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是職場的升遷之道;許多職場達人以好好先生獲得同事、老闆「高EQ」的印象,工作表現也很好,但是有時候,當好好先生不見得是對的?
很多人都有這樣經驗,拚命做濫好人,結果工作很苦,苦到自己,悶在心裡。現在還有一個數字出爐了──這周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好好先生的職場危機」,它在講一本上個月才剛出版的書,這本書訪問了350個職場達人(其中包括50個CEO),關於「好好先生」的潛在問題。
這問題其實相當大條,因為好好先生/小姐爬到CEO的位置以後,可能因為「太好」,害公司短少了8%的營收。
作者對這50位大企業的執行長作市調,問他們「人太好」的狀況是否他們事業造成過一些影響?這些企業真的是大企業,包括PricewaterhouseCoopers、American Cancer Society、1-800-GOT-JUNK等各產業,無獨有偶的,這些已經事業成功的大CEO,回想起來,都有這樣「人太好」的經驗。作者將他們的答案收集起來,計算出「人太好」這個問題,真的就為這些企業的營收足足短少了8%。
而8%是什麼意思呢?假設淨利率、股數、本益比等等參數都一樣的話,一檔原本是92元的股票,可以因為這些CEO「硬一點」,就打破100元了。至於這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我猜想,應該是作者請這些大CEO回想一些因為「太nice」而錯失的案例,再問這案例若沒有錯失會帶來多少收入。
奇怪的是,這消息顯然不太令人驚訝,隨便走在路上找個人來問問:「好好先生在職場會成功嗎?」應該有一半以上會跟你說,「唔…。」就是一言難盡的意思,這本書做的一個市調更顯示,甚至有61%的美國人認為好好先生根本是會失敗的。有趣的是,大家明明知道「商場上不能當好好先生」,大家卻還是受困於好好先生的角色,不小心太好,做出一些不符商業或職場利益的決定。就連上述這些CEO,這些理所當然的「超級職場達人」,顯然自己也認為「還可以再硬一點」,他們知道自己從前的決定,有些都太軟,他們都覺得自己錯扮了「好好先生」,他們都想改正自己「好好先生」的習慣。
連美國的CEO都這樣了,亞洲的CEO,只會更「好」而已吧。
所以,好好先生、好好小姐不只是你、我,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問題與習慣!
聰明的CEO為何不硬起來?人是情感動物,就算是在商言商,大家不可能照著生意做、照著規定來。
但那8%怎麼辦?
見招拆招。這篇報導指出三個「好好先生」平時可以為自己帶來的新思維:
一、商業是競爭的,好嗎?要面對它,不是逃避它,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CEO說,「做生意,無論你喜不喜歡,就是有競爭、有挑戰、必須積進(aggressive)!」
二、人好,不表示「事情」會跟著好,好嗎?所謂「對事不對人」,事情不好,最後大家都慘。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CEO就說,對部屬或同事太好,該批不評,該硬不硬,事情無法做更好,在禮儀上是對他們好,但在職場上就是對他們不好,這個CEO甚至講重話稱好好先生為「disservice」,幫倒忙還傷害了對方!
三、針鋒相對並不見得是不好的事,好嗎?好好先生怕與人衝突(confrontation),因為衝突這件事讓人不舒服。但好好先生若去瞭解「針鋒相對」本身的商業價值,那8%的loss,就不會這樣做了。1-800-GOT-JUNK的CEO有一個哲學是「一邊對幹一邊賽跑」(race to the conflict),發現有爭議,就快點吵;吵完,解決它,兩邊吵完後一個早上就雨過天青,繼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