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兒童美語電子報】提供豐富的英語單字及簡單易懂句型,讓孩子快樂學習、輕鬆開口說英語!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09/30 第10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公告江湖 天南地北,專訪孫曉
焦點武俠 孫曉獨家訪談(一)
武林花絮 淺談香港漫畫的生命歷程(四)

 
 
天南地北,專訪孫曉
明日武俠電子報
大家期待已久的孫曉訪談終於推出了,從這禮拜開始,一共有四篇訪談文稿,由孫曉先生的近況、作品,一直聊到《英雄志》影視改編,以及當年一場說小不小的文案風暴,最後孫曉先生會和大家談談擺在內心多年的話,以及對武俠這一文類的終極思考。

其次狂君介紹的港漫編劇及繪製,將談到香港漫畫最獨特的流水線生產方式。這種流水線作業,似乎是商業化的必要之惡,近年大陸頗有將此概念移植到舉凡影視編劇甚至網路小說的創作上,到底這種制度在港漫的面貌如何,請見這期的文章內容。

閒話不多說了,請大家慢慢品讀。

 
孫曉獨家訪談(一)
文/孫曉、採訪/明日武俠電子報
《英雄志》1至3集封面(攝影/乃賴)

創作與生活

1、您最近幾年都住在上海,不知是否方便向讀者聊聊您平常的生活?除了創作之外,您最常從事哪些休閒活動?

答:我是一個非常無趣的人,平日喜歡看書,也寫一些非武俠類型的文章,主題多半與經濟活動和制度研究有關。我對琴棋書畫都是門外漢,十年前因寫作上的需要才開始嘗試了解,所以我的興趣其實集中在一些枯燥的主題上,例如「政治制度比較」、「經濟自由主義辯證」、「全球化批判」、「反美與工會革命」、這類東西。和許多才情超卓的作家相比,我很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的言語有多麼乏味。如果讀者們有著嚴重的睡眠障礙,我很樂於去發表演說。

2、您在武俠圈向來以低調著稱,在網路上也少有活動,許多作家對隱私都相當重視,您覺得自己也是這樣嗎?有沒有可能為了宣傳作品而改變?

答:是的,我希望能保持完全的隱私。如果可以的話,我盼望完全沒人見過我。只是為了這次電視劇簽約的宣傳活動,我還是「見光死」了。我想,如果未來我能自由選擇,我會希望完全從公眾面前消失,或至少現身時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

3、請問您最近有甚麼創作計畫?等《英雄志》結束後,接下來會進行哪一部作品,是《隆慶天下》還是另有新作?

答:英雄志結束後,我必須完成「隆慶天下」。我不確定未來的寫作生涯是否順利,但我希望能把這兩部作品順利交代給讀者,如果市場接受度不差,我想寫主題枯燥的「現代武俠三部曲」。那裡面有許多市場經濟與政治制度比較。非常合適睡眠障礙的讀者。


關於作品

4、您最為人所知的作品就是《英雄志》了,為此書的付出也是外人難以想像,如果時間從來一遍,您仍會這樣不計得失的去經營這部作品嗎?為甚麼呢?

答:首先,這句「不計得失」是高抬我了,身為獨立出版的作家,我不能不計得失,相反的,我一直在計算成本與獲利,因為這部作品涉及我的私人財務狀況,我必須服侍好每一個買書讀者的需求,就這個角度來說,我更像是一個業務員,自寫自賣,自賣自誇,雖然聽起來極為可笑,但這一切都是事實,在孫曉這個人的身上看不到屬於作家的清貴,只有賣書業務員的自嘲與滄桑。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仍然會成為一個作家,而且仍然選擇成為一個武俠作家。理所當然,大環境對我從沒仁慈過,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道路,個人頭頂一片天,縱使破產也是自己承擔,我只希望不要辱沒了和我同時出道的那一代作家們,這是同為創作者的一點難以言喻的羞澀心情。

5、《英雄志》創作了十幾年,有讀者批評此書文風前後不一,對此您怎麼看?將來有考慮像金庸大師那樣重新修訂作品嗎?

答:讀者的批評,我願意接受。一部創作十年的作品,它必然有許多文風上的變化與思想的轉變。幸運的是,這種思想上的變化與作品本身是同步的。英雄志發展到了後期,主角的年紀也進入了不惑之年,他們的心境也出現了許多轉折,也因此,這種文風與思路的轉變是漸進的,我想絕大多數的讀者都能接受。

更深一層來說,這種變化對我自己而言,是一種歲月的記錄。我回頭看過去青澀的文字,看到了當年那個充滿勇氣與理想的青年,我想,是那個年輕人的奮戰精神贏得了讀者的尊敬,而不是今日腦滿腸肥的孫曉。

未來的修訂是一定要做的,塗抹掉過去的青澀,乃是每一位作家邁向裝神弄鬼、道貌岸然的必經之路,彷彿只要遮住了過去的不堪,那便代表著一生下來就已托爾思泰、就已雨果,就已天縱英明了。但每當我翻開那些舊篇章時,我卻感到了猶豫。那些文字對我而言,實乃生命中最清純的回憶,那些寒夜枯燈、或是留學異鄉時伏案疾書的身影,都與我的人生緊密相連,我甚至還記得寫下某些篇章時的情景,窗外的大雨傾盆、隆冬時的滿地白雪,真到了割捨告別之日,我恐怕會是最難過的人。

6、《英雄志》裡哪一段您自己看了最感動?有甚麼原因嗎?

答:一部長達十年的作品,裡面充斥了血淚。許多事早已不足為外人道。如前所述,我讀自己的文章時,會像是看到一張舊照片,見到創作當時的自己,初期亂世文章裡的「十年一覺」,代表了盧雲的懷才不遇,但這些感觸越來越淡,隨著秦仲海攀上神女第三峰,乃至於英雄志後期的「哀宗」,每一段文字都代表了一層不同的記憶,總之,如今的感觸是一種中年心情,經過奮力掙扎後靦腆一笑的容情。

當然,我希望自己日後還能繼續保有創作英雄志時的一往無前,但隨著心態上的成熟,我只怕會越來越懂得偽裝自己,把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成份硬塞到作品裡,爾後開始裝神弄鬼與欺世盜名。

(四篇之一,待續)

 
淺談香港漫畫的生命歷程(四)
狂君十二斬
由此可見,作為漫畫家本身要有編故事的能力,其實是最基本的條件,而不是只要仰賴編劇就萬事OK。尤其最初還沒發展流水作業的港漫業,製作重心其實比較接近日本漫畫:漫畫家就是故事、草稿、構圖一手包辦,即是創作的最核心,接近完稿的部份才交給助手,充其量是為了使速度加快。

目前一些小出版社仍保有這樣的精神,一方面是不若大公司的人多,另一方面編劇也是一項額外的人事開銷。例如《古惑仔》的作者牛佬和《海虎》的作者溫日良,起字(對白)、圈稿(即草稿之前的分鏡)和故事多半是由本人全權負責;另一例如新生代的鄭健和除了能夠自編自繪,有時就連衫花、實景這些該是助手負責的部份都能作,堪稱是全方位的漫畫家。

有趣的是他們都曾受過上官小寶的漫畫體系培育,似乎更為重視「編繪一體」的概念,降低編劇和繪者之間的想法落差的情況出現。最有名的例子是《洪武大帝》的韓山童與鐵木真最終決戰,因為編劇鍾英偉當時感冒之故,該期概念傳達給主筆袁家寶時並不順利,以至於要強調兩人的強者氣概上,韓山童在戰術的運用和心態上寫出帶有陰險的感覺,導致這場經典之戰令兩個角色落幕時,有了瑕疵。

編劇的協助固然能使作品豐富,但完全以編劇為核心就必須確保兩人合作時有良好的默契,繪者能掌握住編劇或原作的精神,才能將精彩之處實踐,就像《爆漫王》的真城和高木兩人…實際情況是一不小心很容易就貌合神離了,所以繪者不能完全放棄自己說故事的能力而過度仰賴編劇,因為一部作品的成功與否,不能只歸咎在一個人身上。而編劇更要主動與作畫者解釋劇本,如何抓到故事的核心與靈魂,才能將文字轉為一格一格有靈魂與血肉的畫面,而不是一群紙板人偶在死硬講著台詞演戲。

總而言之,港漫製作雖然看來是像工廠般,每個人各有其職務,似乎這樣就能輕鬆分擔整體工作量,實際上在前置階段是十分吃緊和繁重的,一旦想法能夠被實踐,並且帶動整個團體的運作,就會變成獨一無二的智慧財產,因此更顯得文創產業的可貴。

曾為電影編劇的方錦歷,與李中興的訪談中提到:「從電影界過檔到漫畫界的最大的感觸,作漫畫比起電影更為難作,在於電影只有90分鐘的長度,就可以將起承轉合交待完畢。但是漫畫卻不允許:為了使每一期都好看,否則下期就會跌書,十分耗費橋段,常常會頂不住,每個月有四期要作,等於是作一部電影般會讓人死掉好幾個腦細胞的程度。每一期又要有小的起承轉合,港漫又是以武俠題材為主,大量武打場景肯定少不了,又要有適度的文戲鋪成,一整套作品就有幾千幾百種起承轉合,絕不簡單」。

也因此港漫體系當中,編劇這環雖然被獨立出來,真正所扮演的角色是「分擔責任」、「協調意見」以及「化為畫面」等職責,才能達成團隊合作的效果,而不是主編、主筆、編劇各自為政,因為只有一個人在負責故事,那種壓力是肯定受不了的。

流水制度有沒有錯?

嚴格來說,任何產業到了成熟階段都會出現「血汗工廠」的情況,不僅是發生在港漫,動畫業盛行的國家亦是如此,並不會因為他是屬於以知識創造經濟的文創產業,就有著粉紅色般的想像空間,畢竟只要他上市引起消費者購買,就是在商言商。

港漫最主要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助理組的低薪,是自工廠化以來都一直都存在的現象,用台灣最新頒行的最低人工比較,恐怕還要少於這個數。香港到去年底才正式實行最低薪資的保障,因此最下游的助理組可以拿多少錢,端看公司決定。除了低薪之外,牛佬在《職業連環圖教室》一書提過,要加入香港漫畫這個行業要有心理準備:「行業冷門又惹人厭,工作時間長還要日夜顛倒,初入的見習生至少要練習三四年,不斷重複練習劃線和網點,而且沒有固定的工作崗位」。

因此衍生出的現象是:升遷不易。能夠熬過這些時間後成為主筆,現今已經是天才中的天才,而早期港漫業的興盛又出書數目多,肯給年輕人多些機會發表個人作品。今日港漫光景大不如前,因為仰慕港漫自小看港漫長大而嚮往加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大為減少;從寫畫助理晉升主筆的情況,在這幾年也了稀有動物,最年輕多是約90年代初出道的漫畫人,仍安穩在這個位置上。

(五篇之四,待續)

五篇之一

五篇之二

五篇之三


台中美食 太空紅茶冰
紅茶冰口味很簡單,就像是小時候媽媽到超市買了一大袋紅茶包回來用鍋子煮出來的一樣,過程簡單,但添加很豐富的媽媽的愛,是一種純粹又複雜的好味道。

超技•紅樓•李斯特
今年是李斯特誕生兩百年,全球都有許多紀念活動。而其眾多經典中,最令鋼琴家望而生畏,卻也留連忘返的,當屬難曲中的難曲,十二首《超技練習曲》。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