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能否和大家聊聊您最近在生活上、或工作上,是否有甚麼改變?目前近況如何?
最大的改變嘛,大概就是離開住了快十七年的台北,搬到了竹北。
唔,說是『最近』,其實也已經住滿了一年。剛開始不太適應,但人類是能適應環境的生物,一些我個人的嗜好,像是小說、漫畫、南洋料理等,也已經找到了替代的補給點。
不過朋友是沒辦法替代的,所以交通費增加了不少,唉∼
Q2、您近期在創作上有無任何計畫,是否有作品正在構思,動筆,甚至剛完成的?有打算參賽或出版嗎?
前陣子接了某家公司的案子,替他們寫了些東西,在案子的過程中,我發現我應該還有能力寫長篇的小說,所以正認真地計劃寫一部長篇奇幻。
至於參賽,咳,其實我有好一陣子都沒出草了∼
基於對台北的懷念之情,是有打算試投一下這屆的台北文學獎,不過都快十一月下旬了還沒動筆,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Q3、能否和大家談談您的創作,一般從構思到提筆,提筆到完成,通常是以甚麼樣的流程在進行?有無養成甚麼習慣(譬如預擬大綱)?通常會花多久時間?哪一部份最讓您傷腦筋呢?
這有點難說明,我通常是先有了想寫的東西,例如一個場景(裝滿伺服器的漆黑大空間,眺望過去像滿天星辰)、一個角色(張居正的祖父張鎮)、一個想法(用武俠小說的方式寫奇幻)、一個設定(一座無法說謊的城市),然後花上一段時間醞釀,搜集資料、擴大想像的範圍。
遺憾的是,大多數時候點子並不會完成,而是在搜集了部份資料,或寫了一段開頭之後便擱置。有時是體認到點子本身有嚴重的問題,或發現我的知識能力不足以應付(特別是科幻小說),有時只是單純寫得不順手。我高中時代有一個抽屜塞滿了只有開頭的小說草稿,大學以後改用電腦寫作,硬碟裡也藏了不少這種檔案。
短篇小說我通常不會預擬大綱,但要寫長篇小說的話,我承認這是個避免作品斷頭的好辦法。雖然我覺得寫大綱很痛苦,而且多少會減少創作過程的驚喜,但預擬大綱等於讓作品完整的先預跑一遍,可以事先找出空白處並加以填充,也方便預做想像。完成大綱再動筆,能夠避免陷入後面不知道該寫什麼的窘境,也比較容易估計進度跟時間。
至於我寫一部作品要花多少時間,很不太好估計,我一天的極限是四千字左右,實際上因為會反覆刪改稿,有時一天下來,進度是負值……對我來說,最傷腦筋的部份就是這個不斷修稿(甚至重寫)的壞習慣,每次打開檔案,往往在開始推新進度之前,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便已經過去了……
積習難改,而且我大概是賈島型的作者,不反覆推敲便寫不出好作品。目前的處理方式,只有每完成一章便另開新檔,逼近的截稿日(這對長篇無效)跟預擬大綱也有幫助。
Q4、眾所周知的,您不但寫武俠小說,對科幻小說也頗有研究,能否和大家聊聊您這些小說的創作經歷?除此之外,您對其他類型的小說也有興趣嗎?
「眾所周知」跟「研究」都言重了。(編按:王經意兄也是倪匡科幻獎的首獎得主,對科幻小說知之甚稔)
我從很早便開始接觸科幻小說,八歲時買下的第一本小說便是《地心歷險記》,接著是《海底兩萬里》。武俠小說則因為父母限制,要到國中畢業以後才解禁狂看,會近視便是在學校假期一口氣看完大半套金庸小說的結果。奇幻小說則是大學畢業以後,在便利商店看到《龍族》第一冊特價99元,買回去以後才開始沉迷的。
當然在小說之前,電視、電影甚至電腦遊戲的影響恐怕更早,我在看《血海飄香》之前便已經認識楚香帥,在《龍族》之前,也早看過《諸神恩仇錄》、《魔幻迷宮》或《大魔域》,當然更別提一堆RPG遊戲了。
其實我也蠻愛看歷史小說跟推理小說,最近也追了不少輕小說(雖說「輕小說」應該只能算是書系分類,它跟「玄幻小說」一樣,在內容上可以是任何一種類型,甚至是數種類型的混合體),但我在創作的時候,還是比較偏好想像空間較大的類型,所以作品也集中在武俠、科幻、奇幻這三個類型上。
Q5、總體上看,您對溫武獎有何感受,覺得最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哪?
老實說,作為武俠這個類型最大(應該也是國內唯一)的獎項,我是很佩服也很敬重這個獎的。
最近武俠小說略有復甦跡象,我想溫武獎功不可沒。
Q6、您對武俠小說(或任何類型的大眾小說)的出版機會有何看法,有甚麼可以提供給大家的經驗或觀察嗎?
嗯,雖然我最近比較偏好奇幻,但講到出版機會,其實對中文的類型小說創作來說,我一直覺得武俠小說是最大有可為的。
怎麼說呢?如果你立志要寫奇幻,那對奇幻讀者來說,你的競爭對手是誰?是《冰與火之歌》的喬治馬汀、《迷霧之子》的布蘭登山德森、《美國眾神》的尼爾蓋曼、《十二國記》的小野不由美……寫科幻小說呢?是寫《海柏利昂》的丹西蒙斯、《一無所有》的娥蘇拉、《時間迴旋》的威爾森……推理小說呢?是勞倫斯•卜洛克,是《神祕森林》的塔娜法蘭琪、《冰屋》的米涅渥特斯、《嫌疑犯X的獻身》的東野圭吾、《模仿犯》的宮部美幸……這些作家可都都活著,而且持續在創作當中。
就跟國片面對好來塢大片的情況是一樣的,對於類型小說,讀者只在乎作品好不好看,值不值得花錢買,並不會真的在乎小說是國人還是外國人寫的。奇幻、科幻、推理都是外來的類型,所以你不但得跟國外的知名作家競爭,還得面對在類型上的文化劣勢。(怎麼說呢,感覺外星人就是比較不可能來台灣,對吧!)
那回頭看看武俠小說吧!你的對手當中,最難纏的莫過於金庸,但人家老先生不寫小說已經很久了。其他像梁羽生、古龍、司馬翎、臥龍生等開創新派武俠風潮的老作家,不是早已去世,便是封筆多年,還有作品問世的只剩下較後期的溫瑞安、黃易……過去三十年來,雖然不是沒有好的作者出現,但聲勢總是不如老先生們,有些也不是專注在武俠小說上。
我們的市場對武俠這個類型是有需求的(無論是小說讀者,還是電視、電影、遊戲的製作人),而身為中文創作者,我們在武俠這個類型上具有幾乎是獨佔的文化優勢,所以我一直相信只要能夠寫出好的武俠小說,要出版絕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