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自然科學知識的愛好者嗎?你是否對週遭充滿了好奇?【科博電子報】歡迎你一同來發掘大自然的奧秘。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1/14 第728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今文觀止】張作錦/嚴復 以一人之力,譯出一代思潮 ——他未能參建海軍,入「籌安會」,吸鴉片,均無損其偉大貢獻。
【文學台灣:離島──馬祖篇之1】劉宏文/鹹味之島
【慢慢讀,詩】汪啟疆/將軍令
【有意圖】李進文/觀點

  人文薈萃

【今文觀止】張作錦/嚴復 以一人之力,譯出一代思潮 ——他未能參建海軍,入「籌安會」,吸鴉片,均無損其偉大貢獻。
張作錦/聯合報
嚴復。(圖/取自維基)
國民黨統治大陸時,共產黨指謫它獨裁,人民沒有自由,結果共產黨取國民黨而代之,但人民的各種自由更受限縮。國民黨退守台灣,民進黨攻擊它獨裁,人民沒有自由,結果民進黨取得了執政權,現在人民的自由怎樣?大家親臨身受,自是點滴在心。

真是「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自由是一個哲學的、政治的和社會的議題,討論這個問題比較早和比較權威的一本書,可能要數英國哲學家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59年出版的《論自由》(On Liberty),這是一本影響深遠的書,被譽為「肯定人類個體和個性不可泯滅的議論最優雅、意義最重大和影響最深遠的宣言」。書中許多經典思想,已經成為現代各國自由派政黨的政治綱領。

這本書,在英國出版四十四年之後,也就是1903年,被譯成中文以《群己權界論》的書名在中國出版,譯者是嚴復。

嚴復,字幾道,1854年生於福建侯官一中醫世家,1866年父親病逝,他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駕駛,1871年成為第一屆畢業生,先後在「建威艦」、「揚武艦」實習五年。1877年赴英國學習海軍,兩年後畢業於「倫敦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回國後被聘為福州船政學堂教習。當時李鴻章正奉命籌建海軍,嚴復卻一直未能直接參與建軍事宜。後甲午戰敗,中國危機重重,嚴復認識到,中國的根本問題不在軍備建設,而在改造國民思想,有現代化的「國民」,才能有現代化的「國家」。於是他轉心從事譯著,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成為近代中國啟蒙思想家。他翻譯的重要書籍有:

《天演論》:英國赫胥黎著,使中國人知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意義,加深了對國族興亡的警惕心。

《原富》:也就是被譽為「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群學肄言》:就是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所著的《社會學研究》。

《群己權界論》:英國哲學家約翰□穆勒所著《論自由》(On Liberty),嚴復譯為今名。

《社會通詮》:英國學者甄克思著,嚴復首次把totem一詞譯為「圖騰」,沿用至今。

《法意》: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名著,也有譯為《論法的精神》者。

《名學淺說》:嚴復以「名學」稱謂西方的「邏輯學」(Logic)。首次將耶方斯的這本名著介紹至中國。

總而言之,十九世紀歐洲學術思潮代表性著作,幾乎被他一網打盡。他自己也曾表示,他所譯的這些書,三十年內絕沒有第二人可以完成。這話並非誇張,後人稱讚嚴復,以一人之力,譯出一代思潮。

嚴復這些譯作,都使用文言文,他為自己的譯事定出「信、達、雅」三原則。這三項標準,雖然有人曾有若干討論,但直到現在仍為大家沿用信守。

嚴復在《天演論》的「譯例言」中說:

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譯文取明深義,故詞句之間,時有所傎到益(顛倒附益),不斤斤於字比句次,而意義則不倍本文。

嚴復雖列出譯事三大條件,其實並不認為自己能全部做到。他很清楚在其所處時空,實難兼顧三者。其中「信」(忠於原著)與「達」(文意能傳達給讀者)最難兩全。

嚴復坦承,顧得譯筆的徹底忠實,往往就顧不上譯文的流暢好懂(顧信矣不達),因為「西文句法,多者數十百言」,完全照原著翻譯會令譯文冗長佶屈,讀者看得一頭霧水;如此則譯了等於白譯(雖譯猶不譯也),所以嚴復認為「達」更重要(達尚焉)。

可見,嚴復是有意識地使用「意譯法」,因為當時中國的環境,需要這樣的譯法。

由於嚴復譯文常在原文之外,有自己的一些詮解,為外界所「關注」。而他譯述甚豐,卻無自著之書,亦為社會所不解。嚴復對這兩點,在《名學淺說》的自序中,有所說明:

不佞於庚子辛丑壬寅間曾譯穆勒名學半部,經金粟齋刻於金陵,思欲賡續其後半,乃人事卒卒,又老來精神苶短,憚用腦力,而穆勒書精深博大,非澄心渺慮,無以將事,所以尚未逮也。戊申孟秋,浪跡津沽,有女學生旌德呂氏,諄求授以此學,因取耶方斯淺說,排日譯示講解,經兩月成書。中間義恉則承用原書,而所引喻設譬,則多用己意,更易,蓋吾之為書,取足喻人而已,謹合原文與否所不論也。朋友或訾不佞不自為書,而獨拾人牙後慧為譯,非卓然能自樹者所為,不佞笑頷之而已。

嚴復明言,他譯書要使人看得懂,「謹合原文與否所不論也」。至於批評他沒有自己的著述,嚴復「笑頷之而已」,蓋他自知將西方思潮引入中國,於國家有大功益,不自行著書立說亦無損也。

嚴復所譯《群己權界論》,在過去和當前的中國社會,都是一本值得注意和討論的書。穆勒的《On Liberty》,一般都譯為《論自由》,清楚明白,而嚴復卻轉彎抹角譯為《群己權界論》,與他自訂的信、達、雅三原則是有扞格的。但這正是嚴復思慮深遠的地方。他深恐中國同胞大眾誤解自由的意義,以為自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以致造成社會紊亂,阻礙國家進步,因而要闡明個人自由「必以他人的自由為界」的道理。他在書的序言中說:

中文自由,常含放誕、恣睢、無忌憚諸劣義。然此自是後起附屬之詁,與初義無涉。初義但云不為外物拘牽而已,無勝義亦無劣義也。……有人獨居世外,其自由界越,豈有限制?……但自入群而後,我自由者人亦自由,使無限制約束,便入強權世界,而相衝突。故曰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為界。……穆勒此書,即為人分別何者必宜自由,何者不可自由也。

他還說,「使真理事實,雖出之於讎敵,不可變也。使理謬事誣,雖於君父,不可從也。」嚴復譯此書於1903年,仍是滿清時代,故有「君父」之言。

這番意思,他在後來的文章《論世變之亟》裡說得更深切:

彼西人之言曰:惟天生民,各具賦畀,得自由者乃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國國各得自由,第務令無相侵損而已。侵人自由者,斯為逆天理,賊人道,雖國君不能;而其刑章禁條,要皆為此設耳。

嚴復對自由的詮釋,許多中國知識分子似都有「同理心」。郭志嵩翻譯穆勒兩文合成《論自由及論代議政治》一書,毛子水為之作序,說道:

我以為自由的道理,原本於忠恕。懂得忠恕的人,才能夠懂得自由。就我生平所見的而言,能有「絜矩之道」的君子,沒有一個不尊重自由的道理而會侵害別人的自由的。凡要侵害別人正當的自由的人,不是愚蠢,便是狂妄。

嚴復的聲名蒸蒸日上,他曾擔任復旦大學校長,「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的首任校長,但是在他身上,似乎有兩件「未解」之事,和一樁「誤解」之事。

袁世凱圖謀稱帝,楊度組「籌安會」,嚴復列名「六君子」之一,為後代所惋惜,覺得嚴復不值。另有謂嚴復事前不知,是「被參加」的。同時當年國體應該如何,各界本有不同意見。「公車上書」的維新運動,就是提倡君主立憲。楊度在《君憲救國論》中也明言,「中國人程度低,共和絕不能立憲,只有君主才能立憲」。梁啟超雖撰《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的大文章,但他也說明他不反對君主立憲,只是當時共和已成,若再驟然更變,恐有亡國的危險耳。

嚴復另一受人議論之事,是他吸鴉片的問題。這一點他自己是承認的。1890年嚴復給他四弟的信中說:

兄吃煙事,中堂亦知之,云:「汝如此人才,吃煙豈不可惜,此後當體吾意,想出法子革去。」中堂真可感也。

從這裡也許可以看出,身居中堂高位的李鴻章,在籌建海軍時,並不是不想重用嚴復,是嚴復自己有吸鴉片的惡習。在鴉片戰爭之後,吸鴉片是官場之大忌。但嚴復直到逝世,似乎也沒戒掉。他在1919年的日記寫道:

以年老之人,鴉片不復吸食,筋肉酸楚,殆不可任,夜間非服藥不能睡。嗟夫,可謂苦已!恨早不知此物為害真相,致有此患,若早知之,雖曰仙丹,吾不近也。寄語一切世間男女少壯人,鴉片切不可近。世間如有魔鬼,則此物是耳。若吾言之,可作一本書也。

最後一個「誤解」,是一般人多以為日本的伊藤博文與嚴復在英國同時學習海軍,嚴復成績優等,而伊藤則是「後段班」。但伊藤回國卻當了首相,在甲午之役,率領日本艦隊大敗北洋海軍,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而嚴復回國卻只能當一名「翻譯匠」。這是一項「歷史性的錯亂」。

這個傳說,竟連帝師陳寶琛都寫在《嚴君墓誌銘》中:

光緒二年,派(嚴復)赴英國海軍學校肄戰術及炮臺建築諸學,是時日本亦始遣人留學西洋,君試輒最,……而日本同學歸者,用事圖強。

《清代七百名人傳》把傳言再推進一步:

(嚴復)光緒二年,派赴英國海軍學校,肄戰術及炮臺建築諸學。是時日本亦始遣人留學西洋,伊藤博文、大隈重信之倫皆其選也。復得最上第……。

這回加上大隈重信。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1988年電視劇《河殤》的第六集《蔚藍色》:

清朝政府最早派送到英國學習海軍的留學生嚴復,日後並沒有去當一名戰艦指揮官,而是成了思想啟蒙家。……然而,當嚴復參與其事的百日維新慘敗之時,日本的明治維新卻成功了。當這位中國近代的偉大啟蒙者在封建勢力的打擊下,一步步放棄改良思想,最終倒退到孔孟之道的懷抱裡去的時候,他在英國海軍大學的同學伊藤博文,卻任日本首相,率領這個島國迅速跨進世界強國之林。

據日本史料,伊藤博文1863年到英國,進入「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學習。不久,得知英國軍艦炮轟下關事件,於同年底即返回日本。那時嚴復只有九歲,不可能與伊藤同學。至於大隈重信,他從來沒有出過國。

甲午戰敗,中國人心中惱恨,以「移情作用」認為嚴復留學英國學習海軍,他回國後如能夠參與籌建北洋艦隊,也許中國不會敗於日本。但事實上中國那時的問題不在船不堅炮不利,而在國民思想落後太多。嚴復以一人之力譯出一個時代的思潮,其「開發國民頭腦」、「武裝國民精神」的貢獻,不是一個艦隊可比。

1854年出生的嚴復,1921年辭世時中國共和初成,國家舉步維艱,不知他走得安心否?


【文學台灣:離島──馬祖篇之1】劉宏文/鹹味之島
劉宏文/聯合報
馬祖東莒福正村傳統石屋。(圖/劉宏文提供)
前些時日,為了續修北竿鄉志,探訪北竿漁戶王國清先生,在他家門兜,看到兩只盛滿粗鹽的巨大塑料箱,鹽堆裡隱約露出兩三個魚頭,魚眼晶亮。他說:「今早才捕獲,三十幾頭!」隨即撥開鹽層,一尾一尾,閃著鱗光的白鰳魚,頭尾相間,整整齊齊掩埋在粗礪的鹽堆下。王國清說:「台北迪化街商家訂的,今年已經空運好幾百頭了!」我有點驚訝,這項已在馬祖消失多年的古老技藝,又悄悄回來了?

白鰳魚,島上稱「白力」,也有人寫成「白壢」,四季都可捕獲,但以產卵前的春天最為肥美。白力魚的刺又細又多,有一股特殊腥味,並不討喜,島人多以紅糟煨煮。昔時夏天傍晚,室內燠熱,家家戶戶搬出矮桌矮凳,就在屋外晚餐。各家吃食都差不多,番薯籤配鯷仔、帶柳,一小碟蝦油,若端出「紅糟□白力」,大人總不忘提醒:「魚刺著細膩!」

海島人吃魚,各有講究,一般的說法是:「鰣刺、馬鮫、鯧」,與白力同個家族的鰣魚,排名第一,名氣響亮的黃魚,肉質鬆散經不起「□」的折騰,漁人是看不上的。鰣魚罕見,偶爾捕獲一尾,料理非常慎重。50年代我念馬祖高中,有次去同學家,他爹曾是海保部隊廚師,能整一桌婚宴閩菜。那天有人送來一尾鰣刺,模樣跟白力相近,只是更厚實渾圓一些。他爹將魚身洗淨,不去鱗,全尾入瓷盤,小心翼翼罩上一層豬油網,待水滾開,立即置入竹籠清蒸。一會兒籠蓋打開,熱氣騰出,順絲切入蔥薑蒜。當時年少,囫圇食之,只記得豬油的香膩;等到年歲大了,屢次回鄉,想要尋來細細品嘗,卻再也沒有遇著。

在台灣久住,有時非常想念馬祖的海味,一般市場見不到白力魚,便往附近的漁港試試。眾裡尋它,果然在數十家喧囂的攤位中見著一尾,蜷縮一角,似乎在等待我的眷顧。老闆見我買得乾脆,好心提醒:「大哥,這魚刺很多喲!」隨後又細聲問:「你是怎麼煮的!」腦門立即浮現一句馬祖俗諺:「三月白力贏鰣刺!」一時轉不來國語,只好隨口應他:「煮紅糟啊!我們馬祖人從小吃魚,不怕刺。」

兩岸分治以前,馬祖與一水之隔的大陸長樂、連江乃至於大福州地區,共為一個生活圈。新鮮漁獲,多是以「糸孟艚」運往對岸銷售,朝發夕至,馬祖話叫「趕鮮」。然而,畢竟海象多變,魚汛不穩,多數漁產仍需就地醃漬,日曬風乾,匯集一定數量後以大船「錨纜」運到對岸,回程載運各類米糧牲畜、建材五金等民生必需,當然也會載來教書先生與鳳冠霞帔的新娘。

是以,醃漬漁產一直是島民的重要日常。在沒有冰櫃、冰箱的年代,除了依賴重鹽防腐,還因鹽粒滲入魚肉的微妙變化,使得風乾後的海味,更顯濃郁鮮美。那時,各家各戶都會便宜購入帶柳、□鯷、墨棗、□仔這類下等雜魚,「十斤魚仔三斤鹽」,密密封存陶甕,十天半月開罐,肉色轉成粉紅,馬祖人稱「鹹配(geing pui)」,揀出一尾蘸醋,可以嚥下一大碗地瓜飯。

不僅如此,昔時各島都有幾家鹹(蝦油)廠,十多只碩大陶缸內盛臭魚爛蝦,調入重鹽,加蓋後露天曝曬,任其腐化發酵。天氣好時,輪番攪拌,烈日蒸騰加上海風吹送,厚厚沉沉的臭味立時瀰漫全村,聞起來真是昏天暗地。但是說也奇怪,等到蝦油熟成,開始生火熬煮,臭味就轉成鮮味。無怪乎魚的腥味與羊的羶氣單獨都不好聞,但合在一起就是「鮮」味了。

然則,鹹配與蝦油的鹹腥,對於幹重活、出大汗,上山下海的馬祖人固然對胃,不喜的人,卻聞都不能聞。

我念馬祖初中時住校,三餐開伙十人一桌,正值發育階段,食量如狼似虎,三菜一湯的菜肴不等添第二碗飯早就盤底朝天。這時各家私帶小菜紛紛出籠,有人端出豆腐乳,有人一把花生米;東引來的同學最奢華,他們帶的是軍品──豬肉罐頭。那時與我同桌的一位學長,來自白犬島,三代捕魚;只見學長悠悠旋開玻璃罐,挑出一尾滴著鹹滷的鯷仔,正待送入口中,坐在鄰桌、台灣來的女老師倏地衝出,捏鼻大嚷:「什麼東西啊?臭死了!拿走!拿走!」

國軍來了之後,兩岸對峙,海面不時火網交加,魚獲不再運銷大陸,而是轉向遙遠的台灣。有好幾年時間,島上仍處無電狀態,除了冰船駛到東引收購新鮮黃魚,其他如蝦皮、丁香、鯷魚、帶魚、鰻魚……都以鹽漬保存,其中最大宗的即是白力魚。此其時也,適有香港商家嗅到馬祖鹹味,委託台灣代理商到島上收購。從此,白力魚躍上龍門,真個鹹魚翻身,名字也升格為雅致的「霉香力魚」。

霉香力魚做工繁複,民間土法煉鋼的「鹹配」對付不了。50年代初期,山隴老村長陳豐年先生看到商機,請了一位退役老兵當師傅。老兵姓李,廣東人,戴一副酒瓶底似的深度近視眼鏡,他要求漁民用「延繩釣」魚法,一□一餌釣白力魚,這比網撈更能保持魚身與鱗片的完整,尾尾碩大肥美,賣相好,價錢也高。

老李將白力魚洗淨,拆下門板當工作檯,粗鹽像座小山堆在檯上。他取一截上粗下細的木棍直入魚鰓,攪和一下拉出肚腸,再從兩側鰓口塞入粗鹽,夯實後移到巨大的木□裡,一尾一尾緊密排列,層層鋪鹽,有若堆疊一堵厚實的石牆。

在重鹽內外夾擊之下,新鮮魚體逐漸脫水發酵,□底滲出汗津津的滷汁。一星期後,魚鱗已呈半透明,脊背轉硬,老李取出軟中帶硬的鹹魚,洗淨殘鹽,攤在竹□上曝曬,一尾尾齜牙咧嘴,狀甚可怖,卻嚇不走附近虎視眈眈、幾近瘋狂的貓群。

老李的工法不久傳遍各島,紛紛成立所謂「漁產加工合作社」,有公營也有私醃,木□難覓,就砌水泥池取代,甚至搭建竹寮,四面圍上廢棄的漁網,防蠅也防貓。外銷之餘,也進入島上的土產店,阿兵哥退役返鄉,背包裡除了高粱酒,還多了幾尾霉香力魚。

有一回,南竿山隴最大雜貨店「品樂」商行,跟白犬島漁家訂五十斤霉香力魚,取貨時候到了,被颱風耽擱,兩邊都忘了此事。三年後某日,漁家突然發現屋角這批陳貨,通知「品樂」領回。老闆看魚身都已乾酥,魚肉灰黑捏之即碎,便隨意棄於店外。不想這天台灣來了勞軍團,其中一名西裝男子,聞聞嗅嗅尋到店前,捧起一尾,老闆看難得有人要,隨便賣了。第二天,一輛吉普車駛到店前,還是昨天那位男子,把剩下的乾酥鹹魚整籮筐帶回台灣。

不久,食慣「紅糟□白力」與粗獷「鹹配」的島民,也漸漸嗅出鹹臭魚乾裡細緻的霉香。偶爾購得一尾,泡水去鹽後油炸糖醋,或清蒸豆腐五花肉,或白煮配稀飯,撕一綹嚼之,稀哩呼嚕,吃得耳根都紅了。

我一位同學任教馬祖高中,有一年隨漁撈科搭實習船到日本長崎,大海行舟,預料是一段艱辛航程。臨行前,包裡塞了一小罐糖醋霉香魚鯗。果然,三天兩夜的顛簸,連膽汁都嘔出;這時,魚鯗派上用場,連吞兩碗乾飯,又生出對抗風浪的力氣。大陸作家阿城說,他壯遊四方,各式洋餐吃膩了,只要嚼過一根榨菜,所有味道都回來了。看來我們馬祖人,出門在外,要能身心安頓,行囊裡少不得「鹹」這一味的!

然而,白力魚的黃金時光大約僅維持十年左右,因為大陸漁船的強悍壓境(噸位大、數量多),因為軍管戒嚴的嚴格管制(限制出海時間、漁場),內憂外患使得漁獲大減;即便曾經多到「黃瓜打倒豆腐店」,屢屢傳出一夜致富的東引黃魚,也落至一尾野生黃魚也難以見著的悲哀境地。

這幾年馬祖旅遊正夯,新冠疫情肆虐之前,往返台馬的航班幾乎班班客滿,大家都來看夢幻藍眼淚,都來看沒有漁船的漁村。以前醃漬魚獲的鹽館,現在是學校、便利超商;以前如影隨形的鹹魚氣味,現在傳出星巴克的咖啡香。我始終以為,作為一個海島長大、從小吃魚的馬祖人,如果有一天吃不到海魚,聞不到鹹味,那將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

媽祖保佑,幸而各島還有零星幾艘漁船,他們沒有忘記祖先的行業;幸而還有王國清先生,承繼老李的醃漬技藝,為島嶼保留最後的鹹味。


【慢慢讀,詩】汪啟疆/將軍令
汪啟疆/聯合報
立在所知的

高度。俯頭看

命令下達。部隊戰備

時間、動能、機率;環境、指管與局勢

這一戰

如何戰


我懂得將軍心思和自擇的

赴戰位置。血的大動脈所在

瞭然,他處於歷史迴音的煎熬

精神無比戰慄的意識

(一將功成萬骨枯所立位階

 盡是苦楚、遺憾、疼痛、代價)

所有決心聚向他

立在所知的 □成敗、決斷

高度上


日落所融的銅汁

等待再度鑄結。

但死亡活不回

冷冽與躊躇。將軍

凝視戰爭徵兆默然祈禱

站成一堆皺紋;明白

沒有人活到回戰場放置

一束白色薔薇

(自殉後仍不安的靈魂)

薔薇軀體遍處,不理會

任何季節春夏。


將軍迅速摘下

肩膀星芒;最後

撕開自己的心:堅硬、

黑暗而孤獨。

下達指令。


【有意圖】李進文/觀點
李進文/聯合報
觀點。(圖/李進文)
從窗的觀點,秋天之上是鷹,鷹之下,鑠石流金,多病。大地是一本變種的山海經,朝人們扔妖精。

從鷹的觀點,窗是秋天的,秋天是你的,你的生命仍歡迎你。

從你的觀點,窗與鷹維持一顆地球的防疫距離,幾乎安全地,失去相愛的能力。


  訊息公告
喝季節限定手搖飲?一杯喝下的熱量、糖分驚人!
雖然許多人已經意識到含糖飲料不好,會選擇無糖手搖飲料,但是卻忽略了配料仍然含有高糖份,無論是常見的珍珠粉圓、波霸粉圓、椰果、芋圓、粉條等,或是近年來各家紛紛推出的季節限定款飲料,如夏季的芒果鳳梨調味飲品、冬天的草莓調味飲品等,熱量、糖分都大爆表。

特威澤爾秋景 我最愛的紐西蘭小鎮
我並不知道秋天的Twizel,值不值得特地留步,但此次能藉著打工度假好好停留紐西蘭,又特地留下空檔選在金秋旅遊南島,不正是深度回訪Twizel的最佳時機嗎?就算不為秋景,「Lake Ruataniwha」讓我難以忘懷的湖景,絕對是我回訪的動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