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房舍為展場,稻田為畫布,農民是藝術家,農產品是藝術品」
2012年土溝農村美術館開館宣言
台南市後壁區土溝里,是位於台南市最北邊的偏遠小農村,經濟產業以水稻、洋香瓜、蓮花為主。2002年前土溝尚未推動社區工作,落後的農村僅存破敗房舍、老人與最後一頭水牛。土溝人不敢說自己住在土溝,地方的無奈可想而知。
2002年,一群青壯年組成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決心以和土溝有著密切關係的水牛為象徵,用水牛精神帶動社區營造工作。2005年台南藝術大學研究生加入團隊,於土溝竹仔腳聚落藝術改造行動中,以藝術進入生活(農村)為課題,提倡「藝術即生活,生活及藝術」的理想,希望將「辛苦的農夫變成優雅的農夫」,從中思考另一種藝術與農村結合經營的可能性,埋下農村美術館發芽的種子。
當初曾參與社區事務的研究生們畢業後創業扎根土溝,各自成立公司,在空間藝術、流行音樂、環境教育、景觀設計、建築設計等五個領域發展,並投入協會運作,由青年擔任理事長,注入年輕活力,當地居民也都積極參與社區營造事務,凝聚土溝農村的向心力。經過長達10年的努力和經驗累積,土溝農村美術館終於在2012年正式開展!
土溝農村美術館不是一座館,而是一整個農村;不是一個風景區,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社區;不是一個遊樂園,而是一個生產的農園。就像開館宣言所說的,農民就是藝術家,展覽空間也利用民宅、倉庫、合院去布置,讓遊客到了土溝,就是踏進美術館,展品會隨著四季而換,村民都是解說服務志工。
2012與2013年美術館的「村之屋當代藝術展」多為邀集藝術家創作,作品以繪畫、攝影、音像、雕塑為主。在2014年為拓展永久性作品以及展覽的多元性,除了延續「村之屋當代藝術展」,更以「耕耘藝術現地創作行動」邀請藝文團隊、在地企業,藉由藝術創作投入農村。還承租一處荒廢工廠,整修成為優雅農夫藝文特區,以此作為農村美術館藝術陪伴、青年駐創、藝術展覽之基地。
幾米自2013年起受邀參與土溝農村美術館的展出,基於比西里岸部落與土溝農村的許多共通之處,幾米團隊初次便聯合台東比西里岸創意工坊,以《幾米與比西里岸的放羊日記》作品,將比西里岸部落的漂流木羊們帶到土溝散步。2014年則參與現地創作,讓《幾米與比西里岸的飛魚party》將東海岸的漁村風光重現在藝文特區之中。
2015年是第三度的參展,為了跟土溝在地的人文、藝術、生活與創意有更深的連結,我們邀請鄰近土溝的樹人國小學生,到美麗的比西里岸展開一趟夏日小旅行,也進行了一次全新的創作對話。上一期電子報已詳細介紹了合作淵源,以及師生們在比西里岸經歷的探索時光,經過了多方長時間的共同努力,如今展覽終於完成,新作品登場!
這是一個充滿那趟旅行記憶的空間。有照片、文字的紀錄,以及孩子們因處處驚喜的超現實體驗而被激發出充滿能量的版畫創作。版畫特有的線條與顏色,則被轉換成不同材質與尺寸,拼接出一個特有的風格空間,比西里岸表情豐富的羊群、孩子們在大海中頻頻追尋的海豚、以及幾米繪本中大家熟悉的小米,都穿梭在如夢境般的景象,彷彿又回到海天一色中有著一抹原住民繽紛活力的日子。
展場兩邊的牆面上掛有孩子的版畫作品,以及親筆寫下的創作概念,讓觀眾可以充分感受他們第一次探索台東的喜悅。參觀完場內,展場外面也有即刻的版畫體驗,幾米團隊設計了展覽的專屬圖像,融合幾米、比西里岸、樹人國小的創作特色,由吳鴻滄老師精心刻製,讓大家能嘗試鮮少接觸的版畫印刷,發現其中的樂趣,並收藏展覽的紀念。
這次展覽,對土溝、幾米團隊、比西里岸部落、樹人國小而言,都是新的合作與嘗試,希望作品的呈現,能夠真實傳遞土地最純粹的活力和能量給大家,也為這一趟夏日旅行,寫下最難忘的故事。本屆的土溝農村美術館於2015年10月3日開展,展期至隔年2月29日,期待大家都能到土溝走一回,感受農村、土地和藝術創作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