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只研究1檔股票,納入口袋名單的每檔股票都要可以長抱10年,每次出手必拉高安全邊際至100%,所以等待3∼5年是家常便飯……深挖•等待•出擊!價值投資人鄧安鎮因此檔檔股票都大賺2∼3倍。
買股票與種茶花一樣
想見到「開花」要呵護、等待
鄧安鎮真的很陽光,每個周末他都要埋首在700多坪的花園裡,滿手泥巴、和著汗水,與他的眾茶花談戀愛。「從種子埋到土壤裡開始,一定要固定澆水、施肥,而雲南系的茶花照顧起來困難度較高,有時候要長達2∼3年時間,才會開出唯一的1朵花。」問他為什麼如此鍾情茶花?「難照顧,有挑戰性,而且茶花的變化太多了!」
面對股市,鄧安鎮也把當「園丁」的心得派上用場。「雜草除乾淨了,花朵才能長得好;買股票也是,捨棄雜務,1年專心研究1檔股票,1次只做1件事,才有可能卓越。」
過往,鄧安鎮約每3個月研究1檔股票,但近4年,他每年只會認真「照顧」1檔股票,所以是鉅細靡遺的深挖,就像為了好好照顧浩鼎,他可以想盡辦法打入醫生圈,認識藥商,以釐清有關生技業的艱澀內容。
當找到好股票之後,就只剩「等待」。鄧安鎮分享一個最簡單的買進策略:本益比10倍以下再出手,「我要把買股的安全邊際拉高到100%。」
自喻為貪婪的價值投資人
買股票一定要賺2∼3倍
建立部位之後的策略,依然是「等待」,除非手上的股票變貴、變壞,或找到更好的標的,他才考慮賣出。「價值投資人是最貪婪的,沒有賺個200、300%是不會走人的。」鄧安鎮嚴肅的說,「但有時候等個5、6年才開花,也不無可能。」
這是鄧安鎮的本事:忍功一流
細數鄧安鎮手上的10檔核心持股:長華 (8070)、胡連(6279)、茂順(9942)、華立(3010)、浩鼎、F-慧洋(2637)、裕融(9941)、南亞(1303)、台塑化(6505)、鴻海(2317),全數抱了3年以上,甚至華立擺了16年之久,茂順也持有10年以上。「不過,前陣子我已經把持股比重最高的華立賣掉一部分,轉換成其他股票,但仍然『還沒嫁完』。」
這是鄧安鎮的堅持:不隨便賣股票
1年只研究1檔股票,接下來「等待」是唯一策略,鄧安鎮現在每年光是股息入袋就高達200∼300萬元,至於報酬率?他笑說已經算不清楚了,不過對於手中核心持股的買進成本,倒是如數家珍,「62元買鴻海、26元買裕融、111元買浩鼎、60元買長華、38元買胡連……」。
對照目前的股價,鴻海與長華約90元、裕融近80元、浩鼎在300元左右、胡連約130元……如果再加上多年來的配股配息,果然報酬率難以計算,而這是他2008年進入「價值投資3.0版」之後的成績單。
44歲的鄧安鎮,因為已達財務自由,日子過得很「任性」,雖是保險公司的業務主管,卻被底下的業務員嘲諷是「爛主管」,因為他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調教」小業務。而他企管的背景,則被朋友情商去管工廠,不過,一星期也只花3天時間。
其餘的日子,他愛攝影、愛旅遊、愛蒔花弄草、愛研究股票,但就是不愛看盤。「我曾經去上過技術分析的課,聽不懂,疑問一大堆,結果因為追根究柢的問老師,才上第3堂課就跟老師吵架。」鄧安鎮聳聳肩說。
初入股海慘被吃乾抹淨
第1、2檔股票全變壁紙
其實18年前,鄧安鎮是騎著摩托車,大街小巷鑽進鑽出的菜鳥業務,當時他年薪不到50萬元,除了是職場的大菜鳥外,更是險峻股海的小鮮肉,慘被吃乾抹淨,買的第1、2檔股票──誠洲電子與泛亞銀行,通通變壁紙。
「誠洲15元買進後,馬上掉到11元,補!很快到9元;補!再到7元。泛亞更慘,買沒多久直接下市。」鄧安鎮苦笑說,自己操盤不行,乾脆把錢交給營業員,以為營業員就是股市專家的代表,結果再賠掉幾十萬元。
不過,初入股海,幸運之神的不眷顧,倒成了好事,因為他很快醒悟,買股票得靠自己好好做功課。於是25歲起他大量閱讀,「什麼葛拉漢、費雪、巴菲特、陶德、彼得林區⋯⋯還有證券分析、價值投資的書籍,我全部都K 過,每個月一定會看
4∼5本,算一算2年時間大概看了上百本的書。」
鯨吞百本書漸入佳境
遇見洪瑞泰獲利再提升
這是鄧安鎮的「鯨吞階段」,他算是初步找到買股的方法,而這個階段他的年報酬率可以達到10%左右。「但,我不滿足。」2005年一次到誠品書店,鄧安鎮見到洪瑞泰寫的書《巴菲特選股魔法書》,「我那時候在書店站著一口氣看完三分之一,買書後的2天,就決定要去上他所開設的『巴菲特班』。」
「洪瑞泰可以把複雜的東西,簡化到連菜籃媽媽都看得懂,而他的方法對我過濾股票有莫大的幫助。」一直到2008年,鄧安鎮買股票不偏離洪瑞泰的核心思維:從財報找出潛力股,且特別重視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盈再率(盈餘再投資率,即資本支出占盈餘的比率)。而這個階段,他的投資年報酬率從10%,進一步拉高到15%。
進入價值投資3.0版
質化分析建構投資護城河
不過,當發現年化報酬率難以突破15% 時,他那顆不滿足的心又蠢動了,「看財報選股,著重的是『量化』分析,少了『質化』的研判。大家都知道股票要買在一家好公司尚未被發現前,但財報數字是公開的資訊,並且是過去式,想要前瞻未來,得採質化分析。」
鄧安鎮補充,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要有別人難以跨越的護城河,那麼抱個10年都沒問題,他舉2008年底海嘯時期曾加碼大撿便宜的華立為例,華立雖是通路商,卻是包括世界級大廠杜邦、奇異,以及日系的JSR(日本合成橡膠)、住友化學、旭化成等複合材料的台灣獨家代理商,全省客戶有1萬多家,鴻海、台積電不過是其中2家。
「當時華立股價居然只有20元左右,淨值卻有27元多,這與電子業的庫存因為可能出現跌價損失、難以評估真實價值不同,華立的庫存是複合材料,而這些材料3年內都堪用,因此淨值可以信任。」鄧安鎮娓娓道來質化分析的好處,可找出一家公司護城河的優勢所在。
「1檔股票,我要連它10年後的樣貌都看得到才會買。」這又是鄧安鎮為自己建構投資護城河的作為。於是2008年起,當他以量化加上質化分析做為選股依據時,他正式把自己推入「價值投資3.0版」的階段。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95 2015年8月號;各大書店與超商皆有販售,訂閱Money錢電子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