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H Game
現在日本每年推出的PC遊戲,H Game(十八禁成人遊戲)十中佔其九,絕非誇張之辭。H Game題材多樣化,製作及銷售配套成熟,自成體系。當中開發的題材,自然少不了三國的份兒。日本H Game數量太多,年產量恆河沙數。據統計二零零七全年共有五百多套不同類型的H Game販售,很多連筆者都未玩過(編按:默…),有些只是略知其名。
H Game製作並不難,來來去去都是幾套核心開發,最低限度只要有一位編寫腳本(劇本)、一位設計角色及插畫、一位負責程序,就可以完成一款遊戲發售。開發門檻易,小本經營控制得好,出售百來套就有利潤。這也是為何一間遊戲廠商可以隔幾月推出一款新作,玩法同樣是用滑鼠點點點看對白選分歧,正正是「倒模製作」。其中以三國為題材中,略具知名度的,當算《戀姬無雙》一席。去除基本的「點點點看對白選分歧收CG」外,更加入若干策略性系統,豐富遊戲玩法。
《戀姬無雙》系列
《戀姬無雙》為BaseSon公司製作,二零零七年發售PC初回版,慢慢累積人氣至今天的地位。這套當時公開已「驚為天人」,不單日本以至中國也廣為轉載,其中原因不單止是將一眾三國名將「性轉換」變成一堆嬌艷絕色的美人,更為使人「驚嘆欲絕」的是貂蟬一角居然「平等對待」,變成一位滿身肌肉的健美大叔(反而吳國的大小二喬沒有性轉,仍然是女兒身)。單單是官方的人物造型已經話題十足,故此未發售先奪目。
故事是典型的穿越類型,玩家飾演的男主角「意外」進入這個性轉換版的三國世界,取代劉備帶領義勇軍戰鬥。雖然是H Game,除了一貫的攻略女角收集CG插圖之外,亦需要像《三國志》般進行策略戰鬥,只是難度不高。此作推出後毀譽參半,就眾多「女角」造型上無出其右,至少後來亦有一堆性轉換版三國遊戲,卻未有一套如此順眼(或曰高質素)。然而故事平平無奇,論電腦AI又不及其他SLG(策略)向的H Game般具有高度挑戰性,所以亦有部份玩家不屑一顧。
不管如何事實是續作再三推出,並先後改編為動漫畫,更刪減十八禁成人元素後重新包裝為正常向遊戲發售。BaseSon成功樹立新的知名作品,開啟之後一堆性轉換遊戲的風潮。爾後性轉換風潮越吹越大,日本人連自家戰國歷史都可以反轉,令人稱奇。
日本遊戲界發展至今,從初期忠於史實,嚴謹考證的製作,慢慢過渡變成無視史實,文臣武將齊齊手執干戈上戰場,甚至出現「張飛打岳飛」等毫無理由的穿越大戰,至今更是性轉換當道。關羽不再是紅臉子長鬍子,而是高挑巨乳黑長髮的美人,未知本人知悉後會大笑還是大哭。作為遊戲,總得有自由度,讓玩家改變劇情走向。初時僅僅「改變歷史走向」也許已經不能滿足廣大玩家需要,他們需要更加自由豐富多變的「新三國」,一個「新時代的新三國」。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三國」,也許再過幾年三國題材又會再變成另一個模樣。不要驚訝,這正是表明三國充滿活力,不斷突破改變去適應新的時代。
三國新時代
三國題材之於日本遊戲產業,一直是歷久不衰,只差在以甚麼形式存在,特別是日本國民的遊戲習慣息息相關。對他們而言遊戲歸遊戲,連自家歷史都可以隨意胡改,三國更加不受限制。遊戲本身就是讓玩家發揮夢想自由奔馳之地,不應該拘加太多道德倫理教育的限制。另外留心日人三國遊戲,表面上是胡亂纂改,但本質是重新審視三國。例如部份武將個性能力更接近正史而非《三國演義》,而且連曹操甚至董卓都有機會「漂白」變成正派人物,又或以吳國為本位推進歷史。當中部份乃中國人未曾思考過的問題,日本人反而早一步思考,都是很有意思。玩日本三國遊戲,理應留心這些嶄新的見解。也許只是製作者無心,但多一種看法,未必有錯。反正《三國演義》亦是「原創」,遊戲也加入「原創」並無不妥,差別在於「七分真三分假」抑或是「三分真七分假」。
遊戲的種類會依時代及科技的輪替而變更,如今天行動娛樂盛行,PC類遊戲自然難有起息。光榮作為老字號的《三國志》遊戲久未更新,貌似已成絕響,或曰遊戲系統徹底發展成熟,難有突破。雖然現在全球遊戲界發展趨向iPhone及Android等平台,然而日本當地此二者未成主流,似乎一段時間內未必會有長促的發展。
像《三國志大戰》般的遊戲機台不單代理費高昂,再者機身巨大,亞洲大部份國家的遊戲機中心不像日本那邊如此寬闊,未必有足夠空間放置(以香港為例,一間普通的遊戲機中心可以放置四台已經很好,再多就沒空間擺放其他遊戲機台),是為限制此類遊戲於海外發展。掌機市場本來大有可為,然而iPhone及Android勢盛,3DS及NGP面對的考驗過酷,日系廠商會不會大力發展,尚屬未知之數。
回顧完日系三國中較具知名度及地位的遊戲後,亦可以期待將來新的時代會不會再次誕生新的名作。
(四篇之四,完)
•四篇之一
•四篇之二
•四篇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