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而書籍又是語言的載體。資訊學和傳播學研究表明,在資訊的傳播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失真,或者受到“噪音”干擾。思想形成文字再印刷到書籍上,已經是第三手資料了。這其中的失真和誤會必然是非常的多,從古時的偽作到當代的誤讀,都是書籍的失真的體現。事實上書籍再怎麼發達,都不能代替思想者面對面的交流,這也是為何像大學這樣的學術機構存在是必要的,否則思想交流就靠書籍就能完成了。
從盜版「龍藏經」說起…
日前,故宮傳出監守自盜的事件。「龍藏經」的複刻版光碟圖檔,被館內的助理研究員盜取,外傳盜取者在中國非法出版,以每套十萬餘元價格販售。
雖然故宮和正式獲得授權的出版社都對外表示,目前沒有在市面上看到盜版的「龍藏經」,不過,新聞事件曝光後,第一時間,還是令許多民眾不解,為什麼盜印版一套只要十萬餘元,授權複刻正版卻要188萬,甚至有輿論認為,故宮從中獲利甚豐。
如此直覺,表示仍有許多人對於「正式」出版一本書必須支付的成本有哪些,沒有基本的了解。
盜版業者,不需要支付書籍產品的開發的一切成本(公司的人事、水電、房租、製作其他圖書之機會成本、時間成本,出版品的授權金/版稅…),產品開發失敗的風險(滯銷、庫存、毀損,像「龍藏經」這類高單價盜版商品,哪有可能先印製好再放到市面上流通,一定是有了需求,再隨需印制/POD,不但零庫存成本,還能減少失風被抓的風險)、印刷的油墨可以選擇最便宜的,紙張可以選擇堪用即可,裝訂也可以敷衍了事,如果還能弄到數位檔案,則連找人打字、排版、校訂的費用全都可以省下來。
只要找來專門業者,多試印幾次,就能找到尚堪使用的印刷方式。之後就等生意上門,簡直是印一部、賺一部。
不像正式取得授權的出版商,必須先小心翼翼地請出正版,投入巨額資金開發產品。在故宮,所有古文物的取/借用都有非常嚴格的SOP(姑且不論故宮是否有權國家古文物的使用權,甚至設置不准照相個規定,以避免古文物的攝影作品經私人管道流出,影響故宮針對自己所擁有的古文物收取影像使用授權費),光是整套「龍藏經」翻過一遍,就相當費時,更別說掃描、拍攝、建檔,負責出版的龍光數位公司便表示,此套作品從開發到生產,歷時十年,中間有非常複雜的專業技術的運用。
費時十年開發一套產品,先期成本之高,外人難以想像(據傳總共耗費3000萬的開發成本),還不算得支付給故宮的授權金,且此一商品開發後還無法大量販售,只能限量發行(不過,我個人則是覺得,故宮應該授權發行10萬元等級的低價版的「龍藏經」,讓更多有意收藏者收藏,不是很好嗎?古文物不應該只由少數高社經地位者來收藏、擁有)。
那也是為什麼,對岸的盜版書籍,能以台灣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低價販售盜版圖書的原因。
那也是為什麼,創作人、著作權所有人、出版社,對盜版恨之入骨的原因。
書籍價格為何居高不下?沒辦法,初期成本太多
撇開「龍藏經」的特殊案例不談,一般坊間出版一本實體書,出版社必須承擔的初期成本,再加上出版商、經銷商、零售商各自的預期利潤空間,零零總總加起來,還不少,使得書籍定價居高不下。
光是出版社必須承擔的成本,就有下列十大項:
一、版稅/翻譯授權費/翻譯費
過去的作家,一本書能拿到首刷兩千本,圖書定價10%起跳(最高到20%)的版稅,目前則已經壓低到5~6%,甚至要求買斷稿子的出版社越來越多。本土創作者的版稅越來越低,然而,出版社出版本土創作的意願卻不高,顯見本土創作難以和外來翻譯書分庭抗禮。
翻譯授權費的部分,則是6%起跳。不過,過去台灣的出版人取得外文書的授權金大多落在1000~1500美金,而現在隨著版權拍賣風潮的興起,花5000塊美金拿下一本翻譯書版權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同時也墊高了翻譯書的製作成本。
二、排版
排版的價格,從每千字30元到200元以上都有,一圖/表以1000字計價。總之,書的字數/圖表越多,排版費用越高。
此外,排版還牽涉到印刷費用。一頁排16行還是17行,最後排下來的總頁數就不一樣,直接影響後面的印刷費用。因此,字數越多的書,通常一頁滿版字數越多,為的就是節省頁數,以節省日後的印刷費,還有倉儲空間。
三、校稿/審定
以千字計,每千字一校15元~300元都有,端視書籍難度而定。一本書至少要三校(其中一校由出版社承擔,另一校翻譯書由譯者承擔/創作書由作者成單,還有一校則外包出去找專門人員校稿)大體而言,中文大眾讀物且出版量大的作品(如言情小說),校稿費用低;高難度的學術經典出版品的校稿/審定費用高。同樣的,一本書的字數越多,花費成本越高。
四、印刷/數位樣
印刷廠會送一份數位樣,需要一份以上,須另外加價。出數位樣後若要修改,以頁計價。
也就是說,書稿清樣時,一定不要出錯,免得修改數位樣增加成本支出。
印刷的費用,則受印刷量、紙張、墨水選用、印色(單色、雙色、四色、特別色)、裝訂/印刷方式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印刷總費用必須控制在書籍定價成本的10%。
五、封面設計
一個封面,從3000~20000元都有,還不含製作封面時,購買圖片的使用權的授權費(不過,有的美編會自行吸收此一費用)。
六、人事
出版社人員,少則老闆一人,多則上百人。不過,80%出版社的規模都在10人以下。
一位助理編輯的月薪22000~25000元,一位編輯的月薪25000~30000元,一位主編的月薪30000~50000元,副總編與總編輯的月薪不一定,端視有無持股分紅或單純聘任而定,少則40000元,多則十餘萬元都有。
行銷企劃,夠水準的一個月月薪至少40000元起跳。
簡單來說,出辦社聘用的人員越多,出版量就越大,或圖書銷量越大。
七、房租(辦公室+倉儲)、水電、管理費、辦公室行政成本(如電腦、多功能事務機、電話、快遞/包裹)等雜支
最簡單的出版社辦公室,或為商業區的辦公單位,或住宅區的民宅公寓,甚至是其他出版社辦公室的一個角落,不過,各種行政支出加總,每月最少也要10000元(一人小公司)。
八、庫存/退書/回頭書/風滯書/毀損/物流
所有一切不能在書店販售,必須退回倉庫存放到可進行清倉拍賣或銷毀之圖書。一般來說,平均退書率約在30~50%之間,也就是說,首刷兩千本的書如果賣不完,會退回出版社600~1000本。
出版社為了存放還未販售與已經退回之圖書,必須租賃倉庫存放,倉儲成本隨著出版社的出版量日增而增加,小型出版社只需一間民宅大小的倉庫便夠存放,大型出版社則必須擁有自己的專門庫房。
另外,書籍在倉庫與經銷商之間的流通,或由出版社自行出貨給書店、消費者時,必須承擔物流費用。通常由專門貨運公司統包,以量計價,月結。
九、行銷預算
推薦序、公關贈書、異業結盟、公車/捷運廣告、簽書會、新書發表會…。雖然有不少出版採零預算行銷,不過,通常中大型出版社重點新書的行銷預算,至少在25萬元。
十、經銷商/書店倒閉
若書店或經銷商因經營不善或不可抗拒之外力而倒閉或無法支付書款時,出版社得自行承擔利損。
另外,商品定價時,經銷商和書店的利潤空間也必須預留出來。一般來說,經銷商的毛利率為10~20%之間,書店的毛利率為30~40%之間,出版社的毛利率為25%,一本書的製作成本,抓在(首刷)印量X定價X出版社出貨價格總合的25~30%。
說實在的,台灣的書市直到今天,還能看到不少新書的定價壓低到200元以下,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以首刷兩千本來推估,製作一本書的初期成本只有10萬元(200元X2000本X25%)的預算,10萬元必須涵蓋上數十項成本,真印證了出版界的那句名言:「想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