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距離那驚天一爆,已經一年。 2014年的7、8月交接凌晨時分,原本靜謐的高雄市,突然從地底下發出轟隆巨響,成為台灣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工安事故! 經過一年的搶救重建,雖然民眾的哀傷情緒慢慢淡去,原本凌亂的馬路和街道也逐漸恢復舊觀,但氣爆事件邁入第二個年頭之際,各界也該檢視目前災區四大面向問題,到底解決了多少? 工安〉 地下管線管理真的有到位? 首先來看石化業的工安,是否已經足以讓民眾安心了? 7月上旬一個週五傍晚,地球公民基金會在高雄舉辦「石化管線上的宜居城市」論壇,除有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演講,也邀請高雄市副市長陳金德到場。 近一年來,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大家都做了一些努力。 多次參與經濟部「地下工業管線維護管理計畫」的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于樹偉觀察,政府已在半年內完成所有管線的稽查與資料核對,目前多由地方政府管理,如高雄市即於6月底通過「既有工業管線管理維護辦法」,釐清管線施工者及使用廠家的各自權責。 此外,也要求廠商自主管理與定期維護,按「管束」組成區域聯防和緊急應變系統,避免遇到類似狀況,又再出現手忙腳亂、一問三不知的慌亂窘境。 但地方民眾仍不放心。例如在場的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邱花妹質問:「氣爆發生一年了,我們卻只能不斷猜測,政府對未來高雄發展的想像是什麼?」 賠償〉 善款運用與求償管道暢通嗎? 第二個問號,是救災善款的運用是否妥善? 去年捐款共收到45.6億元,市政府按照「生活扶助」「災區振興」「求償救助」三大面向,核定45項計畫,並將資訊公布於「八一石化氣爆善款資訊網」。至6月初,善款還剩下7.5億元。 可是,最近卻出現不少質疑聲浪。如超過40位重傷者的800萬元賠償金,是以「生活重建基金」分五年發放,一旦死亡即停止給付,引起不少家屬抗議。 其次,市政府主張的「代位求償」,代表市民向肇事廠商爭取賠償,至7月底審議通過逾4500件委託案。但隨時間過去,許多結果不符期待。比方,針對房屋修繕與家具毀損的補償,多按財產剩餘殘值估算,並考慮屋齡與折舊,不少災民拿到的補償金,都難以支應實際花費。 81氣爆自救會會長陳冠榮解釋,台灣首次有如此大規模的代位求償,加上事後舉證困難,一再拖慢審查進度,經過漫長等待,不難想見災民會有不滿。 高雄市副市長許立明表示,代位求償結果雖與部分災民期待有落差,但好處是能快速獲得賠償,免於長期興訟。市長陳菊也解釋,執行善款須經18人委員會同意,並非全由市政府說了算。
事件爆發後,大社廠被勒令停工近半年,2014年產能驟降至21萬噸,比2013年大減38.5%。2015年初才通過嚴格審核,稍微恢復了1/3產能,原本四條地下原料輸送管線,只有一條獲准再啟用。營收嚴重下滑之外,還有五名員工被高雄地檢署列為被告,士氣打擊不難想像。 專家連訪 訂54份改善計畫 廠內員工粗估,一年來曾上門造訪的稽查人員與各國工安專家,起碼超過百人,讓這裡幾乎變成國內最熱鬧的化工廠。 經過一系列檢查,公司已訂出54份改善計畫,細微的建議和調整動作,更是多到數不清。全廠上下幾乎脫了一層皮。 帶《遠見》記者造訪大社廠的副廠長郭達翰,從「福聚」時代(2006年被李長榮併購)就在此服務。他表示,儘管外界以最高標準看待自家工廠,也有同事受不了壓力而離職,但大社廠並未因此強制員工休無薪假,工安監控單位還增加約兩成員工,全廠人力一樣維持200多人。 高雄氣爆發生一年來,大社廠到底做了哪些改善?請一起到大社廠裡頭瞧個仔細: 1.新增「緊急應變車」,負責廠外管線勘查 「緊急應變車」就停在大門警衛室旁,這是新裝備。這台車專門負責廠外的管線勘查任務,最多可搭乘五人。後車廂備有鋁製消防衣、管線止漏器材、空氣呼吸器、滅火器、醫護箱、和事故現場封鎖道具等,一應俱全。 過去石化廠大多自掃門前雪,僅關注自家廠區內的管線設施,現在有了這台搭載必要器材的機動車輛,一旦廠外發生緊急狀況或疑似洩露跡象,值班人員便可驅車出外,立即處置。不用像以前,在工廠內用電話跟外頭的消防隊雞同鴨講,錯失寶貴時間。 2.全新中控室,隨時監督廠內外安全 郭達翰在約10坪大的中控室裡來回走動,這是全新的監控設備。左上方的生產製程與廢氣燃燒塔畫面,是每個工廠都看得到的固定鏡頭,工作人員更不時抬頭注意懸掛在右上方的三片大螢幕,分別轉播廠內的槽車卸料站、廠外的槽車運輸電子地圖、及地下管線數值監控系統等即時狀況,這三個畫面是氣爆後的新設計,每個人都看得到。 中控室裡有許多年輕面孔,跟以往石化廠高齡員工居多景象截然不同。郭達翰表示,氣爆發生後,跟工安及管線監控的人力增加不少,很多都是一年內加入的生力軍,這些人正是公司貫徹工安文化最需要的新眼睛。 3.增設管線情資系統,兩端數據同步不漏接 過去,輸送管線兩端的送料端與收料端間,因隸屬不同廠商,常有彼此資訊不對稱、溝通不良的毛病。 對此,大社廠新增一套「石化管線運輸資訊監控系統」,讓收送雙方同步分享壓力、流量等即時數據,並設定「自動預警」功能,數據超過警戒值便自動發出警報,提醒雙方趕緊處理。
一年來,災區現場有許許多多的相關人物與故事,他們有的遭遇人生巨變和生離死別,有的是義務加入的局外人,期待貢獻一己之力幫災民討公道,有的則被指責為加害者,背負著罵名,嘗試修補地方關係。一年來,他們如何走過? 氣爆發生前,擔任李長榮太陽能發電事業處長的李國壽,替集團負責屏東「養水種電」計畫,曾催生出全台最大規模達30MW的民間太陽能電廠,是廣被看好的綠能新貴。 雖然任職於李長榮,但由於也住在災區範圍內,李國壽自家住宅也被炸飛的水溝蓋砸到,領到由政府發放的6000元修繕補償,也算半個災民。 當時一聽到爆炸聲,李國壽馬上到現場了解狀況,可說是第一個到災區查看的李長榮員工,後來便擔任李長榮志工隊隊長,跟大約30位同事深入災區各處,盡其所能地幫助災民。 不難想像,因為被各界視為氣爆元兇,一開始聽到李長榮的名號,很多家屬都氣得破口大罵,不少員工被罵得狗血淋頭,還被激動的群眾包圍,志工們不但不敢回嘴,後來還有人出現憂鬱症狀,退出志工隊。 於是,李國壽嘗試透過其他公益團體的管道,或鼓勵志工改用個人名義,盡可能協助災民。 工作內容從工程變成公益 儘管救災資源極多,但李國壽發現仍有許多可幫忙之處。 比方說,父母都受傷住院,家裡小孩沒人帶,或是賠償資源都給了房東,承租戶反而拿不到補貼,也有傷者出院後,仍須回診與照料日常生活。這些尷尬的三不管地帶,李長榮志工都十分樂意協助。 至今,他們累積幫助過上百位民眾。近來災區硬體修復逐漸完工,但不少人抱怨生意清淡,只要有實際需求,李長榮也儘量把訂單委託給災區內的廠商。 凡跟災民有關的需求,高層幾乎都無條件點頭過關,不少同事戲稱,志工隊是全公司請款最順利的單位。 過去一年,李國壽的工作從業務與工程,變成公益,經常忙了一整天回到家,一接到災民電話又飛奔出門。 災民的謝謝就是最大回報 「能做的,我們都盡量做,可是不能對外講,」只要災民一句「謝謝」,就是最大回報。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不管接觸到受傷多嚴重的災民,大家總異口同聲地說:「我不要緊,你們可以幫忙比我更需要的人,」甚至到罹難者靈堂上香致意時,家屬也說:「那些受傷住院的人,比我們更需要幫助。」 氣爆滿週年 「應該往前走」 或許,這種即便被災難與悲傷籠罩,依舊關心別人的無私善念,才是讓台灣走出氣爆陰霾的最佳動力。 誠如李國壽所說,當氣爆悲劇屆滿週年,「我們都應該繼續往前走了!」
清涼一夏!東元TECO隨行杯果汁機
周年慶!遠見訂兩年送一年 贈東元TECO隨行杯果汁機 再贈好禮二選一《健康遠見》找到你的快樂日記或7-11禮券200元 歡慶價 4,280元
暑假就是要去旅行阿!訂《遠見》送24吋閃粉行李箱,再加送7-11禮券 旅行價 2,28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