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杜斯對媒材持有高度實驗性的興趣,除了展現在各類紙張與筆交叉出的不同質感外,90年代因健康欠佳而無法作畫時,更使用寶麗來相機拍攝即時成像照片,作為畫作草圖。這一過程在以往常常會耗費數年時間。期間他把創作精力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最後一位模特兒安娜身上。安娜每個星期三都會到巴爾杜斯的工作室為其攝影擺姿。透過展出的攝影作品,可看出除了房間光線有所變化,窗簾、躺椅、窗戶及窗外的田園山景始終如一。這個固定場景更啟發了巴爾杜斯繪製最後一幅作品《少女和曼陀林》(Girl with a Mandolin, 2000-2001),不過直至離世前,此作仍未完成。
借重藝評人陳英德與張彌彌為藝術家著述的專書《二十世紀貴族畫家—巴爾杜斯》中提及的:「巴爾杜斯一生繪畫跟隨其內在的探索,是把自己與當代人心理潛隱的幽密意識外逼,也可以說是將存在背後的生命本質隱約浮現。」藉而闡釋巴爾杜斯所追求的「消解自我」的創作理念,無論是顯現幽沉隱密氣質的人物畫,或呈顯飄緲緘默幽思的風景畫,都在廣袤的寂靜中,將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宇宙萬物融為一體,迤展無邊的華美。
睽違二十年終在香港高古軒展出的巴爾杜斯小型回顧展。
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於每年8月舉辦,來自世界各地對於音樂、舞蹈與戲劇的表演頂尖團體齊聚一堂,堪稱是國際藝文表演的一大盛事,今年更多了一點臺灣「原」味!
臺灣4個受邀的團體中,即有半數是原住民族表演團體──TAI身體劇場以及蒂摩爾古薪舞集。TAI身體劇場成軍即將屆滿3年,太魯閣族的團長瓦旦督喜,曾經參與原舞者舞團,離團後自我沈澱,不僅沒有中斷表演之路,反而蓄積了更多的創作能量。在一次臨時性的表演邀約後,在東華原住民族學院楊政賢助理教授(前原舞者執行長)的支持與鼓勵下創立了TAI身體劇場。來自不同原住民族及不同年齡身分的團員們,成為概念發想時田野調查,最豐富也最切實的文本資料來源,同時也是形塑TAI身體劇場傳統與現代兼容並蓄風格的歌舞元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