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紐約時報每周文章,集結國際新聞、亞洲觀點必讀的【紐時周報】電子報,全中文閱讀,吸收新知無負擔!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來聊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2/31 第96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聞焦點     QE退場 台灣房市轉向買方市場
打綠營、砲環團 「鬥雞」沈世宏
編輯小語
QE退場 台灣房市轉向買方市場
文/林哲良
二○一四年「七合一」增添房市下跌隱憂

美國聯準會(FED)自二○一四年元月起正式縮減購債規模,QE(量化寬鬆)緩退,引發升息的疑慮,連帶也可能讓房價鬆動。若依據財政部長張盛和的說法,QE逐步退場對國內短期利率不至於有實質影響,影響較大的是民眾心理層面。

其實,一三年七月傳出QE可能退場的消息後,房市曾出現一波降溫現象,由此可見QE退場對房市的衝擊應是偏向負面。不過,永慶房產集團房產事業群總經理葉凌棋特別表示,由於一三年市場對於QE退場已預做反應,他認為對一四年房市的影響程度將會減輕。

葉凌棋說,基本上,美國政府仍持續購債,只不過購債金額從過去每月八五○億美元減到七百五十億。除此之外,日本、歐洲仍持續進行量化寬鬆政策,整體來說,市場資金仍相當充裕,低利率環境仍可望持續一段時間,預估一四年房市應該是價平或小漲的局面居多。

QE慢慢退,買氣緩緩降

儘管如此,根據壽險業者表示,QE退場傳聞四起之時,的確引發部分投資客開始獲利了結、將資金撤離房市,轉而購買大額壽險保單。依此看來,投資客對於後QE時代房市發展的看法相對是較保守。加上政府查稅動作愈來愈積極,大戶將資金投入房市的意願明顯降低。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及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均認為,美國QE雖採逐步降溫的方式退場,但對房市仍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主要是因為這個訊號讓市場預期台灣升息的腳步已不遠,購屋負擔增加的情況下,買氣因此受到不利的影響。

負責幫國泰建設編製房地產指數季報的花敬群說,就他近期對房市的觀察,市場上委賣的物件數量明顯增加,但民眾購屋的意願卻有減弱的跡象,顯示房市已逐漸面臨壓力,不但房價上不太去,且隨時可能出現反轉的局面。

事實上,在FED宣布QE退場前,根據永慶房屋針對其房仲網會員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一三年第四季有近四四%民眾看好未來一年的房價走勢(詳附表),與一三年第三季的調查相比較,減少十二%。除此之外,看壞未來一年房價走勢的民眾,從二八%上升至三六%。就看好度及看壞度的趨勢變化來看,一般民眾對於一四年房市,心態似已漸趨保守。

投資客縮手,房價往下走

仔細觀察房地產相關業者的發言,從過去一面倒看多,近期開始出現一些分歧的看法。日前,商總的會議上,當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仍看漲一四年房價,指出房價仍有上漲三至五%的潛力時,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卻表示,台灣房價已有過熱的現象,一四年房市或許會呈現「價跌量縮」的局面。

台灣經濟成長狀況不佳,大體上利率應無太大的調升空間。葉凌棋認為,即使升息,台灣房貸利率要上升至三%左右水準,大概也要二、三年時間才會發生。從葉凌棋談話的觀點分析,利率或許不是誘發未來房價短期大跌的潛在因素,房價過高、房市政策、超額供給及政黨輪替等因素交互影響,才是眼前台灣房市所面臨的較大隱憂,尤其是後二者。

根據永慶房屋的資料顯示,全台主要都會區中,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市及台中市,均有供過於求的現象(詳附表)。若與近幾年建照核發戶數交叉比對,台中市及新竹縣市的狀況尤其嚴重,未來,這些區域的房市在賣壓浮現之後,民眾必須提防房價出現明顯的跌幅。

花敬群說,依他近期針對上述區域房市所做的研究發現,新北市及桃園縣已有零星個案出現跌價現象,未來是否擴及整個區域,值得進一步觀察。他認為,一四年部分區域房市可能出現房價明顯鬆動的情況。

莊孟翰指出,當前房地產紅單已有減少的跡象,顯示投資客買盤已逐漸縮手,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議價空間會開始拉大,逐漸醞釀房價下修的壓力。依照過去經驗,通常這種情況維持一段時間後,跌價的趨勢就會慢慢成形。莊孟翰判斷,最快一四年六、七月,供給過多的新北市、桃園縣及新竹縣市等區域,就會出現跌價的局面。

買方敢開口,議價空間大

許多房地產業者及學者都不約而同將一四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列為影響一四年房市的重大轉折因素。事實上,在馬總統民調低迷的狀況下,許多建商為避開「七合一選舉」的影響,紛紛集中在一四年上半年推案。在供給量大增的情況下,建案的去化速度若出現問題,將增加房市反轉的壓力。

花敬群說,「七合一選舉」的過程及結果,可能會對北部房市造成較大壓力。反觀,南部因為一般民眾對於綠營在南部勝選已有心理預期,且南部房價泡沫現象較不嚴重,加上執政黨可能釋出政策利多拉攏南部選民,預期受到的影響相對較輕。

綜觀一四年房市,無論是多數建商口中的「中性偏多」,或是學者口中的「謹慎保守」,預期上漲的空間都不太大。就投資報酬率而言,相較於股票等投資商品,房地產似乎並不是一個最佳選項。葉凌棋特別提醒消費者應有風險意識,對於投機買盤過重的區域、產品,購屋決策應更慎重。

對自住客而言,一四年房市極有可能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儘管房價未必會在一年之內大幅下跌,但議價空間會加大。莊孟翰及花敬群異口同聲呼籲,自住客一定要勇於向賣方出價,當跌勢開始、部分賣方面臨資金壓力的狀況下,運氣好的民眾想要以低於市場行情一○%至一五%的價格,買到房子並非不可能。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398期;訂閱新新聞電子版

打綠營、砲環團 「鬥雞」沈世宏
文/李易昌、黃琴雅
到底是環保署長還是經濟部長?

環保署長沈世宏,從原本支持高雄市政府讓日月光停工,後來卻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在媒體面前重砲抨擊高雄市府:明明知情日月光要海放,為何還要修理日月光?一場單純的廢水汙染事件,在沈世宏大聲抨擊後,演變成中央與地方、藍營與綠營的大對決。

沈世宏接受本刊專訪時,對日月光與高市府之間的「過招」如數家珍:二○○三年高雄市政府就同意日月光設置海放管線,一○年有過一次海放,這次則是九月二十六日就向環保局提出申請,環保局只有「存查」,十月五日因為陸放管維修,必須緊急透過海放管排放,這些都有通知加工出口區管理局……,「十月五日發生的事,高雄環保局卻在十二月十日才帶記者去現場勘查。」言下之意,是指高雄環保局局長陳金德在做秀。

逢綠抗到底,敢罵勝過在野黨

但高雄市環保局長陳金德說,日月光申請的公文裡頭,都沒有提到要建造海洋排放管,十月五日的排放公文沒有答覆的原因,在於日月光本來就沒有獲得排放的許可,所以才不回覆。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則說,「那根本就是一份要基層公務員去對抗一件怎麼回覆都有事的公文。」

只要遇到民進黨執政縣市,沈世宏就像是隻「鬥雞」。二○一○年,雲林縣台塑六輕發生空汙事件,沈世宏跳出來說「六輕在雲林十年,雲林每人多活兩百天」,氣得雲林縣長蘇治芬要沈世宏道歉;一二年,蘇治芬指控環保署提供六輕錯誤的空汙數據,這位署長還花五十萬元在媒體大登廣告反擊。這次他又跳出來砲打地方政府,捍衛日月光,似乎只要遇到綠營,他都是「力抗到底」。

沈世宏開玩笑說,「民進黨敢罵能罵亂罵,而執政黨就是該罵,所以民進黨是最稱職的在野黨。」這位署長「敢罵」的風格,或許還勝過現在的在野黨。對於他認為報導錯誤的新聞,他都在環保署的官網回應,共有超過四百則「更正稿」,環保署網站也成了「沈更正」的個人言論天地。

愛跳上火線,站在環團對立面

「案子碰到民進黨就很奇怪,蹦出很多歪理,該拆的不拆,合法的卻說要拆,所以我才說那些團體是政治外圍組織,對同樣的事情完全不同調。他們說沒有藍綠,但那只是做個樣子,他就是說謊嘛。」沈世宏挑明了台東美麗灣跟屏東悠活案中,環保律師詹順貴的態度前後不一,詹順貴寫文章罵他「黨同伐異的環保署長」,他也發新聞稿反擊「詹順貴(環保律師)是說謊律師」,讓他成為台灣首位跟環保團體最「水火不容」的環保署長。

對於沈世宏的「據理力爭」,國民黨立委江惠貞說,「他就是教不乖,很多明明沒有他的事情就硬要跳出來說話,像這次日月光應該是要經濟部出來說明,到現在他成了箭靶,根本站著讓人打。」江惠貞常常要他不要講,但是沈世宏就是管不住。所以這次日月光,他又跳進火線,開槍了。

對於這個個性很硬的環保署長,田秋堇觀察,「環保署應該是要跟環保人士站同一邊,但是沈世宏卻都跟環團站在對立面,從美麗灣、悠活到這次日月光,他站出來發言時,都搞不清楚他到底是環保署長還是經濟部長。」但沈世宏卻解釋,「是環保法規把環保署錯置戰場了,把環保署放在環團的對立面。」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詹順貴律師則痛批,「沈世宏說環保團體是政治外圍組織,但他顯然是金權結構的內圍分子。再來就是放錯位置,他比較適合放在經濟部工業局的開發科之類的,根本沒有把環境保護放在心。」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398期;訂閱新新聞電子版

Google 2013年度台灣關鍵字搜尋排行榜出爐
綜觀今年度的Google關鍵字排行榜,可發現,今年有四大旋「瘋」在台灣出現:棒球瘋:代表關鍵字為「2013年棒球經典賽(WBC)」,躍居今年「快速竄紅關鍵字」與「十大快速竄紅議題」雙排行榜的第1名。

到高雄過暖冬 感受原鄉與山城風情
近來拜電影《拔一條河》之賜,山城甲仙成為高雄熱門的旅遊路線,民眾看完楊力州導演震撼人心的這部紀錄片,趁著內心澎湃之際,紛紛親臨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