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研究員:李承勳
為瞭解亞太地區智慧城市的應用服務需求與發展趨勢,資策會FIND於2016年Q3-Q4運用「W.I.S.E.智慧城市指標」於馬來西亞當地進行調查,觀測當地消費者在資通訊設備的使用情形、以及對各項應用服務項目的需求現況。
根據聯合國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公佈資料,馬來西亞總人口數從1960年的8,160,975人,到2014年增加至29,901,997人,成長約3.7倍;而出生率從1960年的41.0/千人,到2014年下降至16.8/千人,出生率下降約2.4倍,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更突顯馬來西亞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社會問題。
從資通訊整備度的層面觀察,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評量資訊化社會報告」(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 2016)指出:「在175個受評國家中,馬來西亞IDI值(ICT Development Index)為6.22分排在第61名 (2015年為5.64分,排名在第66名)。」同時,參照WEF全球競爭力指數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6 - 2017)也指出:「在138個受評國家中,馬來西亞為5.16分排名第25位。」顯示馬來西亞在資通訊發展程度與經濟競爭力上,介於中間準備度的國家。
整體來說,馬來西亞約有2,990萬人與台灣相近,但上/中部地形布滿茂密熱帶雨林的高原,使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僅每平方公里約91人(台灣649.76人/km2),由人口密集度顯示移動成本相對較大。另外,馬來人占一半以上,但經濟中則以華人居重要地位,如何在正在精進空間的環境與基礎建設中,有效分配資源為馬來西亞發展的考量重點。
而智慧城市的發展,除了提升環境整備與經濟基礎外,更必須從供需的模型角度來觀察,考慮因整體結構的改變而導致需求端的型態轉變,才能維持城市內不斷的研發與進步。因此,資策會FIND運用團隊建構的「W.I.S.E.智慧城市指標」,以Well-being、Infrastructure、Government Service、Economy四大構面切入,從需求端/使用端的角度,進一步獲得馬來西亞「吉隆坡、亞庇、新山、八打靈再也」四地消費者在資通訊設備的使用情形、以及對各項應用服務項目的需求現況。
評量架構的四大構面分別向下延伸12項支柱,並延伸發展33項目的細項指標。Well-being(幸福感)的目的,是為了衡量城市民眾在各項資通訊服務的主觀運用情形,包括了科技滲透、學習環境、消費便利;Infrastructure(環境與基礎建設)則是為了獲得城市內各項資通訊運用與服務的客觀狀態,包括資訊進用、移動性、連結性;Government Service(政府服務)則是以政府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內容,來衡量城市政府在透明治理、效率與效能、公共參與的各種情形;最後,Economy(經濟)則是以電商發展、員工與技能、智慧產業的角度切入,根據智慧城市的趨勢發展產業進行評量。
觀察「W.I.S.E.智慧城市指標」評量成果,馬來西亞「吉隆坡、亞庇、新山、八打靈再也」四地在W(消費便利)上較出色的城市為「吉隆坡」、在W(學習環境)上較為出色的城市為「八打靈再也」、在W(科技滲透)上較出色的城市為「亞庇」;在I(連結性)上較為出色的城市為「吉隆坡」、「八打靈再也」、在I(移動性)上,四個城市的指標分數皆在所有20個東亞調查城市平均分數之下、在I(資訊進用)上則以「新山」、「吉隆坡」為較出色的城市。
在S(公共參與)上,四個城市的指標分數皆在所有20個東亞調查城市平均分數之下,但以「新山」和「亞庇」較為接近平均值、在S(效率與效能)上較為出色的城市為「新山」、「亞庇」、在S(透明治理)上較為出色的城市為「新山」;在E(智慧產業)上較為出色的城市為「新山」、在E(員工與技能)上較為出色的城市為「吉隆坡」和「新山」、在E(電商發展)上較為出色的城市為「吉隆坡」和「八打靈再也」。
更進一步,透過研究的調查與整理指出,截至2016年12月底止,以城市人數及國家整體上網率為基礎,推估馬來西亞「吉隆坡、亞庇、新山、八打靈再也」四地有線寬頻網路使用人數為163.3萬人、行動網路使用人數為158.3萬人,國家整體上網比例已達67.5%,且城市民眾平均擁有的連網設備數介於1至2種,具備跨屏使用的特性。
FIND團隊進一步借鏡調查結果發現:「對於部分智慧城市的發展項目:智慧金流與智慧商務,項下如:電子支付與電商交易,馬來西亞民眾的使用率與接受度雖不低,但因為當地的族群特性複雜,在使用者優化上必須開發多語言環境、且符合文化特性,因此在投入的門檻上較多的限制。」而國內業者在進入當地市場時,由於高端消費主力族群/最大人口族群的差異,在系統建置時的投入方式可以先鎖定目標族群,再有效的移植模型。
資料來源: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