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驤.Pocket Watch】以畫像當底片,將城市風情片片拼湊、凝聚生活原味,生命風貌即在此刻現形!!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0/08 第17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臺中俠女行
明台高中董事長 林芳媖 傳承家族文化精神的辦學俠女
經典品牌
不屈不撓 為歷史定位 麗明營造 公益不落人後

 

cover
 
 
 

明台高中董事長 林芳媖
傳承家族文化精神的辦學俠女

文/石靜文;圖片/黃郁晴

發跡於霧峰(古名「阿罩霧」)的林家先人,是日據時期「臺灣五大家族」之一,
舉凡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都對臺灣社會產生十足影響。
從清朝渡臺起便深耕臺灣的霧峰林家,後代賢人輩出、文武兼具,
於今家族分「頂厝」、「下厝」兩大體系,
對臺灣文化傳承及教育的付出,都不遺餘力。

 
傳承家族文化精神的辦學俠女1
明台高中董事長的林芳媖,也是近代霧峰林家頂厝族系裡極具代表性人物林獻堂的孫媳婦。

現任明台高中董事長的林芳媖,也是近代霧峰林家頂厝族系裡極具代表性人物林獻堂的孫媳婦。

從初識到熟識,林芳媖每每總是不厭其煩地和訪者娓娓敘說著林家的過往與今來,鉅細靡遺地引領著大家參觀萊園、五桂樓和景薰樓。她的神情裡透露的盡是對先人的尊敬;而房子裡的一桌一椅,在那飄散著濃濃的老檜木香味中,恁人也都能感受到她與其熟悉的默契對話。

林獻堂是日據到光復初期影響臺灣社會文化至深的人物之一,本身也是霧峰在地人的林芳媖,從小便聽長輩們談論著霧峰林家的點點滴滴。包括佔地廣闊、建築講究,在地稱作「大厝底」的林家宅邸園林;以及名聲響亮,一生為地方、為國家貢獻,無不讓人豎起大拇指稱頌,被尊稱為「三老爺」的林獻堂先生。

嫁入林家為媳的林芳媖,之前就讀的就是林獻堂所創立的萊園中學,亦即現今明台高中的前身,而她也因為就學於此,才有機緣與丈夫相識,並且從此和這個富涵深厚詩書文化的百年世家結下不解的緣份。

百年文化世家 辦學發揚精神

霧峰林家是日據時期臺灣五大家族中最重視文化推廣與歷史傳承的家族,頂厝的林獻堂從小蒙受傳統漢學及日式新文化的雙重洗禮,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便與臺中各地仕紳創辦了「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萊園中學(今明台高中)及新民高中等學校,作為當時作育英才、傳遞臺灣文化的搖籃。創建於民國38年的萊園中學,曾是林獻堂與霧峰仕紳們一同創辦的地區性學校,希望彰顯在地文化,以充實與改造本土文化為目標而設立。民國65年,校址遷至林家花園的萊園裡,讓這所學校至今成為能與古蹟並存的校園,民國76年為順應當時教育潮流,改名為「明台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取其「開明、明日」之意,期許以教育開明塑造明日的臺灣與人民。

 
傳承家族文化精神的辦學俠女2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長石靜文(左一)與明台高中董事長林芳媖(右一)及餐飲科學生於實習餐廳合影。

家大業大的林家當然不只興學一項事業,只是推廣教育文化的工作,比起企業經營更為艱鉅。林芳媖剛嫁入這個長久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世家時,開始時只是夫婿林政光的左右手,擔任明台駐校董事,協助管理校務。她說:「我們夫妻倆初期接管明台時,學校只有不到五百名學生,當時正面臨可能被政府收回的困境。」但也因此,讓她反而對教育傳承燃起一股莫名的責任心。雖然她和林獻堂先生從無照面機會,但卻深感祖父興學的崇高遠見不能丟失,不僅應該由後代承接理念,更要好好發揚光大。於是,她便大膽和丈夫談論提升校務計畫。回憶起往事,林芳媖笑著說:「當我說出這番話時,先生就笑我是『好好閒人不做,吃飽沒事做』呢!」但在她和先生林政光共同接手明台中學校務之後,各項校務開始蒸蒸日上,林家的祖輩族人看到他們夫妻對文化傳承所做的努力和付出,也紛紛予以肯定及讚許。

保有傳統精神 營造創新學風

林芳媖強調,明台校訓「萊園一家,相互扶持」的校風,其實也是林家精神的體現。她說,祖父林獻堂的教育理念,是重視道德修養和新知的吸收。明台的第一任校長是林獻堂的長公子林攀龍先生,他曾留學歐洲,主張教育需走向全人、平等、社區化,因此明台創校至今,一直都以新知啟蒙、適才適性、多元廣博、互助合作、社區經營的理念做為辦學的目標。

 
傳承家族文化精神的辦學俠女3
走進萊園園門,揉合中西式風格的園林景觀與校園融為一體。

初始,林芳媖也只是期許依循先人辦校理念,好好地將校務、學生、教學踏實穩健辦好就夠了。但在兒子現任副校長林承的積極作為及遊說下,如今明台更擴及海外,與法國藍帶學院及義大利、日本等優秀學院簽訂合作關係,讓學校教育的傳承更開拓出新的一頁。

自小留學國外的林承,認為現今面對少子化、國際化的衝擊下,明台高中除了穩健辦學,更要追求「質感、創新」的教學環境,才能吸引適才適性的學子來就讀。但想和創立已超過110年,在全球擁有40多所分校,蔚為全球餐旅界公認首屈一指,具有指標性學院的法國藍帶學院建立合作關係,談何容易?

說起這段得以結盟的緣份,林芳媖說,「這又可以回朔到林家的過往了。」原來,當藍帶主廚首次到明台觀摩校園環境,一踏進校園裡古色古香的傳統古蹟和建築後,他當下就開心地說:「太好了!法國藍帶學院是建在法國古堡裡的廚藝學校,而明台也是座古蹟學校,我們是有志一同!」於是,在古堡與古蹟的交會下,雙方就像打開了主廚心門中的一道鎖,隨後洽談相對就都順利了。

2012年明台與法國藍帶餐旅學院締結教育合作夥伴,成立藍帶先修課程的藍帶明台卓越中心,之後又與義大利奧瑪國際廚藝學院結盟,讓餐飲管理科的學生增加了義式傳統料理、品酒、甜點及餐飲管理方面,都有了多元的學習機會。目前,林芳媖表示,他們與澳洲、日本、新加坡的大學院校,也都有結盟合作的教學計畫。她希望孩子們在高中時期就能接受來自世界各校的指導,眼界並可以隨之開闊。

 
傳承家族文化精神的辦學俠女4
維持典雅風格的五桂樓,讓時光彷彿凝結在百年以前。

百年大震 震出不倒的毅力

其實,之前讓法國藍帶主廚讚嘆不已的明台校園,也就是名為「萊園」的霧峰林家花園,其中並有知名的五桂樓。而就在國定古蹟修復的過程間,林芳媖經歷了人生最大的變故。

民國88年9月21日大地震,全臺灣歷經前所未有的最大災變。那年,林芳媖也面臨了她人生中最難熬的變故,地震前一個月,她的先生因病過世,就在痛失摯愛的心情尚未回復的一個月後,7.3級的世紀大震將明台校園內重要的園林建築─五桂樓震垮了近百分之80,另外,林氏祖塋、夕佳亭等建物也多有損傷。更令林家族人痛心的是,屬於下厝宮保第內的大花廳,才剛重新修復完成,卻在驗收的前一天,被地震震跨,讓一切又歸零了。」

林芳媖說:「望著頹圮的宅院園林和校園,能惆悵的時間只有一下子。」明台校園內的一些園林建築,本來部分在地震前就因年久而些微損壞,之前她曾和丈夫提起修復建議,但並未付諸行動,這次在地震的毀損後,個性堅韌的她決定收起悲傷的心情,不但重整自己的心境,更開始重建被震跨的老宅。「也許這反而是另個契機吧!」就是這樣的認知,從生活危困中轉念的林芳媖,展現了性格中潛在俠女能量,讓林家的五桂樓再次重現當年風華。

921地震前,林家花園的五桂樓只是縣定二級古蹟,所以地震後要修復幾乎全得靠林家自己的力量,林芳媖先行將林家花園內的飛觴醉月庭、小習池、林氏祖塋修復完成。長輩告訴她:「五桂樓曾是許多文人雅士商討國家大事的地方,梁啟超來臺時也曾暫居此處,與林獻堂共同商討抗日事宜,這棟西洋樓是林家相當重要的精神堡壘。」有感於這棟歷史建築對家族的重要,她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展開五桂樓的重建工程。

地震後翌年,文建會將五桂樓列入國定古蹟,編列了4,000萬修復經費。但申請修復的過程相當漫長,從地震當年到核准通過,整整花了10年之久,漫漫10年中,林芳媖從未放棄,期間不斷地與文史學者、建築職人請教溝通,甚至為了重現五桂樓的原貌,不惜自掏腰包填補超出預算的建材費。有人形容當時的她就像古代花木蘭要出征前,「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的置買裝備,一樣巾幗不讓鬚眉的林芳媖,為了五桂樓的重建,跑遍全臺尋找手工磚、千年檜木等建材與國寶級匠師。她說:「我想,重現它的『原貌』,其實就是重現我們林家原來的精神。這也是我堅持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原因。」

小西池前的五桂樓,曾有不少詩人雅士流連其中,平時不隨意對外開放的室內空間,每每門片一推開,千年檜木的香氣立刻衝入鼻腔,充盈整個空間。「五桂樓面對小習池,先輩為了不讓濕氣侵蝕木造房舍,當年選用臺灣的千年檜木構築。」就為了這千年檜木,她特別請託木匠從日本「買回」早年日人砍伐的臺灣檜木,她自豪地說,無論是對國家或林家,這也算是件意義非凡的事情。「告訴你們哦,在這裡許願,願望很容易就會實現呢!」已升格當上祖母的林芳媖如是敘說著時,臉上散發的表情猶如青春少女般愉悅。或許,面對著千年老檜的芬芳,誰又能不變得虛懷年輕了呢?

俠女惜情 默默行善心懷感恩

 
傳承家族文化精神的辦學俠女5
林獻堂紀念館中所留下的珍貴文件記錄。

林芳媖告訴我,「霧峰林家從早期就一直是男性當家,女性出家門的機會其實很少,這是家族的傳統之一。就如同我先前提過的,我原本想把學校辦好就退居幕後,交給校長和副校長全權交辦,不過這幾年下來,我發現自己職責越來越重,好像也不容易退下來了!」除了明台高中校務外,林芳媖目前更接下「林蘭生黃金歲月學苑」的棒子,將林家先輩創立的這個慈善仁愛之家加以拓建、整合,未來學院將提供弱勢、家暴、中輟青少年及銀髮族等需要幫助的人,有處庇護安身之處。

在我認識的許多成功企業家裡,他們幾乎都有著默默行善、低調穩建的行事風格。林芳媖也是如此,她說:「我非常『惜情』,因為我只是一介平凡女性,卻能遇到很多好人來幫助我,真的非常感激。」這位身為百年世家的媳婦,在丈夫過世後,不但接下校務職責,又一肩挑起重建林家花園的重擔,不僅讓林家人刮目相看,也讓外界的人感到佩服。

TOP

 
 
 

不屈不撓 為歷史定位
麗明營造 公益不落人後

文;圖/英子;圖片提供/麗明營造

中午時分,位於臺中市府會園道的麗明營造總部大樓,
員工魚貫進入地下室餐廳用餐,四菜一湯的合菜,呈現出臺灣農村裡和樂融融的景象,
四周琳瑯滿目、來自世界各地的小豬擺飾,則是創辦人的個人收藏,
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笑呵呵地說:「我們是在豬舍用餐啦!」

 
麗明營造1
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與充滿農村風的木雕作品。

「一座偉大的建築是一個城市的象徵!」倍受國際關注與期待的代表性建築物,被國際媒體列為「世界九大新地標建築」殊榮的臺中國家歌劇院,即將在10月落成完工,總算讓不服輸的吳春山鬆了口氣,也為臺灣人爭了一口氣。

談起即將完工、眾所矚目的臺中國家歌劇院,吳春山說:「是風險,也是機會」、「蓋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過程,吃盡苦頭、受盡折磨!」但隨著歌劇院十月即將完工,總算苦盡甘來,他瀟灑地揮揮衣袖,表示「往事不要再提」,能為歷史定位,美夢終於成真,才是最重要的。

為臺中打造地標建築

從中部起家,全臺竄紅的麗明營造,今年邁入創業第20個年頭,不但獲得天下雜誌500 大服務業中排名第171名,更在中華徵信所的評比中名列營造業全臺排名第七,雖然貴為中部營造業的龍頭老大,但企業創辦人卻從不曾忘本,永遠記得自己來自彰化百果山的農村。

 
麗明營造2
高雄世貿會展中心外觀設計特殊。

今年10月18日,麗明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前的「夏綠地」舉辦20週年戶外感恩音樂會,別具意義。扎下良好的根基,麗明案子越接越多,平均每年有50個以上的建案,年營業額高達新臺幣83億,其中包括許多指標性的工程,「我們已經不會蓋方方正正的房子了!」吳春山開玩笑地說,除了即將面世的臺中國家歌劇院,還包括高雄世貿會展中心、嘉義故宮南院、萬通臺北2011 住宅大樓、中臺灣產業創研發專區等,都是極具挑戰性、高難度的建案。

內容橫跨企業總部大樓、廠辦、飯店會館、商場和醫院、學校、宗教等,許多都是延續性的案子,因為業者的好口碑,中部股票上市大廠:帝寶工業、茂順、順德、矽品、程泰、正新、上銀科技等企業,都把延續性工程交給麗明承攬。

誠如吳春山在企業發行的《善友善報》刊物中說的:「在臺灣,講到麵包大家會想到吳寶春;講到中餐會想到阿基師;講到建築,希望大家會想到敬業(建設)和麗明(營造),這不是說夢話,但卻要大家一起努力才可能。」

用「關關難過,關關過」來形容臺中國家歌劇院的興建工序一點也不為過,整體過程的複雜度超乎想像。從蓋地下室開始,與麗明營造搭配了十多年、經驗豐富的鋼筋板模師傅被嚇跑了;好不容易試做「曲牆」成功,但來自桃園的承包商卻無預警倒閉,吳春山一方面感到挫折,一方面又得安撫工班情緒,幫助離鄉背井的他們找到安居之所,租新的廠房與宿舍、購買新的機械設備,自己的工程師跳下去親自指導,一切重頭來過,無形中,成本又增加了。

創新工法 量身訂作

套一句吳春山的話:「在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地板是平的,其他沒有一個地方是平的。」而且每個角度彎曲的都不同,負責國家歌劇院工地的麗明營造處長黃明晴就說:「興建過程從頭到尾都很困難,沒有一處輕鬆。尤其大面積的曲牆裡還是必須要有鋼筋支撐,但每面曲牆的厚薄和角度都不同,配合曲牆,每根鋼筋都得『量身訂作』,採用3D繪圖技術,一丁點兒都不能出差錯。

 
麗明營造3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曲牆設計,讓營建團隊吃盡苦頭,卻也寫下歷史新頁。

技術團隊不斷找出最佳的方式,克服困難,譬如,原日本技術團隊規劃的工法只能一次灌漿90公分,但麗明團隊在遭遇困境時卻也開創出新的工法,一次可以灌漿300公分,足足超高三倍速度,令人感到興奮與成就。

當然,這些都是團隊成員不眠不休、犧牲家庭生活所換來的成果,吳春山說,許多同仁工作到深夜,甚至以廠為家,造成家庭紛爭,太太抗議先生不回家,他只好一一致電員工家屬,解釋並道歉,安撫家屬的情緒。

最讓他感到窩心的是,每每遇到困難,不用多說,同仁主動加班,並多方溝通,想盡辦法排除萬難、達成任務,因為同仁們知道,他們將一起成就一件偉大的志業,能夠參與歷史,不但與有榮焉,更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創出無數的建築紀錄,包括建築體沒有梁柱、有冷氣的地板、大面積的曲牆,除了克服工法技術,更要兼顧安全性,但,無論是建築的困難度與文化的差異性,他們一一都克服了,結合日本人的團隊合作和臺灣人聰明不服輸的精神,共同打造出一座曠世巨作。

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回想剛創業時,因為知名度不高,有案就接,一不小心便踩到地雷,當時正逢東南亞金融風暴,財務不佳的建商紛紛倒閉,麗明接到了不少「一案公司」,造成公司呆帳。

 
麗明營造4
臺灣大道市政大樓的結構、外牆及景觀工程,都由麗明營造一手包辦。

當時,位於麗明企業總部旁的臺灣大道市政大樓新建工程正好要招標,吳春山心想,這是「轉大人」的好機會,一定要有勢在必得的決心,麗明以30億標下市政大樓的結構、外牆及景觀工程,也讓人注意到了「麗明」這塊招牌。

秉持著「看不見的地方要有良心」的施工理念,市政大樓無論施工的品質與配合度都讓臺中市政府相當滿意,正因為有了這層淵源,當臺中國家歌劇院歷經五次流標,委請麗明承接時,對臺中有份使命感的吳春山立刻成立「評估小組」,歷經多次天人交戰,冒著被業界形容「跳火坑」及「穩賠錢」的傻子行為,最後,七人評估小組以投票的民主方式,以「4:3」低空略過地通過承接下這項艱鉅的任務,當然,吳春山在關鍵時刻扮演著那關鍵性的一票。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抱持著使命必達的決心、挑戰不可能,吳春山說,能夠參與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的設計,這可是營造人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吶!

前無古人!這座被譽為「世界九大新地標建築」的建築奇蹟,在興建過程吸引了超過八千位的建築人前來參觀,包括許多建築同業與政府機關,如今,工程接近尾聲,參與興建的幕後功臣們並未落幕,而將永世流傳。

彎腰才懂謙卑

走進吳春山的辦公室,除了赫赫有名的「奉獻箱(聚寶盆)」外,映入眼簾的是一幅臺灣農村稻穗收成的膠彩畫,雖不是大師級的作品,但畫中金黃飽滿的稻穗,深深吸引著吳春山的目光,誠如他收藏「豬」的道理一樣,除了戲謔自己「長得像豬」的玩笑話外,其中還潛藏著「尊重」的人生哲學;一向被人輕視的「豬」,卻懂得「兩眼平視」別人,展現出「人人平權」的真理;而會「彎腰」的稻穗更教會他懂得「謙卑」。

 
麗明營造5
吳春山喜歡豬、也收藏豬,野山豬木雕是其中之一。

來自五湖四海,超過五千隻的收藏豬,每一隻都有一個專屬的故事,吳春山侃侃而談一隻救了全村性命的豬,是他旅遊法國時購買的;另一隻四腳朝天的臺灣豬,雖然其貌不揚,但牠「自得其樂」的樣態,深植人心;當然不可少的是擺放在企業一樓大廳裡的那座購自苗栗三義的巨大木雕「牽豬哥(種豬)」。

行善做公益 建築名留青史

這些來自於農村的人生哲理,造就出一棟又一棟的曠世建築,也形塑出不一樣的企業文化,為麗明開創出「公司即家庭、家和萬事興」的中心思想,營造業不再只有冰冷的鋼筋水泥,而是帶有溫度的人文空間。吳春山說,「員工和我不是雇傭關係,也絕非銀貨兩訖,我們是一家人,是生命共同體。」

「見面三分情」,人與人之間,聯誼才會有友誼,彼此才會產生信任,做生意如此,工作伙伴也如此,就像他開口唱歌,錄下「惜情的春山」CD分送親友一樣,吳春山的「人和」是有目共睹的,積極參與社團的他也把這種精神帶到公司內部,不但讓辦公室員工一起用餐,也讓在工地的員工一起用餐,麗明營造的工地都有「集中用餐區」,不但可以集中處理廚餘不浪費,更可以連結工地員工的情感。

 
麗明營造6
麗明的企業文化中秉持著農村精神,堅持中午員工要一起用餐。

來自農村的吳春山,從小到大愛讀書,卻苦無機會升學,麗明草創初期便將早會轉化為「讀書會」,吳春山說,就像在廟宇裡禪修的出家人,清晨暮鼓晨鐘後讀經有著安定人心的力量,員工從四面八方來上班,透過讀書會的導讀可以先沈潛心情,然後頭腦清晰地工作。

20年來,400多名員工,至今,麗明的員工已經閱讀超過200本書,平均一個月一本,一個員工只要被書裡的一句話感動,就可以影響400個家庭,然後不斷地、不斷地傳播這些「善」的力量。

台灣行動菩薩傳達真善美

下一步,麗明還要將企業的觸角延伸到社會關懷,並跨足電影文化產業。與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和媒體人陳品竹一起創立的「台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擔任兩任會長,將會員人數衝上7,000 人,這些年來已經幫助了1,500多位貧困的學童讀書生活。

在陳品竹的推波助瀾下,還一起成立了旭日東見文創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成為旗下子公司「日月星辰」娛樂事業董事長,開創精神公益面,希望透過電影產業,傳達出社會中的真善美。

 
麗明營造7
吳春山近年投身公益,致力傳播善的正面能量。

「只要善加利用,民間的力量無窮。」最近吳春山又有了做公益的好點子,回到彰化鄉下他發現,農村裡普遍只剩老人和幼童,因為少子化,許多校舍大樓空著,這些閒置空間如果稍微添加無障礙設備,那麼,村裡的老人便可一起來「上學」。

將「老小合一」,不但讓公部門省下興建老人中心的費用,讓在外打拼的年輕家屬可以放心家裡長輩的安全,而且老人家天天和充滿青春活力的孩童在一起,看著他們打球運動,間接撫慰了長者寂寞的心靈,提升生活品質;孩子們也可以從長者身上體現生活倫理。搭配學校裡的營養午餐,連獨居老人的送餐服務都可以免了,可說是「一兼二顧」。

日本知名企業家鍵山秀三郎的經營哲學是「十年始成企業,二十年領先群倫,三十年史上留名。」麗明營造今年邁入事業版圖的第20年,在關鍵時期完成了臺中國家歌劇院這座難度高的代表作,下一個十年,行善做公益的吳春山將帶領麗明團隊營造,名留青史。

TOP

 
  完整文章請見:《悅讀大臺中》十月號NO.43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