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近期幾度誇耀政績,稱台灣經濟正處於「廿年來最好的狀態」;但就在此際,經濟部門發布的兩項指標卻傳出了不同訊息,值得注意。其一,是經濟部統計處發表的六月外銷統計,意外由紅翻黑,結束了連續廿一個月的正成長,較五月負成長○.一%。其二,經濟部投審會發布今年上半年投資統計,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較去年同期減少廿一.七%,台灣對新南向國家投資則減少卅一.二%,呈現雙向同步降溫的衰退狀態。
這兩項指標變化,原因各不相同,但均反映我國經濟結構的長短期變化及政策成效,值得警惕。前者,外銷數字由紅翻黑,主要應是受到中美貿易大戰陰影籠罩之波及。儘管中美貿易大戰七月初方才正式開打,但戰火烏雲在此之前已密布三、四個月之久,各國業者必須為不確定因素預作準備,調整生產及出貨步調,因而可能提前反映。其中,又以資訊通訊產品受到了較大的衝擊,負成長七.六%,幅度不可小覷。
後者,我國與新南向國家的雙向投資呈現同步衰退,則反映了推動兩年多的新南向政策後繼無力,或者遇到了特殊的瓶頸與阻力。蔡總統上任以來力推「新南向」政策,目的在平衡對中國大陸的過度依賴,戰略方向沒錯。然而,比較南向國家與中國大陸的主客觀發展,和台灣產業發展的互補條件大不相同,自難完全取代。也因此,在政府大力鼓吹及政策優惠下,初期或許能快速取得進展,但到了一定程度就難再提升,新南向就卡在這樣的瓶頸止步不前。
我國前進新南向投資卻遭遇挫折,以中油公司的例子最為鮮明。中油第五輕油裂解廠停工後,本來希望整廠設備輸出印尼,在當地合作生產;但經過漫長評估,印尼國營石油公司以五輕產能太小、設備太老為由,拒絕了這項投資案。此外,中油公司有另一項金額高達一千七百億元的印度投資案,計畫在印度蒙德拉工業區投資石化聚落,也因對方合資者變卦及該工業區不同意中油入駐等變故而卡關不前。
事實上,中油在投資過程中,也曾力邀國內石化業者共同前往印度,但下游業者卻興趣缺缺。原因是,自從國光石化投資案在雲林和馬來西亞接連受挫後,業者對於中油的領導和執行力都大失信心。而今中油接連在印尼和印度投資受挫,除證明新南向是「新難向」,更暴露了我國石化工業失根的窘境。
中美貿易大戰開打,對於台灣經濟可能產生什麼衝擊,政府部門始終輕描淡寫,聲稱影響有限。有些官員甚至抱著「看好戲」的態度,等著看美國懲罰中共,渾然未意識到兩岸經貿的緊密互動,將使台灣經濟受到牽累與打擊。如今,對於外銷訂單意外翻黑的警訊,政府絕不能再輕忽以對;否則「廿年來最好的經濟」,恐怕瞬間就會化為泡影。
新南向的雙向投資出現負成長,對蔡政府也是一大警訊:把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危險的。仔細分析東南亞國家的來台投資,今年上半年雖多達三○一件,但總金額僅九千多萬美元,平均每件約僅卅萬美元。可想而知,這些金額細小的投資案,絕不可能帶來技術創新或增加就業。那麼,政府喊了兩年多新南向,到底在追求什麼?
事實上,比新南向雙向投資衰退更值得憂慮的,是僑外資及陸資來台投資的大衰退。僑外資上半年來台投資金額僅卅.三億美元,衰退兩成,重大投資完全卻步;陸資來台投資僅一.三億美元,衰退一成。換言之,目前所有外資對台灣的投資,幾已全面陷入觀望;而當台灣不再是企業家眼中認為值得投資的地方,這難道不是蔡政府應該深刻反省的問題?
一葉可以知秋,兩項指標也能反射許多事實,政府大員請想想這記警鐘。