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遊走一趟北京、瀋陽、大連,就可以把中國清朝以降,乃至列強侵華的歷史遺跡全部遍覽。最絢爛的皇室遺產在北京,但滿清入關前的據點、軍閥時期的豪宅、蘇俄、日本接管時期的建設,在瀋陽與大連留下最斑駁卻鮮明的印刻。瀏覽一棟棟建築,課本上的歷史彷彿在眼前生動了起來。
text_藍家田 photo_李暘
瀋陽故宮博物院 大清朝的第一座皇宮
瀋陽故宮,大清入關前的第一座皇宮,1625年開建,帶領滿族打下漢人江山的努爾哈赤及皇太極居住在此,清朝電視劇中最著名的悲情主角──因愛棄江山、最後出家的順治帝,六歲在此即位稱帝。瀋陽故宮總面積近2萬坪,古建築114座,500多間房舍。
紫禁城的試用版
瀋陽故宮整體可分成東、中、西路三部分。最初,努爾哈赤僅興建了如今的「大政殿」與「十王亭」,屬於東路建築。
1626年夏天,繼位的皇太極擴建了原來的貝勒府,在大政殿西邊修蓋新汗宮,第二年還改國號為「大清」,並替各主宮殿命名,如大殿為大政殿、大門為大清門、正殿為崇政殿、中宮為清寧宮等等,宣佈脫離老爸的光芒,開始創建自己的大清帝國,所增修的部分屬於中路建築。
清廷遷都北京後,瀋陽故宮成了「陪都宮殿」,
浪漫的文藝皇帝乾隆,將這當成了皇家藝術俱樂部,花巨資增添不少文藝設備,包括皇家私人戲
臺及珍藏四庫全書的文溯閣等等,這部分成了西路建築。這三代帝王各自完成的東、中、西三路建築群,不僅形成了今日所見的瀋陽故宮,也供了另一種角度去解讀大清皇朝的發跡史。
除了開啟滿族皇權之路的代表性地位,瀋陽故宮的建築兼融了漢、滿、蒙、藏各族藝術,如滿族獨樹一幟的「宮高殿低」風格等,具有很高歷史價值,2004年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或許想宣示統一天下的決心,瀋陽故宮仿照了明朝紫禁城的中軸對稱格局,只不過這裡算是他們的試用版,內容、規模等全都小多了。
滿族八旗兵制的見證─大政殿+十王亭
若問瀋陽故宮中最具滿族特色的部分,東路建築上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排名第一,這是滿族八旗
兵制在宮殿建築中唯一的歷史古跡。大政殿是帝王登基、頒聖諭、下軍令等國家級儀式場所,皇太極在此宣佈改國號為「大清」,順治在此登基。以木結構為主的八角重簷攢尖式建築,正門前有兩根金龍盤繞的大紅圓柱,整座建築沒使用一個鐵釘,而以榫卯相接,展現古代建築工藝的超高水準。
殿頂滿鋪黃琉璃瓦綠剪邊,正中設置了造型奇特的寶瓶火焰珠。最惹人好奇地是,寶頂正中,鑲上八條鐵鏈,伸向八條屋簷上的彩脊,而彩脊上則有傳統打扮的蒙古大力士。陽光下看大政殿,鮮豔奪目、光芒四射,頗震攝人心。若從空中俯瞰則形似蒙古包,表示滿族不忘本,真沒想到粗曠的北方民族也有如此細膩的巧思設計。
大政殿的前方則是一條大道,十王亭在兩邊依序排列,氣勢宏大。其中,最靠近的左右翼王亭略向前突出,分別掌管軍事和民事。其餘八亭按照八旗旗序呈燕翅狀排開,戲劇中耳熟能詳的鑲黃旗、正黃旗、正紅旗等滿族勇士在此威武現身。八旗亭是八旗的最高管理機構,有時連皇帝都得聽命呢!
八旗亭結構比一般的亭子高,樑架採用了卷棚形式,所以外觀上如同帳棚,和大政殿共同呼應了遊牧民族的特色。為了禦寒,亭內設有火炕,八旗大臣們坐在熱呼呼的炕上辦理各項政務,反映出滿族生活習俗。大政殿是皇帝舉辦各項重要慶典之地,而十王亭則屬於王公大臣們的辦公室,以今日眼光來看,類似現代的總統府模式,不過,當初努爾哈赤將君臣們集合一處工作,算是前衛舉動。
最「硬」的瀋陽建築
中國工業博物館 寫給瀋陽的鋼鐵情書
今年(2012)5月剛開幕的中國工業博物館,地處鐵西區,曾是大陸最大規模的重工業
和裝備製造業基地,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史上數百個第一,號稱「東方魯爾」(德國著名重工業區),享有「共和國工業長子」等稱譽,推動對岸現代
化的大功臣。
目前,博物館開放參觀的四個展館屬於第一期,包括中國工業通史館、鑄造館、機床館和鐵西10年成果展館。
最「硬」的歷史記錄
通史館內,爆紅的是中國第一輛國產「民生」牌汽車,像大型玩具車招惹大小孩爭搶當司機,而一些文革海報上拿著毛語錄的軍農工人們或
「以鋼為鋼,奪取工業戰線的更大勝利」等口號,讓大人們看得津津有味。
機床館顛覆了對機械的傳統認知:寬敞的展廳
內,擺放著各年代的車床、鉆床、鏜床等,對看慣了時尚成品的我們來說,這裡反而像迪士尼樂
園般新奇。別對機床一詞有誤解喔,那是代表「萬
械之基」,生產各類機械原件,如同武林高手的珍貴內功,若缺了它們,再厲害的機器也發不出
神功!
看著那些身上堆積著機油漬或發黑的老機床,想起它們曾經為了人們更好的生活而日夜轉動著,和那些流血流汗的操作工人們,即使對工業或機械無感的人也會感動的。而且,若試著從不同角度觀看老機器的長相,或細看其零件或配件,如照射燈、轉輪帶、八角形或方形螺絲釘等,而機床身上不僅印上出身來歷,有些還留下諸如「抓
革命」的時代印記,它們似乎成了視覺強烈的後
現代藝術品,讓人越看越入迷。
鋼鐵鑄造的情書
最深刻的感動則來自於鑄造館。位於一樓南邊的最深處,跨進一道大鐵門後,一座原汁原味的
大型鑄造車間赫然出現眼前,讓電腦世代們如同闖入原野叢林,震驚得目瞪口呆。
不同於變身成藝術區的北京798工廠,這裡保
留了原鑄造廠翻砂車間的舊樣貌:沖天爐、地坑
爐、烘乾窯、砂處理流水線等等,完整地展示了鑄造的7大工藝流程。雖然只有模型工人在勞動,也能想像出當年數百位勞工的繁忙景象。
大膽爬上廠房的陡峭樓梯,第二層的一個個大
砂庫,頗有兵馬俑坑的神祕氣息,小心別掉進去喔!廠房中間舖設了貫穿東西的軌道,一輛輛運送機械元件的「小火車」現在安靜的停在上面。角落中的兩套創意桌椅很搶鋒頭,其中一個桌子
由方形鋼鐵鑄件打造,椅子則使用滑輪、鐵彈簧及橢圓機械元件組合的搖動滑輪椅,趣味性十足。另外一套則用巨大齒輪當桌子,兩個像帶著把手的金元寶鐵件當椅子,又酷又可愛。
不過,當坐在從前勞工們休息的木頭長凳上,望著無數叫不出名字的超巨大老機器,回想起瀋陽在地朋友們講述父輩們的故事,他們懷抱著「為人民服務」理念,在此奉獻出大半生的辛勤汗水。碩大的廠區,如同一封寫給上世紀瀋陽的情書,呼吸間雖然全是鋼鐵味道,觸動心弦的,卻是如同厚實手掌般的溫暖繞指柔。
......
本文摘自《or旅讀中國》No.10【大連╳瀋陽特輯】P.53 歡迎分享,請註明出處,感謝∼
更多精彩內容請翻閱《or旅讀中國》No.10【大連╳瀋陽特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