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驤.Pocket Watch】以畫像當底片,將城市風情片片拼湊、凝聚生活原味,生命風貌即在此刻現形!! 【數位閱讀電子報】給您無重量的閱讀!每月送上最新鮮的電子書訊息,最hito的作家專訪,來場閱讀新革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5/02/05 第88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完美生活的練習/從改變習慣的微行動開始,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尼爾的幸運旅程/這段看似荒唐的旅程,能不能走到幸運的終點?
建築武者修行/完成經典建築的巡禮,同時成就了建築武者的修行
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
野遊筆記/101件山林生活教我的事
閱讀筆記 小說/被歷史掩沒的戀人

新書鮮讀
完美生活的練習/從改變習慣的微行動開始,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文、圖節錄自天下雜誌出版
圖/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多少次,你對自己說:我想…,我要…,我希望…,最後卻無疾而終。別洩氣,你並不孤單。

內容簡介:

從終結雜亂、提升溝通效率、精準花費、建立好關係、到均衡節食、達成健身、改善睡眠,心所嚮往的每個目標,都有逐步達成的路徑,全方位做到改變。從毫不費力的微行動開始, 你可以過一個不再後悔的人生!

作者介紹:

卡洛琳•阿諾

現任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總經理,在此之前任職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超過二十年,領導近五百名技術人員,她的團隊為谷歌公司的公開上市設計一套創新的競標制度,因而贏得「華爾街技術獎」,幾年後再為谷歌設計可轉讓員工股票選擇權交易制。擅長財務金融交易制度與工具創新技術設計,生長於舊金山灣區,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現居紐約。

搶先試閱:

為何決心總是做不到

我要減肥、我要變整潔、我要變成守時的人、我要擺脫負債、我要在夏天之前變苗條、我要在工作上進步、我要變得更體貼、我要變得更果決、我要變得更健美、我要變得有條不紊、

我要戒菸、我要擺脫我的防衛心態、我要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為何決心這麼難以持續?一開始,我們熱忱洋溢,信心滿滿,不久,毅力開始動搖,意志逐漸渙散。每當決心中斷,未能實踐承諾時,任何人都會感到氣餒,無力於實現目標。

縱使是極有紀律的成功人士,意即所謂的勝利者,也無法完全倖免。說到「新年新決心」(New Year’s resolution),我們全都是失敗者,集體失敗率高達八八%。就像在滾輪上跑的倉鼠,年復一年地下相同的決心,年復一年地失敗。我們告訴自己:要是我能更堅定,更有意志力,更有骨氣,我就能有所突破,變得更好。我們以嶄新的決心展開每一年(或每一個生日,或每一季,或每個週一早上),振作意志力,決意十足,再度嘗試。假以時日,這種不斷「下定決心」、「中斷決心」的型態變成家常便飯,令人沮喪洩氣。我們繼續下決心,同時也預期自己不會成功。

要不要嘗試新方法,不再玩那年復一年的「新年新決心」,取而代之的是有策略、目標明確的決心?若是有方法能使我們下的決心立竿見影,提升自覺,促進自我進步呢?若是有方法使我們每次下了決心後都能預期自己將會成功呢?

本書正是要教你如何每次下了決心,都能成功。藉由重新思考、了解意志力,重新對焦;你可以更擅長於立即且持久地自我改進,達成似乎遙不可及的目標。顯而易見的成功將取代令人困惑難解的失敗,樂觀將取代不抱希望,信心將取代無助。從現在起,學習如何成功,而非失敗;事實上,你將會預期成功。

本書希望幫你把宏大的個人目標轉化成許多易於做到、可以衡量成功與否、且能持久的「微決心」(microresolutions)。每個微決心都是一個小而有力的許諾,意圖精確瞄準某個想要改進的特定行為,並且能夠立竿見影。你將學習如何透過策略性聚焦和針對性的自我控制,步步推進目標,而非大刀闊斧地努力幾週後就筋疲力盡,意志力瓦解。善用微型方法,你的決心將從第一天起就取得成效,並且持續一生。不論哪種自我改進,不論目標是減重、改善關係,抑或是存錢,微決心都能成功。

就像許多人一樣,我的下決心經驗也是屢試屢敗,令我困惑不解。我在華爾街的事業發展很成功,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工作上,我投入很多時間領導近五百人的全球部門,在期限內完成任務。我重視家庭,也參與慈善活動,活躍於社區。儘管我總是能夠實踐對他人的承諾,對最具挑戰性的任務奮鬥到底,卻總是無法實現對自己許下的承諾,從規律地上健身房,到花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處。我不明白,為何我的決心只有少數能貫徹實現。

終於,在一次非常痛苦的決心未能達成後,我決定嘗試不同做法——指定自己做出一個小小的、但有意義的行為改變——一個微決心,讓我成功改變自己;這改變並非暫時的,而是長久維持著。如法炮製了幾次後,我才覺悟到自己在偶然間找出了一種幾乎每次都能成功實踐決心的方法:做出針對性的承諾。接下來,我陸續完成延宕多年的目標:恢復身材;變得更整潔,更有條不紊;改善人際關係和財務狀況。興奮之餘,我開始和同事、朋友及家人分享這方法,他們又轉而把方法傳授給他人……愈來愈壯大的成果使我得出一個簡單結論:微決心真的有效!

我們生活於「精巧但極具效能」(small but powerful)的時代。微電腦晶片、平板電腦、iPod、智慧型手機,這些應用程式為我們顯著提高了生產力;微型融資一次一個家庭地消弭貧窮;奈米科技為醫藥界帶來革命;一百四十個字的推文(tweets)遞送重要訊息,微秒間傳遍世界各地。這些全都是針對性的工具——瞄準特定需要,立即產生效能。微決心也一樣,瞄準特定的個人改進,立即產生成效。

我們的快節奏、多工作業讓生活總是忙碌不堪,若再添加一件待辦事項、多應付一個需求,或是追求一個新的個人目標,光用想的就讓人頭皮發麻。別擔心,微決心輕巧地穿入我們擁擠的生活中,在我們忙碌於各項事務、應付無盡義務的同時,悄悄地發揮功效。事實上,微決心能讓我們不費工夫地做到持續改進。

微決心有趣、容易、立見成效。在了解它們如何運作及為何有效之前,不妨先問:為何傳統的下決心方法總是失敗收場?

為何決心總是做不到?

我們全都認識或知道這樣的人——他(她)透過意志力,成功改變自己:從肌肉鬆軟變結實;從揮霍無度者變成有積蓄的投資者;從邋遢髒亂變成居家整潔。我們都曾成功達成宏大的個人目標,例如跑完馬拉松或完成一個學位。但是,更常見的情況是,新年下的決心,不過三月便放棄,跨年夜喝香檳迎接嶄新未來的記憶已然遙遠,被棄的決心成了令人氣餒的宿醉。鮮少實現的「新年決心」成為揶揄自我改進行動的笑話,自己也跟著笑,一切瞭然於心。事實上,我們對自己許下的承諾總是認真看待,絕非玩笑,那些決心與許諾也事關我們的福祉,為何總是做不到?

下錯決心

上谷歌網站(Google)搜尋「New Year’s resolutions」,你將會獲得數十個連結,專門討論最普遍且有價值的新年決心,其中多數正是我所謂的「想達成的決心」(wannabe resolutions):我要變結實、我要變得有條不紊、我要變得很果決。這類決心就像換了個說法的願望:我真希望自己健美結實、我真希望自己達到巔峰狀態、我真希望自己不是個軟柿子。這些決心聚焦於「狀態、境界、模樣」(being),不是「做」(doing)。

以前上戲劇課時,我從一位大師那兒學到:表演是「做」(to do),不是「變成」(to be)。許多年輕演員犯的錯都是在舞台上試圖「變成」一個模樣,例如表演「憤怒」、「悲傷」、「暴躁」的樣子,卻忽略了「做」的部分——亦即他們扮演的這個角色如何產生這些情緒的過程。優秀的演員知道,想要表現一個角色的行為與感覺,祕訣在於聚焦於這個角色「做」什麼。他們會分析這個角色的行為如何顯露他的目的、態度、價值觀,聚焦於充分演出此人的每一個行為,所有行為加起來後,形成真實的性格描繪、真實的體驗,最後成為他們及觀眾最終的情緒反應。當中的啟示是:若你聚焦於做戲中角色所做的事,這角色就會自然呈現。

當你下決心,並且希望能實現時,請記得這個啟示。若你決心「變得有條不紊」,每當你去拿取信件或在辦公桌前坐下時,腦海裡可能閃過「有條不紊!」的字眼。但是,天天不時地恫嚇自己:「有條不紊!」很快就會蝕盡你追求改變的意志力。也就是說,你不該要求自己變成一個有條不紊的人,而是先定義明確的行動步驟,然後一步步地做,直到你自然而然地展現有條不紊的行為。

微決心聚焦於「做」,而非聚焦於「變成」。先有行動,才會產生改變;不是先改變,然後行動。

 
尼爾的幸運旅程/這段看似荒唐的旅程,能不能走到幸運的終點?
文、圖節錄自馬可孛羅文化
圖/馬可孛羅文化提供
幸運的降臨,是因為我們仍抱有希望,感謝我的不完美,讓我找到真正愛我的人!

內容簡介:

這四個魯蛇,四個看不見未來的人所構成的人生失敗組,假裝忘記自己一無所有的事實,假裝自己的人生不是個凌虐他們的殘忍笑話,就這樣不顧一切踏上公路,踏上幸運的旅程……

作者介紹:

馬修.魁克

馬修•魁克離開教職與費城地區之後,以六個月的時間沿著秘魯境內的亞馬遜河漂行、在南非四處自助旅行、健行到白雪皚皚的大峽谷谷底,探索自己的靈魂,最後開啟全職寫作的生涯。他在高達學院取得創意寫作碩士,暢銷成名作是《派特的幸福劇本》,改編為奧斯卡得獎影片,已被翻譯成二十四種語言在全球出版。目前已回到費城,跟妻子、兩人的靈堤犬一起住在當地。魁克也著有《像個搖滾明星》、《男孩21》、《原諒我,雷納德•皮卡克》等青少年小說。他的妻子是鋼琴家兼小說家艾麗莎.貝賽特(著有《寂寞廚房的神秘香料》等)。

搶先試閱:

親愛的李察.吉爾先生:

你知道圖博跟中國之間的衝突,在你出生那年更加惡化了嗎?

就是一九四九年。

正好是你—李察.吉爾,達賴喇嘛的朋友、圖博的捍衛者—出生的那年。

中國就是在那時變成共產國家的。不久之後,他們就入侵圖博,也許當時牙牙學語的

你,才剛剛開口講出這一生的頭幾個字。

你對那件事有什麼看法?

是巧合嗎?

還是共時性?

榮格會怎麼說?

你相信命運嗎?

相信宇宙有種節奏嗎?

達賴喇嘛轉世命定成為精神領袖,如果你相信他的話,那麼你一定相信以上的事情。

沒人預先知道,兩種毫無干係的事件—你的出生、中國轉而信仰共產主義—最後會以非常重要,或許甚至可說是命中注定的方式,彼此連結在一起。

達賴喇嘛對這件事會有什麼想法?我好奇。

你問過他嗎?

媽病倒以前,總是習慣說:「只要發生一件壞事,就會有件好事發生—世界就是這樣

維持在和諧狀態裡的。」

只要我們經歷到太多好事,媽就會說:「那些為了維持這一切的平衡,而承受霉運的人,我為他們感到遺憾。」因為她相信,我們的「好」就表示,世界上某個地方的其他人正經歷了「壞」。事實上,當我們福星高照的時候,媽還會因此覺得沮喪。一想到有人受苦受難,就為了讓我們享受人生,媽就覺得很討厭。

你相信那種說法嗎?

為了讓某人勝出,有人就必須敗下陣來;為了讓某人富有起來,很多人就一定要貧窮下去;為了讓某人被公認為很聰明,就必須認定其他很多人的智商很一般,或是低於一般;為了讓某人被公認為國色天香,一定要有過多長相平凡跟醜陋至極的人;沒有壞就不能有好,沒有慢就沒有快,沒有冷就沒有熱,沒有下就沒有上,沒有黑暗就沒有光明,沒有平就沒有圓,沒有死就沒有生—所以沒有霉運也不會有好運。

如果沒有中國,或許也不會有圖博?

沒有李察.吉爾,或許就沒有巴索羅謬.尼爾?

媽以前常說,如果我們遇到負面的事情,她會心存感謝,因為那就表示有別人有了正面的體驗。

就像她弄丟皮夾跟一整個星期的菜錢那次,當時年金支票還得等好幾天才會發放。她說:「唔,我們這個星期要餓點肚子了,巴索羅謬,可是不管找到我皮夾的是誰,都可以吃得很好。也許他們比我們還需要用錢。搞不好某個母親會找到我們的錢,她家裡營養不良的孩子,這星期就有新鮮水果可以吃。誰曉得?」

或者像是我跟媽為了慶祝她六十歲生日,到海鮮餐廳吃晚飯的那一次。她很愛用薑煮成的軟殼蟹,所以我們遇到特殊日子,總是放肆揮霍、大啖一番—像是劃下里程碑的生日。

我們會慶祝一整個晚上,穿上最好的衣服盛裝打扮,到高價的餐廳用餐,甚至運用我們的緊急信用卡(我們平常很少去用,因為沒有經費。媽總是說,要是我們不小心,利率會害我們連房子都丟了)。我們到停泊於德拉瓦河畔的老式船舶餐廳去用餐。就這麼一晚,假裝自己是有錢人、假裝自己的生活豪華、美妙又時髦。我們假裝自己是闊綽的重要人物,不假思索,就能請服務生把取自海中的鮮食,端來給我們享用。就在這個當兒,卻有一群可怕墮落的青少年闖進了我們家。他們用噴漆在牆上寫下噁心的句子、畫出色情的圖像—像是多毛的大屌!旁邊搭配漫畫,是覆滿陰毛的巨型陰莖跟睪丸。他們在媽的床頭板上噴了精斑糞球,還畫了箭頭往下指著她的床鋪,有個男生甚至在她的床上拉了屎,然後顯然還在自己的排泄物上面射了精。

這種事情毫無道理。

真是變態。

噁心。

糟糕透頂。

超乎想像。

他們還用東西把所有的水槽塞住,然後開著水龍頭放水,害得每個水槽都淹了出來。然後砸破我們擁有的每面鏡子、每只盤子跟杯子。還把芥末醬跟蕃茄醬胡亂噴在沙發上,把牛奶潑在地毯上。將圓形的午餐肉餅丟到天花板上,使得天花板沾滿了蕃茄肉醬、火腿跟臘腸,事後會像雨滴一樣紛紛落在我們身上。他們把我們的十字架丟進馬桶,尿在我們的上帝跟救主身上。

為什麼?

我記得晚餐之後回家,看到前門的木頭門框邊緣出現裂痕,門板微微開啟,就知道發生了恐怖的事情。

感覺就像往下俯看,你肚子原本所在的地方成了裂開的大洞,並且知道自己的雙腿不見了似的—彷彿我跟媽不知為何各自吞下了一枚熊熊燃燒的手榴彈。

我們看到損害的狀況時,媽只是嘆口氣,打電話報警。可是警察並沒有馬上過來,幾個小時之後抵達時,也只是問了幾個一般的問題,然後才說:「我們會寫正式的報告。」不過,媽一打電話給麥克納米神父,他在幾分鐘之內就趕到了,帶著一本電話簿以及好幾瓶酒。他把教會的十幾個教友組織起來,清潔派對就這樣展開。大家把積水拖乾,將碎玻璃掃開,清洗並消毒床鋪,甚至替牆壁重新上漆(有人奇蹟似地在我們的地下室找到了漆料跟刷子)。

麥克納米神父用聖水清洗我們的十字架,用棉花棒擦拭耶穌脊椎跟十字架之間的縫隙,一面說:「主啊,我幫祢搔搔背唷,希望祢喜歡!」我記得教會的男男女女徹夜工作的樣子—一面工作,一面喝酒、聊天,甚至唱歌。

簡直樂趣橫生。

日出的時候,媽替每個人煮好早餐。有個鄰居帶盤子過來給我們用。我們開動之前,手握手圍成一圈,麥克納米神父禱告並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這個機會證明人性本善,而且常常因應時機而互相照顧。他請求上帝將這個晚上,烙印到我們的記憶裡,讓我們記得,真正的基督門徒是什麼模樣;讓我們記得,真正的基督門徒在受到召喚時,可以有何作為—前來協助鄰居的人們,心裡懷抱慈悲、肚裡裝填酒液,準備好且願意克服任何醜惡的行為(不管悲慘的程度高低)—我們像一家人似地一起用餐。

我跟媽從來沒有同時接待這麼多人過。

等大家都離開之後,媽說:「剛剛那場生日派對很美妙吧!」

「我們要怎麼知道,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我問。

「你玩得不愉快嗎?巴索羅謬?我很想再開一場那種派對。那些人都過來這裡慶祝我的六十歲生日,真是天大的享受啊!」

「我們怎麼知道恐怖的壞蛋不會再闖進我們家?」

「我們不知道啊!」媽說,簡直就像毫不在意他們闖進來似的—搞不好她甚至希望再發生一次。「我們什麼都不知道。可是,不管我們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選擇自己要怎樣反應。我們永遠都有選擇。一定要記得!」

我記得自己當時覺得害怕—彷彿我不可能像媽那樣,永遠也沒辦法。也許我是個差勁的天主教徒,甚至是低於一般水準的人類。因為我發現很難去歡慶我們這一次的遭遇。我不大相信,我們這次被迫忍受的侵害,靠著清理派對就可以彌補過來。

「你從小開始,我就一直怎麼跟你說的?不管我們遇到什麼壞事,」媽邊說邊送我躺上新床、蓋好被子,堅持我在熬了整夜過後必須補眠,「同時就有好事發生—常常是發生在別人身上。那就是當下的好運。我們一定要相信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我們一定要。我們一定要。」

她吻吻我的鼻子,拉上百葉窗,離開時隨手關上了我的房門。

我聞得到油漆還沒乾。我睡不著,因為我滿腦子都是闖進我臥房、在我枕頭上撒尿的人。

為什麼會有人想做那種事?

媽怎麼會絲毫不受影響?

即使麥克納米神父答應說,要裝設一扇插銷更粗重的新門,可是這種事會不會再發生?

會不會是我的錯—也許因為我都二十五、六歲了,除了跟媽住在一起之外,人生還是一事無成,所以我活該讓自己的家被蹂躪破壞?如果我有份工作,也許我們就可以住在比較好的社區。如果我是個正常人,也許我就不會吸引負面能量跟霉運。

上帝在懲罰我嗎?

那種事情只會發生在白癡身上!我肚子裡的小人放聲尖叫。當然是你的錯!比較聰明的人才不會有這種問題!

可是接著我決定要聽媽的勸告,於是把那晚發生的壞事一件件想過,然後把它分解成個別的作為。

有人挑中我們的房子。有人提出行動計畫。有人把門踢開。

用噴漆寫了幾十句褻瀆的髒話(每一句都算是個別的壞事)。玻璃杯跟鏡子被砸成一百多個碎片(每一片都算)。

走進浴室、走出浴室前後幾十次(每個動作都算)。牛奶、調味品跟肉片都浪費掉了(每一片、每盎司都算)。

我很確定他們做以上事情的同時,也在狂飆髒話(每句咒罵都算)。

他們把菸灰彈到地板上,把啤酒空罐丟得到處都是(每罐酒跟每根香菸都算)。

 
建築武者修行/完成經典建築的巡禮,同時成就了建築武者的修行
文、圖節錄自聯經出版
圖/聯經出版提供
柯比意、密斯、高第、楚姆特……我的原點,無疑就是那時親身走訪的歐洲建築。藉由讓想像力自由馳騁,我深刻體會到建築的魅力。在某種程度上,或許能說我曾經與柯比意、高第等建築大師對談過。

內容簡介:

《建築武者修行》正是記錄了日本青年建築師光嶋裕介透過旅途累積的個人經驗,也就是「建築武者修行」的過程。他走訪各地,面對當地的建築,想像設計者的意圖,藉著速寫的過程與他們進行不需言語的對話,同時透過設計事務所老闆教導的入門知識和實務經驗來學習。憑藉親身經驗,光嶋裕介在懵懂中開始認清「建築」的本質,並在探尋過程中,開啟邁向新自我的門扉。

作者介紹:

光嶋裕介

建築師。1979年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中間名為「布萊恩」,乃三兄弟中的次男。8歲前生活在美國,回日本後就讀於奈良的小學,畢業後旋即又因父親調職而前往加拿大多倫多,2年後再遷往英國曼徹斯特,迷上球員坎通納進而愛上足球,卻因無法習慣英式英文而獨自返回日本。大學時期,每到暑假就獨自一人進行為期五、六個星期之久的旅行,目的地則每次都是憧憬的歐洲。2012年6月,受託負責紅牛日本總公司(Redbull Japan)的內部設計,提出的概念是「包含通道與簷廊在內,將公司打造成如同Redbull Town般的新型開放式辦公空間」。

搶先試閱:

皮吉奧尼斯之路

過去,是誰、以什麼樣的姿態走過這條道路呢?

我走在衛城山丘若隱若現的道路上,思索著這個問題。不遠處似乎就是帕特農神殿(Parthenon)。那些刊載在教科書上的歷史,飄散在雅典城市之中。

如同前述,我在柏林的事務所工作期間,盡可能到處探訪歐洲各地的建築。最初到訪的,也是學生時代以來曾造訪多次、讓人渴望一再前往的城市之一──希臘。

初次踏入希臘那天,遵循旅行的鐵則「一抵達到訪城市,就先去城裡最高處」,我首先登上利卡維特斯山丘(Lycabettus hill),在丘頂環顧俯視落日時分的雅典。喝著在撐起大紅陽傘的小雜貨店買的氣泡水,不特意將目光聚焦在某處,而是眺望整個城市。空氣中吹來一陣像是從粗糙岩層表面捲起的乾燥微風,油然生起一股彷彿沒入歷史洪流中的優雅情緒。這片土地上存在某些事物,能讓人感受自古代以來層層積累的歲月,就像吹奏音樂般,使人如沐春風。

當我的思緒騁馳在這些純然的歷史事物之中時,突然莫名在意起腳下的石板路。那看似尋常的鋪面,卻又略顯不同。那是由大理石等數種石材完美組合而成的「石材拼接」,非常精采。再更仔細觀察,處處可見細緻的造型工法,宛如近代繪畫之父馬諦斯的剪紙畫作。石材並未被琢磨成同一形狀,它們如拼圖般契合的鋪設,展現出絕妙的組合,顯露出砌石工匠的驕傲,同時也保留了手感痕跡,實在非常美麗。想像著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得等或許都曾漫步於此,我沒來由的感到雀躍。

之後時隔八年、直至二○○七年再度造訪時,我才從在柏林共事的希臘友人亞納斯口中得知,衛城山丘上的石板路是由建築家季米特里斯•皮吉奧尼斯(Dimitris Pikionis,一八八七-一九六八)所設計。亞納斯背景特殊,他自醫學院畢業後才開始對建築感興趣,後來更被索布魯赫•胡頓建築事務所錄取為實習生,是個性格非常爽朗、帥氣的男孩。因為曾以醫生為職志,他的手非常巧,製作模型功力了得。亞納斯斷言,傳統建築文化強勢的希臘得以邁入近代化,皮吉奧尼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無疑是希臘代表性建築大師之一。面對衛城底蘊存在感強烈的歷史與傳統,皮吉奧尼斯必定也曾苦惱過身為活在現代的建築師,該如何著手設計才好? 最後完成的,是這兼具對過去的敬意及創新的石板路。即使鋪設完成至今不過半世紀,卻讓人感到彷彿與城市的歷史交疊,歷經風霜依然十分獨特。皮吉奧尼斯之路的出色之處,正是這份讓人懷疑它是從久遠前的古代就已存在的神祕感。

話說回來。我在一九九九年夏天進行人生首次的自助旅行,前往最初的目的地雅典時,登上衛城山丘的制高點,那裡佇立著神聖、崇高而莊嚴的帕特農神殿。我仍清楚記得自己被聳立在岩層之上的魁偉神殿深深吸引。即使歷經同等長度的歲月,石造與木造建築所展現的風情截然不同。親眼見識到這與日本建築文化有著顯著差異的神殿建築,心中產生無法與之匹敵的落寞心情。在地勢複雜起伏的衛城大地上,唯有帕特農神殿擁有明確的水平面。我因此意識到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實──唯有創造出平坦之處,人類各種生活行為才有可能展開。我甚至認為,或許建築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構築平面,使它能架起遮風避雨的屋頂。我對著地面陷入更深的思考。眼前的是最新一層的地面,而在這之下的,應該就是與時光流逝一同被埋葬的古老地面,也就是億萬年的時間(歷史)……

想到這裡,更強烈感覺到被雄偉巨柱圍繞的神殿那份重量感,以及建築每個塊體不容忽視的存在感,不禁懷疑為何它已成廢墟卻仍生氣蓬勃?「生氣蓬勃的廢墟」乍聽之下矛盾,卻是我第一眼瞻望帕特農神殿時的唯一印象。神殿現今已無關乎人們生活,呈現「未使用」的狀態,僅以純粹的建築形式存在。這個事實強烈映入我的眼簾,我感受到它不懼激烈風雨、歷經漫長歲月仍屹立至今的堅強。輕盈的木造建築若長時間棄置,很可惜的將完全崩壞成瓦礫殘塊,無法成為石造建築般剛毅的廢墟。我覺察必須將眼前這希臘歷史遺產所散發的能量

烙印於腦海中,於是我讓畫筆在紙面滑溜馳走,不帶雜念的開始素描。我帶著亢奮情緒,邊思考建築各部位的尺寸比例,邊下筆描繪裝飾浮雕的中楣帶飾(frieze)、具遠近法考量的厚重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造型等。或許當時我拚命想透過緊握畫筆的手,尋求何謂建築等根本性問題的解答。

 
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
文、圖節錄自八旗文化
圖/八旗文化提供
如果中國是另外一個宇宙,那麼它又為何如此?

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兩股力量的碰撞:個人的野心志向與集權主義。因為政治及貧窮,四十年前的中國人事實上沒有取得財富、真相或信仰的管道,他們沒有機會經商;沒有力量挑戰政治宣傳及言論刪檢;沒有法子在共產黨外找到道德靈感。但在一個世代內,這三種東西他們都有管道取得,而且要得更多。只是共產黨依舊孜孜不倦於控制,他們想規定的東西,不止於誰領導國家,甚至列車服務員微笑時能露幾顆牙齒都想管,但這與外界生活的變化已相牴觸。

作者介紹:

歐逸文

出生於倫敦,1998年畢業於哈佛大後加入《芝加哥論壇報》,並在2002派駐開羅,負責伊拉克戰爭、埃及、敘利亞等中東事務的報導。2005年遷居北京,擔任《芝加哥論壇報》駐京記者。2008年他繼Peter Hessler(何偉)之後擔任《紐約客》雜誌駐北京特派員,一直到2013年。他現為《紐約客》雜誌駐華盛頓分社記者,負責政治和外交事務的報導。

搶先試閱:

自由引導著人們

那年春天,中國官方正以迎接宗教慶典般的熱情,倒數計時北京夏季奧運的到來。黨在天安門廣場邊組了一個巨大時鐘,細數時間分秒逼近,直到奧運展開;整個首都,以呼籲團結至上的口號來裝點門面:「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一天早晨,我踏出前門,發現兩名市府工人正在我寢室的紅磚外牆厚塗水泥。老北京市大塊地區正在拆除或重新整修,為奧運營造乾淨、現代的背景。工人把一板光滑的水泥放下來,正在用尺及鉛垂線來雕鑿直線及交角。我看了半响,才了解他們正在老舊真磚的上頭,重新畫上新磚的模樣。正對我前門的巷弄牆上,還有一點已褪色的文化大革命時代塗鴉,用肥短字體寫著「毛主席萬歲!」,用水泥抹子刷兩下,「偉大舵手」就消失在水泥之後了。

追求完美的衝動擴展到競逐獎牌。體育部官員矢言要摘下比以往更多的金牌,依據《2001-2010奧運爭光計畫綱要》,計畫涵蓋一百一十九個項目,要在競爭激烈的奧運,奮力贏得更多金牌。根據列表,中國總獎牌數估計應為一百一十九面,絕不容許變數發生:奧運籌辦人員想找個小女生在開幕典禮獨唱,但找不到聲音與容貌的最佳結合,所以他們創造一個合成體,訓練一個小女生在舞台上表演,同步與幕後的另一個小女生對嘴唱歌。中國一家豬肉供應商則表示,正在特別飼養「嬌貴」的豬隻,確保摻有生長激素的肉,不會影響中國運動員無法通過藥檢──但是,這反而使得一般老百姓開始懷疑自己吃的肉,以致於北京奧委會必須頒布《奧運豬相關澄清報告》,譴責有關豬肉的報導「誇大不實」。

京奧籌組人員越是眾志成城,就越容易碰到控制範圍以外的事。奧運火炬傳遞,中國稱其為「和諧之旅」,將掃遍六大洲,登上聖母峰,由二萬一千八百八十八名運動員參與,規模空前。中國媒體把火炬稱為聖火,而且說一等它在希臘奧林匹亞點燃後,將長達五個月不滅,直至抵達北京。在夜裡或上飛機,不能擎火炬時,火焰將保存在一組燈籠裡,維持光明。

三月十日,和諧之旅展開不久,西藏拉薩市有幾百位喇嘛發動遊行,要求當局釋放因慶祝美國政府頒國會金質勳章給達賴喇嘛而被關的西藏人,結果數十名藏僧被捕。到了三月十四日,抗議的示威惡化,變成一九八○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暴動。政府表示,有十一名漢人、一名藏人躲在暴動者縱火的建築物裡,因此被燒死,另有一名警察、六名百姓因毆打等原因致死。達賴呼籲冷靜,但中國政府把這次暴動形容為「達賴團夥預謀、主使及煽動」。安全部隊坐著裝甲車輛進駐拉薩,控制該市,軍警開始圍捕嫌犯,導致數百人被捕。西藏流亡團體指稱,拉薩掃蕩行動中有八十人喪生,然而,中國官方卻對此斷然否認。

當火炬通過倫敦、巴黎及舊金山時,抗議鎮壓西藏的聲音沸沸湯湯,以致於主辦單位不得不熄滅聖火,或者改道避開憤怒的群眾。中國民眾──尤其是海外留學生,對這些批評,以罕見的怒火回應;火炬抵達南韓時,親中與反中示威者在街上打架;中國境內,數千人到法國連鎖超市家樂福示威,只因為他們認定法國支持西藏活躍人士;甚至中國入口網站龍頭之一的搜狐,其首席執行官、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的張朝陽,還呼籲杯葛法國產品,「讓完全充滿偏見的法國媒體與民眾覺得失落、痛苦。」

國營媒體則使用不合時宜的語言。當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atricia D'Alesandro Pelosi)譴責中國對西藏的管理方式,新華社說她「令人憎惡」。《瞭望》周刊警告說,「國內外敵對勢力已經把北京奧運,當成滲透及破壞的焦點。」西藏自治區書記把達賴稱為「披著僧袍的狼。有人臉的怪獸,禽獸其心」。在匿名的網路討論版上,不堪入目的污言穢語更是難以計數。一家國營報紙的論壇上,有人發言說:「嘴巴噴屎的人,我就用大便塞到他喉朧去!」另一人寫道:「有誰來給我一把槍!對敵人不必憐憫。」這些發言讓許多中國人感到難為情,同時不能忽視的是,外國記者開始收到言語恐嚇。有人匿名發函到我在北京的傳真機,警告說:「如實報導中國的事實……不然你或你的家人會生不如死。」

──

抗議不斷滋長,我開始快速搜尋中國網路最具創意的愛國言論。四月十五日早晨,有支標題為「二○○八,中國站起來!」的視頻短片出現在中國入口網站新浪網,它的起源沒人知道;沒有上傳者,沒有旁白,而且除了英文縮寫CTGZ以外,沒註明作者。

視頻是支自製的紀錄片,一開頭是用鮮明色彩繪製的毛主席,他的頭部發射出陽光。萬籟俱寂中傳來合奏,眾鼓咆哮如雷,黑屏不斷閃爍,用中、英文寫了毛最著名的箴言:「帝國主義從不從放棄其摧毀我們的打算。」接下來跳到最近的圖片與新聞前影,快轉穿越種種陰謀、背叛──今天與中國對峙的「法西斯、騙局及災難」:中國股市下跌(此乃外國投機客的傑作,他們「瘋狂操作」中國股價,誘使菜鳥投資人血本無歸);全球「貨幣戰爭」初露曙光,西方打算「叫中國人為美國的金融災難買單」。

接下來再跳畫面到另個戰線:暴徒在拉薩洗劫店面、鬥毆。「所謂的和平示威!」閃爍在這些場景。紀錄片以蒙太奇手法處理外國媒體批評中國的新聞剪貼──它們都「不顧事實」、「用扭曲的聲音說話」。螢幕塞滿CNN、BBC等外國新聞機構的商標,最後全讓位給納粹宣傳部部長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的肖像。影音交響及修辭敘述攀往最後文句:「顯然,這些光景背後有個陰謀,想包圍中國。新的『冷戰』!」再來跳到巴黎場面,示威者想從官方聖火跑者手中奪走火炬,迫使警衛不得不保衛他們。視頻末尾是五星旗照片,陽光下閃閃生輝,還有個嚴肅的許諾:「我們永遠會屹立、團結,和諧如一家人。」

CTGZ的視頻長度雖然只有六分鐘,但卻捕捉到當時四處瀰漫的民族主義情緒,上網第一周便吸引百餘萬點擊、數萬好評,成為該影音網站最受歡迎的第四名(第一名則是新聞主播打哈欠而出糗的畫面)。平均而言,視頻每秒鐘就有兩人點擊,它變成一群自命保衛中國榮譽急先鋒的代表宣言,而那群人則被稱為「憤青」。

天安門示威發生十九年後,中國青年菁英再度奮起,但不為追求自由民主,而是為保護中國名譽,令我驚訝。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兼網路早期意識學家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曾預言,網路延伸到全球,將改變人們認定自己國家的觀念。他預測,「國家之消失有如樟腦丸,由固體直接變成氣體」,此外「民族主義的發展空間,比天花來得小」。在中國,事態發展大不相同。我對CTGZ很是好奇。這個使用者名稱連結到一個電子郵件網址,擁有人是一位上海二十八歲大學畢業生,他名叫唐杰。

 
野遊筆記/101件山林生活教我的事
文、圖節錄自貓頭鷹出版
圖/貓頭鷹出版提供
點燃籠火、在微風中喝點小酒眺望星空,

荒野將成為最舒適自在的空間。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本山大叔將野遊筆記化作101張豐富有趣的自然插畫及101件山林記事,在在透露他對山野的愛與敬畏。有時在山野間巧遇羚羊、丹頂鶴,或嘴裡還咬著牙刷,蹲在潮池邊看魚看到出神;有時跑去夏威夷的雪洞、蒙古的河岸或北歐永晝的草地體驗特殊的野遊經驗;或更多時候,採集各種野菜、涉水抓魚,再就地生火野炊,在遼闊的山林中,吃著香噴噴的食物,再配上一點溫酒,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

作者介紹:

本山賢司

一九四六年生於日本北海道。他是日本知名的自然生態插畫家,同時也是以大自然為主題的散文及小說家。曾經出版《田野食趣》、《鳥類圖鑑》、《劍豪的生存方式》、《野生的記憶》、《圖解魚類料理指南》、《野遊自然.自在描繪》、《鄉野極樂帳》等。

搶先試閱:

很久以前,德國「rido」的素面手帳是我愛用的野遊筆記。文庫本大小的尺寸,以皮革裝訂。這個皮革是關鍵,如果封面是塑膠皮,柔韌度不足,使用過程中背部的裝訂會歪掉,內頁也會開始散落;「rido」的皮革封面解決了那樣的缺點,加上紙質好,鉛筆畫起來的筆感也很棒。只是當我用到第二十一本時,代理商突然停止進口。

在那之前我也物色過各式各樣的手帳,最後才選定「rido」,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突發狀況,讓我再也買不到了。於是我只好自力救濟,用相同尺寸、相似的紙質製作野遊筆記的束見本。

幾天後,製書店送來了束見本。封面的紙質比內頁略厚一些,我將封面貼上皮革,完成了獨創味十足的野遊筆記。這筆記挺好用的,我用了很用到第二十九本後,便改成使用義大利的MOLESKINE手帳。

MOLESKINE的封面雖是紙製,卻很厚實、堅固,背部的裝訂也很扎實。大小約是以前用的文庫本的一.五倍,幾乎就要超過我的攜帶標準了。這手帳來頭不小,過去兩世紀曾是畫家高更、馬蒂斯、海明威等人愛用的牌子。裝訂也很有風格,用起來真的無從挑剔。

不光是野遊,旅行時我也不帶相機,四處遊覽、看到中意的景物時,野遊筆記就是我的得力幫手。筆記裡我什麼都畫,植物、動物、風景、料理,也會拿來記下花費或內心的想像。因此我養成了緊盯著對象觀察的習慣。沒想到這會如此適合懶惰的我,偶爾還會有奇妙的發現,開心之餘也感到驚喜。

像是,蜻蜓和蝴蝶的翅膀。

蜻蜓的翅膀布滿脈狀的翅脈,如鑲嵌玻璃般分裂,那是為了補強薄而透明的翅膀。不過,仔細一看會發現,翅膀前部的翅脈是有角度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氣流、調整升力。相較於翅膀扁平如圓扇、翩翩飛舞的蝴蝶,蜻蜓的翅膀具有停止、急轉彎等等的機能。

即使機能不同,蜻蜓與蝴蝶的翅膀邊端同樣密布著翅脈。尤其是蝴蝶,那個部分和植物的葉子很像;例如假繡球的圓扇形葉子,邊端的葉脈就和蝴蝶的翅膀很像。

開始記野遊筆記之後,許多原本已經理解的事,透過雙眼實際觀察,卻常使我大感驚奇;另一方面,不懂的事也愈來愈多。像是,蟬背上奇妙的洞、野鳥用腳抓握樹枝時肌肉的運動方式、過了一晚就長大的蕈菇……

圖鑑或書中無法得知的各種疑問堆在腦中,不過總有一天,一定能靠著野遊筆記找到解答的線索,我真心這麼覺得。

 
閱讀筆記
小說/被歷史掩沒的戀人
聯合報/翟翱
《台北戀人》書影。 圖/印刻提供

推薦書:藍博洲《台北戀人》(印刻出版)

《台北戀人》從小我出發,企圖以感性衝破時間的阻隔,將距今已逾半世紀的四六事件重新打入讀者心中。為此,小說設置一對可歌可嘆,卻為官方歷史掩沒的戀人,透過私我的歷史現場與青春戀情的擱淺,訴諸讀者動情的可能;又拉出一組今昔對照之雙線:一線是四六事件的當事人林晶瑩在半個世紀後的歸鄉自敘(也是對昔日戀人的傾訴),另一線則是參與95年平反四六運動的學生的日記。不同脈絡的人事被理為同一文本,讀者當會期待這兩位背景迥異、相距半個世紀的女性,因為歷史的不義產生連結。如是,歷史是否就能在這迴旋之中閃現出它本該的正確樣貌──那是青春男女為了理想理應得到的回報,不為已經變壞的大人打倒。這種期待或許過於陳腔,但畢竟仍是小說家遣動文字、推移時間軸的特技。但有心讀到此的讀者或將失望:藍博洲並未刻意將兩位不同世代因著四六而有類比的女性如兩條斜線般交會,她們被「安排」得如此相似,反而成為一種諷刺:歷史只能是重複。

小說中,老矣的林晶瑩何以投身學運,我們並不清楚;年輕的女學生何以加入紀念四六的運動,也難循所以。她們唯一的共通點是,都受到理想青年的吸引。藍博洲不知為何過分清楚地「還原」了林晶瑩初見「台北戀人」時的目光:「一張膚色略黑的臉孔」、「鼻梁上戴著一副圓框近視眼鏡而透著書卷氣的斯文」、「你的體格長得還算不錯」。這股吸引力當然不只停留在理想上,性方面亦是,然而性與政治在此並未成為值得嚮往的激情。相反的,年輕女孩的日記寫道:「我覺得他似乎要把他那不知從何而來積壓在心底的憤怒,都發洩在我的身體裡面……」性成為權力,也壓縮了女性參與政治的動能,林晶瑩的遭遇終究只能是給她那「台北戀人」的未寄之情書;年輕女孩唯唯諾諾地被戀人告誡怎樣看待歷史,身體甚至被灌以男性在政治上失意的憤怒與鬱結。這讓我想起在過去的家國書寫策略上,台灣常被陰性化成沒有聲音的女性。革命加戀愛,不是什麼新鮮的結合,但在過往的作品裡至少可見飛揚的一面,予人嚮往:青春有多好,幻滅的力道便有多大。《台北戀人》並未拉開此對比,它動人之處只有歷史本來的殘酷,而其中過多的運動口號、抄不完的歌詞,更將眾多角色的面目掩沒。

戀人沒有聲音,只有歷史的合唱。

 
能讓人忘掉戰爭的足球運動
人們藉由踢足球或看足球,表達對和平競爭的期望,球賽僅是表面形式,世界各地球迷不分人種、宗教信仰,平等的透過足球藝術,溝通了人類的心靈,這就是世界盃足球賽席捲全球的關鍵和基礎。

坪仔頂千梅盛開 滿山遍野如北國
現在進入賞梅季,有梅之鄉美譽的南投縣信義鄉,在一處小山坡上,有千棵樹齡超過四十年的老梅樹,開滿了碩大飽滿梅花,讓路過的遊客都直呼超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