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想提昇英語競爭力?想自修英語?快來訂閱【學生郵報電子報】,讓你增強英語溝通能力,並迅速掌握世界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8/07 第85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蛀牙,是牙醫造成的/良醫告訴你牙齒健康的祕密
只為你停留/在愛情裡,我們該選擇哪一樣?
眼淚是灰燼裡的鑽石/愛後即焚——戀人的最高機密檔案
渴望/緊緊咬住別人的慾望,散發出蠱惑的魅力
湖面如鏡/生猛的慾望,才使人確確實實活著
閱讀筆記 文化評論/美到失控的平行宇宙

新書鮮讀
蛀牙,是牙醫造成的/良醫告訴你牙齒健康的祕密
文、圖節錄自如何出版
圖/如何出版提供
為什麼每天平均刷兩次牙,蛀牙率卻仍高達95%?因為,許多牙醫師告訴你的保健常識,其實都暗藏玄機!

內容簡介:

為什麼每天平均刷兩次牙,蛀牙率卻仍高達95%?因為,許多牙醫師告訴你的保健常識,其實都暗藏玄機!

作者介紹:

長尾周格

牙醫博士。1973年生於日本北海道。從北海道大學牙醫系畢業後,進入同校研究所完成學業。以成為「日本第一的牙醫師」為目標,曾在好幾家牙醫院任職以磨練技術,洞悉牙科醫療品質的低落和營業額至上主義的經營實態,為了實現「自己可以確信的正確治療」而自行開業。

本書為作者的首部作品,書中描述「牙科業界幫不上忙」的業界實態,以及從蛀牙和牙周病的真正病因引導出「預防牙科」的思考方法。

著有引起健康界話題旋風的《蛀牙,是牙醫造成的》。

搶先試閱:

第1章大錯特錯的「牙齒常識」

不正確的「牙齒常識」是蛀牙的起因

「蛀牙或牙周病本來就不是一般人會罹患的疾病。」「齒列、咬合的異常(咬合不正)與遺傳無關。」「牙醫所指導的蛀牙預防方法全是胡扯。」如果我對各位這麼說,大家會怎麼想呢?我想大多數的人可能會大吃一驚,但是這些可全都是事實。

根據日本厚生勞働省(注:相當於本國的衛生福利部)六年一度的牙科疾病實態調查二○一一年版的報告,據說二十歲以上、八十歲以下的國民,包含完成治療者在內,有多達九五%的人有蛀牙。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高的蛀牙罹患率吧。

不只是蛀牙,三十歲以上、八十歲以下,有八六%的人患有牙周病或缺牙症。咬合不正的發現機率也很高,十二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牙齒叢生(前牙的齒列參差不齊)的人約占四四%之多。

結論是,現在是史上牙齒毛病最多的時候。我認為這是相當不正常的現象,而導致這種「異相」的,正是我們深信不疑的「牙齒常識」。在本章中,我將舉出十個例證來具體檢驗一下,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牙齒常識」有多麼的不正確。

◆刷牙可以預防蛀牙?大錯特錯的「牙齒常識」1

大家每天都有刷牙吧?

由於牙齒的保健教育推廣有成,加上生活水準提升,幾乎人人都有每天刷牙的習慣。根據前述的牙科疾病實態調查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人會每天刷牙,七成以上則是一天內會刷兩次以上。儘管刷牙刷得這麼勤快,卻還是有高達九五%的人有蛀牙(包含已經完成治療的人)。只要冷靜想想這個事實,自然會對「刷牙有效預防蛀牙」這種說法抱持懷疑吧。

雖然這對每天拚命刷牙的人來說是個壞消息,但事實勝於雄辯,刷牙的確不能預防蛀牙。說起來,蛀牙的好發部位,也就是容易蛀牙的部分,是在牙齒和牙齒之間(鄰接面),以及臼齒的齒溝(小窩裂溝),而這些部位都是牙刷的毛尖刷不到的地方。此外,通常可以透過刷牙去除牙垢的部位,本來就是不容易蛀牙的部位。這些對牙醫來說都是很基本的常識。

所以說,可以藉由刷牙刷乾淨的地方,通常不容易長蛀牙,而再怎麼刷都刷不乾淨的地方最容易蛀牙,這樣大家應該已經充分了解到,每天刷牙並不能預防蛀牙了吧。不只如此,令人遺憾的,刷牙與牙周病的預防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過,對於已經罹患牙周病的人來說,刷牙對牙周病的治療或治療後的保健,確實很重要(牙周病相關事例將在第四章詳細說明)。

「我很容易蛀牙,所以每次吃完東西都會乖乖地刷牙。」像這樣的人,無可避免的還是會再次發生蛀牙。「刷牙可以預防蛀牙」是大家最常聽到的錯誤「牙齒常識」。除了刷牙之外,的確還有其他預防蛀牙的方法。關於為什麼會蛀牙,以及預防蛀牙的正確方法,將在第三章開始為大家詳細說明。

◆氟素能有效預防蛀牙?—大錯特錯的「牙齒常識」2

氟素可以有效預防蛀牙──政府相關單位和牙醫師公會都這樣大力推薦氟素的效用。市面販售的大部分牙粉、牙膏也都會加上「氟素配方」這類行銷文案。此外,應該也有不少媽媽們曾經聽過牙醫師建議:「為了預防蛀牙,在您家小孩的牙齒上塗氟素吧。」

與此相反的,氟素預防蛀牙的效果一直令人存疑。說起來氟素可以預防蛀牙這種說法,並沒有確實的科學根據。氟素能否有效地預防蛀牙,打從一百多年前起就爭論不休,在牙醫師之間也毫無定論。氟素是存在於自然界的物質,在食物或飲品中都含有微量的氟素。但,其實氟素的毒性非常猛烈。據了解,如果攝取了高濃度的氟素,就會發生急性中毒反應,甚至導致死亡,即使是低濃度的氟素也會蓄積在人體內,產生各種不好的影響。尤其是長期攝取低濃度的氟素會阻礙骨頭或牙齒等的形成,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會引發氟素蓄積全身骨頭,使骨頭變脆的「氟骨症」,以及妨礙牙齒琺琅質形成的「氟牙症」。

因為這個緣故,世界衛生組織(WHO)禁止讓六歲以下的孩童以氟素漱口,以免攝入大量的氟素。此外,美國從一九九七年起規定,摻有氟素的潔牙劑都必須標示「有毒」的警語。像這樣,全世界都已經意識到氟素是一種毒物。

然而,在氟素的使用極具爭議性的同時,國內的牙科醫院仍然廣泛地使用了氟化物塗布、含氟漱口水,以及添加氟素的潔牙劑等產品。如果真的像政府單位和牙醫師公會所推薦的那樣,藉由控制牙垢(刷牙)和塗布氟素,就能夠實現沒有蛀牙的世界,那麼又為什麼會有高達九五%,二十歲以上、八十歲以下的人罹患蛀牙呢?

反觀,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著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蛀牙的人。他們多半是居住在世界偏遠地區的原住民族,他們既不刷牙,也沒有使用氟素,查看他們的口腔卻完全找不到蛀牙。由此來看,不論是刷牙或氟素,就預防蛀牙來說都是沒有必要的。關於這一點,稍後會為大家逐項說明。

氟素本質上沒有預防蛀牙的效果,所以完全沒必要使用氟素這種毒性高的物質。想要預防蛀牙,還有更安全更確實的方法。因此,在還搞不清楚是否有效之前,就使用毒性猛烈的氟素,實在很荒謬。仔細想想,氟素是很危險的物質,而且對蛀牙的預防效果也受到質疑,這樣的話就不該使用摻有氟素的牙粉、牙膏等,像氟化物塗布或含氟漱口水等預防蛀牙的方法,也一概不得進行才對。

 
只為你停留/在愛情裡,我們該選擇哪一樣?
文、圖節錄自聯經出版
圖/聯經出版提供
這是一個不可能的遭遇,一份帶著驚奇,也帶著祕密的情感,一段即使破碎,也能感受喜悅的愛情,因為妳,改變了我的下半生……擁有與失去、激情與承諾,追尋與放手……在愛情裡,我們該選擇哪一樣?

內容簡介:

改編自日本民間故事,是一部充滿魔法的小說,想像一位心碎的男子,在救了負傷降落自家後院的白鶴後,生命產生了怎樣的轉變。

喬治•鄧肯是個在倫敦安居立業的美國人。48歲,離了婚,是家小影印店的老闆,日子過得比他以為的還要寂寞。女兒阿曼達偶爾會帶外孫來探望他;生活看似安穩的喬治,面對人事變化,其實內心的傷痛一直都在。過去交往過的對象,最後全都因為他人太好而選擇離開。某晚,他被一個駭人的聲音驚醒──後院某處傳來一聲教人膽寒的哀號。他趨前查看,沒想到竟發現一隻大白鶴,一隻比他還高的鳥,如蘆葦纖細,雪白一身。但卻被一支利箭射穿牠的翅膀。

作者介紹:

派崔克•奈斯(Patrick Ness)

1971年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貝爾沃堡陸軍基地,六歲之前在夏威夷度過。派崔克自述五歲時在幼稚園得知了日本民間傳說「鶴妻」,一直為此故事的情節而感動。本書即是他取材自「鶴妻」,發揮迷人的說故事技巧,將一則古老的傳說結合現代的浪漫感情經歷,交織而成的迷人愛情故事。

派崔克從小最大的嗜好就是編故事。大學就讀美國南加大英語文學系,1999年遷往倫敦,曾在牛津大學教授創意寫作三年,學生通常比他這位老師年紀還大,並為《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週日電訊報》與《衛報》等媒體撰寫書評。在「噪反三部曲」之前,曾出版過兩部成人作品,分別為長篇小說《The Crash of Hennington》與短篇小說集《Topics About Which I Know Nothing》。「噪反三部曲」是他首次嘗試青少年小說,2008年推出後隨即大受好評,《出版家週刊》稱之為「近年來最重要的青少年科幻小說」,衛報譽為「本系列小說未來必將進入本世紀最出色的文學成就之林」。此外,這三部曲已獲得衛報童書獎、圖書信託基金會青少年小說獎、柯斯達文學獎最佳童書與卡內基童書獎,並入圍亞瑟•克拉克獎決選名單,是史上第二部入圍此獎決選的青少年小說。

搶先試閱:

第一章

真正喚醒他的是那脫俗的聲音─冰寒午夜落至凡間的淒涼碎裂聲,錐刺著他的心,就這樣永遠嵌在那裡,動彈不得、融化不了─但他,凡夫俗子的他,卻以為醒來的原因是膀胱負荷過大。

蜷在被窩的他暗自試探,看自己有多尿急。夠急的了。他嘆了口氣。四十八歲也算年輕,竟要夜裡起床解手那麼多次,需求顯然跟老頭子無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檔事解決之前,他也甭想回去睡了。或許動作快的話,他甚至不必完全清醒。好吧。那就這樣吧。起床。站直身子,穿過走廊。

一踏上浴室地板,赤腳往那冷冰冰的地上一挨,他就倒抽一口氣。浴室沒有暖氣,牆上只有一個神祕的扁平鍵盤,他總是無法向別人貼切地形容那玩意兒:開了之後燙到摸不得,但周遭氣溫的上升卻微乎其微。他離婚後一直有意解決這個問題,但九年過去了,邁入第十年,如今他腳趾依舊發寒,弓著出奇嬌嫩的肌膚,赤身露體地站在馬桶前。

「冷哪,」他咕噥著說,藉著洩入窗內的月光,或多或少瞄準馬桶,一開始小便就聽聲辨位,領著那話兒把剩下的尿撒完。

今年冬天反常且矛盾,彷彿在天人交戰。白天天氣和煦,有時甚至豔陽高照,可是到了夜裡卻嚴寒刺骨,屋裡的濕氣更添寒意。熙來攘往、令人目眩神迷的大城市據稱只離男人的門階幾尺之遙,只是屋內好似瀰漫百年前寒氣逼人的迷霧。女兒阿曼達上次來訪,外套脫了一半就打住,調侃著問他是不是不要命了。

他解完手甩掉最後幾滴尿,然後撕掉一截衛生紙,輕拭命根子頭上的殘餘穢液,他的前妻曾對他這個習慣動作深情凝望,教人無法理解。「好像熊寶寶的可愛毛,」她這麼說。

儘管如此,她還是不願和他白頭偕老。

他把那截衛生紙扔進馬桶,傾身準備刷水,就在那不光彩的瞬間,怪聲再度響起,這是他清醒之後第一次聽見。

他愣在原處,手在伸向水箱把手的半空。

浴室的窗子面向他的小後院,後院狹窄,往後拉長,和左鄰右舍的院子如出一轍;而那怪聲無疑是從那頭,從大理石花紋的玻璃後方所傳來。

但那是啥玩意?動一下腦,他和貌似合理的答案選項皆不吻合,就是不像夜裡這個時辰在這個街坊會出現的聲音:不是交配的狐狸令人緊張的叫聲,也不是鄰居的貓(再次)受困他家車庫的嗚咽,更不是竊賊的喊叫。哪門子的賊會發出這種聲音?

怪聲再度響起,劃破午夜,把他嚇了一跳,唯有奇寒透骨之物才能如此銳利。

他那無力且顫抖的思緒萌生一個詞彙。那聽起來像是輓歌。什麼玩意兒正在哀號,教他聽了熱淚盈眶,這反應猝不及防,說老實話也令人詫異。它撕心裂肺,宛若一場急轉直下的夢,這無言的呼救幾乎立刻潑了他一桶冷水,他頓覺自己無能為力,救不了那身陷險境的東西,就連去試也沒有意義。

後來等他回憶這永難忘懷的夜晚,才發覺那聲音不可理喻。因為他找到那隻鳥的時候,牠沒發出半點聲響。

他趕回臥室著裝:套了褲子沒穿內褲,穿鞋沒穿襪,穿夾克沒配襯衫。他穿衣時沒往任何一扇窗張望。推敲怪聲為何實屬合理行為,他卻寧可蒙在鼓裡、獨自心煩。他憑直覺辦事,第六感告訴他要是有半點遲疑,無論是什麼,牠就會莫名溜走,好似被遺忘的愛人瞬間蒸發。所以他只是採取行動,而且動作迅速。

他笨拙地下樓,手忙腳亂地從褲子口袋掏出鑰匙,穿過凌亂的起居室進入廚房,暗慍自己鑰匙插入後門鎖孔怎會發出如此巨響(誰會在屋裡設鎖呀?萬一發生火災,呼,猛敲那道永遠開不了的門,嗚呼哀哉。這事他本來也打算處理,但十年過去了……)

他打開門,後門旋而開向寒夜。他知道自己笨手笨腳,開門和轉動門鎖的一連串巨響鐵定把那發出怪聲的東西給嚇跑了,這是一定的。牠落荒而逃、撲翅而飛、溜之大吉─沒想到牠杵在那裡,獨自站在他簡樸獨棟房屋裡簡樸後院的一塊簡樸草地。

一隻大白鳥,與他同高,又或許比他還高,如蘆葦一般纖細。

他暗自揣想:繁星做的蘆葦。

接著念頭一轉:「繁星做的蘆葦」?那是打哪兒來的?

只有冰澈晴朗的冬季夜月照亮鳥兒,襯著他家草坪的暗影,那白色、灰色、暗色組成的生物凝視著他,眼睛與他齊平,是碧波蕩漾的小小金光;牠的身子和青少年時期苗條的他同長。他傻傻的,以為牠彷彿要說話,好像牠會張開那尖尖的、夾緊的喙,跟他說些至關緊要、唯有高人托夢才能得知、偏偏又夢醒即忘的事。

然而天寒地凍,對衣衫單薄的他來說,這絕不是夢;而鳥兒想當然耳保持沉默,那輓歌連一聲也不再覆述,只是哀號的來源除了牠別無他處。

這一幕好壯觀。不只因為牠的突如其來,或牠在這裡─這個以枯燥乏味聞名,也因土生土長藝術家遷居而遠近馳名的倫敦市郊後院─有多格格不入。就算在動物園,對一位非愛鳥人士來說,這隻鳥也肯定吸晴。牠胸部和脖子的一片雪白,即使在暗處,那片雪白也一如牠身後草地結的霜,是冰天雪地的一部分。那片雪白流至羽翼,離他近的那片垂得低到幾可拂掠草地。

黑毛從鳥喙的兩邊拉出三角形,牠的頭頂有頂令人驚豔的紅蓋帽,縱使月光昏暗依舊可辨,宛若遙遠異國的軍徽。牠凝視的目光居高臨下,有鳥類眼神的威武不屈。牠知道他來了,並與他四目相接,但既不驚訝也沒飛走或流露半點惶恐。

依他所見,牠流露的惶恐又或者不是針對他。

他甩甩頭。這些思緒沒有幫助。這天冷得太過殘暴,不但沒使他清醒,反而令他意識朦朧。他思忖片刻,猜想人們困在暴風雪中肯定是這麼死的,哪怕隆冬證據唾手可得,那萎靡昏沉感覺起來卻好暖和。他搓揉胳臂,但隨即停下來,彷彿這動作會把鳥嚇跑。

不過鳥兒在原地不動。

 
眼淚是灰燼裡的鑽石/愛後即焚——戀人的最高機密檔案
文、圖節錄自皇冠文化
圖/皇冠文化提供
感情是靈性的淬鍊,終將成就更好的自己。心再軟,也要勇敢。堅強這一次;幸福一輩子。

內容簡介:

愛,就愛到底吧!所有的快樂與傷心,都會淬煉成永恆的鑽石,閃爍於你我的生命中。
真正的愛,不是在一起時,你對他有多麼好;而是有一天,若必須分離,你能甘心情願地放手。
每段感情中,我們所真正愛上的,其實不是對方,而是自己的浪漫。

作者介紹:

吳若權

政大企管系畢業,曾任職IBM、HP、Microsoft等知名企業。1995年,以藝文小說《愛一次也好》踏入文壇,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喜歡聽故事與說故事的他,而後更將題材擴大至兩性、勵志、企管等各種類型,與讀者分享他獨特的生命經歷與生活體悟。他的作品曾榮獲中興文藝獎,也連續多年獲得金石堂暢銷男作家前十名。除了「暢銷作家」的身分之外,他近年更跨足主持人與演說家,為無數人帶來激勵與療癒的力量。

《眼淚是灰燼裡的鑽石:愛後即焚——戀人的最高機密檔案》是吳若權的第101部作品,以晶鑽級的觀點與文采,獻給愛過以後,仍想要繼續勇敢的你。

搶先試閱:

愛,沒有極限

那是一幢位於偏鄉的民宿,蒼茫暮光中唯一的燈火,如遙遠的星光般,溫柔地照映古樸的招牌,蒼勁的毛筆字體,寫著「樓外樓」。

剛入住的時候,從樓下櫃檯辦理登記手續,只覺得它乾淨素雅。沿著實木訂做的階梯上樓,房舍之外,還有拓寬出去的露台。夜色如水在窗前流動,夢境似的寧靜;卻有多采多姿的畫面,投影在空中。

老闆謙虛地說自己很平凡;認識的朋友其實早已透露他人生的不凡。

一杯暖暖的烏龍茶入口,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溫暖的笑意,徹底透解世事地說:「活到這個年紀,誰的人生沒有一點難免的滄桑?」

從他的表情,看出他對於往事,已經完全釋懷。那些來自妻子、伴侶、合夥人,留給他的傷心、背叛、負義,漸漸隨著歲月遠去。曾經有一段必須靠酒精催眠的時光,也在他重新遇見人生真愛的感召中蒸發。

如今陪伴他的,是一隻老貓、和一位心靈至交,以及來來往往的房客。

常有人好奇地問他:「為什麼想要打造一間這樣的房舍,而且命名為『樓外樓』?」而最常得到的答案是他笑而不語,頂多轉頭看著他的摯愛,淡淡地說:「沒什麼,隨便取的。」

而真正的答案,只留給和他有緣的朋友。

「樓外樓」是他三十歲時創業階段的餐飲服務代表作,經營幾年

後人去樓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這些道理,他早就都通透。紅塵滾滾翻飛過,歲月茫茫穿梭盡,他選擇在人生最僻靜的地方,重新蓋起那幢曾經在年輕時候摧毀他夢想的「樓外樓」,守著他的老貓和摯愛。

幾年後,當我沿著往日足跡探訪,發現這幢「樓外樓」竟已隱沒消失在荒煙漫草之間。打電話問候老闆,他如禪師般給我上了一課。

他說,這世界上哪有「樓外樓」?生命,除了愛之外,沒有其他。愛,沒有極限。當你體驗過「愛的零極限」這般無邊無垠的境界,就會知道:世間真正的最愛,將會存在於你距離真心最近、也最遠的地方。

擁有的時候,要多珍惜;失去以後,捨得懷念。

比相愛更高的等級

我曾經在出版的作品《擁抱幸福的自己》中提到:「天下最幸福的事,莫過於你愛上一個人,而他正巧也愛你。」這句話後來不斷在網路上流傳多年,甚至還改編成不同的版本,持續訴說著天下最幸福的事。

如果地球人口以七十億來計算,兩人相遇相愛的機率,只有七十億平方分之一,確實比中樂透還要小。

當年,對所謂「天下最幸福的事」,我的理解也僅止於此而已。後來這幾年,經過人生不同的階段,看過很多幸福或不幸福的伴侶,自己也體驗不同的相處方式,才發現「天下最幸福的事」,還有比相愛更高的等級。

兩個人來自茫茫人海中,能夠相遇、相知、相愛、相惜,確實非常不容易。然而,還有比這個更不容易的事情,就是相愛的兩個人,不只是擁有愛對方的意願與能力,還能夠用對方想要的方式去付出,而且付出的程度與深度都十分對等,至少任何一方都不覺得有什麼委屈,甚至同時感到相當程度的滿意。相愛,並不容易。要用對方喜歡的方式,才能真正愛到他的心坎裡。有時候你明明知道對方最想要的是什麼,你卻不一定給得起。

如果對方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你願意割捨自由去換取嗎?

如果對方最需要的是呵護,你願意在他生氣的時候,放下自己的身段,捐棄「誰對誰錯」的立場,溫柔地在他耳邊說:「寶貝,對不起」嗎?

有位女性朋友,個性體貼、樂於付出,她完全不求任何有形或無形的回報,而她的男友總是很懂得她,只要他用黏黏的喉音,以縮簡暱稱的方式叫喚:「貝—」她就無怨無悔地把一切都給了他。而他並不是貪得無厭的人,得到好處的同時,也對感情負擔更多的責任與承諾。有關愛的付出,也怕過猶不及。施與受之間,並非金錢物質可以衡量。你送我一件衣服;我送你一個包。送禮的心意,遠超過物品的價值。無關乎誰高誰低、誰多誰少,而是我在乎你,你也在乎我。

如果你暫時手頭不方便,也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刻意要回禮給他。比相愛更高的等級是:對方會理解你的難處,心疼你的拮据。他會懂得照顧你的尊嚴,說:「千萬不要送禮物給我,因為我很挑剔。與其屆時要退貨,不如我珍惜你的心意就好。」

 
渴望/緊緊咬住別人的慾望,散發出蠱惑的魅力
文、圖節錄自新經典文化
圖/新經典文化提供
如果這個世上真的有惡魔,或許就像她這個樣子。緊緊咬住別人的慾望,散發出蠱惑的魅力,把人逼上破滅之路!

內容簡介:

藤島加奈子•十七歲•成績優秀,以都內國立大學為目標•行蹤不明──

加奈子的媽媽說:「加奈子跟同年紀的女生比起來……怎麼說?她太聰明了。」

高中同學說:「我從以前就覺得她是個很自私的女生,但沒想到她會做得那麼徹底。」

國小同學說:「他們滿要好的,因為我從來沒有看過加奈子這樣笑。」

國中老師說:「她是不太表達自己內心的孩子,卻充滿吸引人的魅力,她深知怎麼樣才能討人歡心。」

作者介紹:

深町秋生

一九七五年出生於山形縣,專修大學經濟系畢業。二○○五年以《渴望》榮獲評審委員一致好評,勇奪第三屆「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首獎,出道文壇,目前在日本銷售突破五十萬冊。其他作品有《歇斯底里生存戰》、《東京死亡巡航》、《折疊刀女孩》。《OUT BURN》、《OUT CLASH》、《OUT SIDER》八神瑛子警探小說系列累銷四十萬冊,並改編日劇。

搶先試閱:

  ──你很可能對警方有所隱瞞。

  搜一人員的話在腦中響起。他不可能有所隱瞞,那一晚的事,他不曉得回想過多少遍。歹徒在他踏進第五超商的前一刻消失無蹤,他在記憶中回溯有沒有逃走的人影、車影或任何事物,然而猛烈吹襲的雨幕另一頭,始終沒有任何蛛絲馬跡。

  又是專線電話。藤島不緊張,悸動平息了,眼前的屍體也不見了。

  「藤島先生。」

  年輕員工揮揮話筒。「你太太打來的唷!」他的眼睛似乎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剎那之間,血液沸騰,藥效或許開始退了。他明白自己個性衝動,但仍打定主意如果這是個惡劣的玩笑,鐵定要砍了那個員工。他接過話筒,幻想著要如何痛扁對方。

  「喂?」

  沒有反應。

  「喂?」

  他感到血液正從腦袋流光。捏緊拳頭的瞬間,話筒傳出略為躊躇的聲音:「是我。」

  藤島輕吸一口氣,無法不困惑。他們已經好幾個月沒碰面了,調解結束了,連見她的藉口也沒了,他早已覺悟今後再也沒機會見到她。

  「啊……太好了。不好意思突然打去,可是—-」

  他努力佯裝冷靜:「怎麼了?」

  「我有話跟你說。」

  「什麼話?」藤島反問:「事到如今還有什麼好說的?」

  他感到自制力正逐漸分崩離析。決定辭掉警職時,他收到離婚協議書。他之所以離職,是因為鬧了事件。事發隔天,她就離開了家,帶著女兒加奈子回娘家去。他不曉得打過多少通電話,上門拜訪過多少次,要求談談。然而直到他在協議書上蓋章,她連一次都不肯見他。

  「拜託不要掛!聽我說,我求你。」

  前妻桐子的聲音異樣被逼到絕境般地著急,這意想不到的狀況,讓混濁的腦袋警鈴大作。桐子的聲音還帶著哭腔,雖然感情豐富的她常會這樣……

  「怎麼了?」

  「加奈子的事!」

  「等一下。」

  藤島放下話筒,離開辦公桌走向更衣室。背後感受到好奇的視線,他穿過昏暗的走廊,把手伸向寄物櫃裡的夾克。

  他掏出胸前口袋裡的手機,打開電源。同時剝開口袋中鋁箔包裝的藥片,往嘴裡塞了三片。在和警察一樣崇尚男子氣概的職場中,這是決不能被旁人看見的場面。他詛咒無法克制因久違的對話而亢奮的自己,甚至憐憫起像青少年般雀躍萬分的自己。

  打電話前,他已經準備好面對驚訝與打擊了。他想起女兒,十七歲了,就讀浦和的女子高中,成績優秀,志願是都內的國立大學。

  其他的……不管再怎麼絞盡腦汁,也只想得到這些,資訊貧乏到連自己都目瞪口呆。當刑警的時候,他身心都奉獻給工作,完全不顧家庭。

  他準備撥打桐子住的公寓號碼,那是以前藤島買下,調解後拱手交出去的住家。冷靜。他告誡著自己,按下通話鈕。鈴聲響不到一下就接通了。

  「加奈子怎麼了?」

  「她不在你那裡嗎?」

  「什麼意思?」

  「拜託!不要瞞我。」

  「妳在鬧什麼!」

  藤島反射性地吼道,他的努力幾乎破功。桐子發出的聲音不再是話語,成了啜泣。藤島腦中浮現桐子一手拿著話筒,一手肘拄在餐桌上抱頭的身影,是他看過無數次的模樣。

  「發生什麼事?加奈子怎麼會來我這裡?妳好好說清楚!」

  「嗯……她不見了,沒回家!」

  聲音悲痛欲絕,但也可能是精打細算過的演技。

  「妳是說我在報復妳嗎?少看扁人了!」

  「不是……」

  「聽妳鬼扯!妳真的以為加奈子會來找我?她從來沒有站在我這邊過。妳乾脆直截了當地說吧,妳想問的是『是不是你抓走了加奈子』吧?」藤島對著手機連珠炮似地說。桐子啞然半晌,擤了擤鼻涕。液晶螢幕上顯示的通話時間五秒、十秒地不斷增加。

  他想起加奈子,小巧的臉蛋、苗條的身材,再加上褐色的大眼睛、比較像母親的薄唇與細緻鼻樑,是一副給人倔強印象的臉孔。即使看在父親眼中,也覺得她是個美少女。如果他們是可以溝通的父女,藤島一定會抬頭挺胸地以這個女兒為榮。

  為數不多的回憶湧上心頭。加奈子十二歲左右,好幾個親戚建議她讀私立國中,唯獨藤島一個人反對。當時他們才剛買了公寓,私立學校的學費不是刑警的薪水負擔得起的。身為地方銀行董事的岳父炫耀般地資助,卻令他無法忍受。最後,這件事因為加奈子說不想跟上市立國中的朋友分開,而不再被提起。

  那件事成了他與家人之間的分水嶺。過去熱衷於女兒教育的妻子開始外出工作,利用父親的裙帶關係,進入不動產公司當職員。或許是體會到工作的樂趣,過了下班時間還沒回家的日子增多,接下來是三更半夜仍不回家,最後成了常態。她放棄了夫妻關係,放任女兒不顧。兩人沒有爭吵,就燒盡了彼此的熱情,轉移到冷卻期。她算是在報復抗拒私校的丈夫和女兒吧!千金小姐出身的她,有著這樣孩子氣的一面。

女兒不見了,桐子究竟是什麼時候才發現這件事的?

 
湖面如鏡/生猛的慾望,才使人確確實實活著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提供
我要在一個遠遠的地方像孩子那樣重新出世。自己生下我自己。

內容簡介:

是遠嫁台灣的外籍新娘,孤注一擲地緊擁住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孩子;也是驟失愛貓的妻,漸日形銷骨立,穿過牆與牆的縫隙而去;是被校方打壓言論自由的大學女講師;是為了心愛的牧師,募款建造教堂的妓女;也是被迫信教,精神崩潰之後,終日裸著身子夢遊的女精神病患。女人,女人,在小說裡,她們喧囂也沉默,互相指認出自己的身世。

作者介紹:

賀淑芳

一九七○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曾任工程師和報章副刊專題記者。二○○八年政大中文所碩士畢業。曾獲中國時報文學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等等。曾於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拉曼大學中文系執教,目前就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博士班。著有短篇小說集《迷宮毯子》。

搶先試閱:

夏天的旋風

蘇琴對遊樂場的印象,總是脫離不了旋轉的摩天輪。但這樣的印象有點過時了。當摩天輪美妙地暫停一分鐘,她乘坐的觀覽箱正巧停在最高點。週日午後,陽光刺眼,遊樂場裡光暈漫射,從那個巨大鋼骨圈的籠子裡往下望,地面上的嘉年華會有若一場無法正視的、旋轉不止的漩渦,七彩繽紛地飛旋底下、波濤起伏,讓人看了頭暈目眩。她覺得身體各個部分像是隨時會散開,像紙張一樣穿過鐵花被風斂走。雖然這不是雲霄飛車或狂飆飛碟,但依然有某種恐怖感從頭頂那裡冷冷澆下,彷彿她被虛空縛在一座深淵之上,至於穹頂那裡到底有什麼,怎樣也無法扭頭去看清楚。

「今天,會有點,改變,我,我們,一定。」

錄下這句話之後,就沒有下文了。錄音卡帶的輪子繼續轉動,喀啦喀啦,像一顆骷髏頭在滾動,喀啦喀啦,空空的眼睛追著外面旋轉的世界。雖然想再說什麼,但蘇琴所能給予的只有空白,無法再變成聲音。這不是世上任何人所認識的蘇琴。當她被剩下一個人時,當她想到自己將會被拋棄或者應該要採取主動時,她就會想,不如給自己講個故事。但她發現要對著麥克風說些什麼話,簡直就是荒謬離譜。試試吐出一個音:哦 ──。

錄下自己的聲音,播放。直到她從耳機裡聽見自己的聲音為止,在那之前,她從來不知道別人抗拒她的原因。聲音侷促不安,如一條蛇藏在裡頭,吐著遊絲般的氣息卡在語句之間。

她嘗試模仿另一種腔調,但依然有某種頑固的音質,如鱗片般沾在每句話尾端。試試說「我 ──」拉長,聽著它慢慢地變形成O ──。電池將近耗完之際,那拉長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某種不知名的動物藏在洞穴裡鳴叫。在什麼也沒錄到的地方,錄音機就只是沙沙地響。

在飄泊的頭十年,她一直懷著樂觀的期望。她畢業後飛到新加坡工作,數年後,和一個男人飛到臺北結婚。當時她相信,假如妳不冒險,事情就會永遠膠著,什麼好事也不會發生。但只要妳夠謹慎,小心翼翼端著手中的托盤,那些美妙的東西就不會打碎。

她踩著一雙橘黃色的拖鞋走進遊樂場。像太陽一樣的黃色,可以踩出信心洋溢的第一步,一切將重新開始。忘掉過去,讓衝突就只是過去的衝突。誤會,就只是有待驅散的陰影而已。雖然這幾天她一直覺得有一種將萬物化為塵土的時鐘音律,在體內滴答踱步,尤其是晚上睡覺之前,風在十二樓的高處呼嘯而過。從高樓往下望,夜間的臺北晶光燦爍,像一張面具等著她飛撲下去抓進手心。但與此同時,也有另一把聲音會撫平那些囈語般此起彼落的囂音。那股聲音極之強韌,猶如將人從泥沼裡拉出來的救生纜,從看不到盡頭的高處,遙遙垂下提醒她:妳還沒有 ──。哦。我還沒有什麼?呵,我有好多東西都「還沒有」!假如妳眼睜睜看著救生纜在掌心裡消失,什麼都抓不到,身體卻不受控制地繼續往下沉──那又能怎樣?

經過兩年來的冷戰之後,所有過去掩藏在檯面下的東西都被掀出來。但今天,她決定了這不會是一次單純的出遊,未來將不會再含糊地混過去。她將做下一個重要的決定,通過一個重要的測驗。

看著已漸鬆弛的軀體,對那身泳衣略感不安,她從背包裡抽出一件恤衫套上,才推門出去,回到喧囂鼎沸的空氣裡。嘩嘩的水聲沖刷巨大的鋼骨,五彩的陽光在水花裡疊纍著擴大,在夏日的水蒸氣裡,叫笑聲到處膨脹。濕漉漉的人群相互推搡著朝前走。他們嘻笑著,水從眼簾往下滴,幾乎什麼都看不清楚。

她沒下水,頭頂著草帽,燦爛的陽光灑滿遊樂場裡的芸芸眾生。蘇琴在這裡跟著她等待的人。那是每日聽見的口音,浮懸在她的腳步前面。那種彼此之間聽起來自在無比、彼此接納、而且無須轉換的腔調。這一行人正踩過細沙衝進水裡,嗯,她的眼睛看見了他們,那個丈夫,和一雙兒女。他們毫無原因的狂喜,奔向人工浪池。她不由自主地涉水滑過去。在水裡,蘇琴和一大群她不認識的人套在顏色各異的橡皮圈裡,共同屏息等待下一場高浪襲來的快意。浮在水裡的身體很輕,不足以傾覆;這是大家一起合作假裝沒頂的虛假恐懼。這是好的,蘇琴想,要在這人山人海的池裡溺斃,比被壓死還難。

蘇琴發現那個丈夫(或父親)半浮半蹲在兩個孩子之間,一雙張開的手臂顯得尤其雪白,左右兩手各自緊抓著一雙兒女的救生圈。三個人被這雙強壯的手臂串連在一起,有如被一條隱形的鎖鍊套住,誰也不會被浪沖開。波浪過去以後,他們呼哈呼哈地笑著,紛紛咳出嗆進鼻咽裡的水,這時他會暫時鬆手來擦一把臉。然後他們同時皺眉,那種笑起來眼睛往兩旁斜落的表情,是那麼相似。

蘇琴決定玩一個不出聲的遊戲,不說話,閉上嘴巴。她決定悄悄空出這個位子,一個母親缺席的歡樂場面。

「好不好玩?」點頭。

「上不上去?」搖頭。

男人緊攬著他們,緊張兮兮地囑咐孩子一定要抓牢橡皮圈的邊緣,孩子被逗得很樂。他的前額髮際已見稀少,但肩膀寬闊,看起來很可靠。

現在蘇琴記得她的母親。她把許多特殊的優點和缺陷都遺傳給她。母親也曾經緊摟著她,嘴巴湊近她的耳朵,溫熱的氣息吹過頸項,就像她準備用一口氣吹活這個冥頑不靈的泥人:「不管妳去哪裡,妳聽著,妳的未來,就是要結婚,生個孩子。不讓自己老的時候,孤伶伶一個人。」

無法控制,蘇琴在水中冒出眼淚。

這就是母親想盡辦法要告訴她的話,她重複了那麼多次,以至於蘇琴覺得那就是她母親自己的金科玉律,似乎那就是她母親此生最想說的。

有一些話卡在肚子裡,蘇琴從來就無法把那些真正想說的話吐出來。沒有適當的機會,那些話在心裡研磨了好幾年。有時候她懷疑,這些話可能根本沒有說出來的價值,甚至也可能不是她真正想講的,到底哪一句才是必須說出來的話呢,她想自己也許沒有辦法知道。也許死前的那一刻就會懂,也許在說出來的剎那,也就完成了。但假如到頭來一直都不懂,那又怎樣呢?

遊樂場最好的事,或許就在於它是一場無須多言的狂歡大會。但你卻可以從激烈的遊戲中證明自己。強烈地笑、尖叫,或者失色地跑,提著橡皮圈,從一個地方奔向另一個地方,從高處滑向低處,或者從低處衝向高聳的頂點。夏天的陽光燙燒肌膚,蘇琴發現遊樂場有一張在其他地方都沒有出現過的臉孔。當然每個地方都會有特別的表情,就像在車廂或電梯裡都有各自專屬的臉孔那樣。遊樂場的臉,是屬於痙攣的臉,因為強烈的歡樂而痙攣。這種歡樂和死亡相似,像太陽一樣從體內放射,慢慢地燒著體內的每一根纖維,令你不得不渾身滾燙地到處亂跑。

厭倦了人工浪,那個小女兒踩過細沙,小步地奔跑。現在他們又要跑到另一個地方去。在樂園裡歡快地移動,他們不會相信,一家人不過只有數年時光暫時相聚。現在,想像自己是個隱形的母親,被家人忽略的存在,蘇琴沉默地跟隨在後,從後面看著三人的影子在陽光下跳動。

他們被帶到一座大城堡前面,小孩在那裡反覆不斷地爬上滑梯、梯級,沿著密封的滑道衝到水池裡。反覆滾落,又反覆爬上頂端,等著自己被突如其來的海浪沖刷,讓圍觀的父母觀看,他們是何等聰明而敏捷,可以禁得起無數次的考驗或打擊。

他們跑到沙灘上玩排球。在另一個地方,他們三人共乘一艘橡皮艇,在一個膨脹橢圓的大碗裡尖叫環繞。十多分鐘以後,蘇琴看到他們被排出到一條小河裡,筋疲力竭地癱倒在橡皮艇上。

 
閱讀筆記
文化評論/美到失控的平行宇宙
聯合報╱陳英哲
《醜:萬物的美學》書影。 圖/典藏藝術家庭提供
推薦書:史蒂芬.貝利 《醜:萬物的美學》

也許我們對美的信仰,進入了失控的正向思考模式,認為一切可以稱得上是美的事物,都代表正面與有益,忘了沉魚落雁與傾國傾城等美的極致,都帶來絕對的崩毀。希臘神話以金蘋果為獎賞的選美,讓希臘城邦進入戰亂。種種故事的寓言警示,美所帶來的效應,是否完全正向,自然不言而喻。

語言學與藝術學者,也是小說家的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提到他最喜歡的一處風景:「果凍般的色彩、巴洛克風小天使、珠貝做成的洗臉盆、以阿爾塔米拉洞窟細部元素布置而成的洗手間、拜占庭式的柱子」,甚至有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與迷幻藥等視覺元素。史蒂芬·貝利在《醜:萬物的美學》中,引用這段艾可對美國加州聖路易斯˙奧比斯波的瑪丹娜旅館視為「媚俗」的描述,歸類在中下階級的美學品味裡;艾可在他所作的《醜的歷史》中,也用此例討論,「最常造成歧視的因素是文化,而非經濟」,炫富已經超越「良好品味」的界線,逾越此界線的人,卻都自認為懂得品味。

我曾幾次開車經過瑪丹娜旅館,大膽的粉紅巨型招牌引人側目,但誇張過度到讓我不敢一探。當時錯過可惜,現在看看大直的主題摩鐵,似乎補償一些。反倒是曾沿著公路向北五十分鐘,找尋電影《大國民》的真實背景——赫氏城堡,女神卡卡才剛在此處拍攝〈男子漢〉音樂影片。城堡建築在海岸山脈上,雲霧圍繞,起造人威廉·赫斯特(William Hearst)在20世紀初,委託當時不被認為具備美學與建築設計能力的女性,建造出建築極致至今還難以超越,其中室內泳池金碧輝煌,設計初衷卻為豢養鯊魚,不難看出宅邸主人目的為追求感官刺激。

身為設計與流行文化的評論家與策展人,史蒂芬·貝利願意繼19世紀的羅森克蘭(Karl Rosenkranz)與艾可,挑戰此困難課題,提醒讀者,稱得上美的事物,皆有衡量標準,就算因地域或時空差異而改變,但符合美,一定有規則的說法普世共通。書中描述不斷提醒我們,美與喜好絕非相等,美麗的事物也不是商場上會成功的標準。不能被歸入美的主觀描述,才是無窮想像的必須起始,而美到極致失控,是醜。

 
有效取得準客戶名單6要素
對網路事業而言,發掘潛在客戶名單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你不需要對群眾大聲吆喝,而是悄悄地建立身為高品質素材及資訊供應商的可信度。

海南必買紀念小物:火山與海洋的贈禮
在火山與海洋的加持下,海南一地孕育出十分豐饒的物產資源,從熱帶水果、魚貝乾貨到各類工藝小物,總能滿足廣大觀光客淘寶購物的需求;只要精挑細揀、多方比價,定能買得超值又盡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