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前幾天公布了大巨蛋安全檢查報告,利用避難模擬軟體,得出大巨蛋的幾項重大缺失,報告提出後,建築方也大動作地召開記者會,提出另一套電腦模擬結果,說明設計與建造係合法安全。
兩方都有各自的防災專家,用了不同的避難驗證軟體,到底誰說的算?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應該考量的是防災計畫應該如何擬訂,考量的情境有那些?
大巨蛋的防災考量不能只有「火災」
以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總署(FEMA)的說法,防災計畫的擬定應該包含轄區的危害辨識與分析,接著再根據可能的危害予以考量相對應的計畫[1]。簡單說來,大巨蛋建成後將面臨各種災害的侵襲,而火災僅是其中一項,目前市府與遠雄間對大巨蛋的討論聚焦在火災人員的疏散上面,其實這僅是所有防災考量中的一小部分。以台北市政府擬訂的地區防災計畫來看[2],台北市最常面臨的颱洪與地震災害,在安全檢查報告中卻著墨不多,我個人認為應該全盤考慮可能的災害及相對應的情境後,與建築體本身相關的問題,應一併請建設公司改善。
災害發生後「指揮權」的釐清
在北市的安檢報告中,就大巨蛋建成且發生災害後的情況進行車輛佈署規劃(報告內容之關鍵問題五[3]),估不論這張圖中消防人車佈署是否合乎救災邏輯,報告中念茲在茲的民眾疏散避難,在北市府的地區防災計畫中是由警察局協助,所以在安檢計畫的應變圖中至少須安插進警車與指揮處所,否則災害發生後將無人協助現場人員疏散。再者,大巨蛋的基地緊鄰捷運國父紀念館站,災害發生後無論是否將蔓延至捷運站,都應該納入北市捷運局的人員與車輛。
因此,這份車輛配置圖,至少要預留救災指揮空間,俾利屆時多個單位到達現場時,架設聯合指揮中心使用。目前僅有消防人員的規劃與考量,很明顯地忽視了火災之外的其他災害應變需求。
消防科技與管理的缺乏
還有報告中的其他關鍵問題,有許多並非是非拆巨蛋不可。例如關鍵問題三中提到,各棟地下停車場整體連通,災害易蔓延擴散,解決的方法之一是設置防火鐵捲門,在火災時自動降下,以達到防火區劃的目的。巨蛋開口不足,無法疏散人員的問題,也可以在高樓層設置緩降機與室外逃生梯因應。
而市府批評依目前的規劃,大量民眾疏散時空間不足,致使消防人車無法進入,其實亦可在場地內部設立消防分隊,直接進駐消防車與救護車(目前新莊棒球場正是如此規劃),火災初期滅火也可以由業者自行負擔,聘請受過消防訓練的人員籌組自衛消防編組隊伍(如目前雪山隧道及其他長隧道即採用此種做法),遇有活動時在場邊待命,在第一時間內將火勢控制,使其不至蔓延至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些補強措施並非不可行,採用的設備與觀念也非標新立異,在進行通盤考量後,應由市府以公權力強制遠雄完成這些安全措施。
模擬軟體的實證研究
最後是市府與建設公司分別用了兩套避難驗證軟體進行設計,因為參數與條件設定的不同,因而產生結果上的歧異,以科學的精神來看,應該進行實際驗證,以實驗的數據與結果來調整模擬軟體的參數設定。舉例而言,大巨蛋鄰近的京華城賣場可容納上萬人,或可做為實驗的場地。縱然租借場地與動員如此多人將耗費不少金錢與人力,但比起下這決定後所耗費的成本,實在是九牛一毛。
災害防救很難有單一絕對的標準答案,在很多情況下要視狀況而找出較佳的解決方式,在陷入二元式(拆/不拆,安全/不安全)的選擇題之前,民眾有權要求兩方提出更完整的防災規劃考量以及各種可能的做法與改善方式。
註1:更多美國防災計畫訂定方式與步驟,請見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總署的訓練教材。
註2:有關台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請點此。
註3:大巨蛋安全體檢報告:點此開啟。
張賢龢
張賢龢,美國德拉瓦大學災害管理學博士候選人,亞歷桑納州立大學消防行政管理學碩士,擁有國際災害管理士(AEM)證書。作者在台灣與美國消防局合計工作七年,目前攻讀博士中並定居美國,研究興趣與專長為美國與台灣災害應變體系,消防戰術與戰技,災害應變政策與規劃,以及美國事故指揮體系(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