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這位作者主張,你猛下關鍵字廣告,還不如猛「cold call」。所謂cold call就是拿起電話,直接打電話給潛在客戶,問問他們,要不要買你的東西?
如果你真敢拿起電話做cold call,會發生什麼事?
被掛電話!
被罵!
被冷冰冰對待!
這位作者說,即使遇到這些鳥事,都會比你下關鍵字廣告還要好!
為何這位作者會覺得cold call比網路行銷還好?這不是完全無關的兩件事嗎?
原來,作者發現下廣告或從事類似的網路行銷的問題所在:表面看起來是「只要你有技巧,就可以躺著賺」,只要下對了廣告、懂著調整廣告,是客戶來找你,不是你去找客戶!你不必再打電話給客戶被拒絕,只有客戶會看到你、主動找你、填表、打電話,最後你只要接電話就好了。但,問題是──
萬一,成效不好怎麼辦?
或是,成效還不錯,但永遠不知道這是否就已經是最好的,還是還可以再更好?
網路廣告往往會搭配測民意的方法,甚至可以前測加後測來測測,但,這些測來測去的,終究還是隔了一層,大部份的行銷人員再怎麼測民心,還是無法找到最基本的一個答案:「為什麼客戶這次不買?」換句話說,網路行銷的自動化,已經讓行銷人員無從得知每一次的客戶回饋,而且,雖然你可以躺著賺,但若你是沒賺到的那位,你也是「躺著了解」、「躺著進步」,什麼都是慢一拍!這位作者覺得,他每次下關鍵字廣告,都只知道他「失敗」了,卻「學不到東西」;他思考有沒有新的方法?
有沒有讓他進步的方法?
於是,他拿起電話,開始cold call………
作者先從各地方找到目標名單,總共也才20多位潛在客戶,撥通他們的電話。
第一次,他說:「哈囉!我是羅伯特,我是一個網路創業家,我正在做一個XXX的軟體,您可能會對此專案感興趣,我很願意與您談個15分鐘。」
這是最基本的話術,但試了幾次後,對方一句也不肯回覆,就匆匆找理由掛了電話。他分析自己的話術,顯然這句話太自我了,對方先聽你講一堆,一副就是要賣他們東西的樣子。
第二次,他將話術修改成:「哈囉!我是羅伯特,我對『學習』XXX很有興趣,我從電話簿中注意到您們,對您現在在做的事情『感到驚豔』,您是否願意和我稍微聊聊『您在做的事』?」
這句話,很巧妙的將主詞與受詞整個「反過來」,不再是他要「賣」東西給客戶,而是他想向客戶「學習」東西。至少,這個話術已做到讓對方沒有戒心,願意真的開始「教」你一些事,告訴你,他想買什麼東西!
這時候,這位作者發現,他開始了之前在下廣告的時候從來沒有過的下一步。
後來他再依和對方聊的感覺,再調整了他的話術;他又索性將說詞改為:
「哈囉!我是羅伯特,我正在做一個XXX軟體,我現在正在『尋找』此行業的人,並交一些朋友;我會和你『雙贏』,對大家都是低風險。」
直接了當的和對方提議一場「交換」,你教我此行業,我教你我知道的消息,最後,他果然又更拉長了對話時間,更促成成交的可能。
這篇文章很簡單,卻給我們一些啟示。我自己寫部落格已久,常常在部落格上東喊西喊,看起來好像在做很多事、提供很多服務,其實,每一次的喊叫都是在「測試」,它們的確是存在的服務、商品,我的確是要賣它們,但我沒把握我可以一次賣成,所以我透過部落格來喊叫,看看報名的人數如何,是誰在報名。
接下來,我很注重一定要和報名者「見到面」,才可以更了解報名者是做什麼的、為何想要報名。我有時會喊一些東西,報名者過來之後,很顯然的此東西和報名者心中所想的不太一樣,那麼,接下來我並不是去調整我的說詞來讓報名者更知道,反而我應該去了解,到底報名者想要的是什麼?我問清楚之後,若我可以提供,也符合我現在的計畫方向,就修改之。
我們這個動作不能稱為「Cold Call」,
因為它已經不是「冷」的、對方已經是我們的粉絲,已經認識我們了,所以打過去是「溫」的,也不至於被拒絕,可以稱為「Warm Call」。
溫暖的一個聯絡!
這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作者是要提醒行銷人員「cold call」這種存在已久的推銷方法,可惜的是,企業目前根本不支援這個概念!你看看,從人員配置來看,企業內行銷人員和「業務」是完全分開的,和「客服單位」是完全分開的,若有一天老闆真的請一位網路行銷人員開始「打電話「cold call」?行銷人員恐怕就直接離職了!
不過,行銷人員要進行的並不是「Cold Call」,而是剛剛說的「Warm Call」,對於粉絲團的粉絲,可以開始設計一些「Warm Call」,主動一點,和粉絲透過「非網路」的方式溝通。說穿了,要被拒絕、要被罵,也一定要快一點為之!這樣我們就可以學習下一步的方向。儘管多聊幾次,對方講的建議不見得會很悅耳,但這是學習的必要過程!但是,要以什麼理由(例行粉絲抽樣市調?)或什麼方式(打電話、寫email、或先私信過去再接著其他方法?),就要看行銷人員操作的手感了。
你還坐在舒適的辦公桌前做所謂的「網路行銷」嗎?該是站出來「warm call」的時候了,你尋找已久的答案,就在你的身邊或在你的眼前,拿起電話,就可以在桌角遇見「它」。
(圖片來源:Alan Mill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