,一層一層紗門小方格倒映其上,很好看。

島嶼之北,冬陽不多,只要出現了,我就會想洗衣服。幾乎像是一種生理需求似的。

珍惜這樣的時刻,為著可以大剌剌地逗留在晨光滿溢的廣場上,與甫洗淨的衣服一同進行──光合作用。

一邊洗衣服、一邊做早餐,廚藝不精的我總把自己搞得很忙碌。

燒煮熱水、按下電鍋,早上九點,我抱著藤籃裡滿滿的衣服,在後院廣場上一件件拿起來晾曬。剛脫水完畢的衣褲都還是溼冷的,可是只要晾起來了,陽光會把水分蒸乾。我喜歡因吸足陽光而清爽的布面,好像只要在廣場上曬衣服,我就能擁抱朝陽。當把衣服統統晾起來,看它們在微風下輕輕飄動,會有一種幸福感。這是一種私釀冬陽的方法,衣褲盡情地把光與熱都吸飽,我們再穿在身上,而感到朝氣與能量。

忍不住又跑回房間,把枕頭、棉被也搬出來曬。看生活裡的不同顏色都攤開在陽光下,一層一層,不知為何興高采烈。要把棉被都曬暖,陽光還來不及跑掉的時候,就趕快摺起來,抱進房間裡,這樣晚上睡覺時,就能呼吸太陽的香氣。

水燒開了,我泡了一壺紅茶,烤幾片小飽做的芭蕉吐司,坐在前廊,看一本書。

靜心聽,能聽見鳥叫,與風的聲音。風吹過,還有葉子與葉子摩擦的沙沙聲響,竹子細長柔軟的莖幹在空中搖曳,輕輕搖擺的一整叢。

如果我覺得冬夜並不漫長、如果我懂得珍惜舒暖的冬晨,是因為更貼近土地。

想起昨天下午與小飽一同整理後院的景況,說是除草,但因天冷,也為了驅蚊,小飽在院子中央升起火,我們呢,就一邊除草一邊看火,看望火苗比除草更有勁。後院因陰濕生了滿地的菁芳草,非洲大鍋牛勤快地把菜苗都吃掉,最後只剩下香草植物和小樹,我一邊看望著火堆,一邊盤算往後每周要花一天認真照顧後院,然後就聽見小飽說:「香蕉樹開花了。」

興奮地跑到樹下,伸長脖子探看……真的啊,香蕉樹抽蕾開花了!還看不到頂生穗狀的無限花序,青色的花苞隱生在葉面與葉面之間,藏得隱密,但就是……開花了。這株香蕉,陪我們快要一年,從小樹苗開始種下,一天一天,看著長大。香蕉一生只開一次花,那個花苞是它畢生的心血。我拉著香蕉樹的葉子,在這個冷冷的冬日,對它說加油,謝謝。開花後是結果,結果後,香蕉的生命也就完滿結束了。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多少花開花落、生生死死,生命與生命交疊相扣,成就生活。我想像香蕉收成的一天,捧著那串耗盡一生氣力的香蕉,我已經不再是從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

熱紅茶下肚,陽光曬得手腳都沁汗了。小飽揉的芭蕉吐司真好吃。

我會記得,陽光與土地織就出平凡深刻的每一天。這是我們的島嶼、我們的冬季,我們瑣碎恬淡的,一年將至。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他們說,她不該繫上那條花裙
曉風/聯合報

──哭泰戈爾的妹妹

如果莎士比亞有個妹妹名叫莎小妹

在十六世紀

(恰如蘇東坡有個妹妹叫蘇小妹

在十一世紀)

根據後來沉沙而死的維琴尼亞女士的嘆息

如果莎小妹也妄圖學男人,膽敢去夢想美麗

如蜉蝣般的 戲劇

(那她穩死啦!)

因為有條潛規則必須依據

在她夜半逃家浪跡倫敦之際

她必須先成為某劇場大咖的情婦

然後墮落煙花,然後染上性病

然後早早淒涼死去

她也許亦有才華絕世,一如其令兄

但倫敦的男人見到她時

卻只見到一個簡單的性器

值得,或懶得,去占據

然後,五百年過去

咦!根據韓愈的樂觀估計

這世界「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焉」

而所謂聖人,當然是指男性聖人啦

(啊──嘸──聖人難不成還會是女的嗎?)

我不期待聖人

卻不免期待五百年後有新的莎士比亞

可以寫新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或新的王子復仇記

然而,沒有,五百年過去

卻發生了一件事

在印度,有一女子,我姑名之為泰小妹

叫她泰小妹是因為我認識的印度人不多

可能就只知道泰戈爾、奈都夫人和甘地

外加一個古早古早的釋迦牟尼

我姑且視她如詩人泰戈爾的小妹妹吧

有才有貌,心比天高,大學的教室裡,有她一席

讀的是醫,物理治療,最務實的身為長姊可以養家的科系

然而,據說,千不該萬不該

那天,她去搭公車,和男友一起,著了華裙一襲

啊!印度,全世界最好的產棉地區

有最美麗的紡織品,加上價錢便宜

連老婦如我也買過幾條哩

啊,親愛的泰小妹,他們說

都怪你,都怪你,

誰叫你穿了一條惹眼的裙子去搭公車

誰叫你明眸善睞 香肩撩人慾

所以,「他們」六人就同意了

你是一隻手扒雞,大家動手撕來吃了吧

至於神明,看來也不會太在意

啊,泰小妹,泰戈爾的小妹妹

再過兩個月就要結婚的二十三歲的新娘

你終究成不了才,拿不到泰戈爾才可以拿到的

諾貝爾獎金一筆,但已經也不是什麼獎不獎的問題了

你斷命,斷命於拳打腳踢

你的生命裡沒有詩──啊──根本還沒有成句

泰戈爾的小妹妹啊,你面對的是一把把骯髒的陽具

淫行獸慾,槍林彈雨,你只有一死

泰戈爾啊!奈都夫人啊!甘地啊!

誰來救你

金磚之國啊,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卑鄙的人更卑鄙

他們還送你去遙遠的新加坡異地

去就醫──因為你是個麻煩,是個話題

留在印度 並不相宜

你走開,大家就可以忘記

器官衰竭 腸子壞死

此心既爛 此腑已朽 又何能再起

自恆其恆的 叫恆河

自聖其聖的 叫瓦拉納西

鹿野苑中植有柔和的菩提

泰姬瑪哈陵剔透如月下璧璽

美美的大地何竟如此殘酷的繼續其美麗

至於你 泰戈爾的小妹妹

想來想去,你還是死了吧

想來想去,你還是死了吧

想來想去,你還是拔下管來死了吧

為你,我想不出更好的結局

因為日後還不知有什麼凌遲

而且,也因為我想不出來如何救你

束手無策,我想不出來如何救你

我真的想不出來如何救你

除了哭泣

除了哭泣

除了哭泣

除了哭泣


北回歸線/玉山旅社
鍾文音/聯合報
樓梯發出吱拐的老邁蒼啞。

我在這裡像倩女幽魂,但等待的不是甯采臣。我等待的是故事,久別重逢的故事,先以碎片掉落我的耳際。

最先來敲門的是阿里山森林鐵道列車長陳聰明。他告訴我1950年他在林森西路這條街上蓋起連棟建築,日後他一直將家安置於此,直到退休後,將家改成玉山旅社。那些往來山區的木材小販們絡繹不絕於此,他們叫旅社為「販仔間」。

接著內將侯陳彩鳳也來了,她捻起燈泡,引我走進時光隧道。昏暗甬道,伐木火車氣岔開來,一日六班,飄滿木香。檜町一丁目,即北門驛。

阿里山檜木風華,低訴樹魂在他鄉。老屋的木頭拓印著撫觸的手痕,阿媽花布的相思棉被上裹著的戀人何在?

房間留言:「伊藤君,民國35年3月5日別離宴。」

伊藤君是誰?一個旅者,一個異鄉人。別離宴裡有淚有酒,有笑有歌。此去,隔江隔海,隔世隔魂……我喜歡別離宴,別離就是下一次的重逢。

跋山涉水,萬山無阻。

旅社,躺過又換過的被單,沖過又蓄滿的水廂,揉去又補滿的衛生紙……戀人遠去,小販遠去。

我在這裡。

清晨,北門驛人聲齟齬。醒轉,歷史人物悠悠逃逸。

蚊帳外,黏著死屍:蚊子聆聽了整夜的故事而乾涸。


  訊息公告
今年一定要知道的稅務問題
綜所稅、健保稅、房屋稅、地價稅、證所稅??稅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到底今年稅制有哪些變化呢?一起來看看今年一定要知道的稅務問題!

李冰的治水神犀!?
近日,在四川成都市天府廣場的一處考古現場,一尊傳說中的巨石神獸藉由考古發掘終於重見天日。考古專家認為此神獸誕生的年代在東漢以前,或與李冰治水有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