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幸福嗎?來自「快樂之國」的不丹前總理吉美•廷禮昨天在台北演講時表示,政府別只看國內生產毛額(GDP),應注重維持幸福的四大支柱,追求幸福感,人民才快樂。不丹第一任民選總理吉美•廷禮昨天以「在幸福之下的經濟發展—不丹經驗」為題發表演講。廷禮表示,如果國家發展只用GDP衡量,容易淪為滿足個人慾望,不斷消耗資源,這樣不只自然環境無法負荷,也會慢慢忽視人性的價值。
他說,只追求經濟成長,人變得像是經濟的猛獸,我們對社會的價值只剩下購買力,人類被視為經濟個體,「人性可以達到什麼?」只會更空虛,失去比得到更多。
有別他國將追逐經濟成長列為發展重點,不丹的幸福學是追求滿足身心靈不同需求。
廷禮依照不丹的社會民情、生態環境,提出維持幸福的四大支柱:公平永續的發展、保持脆弱的生態、提倡文化與人類價值以及良善的治理。
有人質疑,幸福難以量測,廷禮認為,量測並不重要,只要從人民臉上的表情,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是否幸福。
他說,不丹的做法,也只是更注重經濟成長以外的指標,像是人民身心靈健康、生態永續、文化保存等,「有清楚的願景很重要」。
閱讀秘書/吉美•廷禮 讓不丹人長壽
吉美•廷禮是不丹首位民選總理,他讓不丹的貧困率從百分之廿三降到百分之十二,平均壽命從四十二歲拉長至近七十歲,廷禮更積極在全球推動「國民幸福指數」。
不丹第四世國王旺楚克提出國民幸福指數,廷禮則落實在國家治理與政策。一九九八年,他在聯合國「亞太千禧高峰會」上,首次分享不丹幸福執政學。
由於廷禮的倡導,二○一二年,聯合國將「幸福感」列為千禧年發展目標的第九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