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預期,中國大陸國防部公布東海防空識別區後,因其範圍不僅涵括日中台爭議的釣魚台海域,也劃入了中韓爭議的離於島(中方稱為蘇岩礁),此舉引起周邊國家強烈的抗議,台灣也面臨了更複雜的國際形勢。美國日前派遣兩架無武器的B52轟炸機飛越釣魚台上空,韓國P3C反潛機也無預警進入離於島海域,藉此反對中共對防空識別區的宣示;日本則宣布將進一步擴大防空識別區範圍至小笠原群島,以為對抗。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航母遼寧號也於昨日通過台灣海峽,前往南海海域。這些發展,頓使東亞安全情勢從「台日中釣魚台領土爭議」擴大為「日美韓中四國角力」。
除了當事各國之間有意圖的主權宣示與行動,若加入習近平上台後鞏固權力所宣示的「大國復興」的因素,以及美國推動「亞洲再平衡」戰略的用心,我們可以看到兩項情勢的變動如同齒輪軸般地牽動三個政策的轉向,也將深刻牽動往後兩岸關係、美台關係及台日關係的走向。
先談情勢的變動。首先,是釣魚台主權爭議擴大為東海區域安全問題。從美國的觀點來看,釣魚台主權爭議是中日兩國的問題,但東海及南海的海域安全問題卻事涉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核心利益。中共這次片面公布東海防空識別區,使得各國通過東海海域的民用及軍用航空器都必須向其通報,將原本的釣島主權問題升高為東海海域爭議,也將原先的中日衝突擴大為東海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這正好讓美國找到介入的理由。
其次,是中日領土爭議提升為中美區域對抗。去年四月釣魚台領土爭議爆發以來,美國一直扮演著旁觀者的角色,它的立場是希望透過政治對話來解決中日的歧見,同時期待一個強大的日本來抗衡中國的崛起。但是,美國其實並不希望日本突破戰後「和平憲法」的框架來改變東亞的權力平衡。然而,在中共公布防空識別區後,美國卻搶先派遣兩架轟炸機進入該海域來試探及反制中國,這不啻正式宣告美國從「旁觀者」變成利害當事國。
再觀察政策的轉向。首先,是中國大陸「和平崛起」路線的轉向。兩千年後,「和平崛起」及「睦鄰外交」一直是中共外交政策的兩項基軸,而中共選擇在三中全會習近平權力穩固之後,由國防部發布東海防空識別區,可視為中國大陸外交新路線的新試點,也是習近平追求大國夢的新起點。接下來,中國大陸的對外政策將越來越強勢,這必然也包含兩岸關係在內。這從今年以來習近平強調兩岸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可以看出,今後台灣面對來自對岸要求政治談判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其次,是美日同盟關係的轉向。中共國防部這次公布東海防空識別區,可視為其意圖將東海「內海化」及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首部曲;美國今後必定會強化與亞洲軍事盟國的合作,共同圍堵中國的軍事擴張。美國正式介入釣魚台問題,以及美日同盟關係的再強化,表示美中新型大國關係已經逐步內化、弱化,今後,台灣面臨在中國大陸/美日同盟之間的選邊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最後,是日本防衛政策的轉向。面對中共無預警地公布東海防空識別區,日本政府一方面表達強烈抗議,並要求日本國籍航空不能向中國大陸提交飛航計畫書;另一方面,日本參院前天也通過設立「國家安全會議」以及「國家安全保障局」,並將在今年底修改日本防衛大綱,進一步強化在與那國島及石垣島等離島海域的軍事部署。今後,在台灣周邊海域的軍事活動,將會越來越頻繁。
由此可見,周邊有事,台灣不可能沒事,尤其利害當事國都是與台灣關係密切的中美日等大國,在「三大之間難為小」的情況下,台灣的因應更要顯得格外謹慎。台灣並不需要如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所說的,以聯合美日要求中國大陸撤回防空識別區來選邊站,卻不能沒有十八套劇本的因應準備。
「東海和平倡議」雖是台灣當前的最佳選擇,卻不是唯一的選擇。因為,東海和平倡議的前提是處理釣魚台主權爭議,而不是面對複雜的東海問題。東海和平倡議的三組雙邊是界定在中日台三國,而並不包括美韓,更不涉及台美關係及兩岸關係;如今面對情勢的轉變,台灣的國家戰略恐亦必須隨之調整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