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把錢
臉書現在或許對投資人來說是不錯的投資,但是前方潛藏著監管方面的問題...
一開始純屬嬉鬧。Mark Zuckerberg把他哈佛同學的照片貼上網,讓其他人打分數看看誰比較炙手可熱,八年後,臉書成為全世界最炙手可熱的公司。二月一日,這個社群網站宣布股票首次公開上市計畫(IPO),公司市值將達到七百五十億美元到一千億美元之間。這實在很驚人。在投資人眼中,一家由自大的二十七歲年輕人經營的新創公司,竟然比全世界最大的飛機製造公司「波音」還要值錢。他們瘋了嗎?
也不盡然。臉書很快就會擁有十億用戶,也就是說,全世界每七個人就有一人在使用。去年它創造出三十七億美元的營收,淨利十億,這一點也不足以證明它值得這麼高的身價,不過,有幾個理由可以說明它的身價其來有自,因為它找到一個新方法來駕馭一種非常古老的本能:人類天生就愛社交,而臉書讓社交這件事變得更容易。害羞的人在網路上會變得比較外向,年輕人、到處移動一族和大忙人都覺得臉書是一種跟人保持聯繫很有效的工具。只要有筆電或手機,不論是躺在床上、等公車或是在裝忙的時候,你都可以上去看看老朋友、交交新朋友、分享照片、安排聚會、說說你對喬治克隆尼最新電影的感想。
隨著加入臉書的人越多,它的吸引力也會逐步成長。已經登入的人可以接觸到更廣大的圈子(而且是免費的),沒登入的人可能會覺得被排除在外,於是,臉書在許多國家都成為最大的社群網站,全世界花在網路世界的七分鐘裡頭就有一分鐘是花在臉書。臉書在富裕國家的成長或許會緩下來(這不意外,因為臉書現在已經非常龐大),在中國其實還被封鎖,不過在巴西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仍然在快速成長。
一千億美元的身價不算便宜,不過身價更高者大有人在:谷歌的市值有一千九百億美元,微軟是兩千五百億,蘋果四千兩百五十億。再說,臉書的商業潛力非常龐大,原因有三。
一, 臉書握有龐大的用戶資料,也不斷想法設法挖出更多用戶資料,Timeline就是一例,Timeline是臉書新的個人檔案網頁,鼓勵用戶在網路上建立自己的生活檔案。臉書挖掘用戶的資料來找出用戶的喜好,然後再用精準到令人發毛的廣告來吸引他們的目光。去年,臉書超越雅虎,成為美國網路廣告銷售第一的網站。
二, 臉書是社群行銷最有力的平台。很少推銷話術可以像朋友推薦這麼有說服力,所以臉書上數十億筆互動現在正深深影響每件事物,從大家聽什麼音樂到投票給誰都包括在內。就跟青少年一樣,公司逐漸發現,要是他們沒加入臉書就會被遺忘。社群商業(s-commerce)雖然才剛萌芽,不過一項研究顯示,去年已經有五十億美元的商品是透過這種方式賣掉。
三, 臉書即將成為全世界通行的網路護照。因為在臉書上以真名開設帳號的人實在太多,已經有公司開始利用臉書的登入帳號才辨識身分,甚至已經有臉書自己的網路貨幣:臉書信用卡。
以上是臉書的多頭理由,但也有兩個空頭理由。第一是經營方面的挑戰。臉書只有三千兩百位員工,其中許多人即將成為紙上富豪,要如何才能激勵這群坐擁財富的員工是一大難題,這或許也是Zuckerberg遲遲不肯IPO的原因。
IPO之後會帶進數十億美元,臉書將會增加更多人手與服務。它已經推出一個e-mail服務,也說服了其他數百萬網站加設按鈕與連結,好讓臉書用戶可以分享資料。臉書也一定會增加網路搜尋功能,勢必會加劇它與谷歌的競爭(谷歌已經把Google+的社群資料納入它自己的搜尋結果中)。
谷歌已經從高人氣晉升到高獲利,而臉書至今的營收仍得仰賴廣告,吸引用戶和靠用戶賺錢,這兩者之間一直存在著緊張關係。臉書的最大資產是用戶心甘情願交出的資料,可是把這些資料轉換成現金鐵定會引發隱私權的疑慮。大部分用戶並不知道臉書到底對他們知道多少,要是他們開始覺得臉書濫用他們的信任,勢必會拒絕再在臉書上互動,然後登出。
這就會造成另一個隱憂(而且這個隱憂不只事關投資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已經要求臉書每兩年提交一次隱私政策和流程的外部稽核報告,看來,臉書、谷歌等網路巨擘最好把他們現在預設的「選擇退出」(opt-out)改成「選擇加入」(opt-in)(這樣一來,這些網站要使用用戶的資料就非得先徵求用戶同意不可)。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FEB04-10/2012,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