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大師輕鬆讀】提供投資理財、經營管理、趨勢與網路、企業名人的世界觀點,擁有效度、廣度、深度三效學習!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1/04 第481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科技部經典譯注講座/教育改革,可能嗎?!
騎樓避雨
單親媽媽的臉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早餐二式

  今日文選

科技部經典譯注講座/教育改革,可能嗎?!
白亦方/聯合報
《學校敢勇於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一書主要由三篇演講稿組成……該書發表後,各界評論二極,反對者認為該書充滿煽動的意味,對於教育現況多所批評;贊成者認為柯氏點出了教育的核心……

教師應該謹慎地尋求權力,加以利用

我堅信,教師應該謹慎地尋求權力,然後加以充分利用。一旦他們得以改變學校的課程和傳統做法,就能夠明確、積極地影響下一世代的社會態度、理想及行為。教師在進行這項工作時,不應該透過瞞騙或假裝謙虛。……能夠影響人類事件發展的人,是那些毫不猶豫行使其應有權力的人。他們代表的,並非眼前或任何特殊階級利益,而是人類一致、不變的利益;教師則是在沉重的道德義務之下,去保護、促進那些利益。

以上是1889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一座農場,擔任過高中老師、校長,任教於華盛頓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並擔任美國教師聯盟、工黨主席的喬治•柯奧茲(George S. Counts),在1932年《學校敢勇於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一書中寫下的一段話。時隔82年,今日的我們可能難以想像:教師/學校應該(或可以)擁有如此捨我其誰的抱負嗎?

柯奧茲幼時曾以狩獵專家、伐木工人為志向。儘管主修教育心理學,卻對教育社會學情有獨鍾,並受到華德(L.F. Ward)、孔德(A. Comte)、杜威(J. Dewey)等人的影響。他在1930年代與克伯屈(W.M. Kilpatrick)、拉格(Harold O. Rugg)等人組織「克伯屈會社」(Kilpatrick Group)探討教育與社會改革的關係,也透過研究生發行的《社會新領域》(Social Frontier)雜誌,追尋以教育重建社會的理想。

發揮教師促進社會改造的功能

《學校敢勇於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一書主要由三篇演講稿組成。在當時工業化、都市化、科技加速進展的情況下,大量移民人口、勞力分工、貧富不均問題讓社會經濟蕭條困境更加嚴峻。該書發表後,各界評論二極,反對者認為該書充滿煽動的意味,對於教育現況多所批評;贊成者認為柯氏點出了教育的核心,也揭發學校教育與利益團體不足為外人道的一面。書中主要論點包含三項:

第一,重新檢視進步主義的發展。柯氏認為,進步主義的弱點在於反映出一些懷抱解放心態的中上階級家長,對於所有重要問題採取無從得知的態度;他們自傲於擁有開放的心胸,支持以溫和方式進行自由的社會重建計畫;在充滿善意及慈悲情感、對世界和平及四海一家具有莫名渴望之餘,卻缺乏無條件犧牲的信念。因此,學校有必要成為文明的塑造中心,而不止是單純的沉思中心。大家必須共同思考,龐大的國家物質財富嘉惠了誰?目的何在?最真實的民主,應該向製造社會隔閡與階級的所有勢力宣戰,而政府的權力也必須導向人民生活的提升與改善。

第二,重新理解灌輸與強加的意涵。教育界普遍對於灌輸或強加避之唯恐不及,認為會影響兒童民主態度的孕育,嚴重影響教學的成果。柯氏認為,最關鍵的教育問題在於學校對於兒童發展的影響力本質及程度問題,而不是畏懼灌輸或強加。何況,所有的教育都包含大量的強加成分。教育工作者如果閃躲這個問題,就等於是為本身根深柢固的偏見,披上普遍真理的外衣。對於教育領域一些常見的迷思:人生而自由;兒童性善、教育恆久不變、教學必須中立、獨尊大學教授、學校萬能、教育功能在於個體適應社會變遷等,他一一予以駁斥。也因為這樣,這項主張成為柯氏最受非議的地方。他認為,學校不止是提供知識的場所,也應該提供信念,幫助學生塑造社會願景,培養實現願景的勇氣與責任感。所以,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教育過程中應否強加任何事物,而是應該強加「哪一種事物」。

第三,發揮教師促進社會改造的功能。許多人樂觀地認為,教育是治療人們各種苦痛的萬靈丹,這些苦痛包含惡行、犯罪、戰爭、貧窮、戰爭、奢華、不公、詐騙、政治腐敗、種族仇恨、階級衝突等。歷經許多世代的努力,這些苦痛的程度、發生頻率、樣貌與種種遺緒,無論就東、西方國家來看,似乎教育的成效相當有限。柯氏認為,如果眾人能夠充分累積勇氣、智慧與遠見,就可能成為某種規模的社會力量,而這種力量便足以讓社會接受教師的引導。對此任務,教師不僅不應該迴避權力,反而要尋求權力,而後再依照充分、睿智、基於最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原則加以運用。此外,教師也必須拋棄奴隸的心態,獨立自主地以理念贏得大眾的支持;他(她)們必須為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鴻溝搭起橋梁,參與塑造結合學校和社會二者的崇高目的。

吾人並非生而為人或生而自由

該書反覆出現的另一個論點是柯奧茲主張,吾人並非生而為人或生而自由,而是受到文化的薰陶才成而為人。相較於個體發展,柯氏顯然偏向社會文化的型塑功能。誠然,教育無可避免地反映出特定時空中,某群人或文化團體的經驗與情境信念,課程目標同樣也是價值選擇的過程,必須仰賴教育哲學的指引。一味追求可測量、可驗證的學習心理法則,必然有所不足,因此得要補充社會文明及生活的研究。正規教育自形成以來,一直都只是許多社會制度之一,它必須與其他制度彼此搭配,才能發揮應有的功能。教育引導青少年進入特定社會的過程,並非一致相同;灌輸與強加並非僅局限於學校教育的面向,社會文化隱約之中也稱職地扮演了它的角色。

柯奧茲對於教師的寄望與信任,不容懷疑。他認為只有透過精神價值的承繼,兒童才能在世界中找到定位,跳脫目前道德冷漠的困境,並且從物質成就的無知競爭中得到解放,進而挑戰高層次的作為與成就。他呼籲我們別再像總統候選人那樣,設法規避每一個難題而且意圖討好所有人,而應該信賴教師的領導能力,重新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透過實際的教育改革與政治行動,邁向社會重建之路。今日的教育改革,如果依照柯奧茲的激烈主張,想必荊棘遍地、崎嶇難行。但是如果教師的智慧與勇氣始終沒有增長,教育領導者對於改造社會職責仍然猶豫閃躲,而掌握發聲筒的主流團體其選擇性價值系統未受檢驗,只怕教育改革仍然是空中樓閣,遙不可及。


騎樓避雨
張經宏/聯合報
接近中午,人客散去的市場靜了下來,垃圾車走遠,老狗沿街尋覓,肉鋪上的驅蚊繩緩慢旋轉,攤商洗刷地板的水漬。忙了半天的人們站出來騎樓邊,隔十米寬的街路彼此招呼,觀看一場一場於門前上演、從白晝播到夜暮的家常電影。女人端起電鍋盆走往街口,宣傳車的音樂淡出,打了妹妹的男孩急急逃往隔壁布棚下蹲著,哭泣的女孩摀揉著眼往屋後尋人。如此真實的人生,觀看別人也被觀看,終日在眼前出出入入,聲息相聞。

正午的街道彷若一條無聲之河,兩邊店家的電視台新聞、廚房鍋鏟的刮磨聲,一拋出門便沉入河底,拖著整條街潛入午寐之中。送瓦斯或郵差的摩托車駛過,誰家門前稍作停留,噗噗遠去的車聲盡處,也許就接近了夢的邊緣。

騎樓下午睡的目光迷離,樓影沉默,更大的安靜湧了上來,整個小鎮停駐於自己的步履之中。

台式建築普遍採光不佳,從對面人家望去,騎樓後方的事物恆常罩著暗色,就算點了燈,光下的人影依舊昏茫。對面的人若望過來,也是這般不明不白。或許如此,櫃台後久坐的人習慣將雙腳跨上櫃台,甚且脫下衣衫,屋前屋後走晃。

相較之下,騎樓這邊則有絕佳的天光,不刺目也不昏暗,且騎樓下做生意的,往往比正式店面興旺。它也是一戶人家最理想的生活空間,比諸整幢透天的廁所皆置於樓梯下方,二樓的鐵窗對鐵窗,三樓的金爐口指向對面的神明廳,頂樓熱氣罩得人滿頭昏脹,堆滿雜物的客廳,連坐臥其中的人都成了某項雜物。不若騎樓這邊,整日流動的風息怡然,午睡醒來的人們望著人車,閒來翻看報紙,移來桌凳找人磕牙,將未及下鍋的瓜果豆蔬,一併提來這邊交換,一條絲瓜,一盆地瓜葉,大夥兒一同剝豆莢、掐蘆筍莖,分吃龍眼、打牌,摺紙蓮花賺外快,哄嬰孩睡眠兼顧店,起身練甩手功。

午後我從郵局出來,大雨下得滿街暴跳,沒帶傘的我跑過幾間店已濕了半身。騎樓下一張方桌圍坐三個婦人,「過來坐啊。」其中一個喊。

桌上墳起一座發票堆疊的紙山,三人腳下一堆揉皺的小紙團。我幫著一張一張攤開,過期的發票往桌下丟。她們未免太久沒對發票了,居然還有上個世紀的,這兩期的反倒沒幾張。我問她們:「如果中一千萬,認得出來誰家的?」

「最好有那種事。」其中一個說。她們只是沒事做,各自把家裡的陳年紙團都找出來罷。

「這什麼店?」我對面的婦人不知看到什麼,其他兩個靠過去嘖嘖出聲,「這張誰家的?」

三人閃過詭異的眼色,左邊那個像柯南辦案端詳發票上的購買明細:「誰會買這種東西?」

右邊的說:「管他的,中獎比較重要。」

整桌發票翻撿完,連兩百塊也沒中。陪她們喝兩杯茶,雨差不多停了,孩子們放學回來,擺出棋盤、作業簿,繼續消磨下半天的時光。


單親媽媽的臉
阿米/聯合報
單親媽媽有一張男性的臉、有一張女性的臉。媽媽的臉,是一張黑色嚴格的臉,也是一張樂觀開朗的白臉。媽媽勤奮、勇敢、堅毅,獨自養大孩子。日夜推著雞蛋糕攤子,在寒冷的夜裡叫賣、在酷熱的烈日下微笑面對客人。

媽媽總是笑臉迎人,招呼鄰居左右一起做些壽司、咖哩餅、小餅乾,把一整棟樓的女人的心都熱絡起來;她真是一個最雞婆的女人,家族裡大大小小的雞毛蒜皮事情,都攬下來,她把歡笑帶給大家。因為熱心和善良,很多人至今仍想念、感念我的母親。

母親一個人上醫院,嘴巴說沒關係,只要我們孩子用功讀書,爭口氣。冬日我氣喘病一發作,媽媽便背起我半夜急診,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時刻,我掀開白色的簾幕,看見躲在一旁淚流滿面的媽媽的臉,彷彿天下的雨滴都在此時降落了。我想,多少時刻,我們要讓您偷偷拭淚,或獨自一個人時,淚流滿面……

小孩子一個一個長大,一連串人生的告別,使媽媽更獨立、堅強;兄姊一個一個長大,一連串人生的告別,卻讓我窒息。我用自己的生命與足跡,呼喊媽媽的命運遭遇,鏡中,與她照面相逢。

我看見爸爸獨居的背影。我看見哥哥離家的背影。我看著姊姊結婚的背影。我突然發現我像一個在等待的、巨大哀傷的母親。在問:「為什麼我們家從來沒有過一張全家福?」我和媽媽一起痛這個大傷口,無法癒合的傷痕,我們從未經驗全家團圓的幸福。

我在體驗,孤獨與等待,情緒複雜極了,好苦、心酸,驚人的是母親始終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家族的人。我相信媽媽盼望的是一個完整的家庭,她也許也曾這樣自責,這個缺口像黑色的隧道、難以填補的破裂。沉沉嚥下一口氣,遺憾。

我曾埋怨媽媽沒有給我太多親密時光,對我說話嚴厲、管教強悍;我想要一個想像中慈愛的母親,會抱我,會親吻我的臉頰。我們來不及原諒彼此,便中斷了母女緣。惡緣分等在一旁要帶走媽媽,一台砂石車撞死媽媽。畫面中除了有殘酷的砂石車景象,也隱喻著一個破碎的家,再也沒有人等門,那泛著昏黃的小燈。

要帶走這樣一個人並不容易。媽媽是強悍的,像極了貝多芬的命運,在巨大的滾輪中,仍奔騰前進,在每一個微小隙縫,吶喊出自己的聲音。

她和死神搏鬥,輸了便留下我們。我深深地感到被遺棄,一連串的離別使我敏感的心非常沒有安全感。

我在創作裡呼吸,崩毀,再自行復原。我在創作裡愛母親,也埋怨一位用生命撫養我長大的母親。我是一個壞孩子。我不知道要怪誰,所以我埋怨媽媽。我控訴自己沒有童年。結果我的靈魂痛苦極了。無法和死者道別,不斷延長告別的儀式。(惹得媽媽也神傷。)

那兒童黑色眼淚一直流下。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早餐二式
方群/聯合報
厚片土司

總是不帶感情的
接受
那些黏膩的人工奶油與化學果醬

在經常曝曬過度的焦黃臉龐
關於甜美的碰觸和接吻
是妳必須學會面對的早餐

黑咖啡

醒來
在陌生男人的臂彎

沒有過多的陽光渲染
陰霾且苦澀
我習慣的早餐


  訊息公告
因應階段風險 保單二手市場開張
蘋果財到底有多難賺?iPhone讓蘋果賺很大,囊括了近6成的利潤,韓國只有4.7%,但反觀台灣剩下不到1%,只有0.5%,可說少得可憐,其實是連「喝湯」的程度都不到。

地方特色拉麵金三角 今晚你要選哪一道?
為了那些光想到拉麵就口水直流的愛好者,《朝日新聞》實施了一份超級罪惡的問卷調查。在調查中,高居排行榜前3名的是素有「日本三大拉麵」之稱、日本拉麵界不動如山的黃金三角。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