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作
13、接下來想請教您一些創作上的事,《武道狂之詩》應該是您目前的代表作了,這部書在出版時聽說曾多次進入香港的新書書榜,並入選過「中學生好書龍虎榜」的候選書目。能否和大家談談這部書的創作緣起及醞釀過程,您對這部書已有完整規劃了嗎,將來打算出多少卷呢?
因為還沒有完成,我不敢說甚麼代表作,現在還是懷著一種戰戰兢兢的心情去寫。不過《武道狂》的確為我打開了一個局面。能上暢銷書榜當然是很高興,尤其上了第一位的時候,因為我這個人很倒楣,從小到大沒甚麼拿過第一名的(笑)。不過我很清楚,書榜排名這東西牽涉了太多外在因素,包括出版時間,同期有甚麼對手等等,所以也常常提醒自己,距離真正的成功還遠呢。
我從小就是武俠迷,到了讀大專的時候決定當作家之初,也是想寫武俠,我寫的第一個長篇《國士無雙》(沒有出版)就是一部以清末做背景、徹頭徹尾的武俠小說。不過後來的想法改變了,結果出道以來寫的都是有其他元素的題材,比如《幻國之刃》是現代諜報,《殺禪》是幫會權謀與政治,《吸血鬼獵人日誌》是都市幻想與恐怖。但它們骨子裡還是不脫武俠的因子,因為那本來就是我的根。
到了上面提過的低潮期,我回頭分析一下自己作品不賣的原因,其中一個正是類型不夠明顯,很難推廣。我就想如果事業上要突破,那就嘗試寫大家熟悉的類型吧!首選當然還是重拾武俠了。
不過我那時候決心,就算同樣是武俠,除非想到別人未寫過的故事風格,我是絕對不會寫的。如果只是為了瞄準類型去寫,而流於重複前輩們已經寫過的東西,那是浪費生命。我才不要當誰的接班人。
大家都知道從前的武俠作品數量有多驚人,要想出前人未寫過的角度和風格的確很不容易,這個醞釀期頗長,超過了一年,但一想到後就進展得很快,大概三個月卷一就完稿了。
靈感方面,結果我還是從自己最喜歡和熟悉的東西出發,那就是武術。我從十五歲開始就練武,短短續續都許多年,雖然不算練出甚麼成績來,但武術書我卻超愛看的,很多理論和資料的東西多年來都有吸收,從中找到很多寫成小說相信會很有趣的東西,這個以「武道」做主導的武俠世界就開始在心中成形了。
故事橋段方面,我倒是一開始就想從最傳統的武俠出發。說起來這是受到《魔戒》電影的衝擊。《魔戒》就是說一個很正統的正邪鬥爭的故事,描寫很熱血那種永不放棄希望的情懷,卻可以拍得這麼動人,這一代的觀眾也完全不感到陳套,這種「王道正宗」的取向就令我很感動。
武俠這些年來有一種趨向,就是一直去追求「奇」,但是這樣不斷的競逐「奇」,反倒讓人不覺得「奇」了,而且有些疲態。「奇」不是唯一開創之道,傳統的東西只要你找到新角度也是一種開創。這是為甚麼電影《臥虎藏龍》這麼好看。
我找到的新角度,第一個是重新去為武林定位。武者和門派,假如放在一個真實的古代世界,他們是怎麼生存的?在社會上處於一個甚麼位置?這樣質問就已經有很多題材靈感了。另外就是武人的人生目標是甚麼?為了甚麼練武?這個好像在武俠小說裡變得越來越理所當然和缺乏論述,我就想到從這裡「再出發」去寫這故事。
上面這兩點,其實不外乎是「人」的角度。這些年,武俠小說和漫畫,實在寫得太多抽離了人性和社會的「非人」了。我希望能作出改變。
《武道狂》整個故事都有個大致的規劃了。不過這麼長篇的故事,節奏不容易完全掌握的,所以確實長度還不是很確切,但我希望在大概用十五卷完成它。太長的話我害怕自己會寫得疲倦以至厭倦。
14、雖然這部書如此成功,但您在這部書之前,似乎曾遭遇過一些瓶頸,在創作上有種方向未明的情況?能否和大家聊聊這一段過往,以及您是如何克服、並決定出自己的方向的?相信定能帶給許多有志的創作者們一些啟發。
之前說過的低潮期,其實主要是在如何突破市場的關口上,不在創作上。我對自己寫過或將要寫的東西,內容本身都蠻有信心的(笑),沒有這種自信就不會決心吃這行飯了。
當然創作上有時會有一些探索期,但我不會視之為「瓶頸」,而是一種準備。方向未明,反過來也可以看作是有很多可能性,創作的樂趣也就在探索和冒險,我認為要朝創作戰鬥的人,就要有這種正面的想法。世上根本就沒有一種方向是能打保票成功的,寫你自己有信心而喜歡的東西就夠了,不行的話,又找另一個方向再嘗試過。假如《武道狂》不受歡迎,大概我又已經在寫另一個很不同的故事吧。這個過程是不會浪費的,真正的浪費是把想法都只停留在腦海或筆記裡。
也因為以前作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嘗試,現在感覺好像進入了寫作的另一階段,反而比較安於寫武俠,短期內都會努力鞏固這方面的成績。如上面說過,比較創新的類型的確較難推廣,這方面的市場壓力一定有的,不過如果將來我真的找到一個有很強烈慾望要去寫的新類型故事,恐怕還是會很任性地去幹(笑)。
(五篇之四,待續)
•五篇之一
•五篇之二
•五篇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